资源简介 25、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目标:1.认识“戎、诸、竞”3个生字并会书写。2.正确朗读文言文,感受文言文的节奏。 在背诵积累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善于思考的品质。3.引导学生通过课文注释、边读边想象等,感知课文大义并用自己的话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4.拓展《世说新语》中的小古文,感受人物的形象。教学重难点:1.正确朗读文言文,感受文言文的节奏。 在背诵积累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善于思考的品质。2.引导学生通过课文注释、边读边想象等,感知课文大义并用自己的话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一、回顾学程,揭题解题识王戎1.出示图片猜人物师:同学们,在上课之前,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个猜人名的小游戏,你能猜出故事主人公的名字吗? 预设:曹冲 司马光 孔融说说这些人物事件2.正如欧阳修所说的——时光如川浪淘沙,青史留名多俊杰。这三个人都是在历史上留名的非常出众的人才,本单元,我们就要认识许多历史人物,第一位就是晋朝神童——王戎。3.出示王戎介绍。王戎的名字很简单,但写好却不容易。“戎”是会意字,由“戈”和“十”两部分组成,“戈”代表长柄的兵器,“十”代表上战场穿的铠甲,合起来就是指武器的意思,后来又延伸为军队、战争的意思。板书补充课题,再读课题。4.解题读题:指名读题,说说为什么这么停顿。结合理解题目意思:王戎不摘道旁的李子。(说说故事的人物和主要事件)5.小结学法:理解意思可以帮助我们更正确地判断词句间的停顿,读出文言文的韵味。6.师:挂满果子的李树,多么诱人呀,王戎为什么不去摘呢?那我们就走近这篇小古文去找寻答案吧!二、感受文韵,初解古文(一)以读促悟,以学定教1.教师引导:学习文言文,正确、流利的朗读很重要。谁来挑战第一关,读准字音?关注诸(翘舌音,第一声)、竞(后鼻音)、唯。2.第二关:读好停顿。①师范读,生画停顿线。②出示作业本3.(2)题和修改后的题目。生反馈:多子折枝应该要放在一起,意思是李树果子很多,多得把枝条都要压弯了。③课文中还有哪里是这么提醒你的?(插图)再读断句。④出示全文断句,错了的同学稍微调整,自由读一遍。等一下我们再齐读。⑤生齐读,读出韵律。3.第三关:男女赛读。(二)梳理情节,复述故事(课后题2)1.自主朗读课文,找关键词梳理情节,完成作业本2.汇报,提取关键词(1)情节一:尝与诸小儿游联系上下文,随即理解“诸”:点拨,诸就是众的意思,众多国家就是诸国,众多学生就是诸生。古代帝王统管下各国的君主可以叫——诸侯,那在座的各位老师也可以叫做——诸位。黄历本上说今天做什么事都不方便,叫——诸事不宜。某某事情带来许多不方便——诸多不便。语境中运用,请诸生看大屏幕,请诸生齐读句子。(2)情节二:竞走取之,唯戎不动①理解“竞走”。古今异义,联系三年级学过的文言文《守株待兔》的兔走触株,的加深印象②多角度理解“之”文中有三个之,联系上下文理解。竞走取之,唯戎不动。(李子)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王戎不去摘李子这件事)取之,信然。(李子)巩固练习:“之”在文言文中有一字多义的现象,考考你,还记得这些“之”在文中的意思吗?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司马光》)炎帝之少女。(《精卫填海》)常衔西山之木石。(《精卫填海》)③这里的李子长什么样?出示图片,看到这样的情景,你想到了哪些四字词语?(随机积累:果实累累,挨挨挤挤,你挤我碰)互动谈话:这样的情景让老师想起了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请你结合画面,学做小诗人,说一说。(千子万子压枝低,千颗万颗压枝低。)④多子折枝,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想象树上果实累累,把树枝都压弯了,孩子们采摘的情景,关注动作描写)⑤王戎又有什么反应?体会鲜明的对比。(3)情节三:此必苦李。讨论交流,为什么“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 ?助学小锦囊:同学们,你们可以这样思考:王戎观察到哪些现象?他会有哪些猜想?会怎么一步步推理判断?树在道边,那么经过的路人……。可是“树上多子”,说明……可能……,因为李子是苦的,路人 ,如果李子是甜的,那么 。故此必 。PPT出示:树在道边,则 ,而树上多子,许是 。如若李甘,则 。故此必 。3. 夸赞小结:此时,你最想对王戎说些什么?让我们再和众人一起夸夸他吧!出示:众人皆叹曰:“戎 !”尝试让学生用文言句式说一说:王戎,______也。(王戎,善察也;王戎,善思也)预设:善于观察,善于思考。5.拓展阅读《世说新语》记载的原文故事是《识李观虎》,是关于王戎七岁时的两个小故事,其中“识李”就是我们今天所学的“王戎不取道旁李”。出示“观虎”王戎观虎魏明帝于宣武场上断虎爪牙,纵百姓观之。王戎七岁,亦往看,虎承间攀栏而吼,其声震地,观者无不辟易颠仆,戎湛然不动,了无惧色。【注释】魏明帝:即曹魏明帝曹叡。断虎爪牙:即把老虎关在笼子里。 承间:趁机辟易颠仆:神色慌乱,躲避不迭,以致跌倒。湛然:深沉稳重的样子。译文:魏明帝在宣武场上把老虎关在笼子里,任凭百姓观看。王戎当时七岁,也去看。老虎乘隙攀住栅栏大吼,吼声震天动地,围观的人全都吓得退避不迭,跌倒在地。王戎却平平静静,一动不动,一点也不害怕。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王戎?(智慧和冷静)6.讨论交流。这两则文言文中,为了表现主人公王戎的智慧和冷静,多写了其他人的表现,这有什么作用?(对比衬托)7.推荐书目,广泛阅读《世说新语》中还有很多有关智慧儿童的故事,如杨氏之子,黄婉巧对,谢道韫咏絮等,请大家课后运用已学到阅读方法去读一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