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2024新版)浙教版科学七上第一单元《探索自然的科学》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某组同学在探究光对蚯蚓影响的实验时,拟定了以下实验计划,不正确的是( )A.提出问题:光会影响蚯蚓的分布吗?B.作出假设:光会影响蚯蚓的分布C.设置变量:设置黑暗潮湿和明亮干燥两种环境D.实验对象:10条大小相似的健康蚯蚓2.下列问题中,可以通过科学实验来探究的是 ( )①水质变化对虾类养殖有何影响 ②某用电器是否具有节电效果 ③某超市每天有多少顾客光临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 D.都不可以3.如图表示某班学生的体重分布情况,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班学生中体重最大值为69.5千克B.该班学生的体重整体偏重C.该班学生的总人数为40人D.该班学生中体重在39.5~44.4千克之间的人数最多4.调查统计表明,火灾伤亡事故很多是由于缺乏自救常识造成的,缺氧窒息是致人死亡的首要原因.下列自救措施中,不合理的是( )21教育网A.遇到意外情况,可用掌握的知识进行有效处置,同时拨打电话求救B.室内起火,不要急于开窗C.所在处烟雾较浓时,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尽量贴近地面逃离D.在山林中遇火灾,向顺风方向奔跑,逃离火灾区5.小丽想测量一杯水的温度,她得到的是一支没有刻度的温度计,于是她想了一个办法:先把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在冰水混合物中一段时间后,在对应的液柱上端处做了一个记号A,然后在1标准大气压下,把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在沸水中一段时间后,也在对应的液柱上端做好记号B,用刻度尺测得两标记间的距离是40cm。然后她用此温度计来测量一杯水的温度,发现液柱所处的位置距离B点10cm,则这杯水的温度是( )2·1·c·n·j·yA.75℃ B.55℃ C.35℃ D.25℃6.为了验证大豆萌发需要充足的空气,设计对照实验时,应选择表中的组别( )组别 温度 水分 萌发情况1 25℃ 没水 不萌发2 0℃ 水半淹种子 不萌发3 25℃ 水半淹种子 萌发4 25℃ 水淹没种子 不萌发A.1和2 B.2和3 C.3和4 D.1和37.在加勒比海红树林中,科学家发现最大的细菌————华丽硫珠菌,其形如一根细绳,可用肉眼直接观察,如图所示,其长度l 为(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A.2cm B.2.0cm C.2.00cm D.2.000cm8.如图甲所示的指针式寒暑表,它是利用金属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以双金属片做为感温元件,用来控制指针。如图乙所示的双金属片是把铜片和铁片铆在一起,铜片在下面,铁片在上面,当用酒精灯加热后,双金属片就向铁片一边弯曲。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铁片的膨胀程度比铜片大 B.铜片的膨胀程度比铁片大C.铁片的膨胀程度与铜片相同 D.受冷时,仍向铁片一边弯曲9.某同学对甲、乙两支温度计的部分结构及测量情况作了对比(如表),则当乙的示数为﹣2℃时,甲的示数为( )www-2-1-cnjy-com温度计 刻度线 刻度 温度计示数对比(℃)环境① 环境② 环境③甲 均匀 准确 20 80 ?乙 均匀 不准确 14 78 ﹣2A.4℃ B.5℃ C.7℃ D.15℃10.证据是得出结论的重要依据。下列实验中所获得的事实现象不能作为证据的是( )A.图甲中,为了证明铁生锈发生了化学变化,用磁铁分别去吸引铁粉和铁锈B.图乙中,为了证明某种组织是动物组织还是植物组织,用显微镜观察C.图丙中,为了证明地球是个球体,用铅笔在篮球上移动进行模拟实验D.图丁中,为了证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把端面锉平的两块铅柱压在一起悬挂起来11.有一款“暖心熊自发热鞋垫”,它在冬季能起到足部防寒保暖的作用。请你估测“自发热鞋垫”在使用时温度最接近( )21·cn·jy·comA.10℃ B.20℃ C.45℃ D.80℃12.第19届亚运会于2023年10月8日在杭州收官,中国代表团共获得201金111银71铜的好成绩,刷新了记录。为了维护公平公正的比赛规则,检测人员会对运动员进行尿检、血检等方式来判断运动员是否服用“兴奋剂”。检测人员采取这些行动的直接目的是为了( )A.提出问题 B.合作与交流C.建立假说 D.获取事实与证据13. 用一个测量仪器测量某物理量时得到的数据跟物理量的真实值之间满足一定的数学关系。表格中列出了五组数据,每组数据分别记录了测量仪器的示数Q和对应的待测物理量的真实值 P:物理量真实值 P 0.00 1.00 2.00 4.00 6.00仪器示数Q 0.00 0.50 2.00 8.00 18.00由上表可以推断,若用这个测量仪器去测量该物理量的 P=5.00时,仪器的示数是( )A.10.00 B.12.50 C.13.00 D.16.5014. 在观察体温计所显示的人体温度时,可以在体温计离开被测人体后读数,这是因为( )A.体温计的内径比一般常用温度计的内径细得多B.体温计的玻璃泡要比一般常用温度计的玻璃泡大得多C.体温计的刻度要比一般常用温度计的刻度精细得多D.体温计的内径有一处特别细,当温度下降时,水银柱会在这里断开15. 如所示是伽利略温度计。 当气压不变,气温升高时,若不考虑液体的蒸发,则( )A.管内液面降低,管外液面升高 B.管内液面升高,管外液面降低C.管内外液面都升高 D.管内外液面都降低二、填空题(每题1分;共22分)16.人们发现汽车在行驶中所受到的空气阻力F1与汽车迎风面积S和汽车行驶速度v有关,得到实验有关数据如下表所示(表1为汽车行驶速度v=20m/s时空气阻力F1与迎风面积S的有关数据,表2为迎风面积S=4.0m2时空气阻力F1与汽车行驶速度的有关数据)。www.21-cn-jy.com表1S/m2 1.0 2.0 3.0 4.0F1/N 103 206 309 412表2v/m·s-2 10 20 30 40F1/N 103 412 1648(1)由表1数据可知:汽车行驶速度一定时,空气阻力与迎风面积成 关系。(2)表2空格中的数据应为 。17.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如图A和B为实验室中常见的气体发生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1)仪器a的名称是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发生装置应选择 (选填“A”或“B”)。(3)某同学利用空塑料输液袋收集二氧化碳(图C),验满时,将点燃的木条放在玻璃筒的 (填“a”或“b”) 端,若火焰熄灭则已收集满。【来源:21cnj*y.co*m】18.图中温度计甲和乙所示的温度为:甲读作 ;乙读作 。把手指浸入一杯水中,感觉不冷也不热,这杯水的温度大约是 ℃。【版权所有:21教育】19.小科同学利用试管、单孔橡皮塞、导管、红墨水制作了简易温度计甲、乙,如图所示。(1) 乙温度计是利用 这一原理制成的。(2) 将甲温度计的试管放入一杯清水中,发现玻璃管内的红色液滴向左移动,则清水的温度 (选填“低于”、“等于”或“高于”)室温。(3)装置改进:如果要提高两只温度计的测量精确度,请你提出一条改进意见: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要扩大两支温度计的量程,请你提出一条改进意见: 。20.根据用途,将下列各仪器名称前的字母序号填在相应位置。A.试管夹 B.锥形管 C.燃烧匙D.广口瓶 E.试管刷 F.石棉网(1)用来夹试管的工具是 。(2)贮存固体药品的仪器 。21.请完成以下测量工具的读数:(1)如图a,体温计的量程为 ,此时体温计的示数是 ℃。(2)如图b,用温度计测量冬天某一日晚上的气温,此时温度计的示数为 ℃。(3)如图c,小曙使用两把刻度尺测量同一木块的长度,则精确度高的那把尺测量的长度为 cm。21*cnjy*com22.刻度尺和量筒都是常用的测量工具。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中量筒的读数为 毫升= 立方米。(2)图乙中刻度尺的最小刻度为 厘米,所测物体的长度为 厘米。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28分)23.学习了量筒的使用后,小科同学做了一些实验:(1)小科同学想测一枚大头针的体积,他预设方案如下:用烧杯将适量的水倒入量筒内,读出水的体积V1,将一枚大头针轻轻地放入量筒内的水中,沉底后,读出水面所指示的体积V2,那么一枚大头针的体积就是V2与V1的差值。你认为他的这种方案可行吗?并说明理由。 。(2)小科用量筒量取溶液,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为150毫升;倒出部分液体后,仰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120毫升。则该同学实际倒出的溶液体积____。A.小于30毫升 B.大于30毫升 C.等于30毫升 D.无法确定(3)用量筒测量小石块体积时,需要先在量筒中加入“适量的水”。小科取一石块,通过正确操作,测得石头体积为8厘米3。他当时所用量筒量程为200毫升,底面积为10厘米2。用卡尺法测该石头各方向的长度,如图,最长为3厘米,最短为2厘米。他在实验操作时,在量筒中加入“适量的水”的体积取值范围为 毫升。24.学习了温度计的知识后,同学们尝试自制温度计。如图甲所示为小科设计的一个气体温度计。瓶中装的是空气,弯管中间有一段液柱(液柱的长度忽略不计)。(1)将双手搓热捂住瓶子,发现液柱不动,原因可能是 ;(2)将此装置改进后放在室内,当温度升高时,液柱向 移动(填“左”或“右”)。(3)使用过程中发现玻璃管内液柱移动不明显,不够精确。对此请你提出一条提高测量精确度的建议是 ;(4)在1标准大气压下,小科把自制的液体温度计先后放入冰水混合物和沸水中,将液柱到达的位置分别标为A和B,将该温度计放在刻度尺旁,如图乙所示,此时温度计显示的温度为 ℃。25.为了研究脂肪、糖类和蛋白质在生物体内的作用,小明进行了系统实验:(1)实验一:比较三类物质所含能量的多少①分别称取1克干燥的花生仁、大米和牛肉干,用小刀切碎;②在试管内加入5毫升水,测量并记录试管中水的温度;③将花生仁放在燃烧匙上,在酒精灯上加热,当花生仁开始燃烧时,马上放在试管下方(如图),直至花生仁燃尽,测量并记录实验数据;④分别用大米和牛肉干重复上述实验步骤,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a.实验中将花生仁等切碎更有利于充分燃烧,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 ;b.步骤③中测量并记录的实验数据应是 。(2)实验二:研究动物体内脂肪是否具有保温功能①将适量且等量的猪油放入两个相同的塑料袋,并分别在猪油中插入相同型号的温度计,封好袋口,一组放入冰箱作为实验组,另一组放在室温下作为对照组。②每隔相同时间观察并记录实验数据;③多次重复实验,得出结论。实验二中步骤①的设计有明显不足,请加以改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3月21日是世界睡眠日,倡导公众重视睡眠,养成规律充足的睡眠习惯。科研人员通过比较不同睡眠状况幼鼠的生长情况,探索充足睡眠对青少年生长发育的意义,结果如下。(1)图一中可知,睡眠不足组的幼鼠体重明显偏低,原因是睡眠不足导致了幼鼠垂体分泌 的量下降,进而导致幼鼠生长缓慢。据图二中 量的变化,可以推测,睡眠不足组幼鼠抗病能力也会显著下降。为研究睡眠不足对智力的影响,科研人员还选取20名健康男性青年志愿者,分别在睡眠不足和正常作息状态下进行同一项智力训练,记录他们实验前后该项智力测试得分,结果如表。组别 实验前得分 24小时后得分 56小时后得分睡眠不足组 74 76 73作息正常组 69 73 82(2)为了排除个体差异和减小实验误差,智力测试得分应是取该组成员得分的 。(3)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以上研究结果说明青少年应该 。四、解答题(共20分)27.(5分)在准备趣味实验大赛时,某同学想利用所学知识,设计制作一款简易肺活量测量装置。(1)测量气体的体积也可以利用排水法。他利用大号矿泉水瓶初步设计了如吹气图所示的简易肺活量测量装置,瓶中装满水。为能顺利的完成实验,请在图中矿泉水瓶内正确画出导管的合理位置。(2)根据所学知识,请你从容积为5升圆柱形容器、水槽、刻度尺、吹气导管、烧杯、滴管中选择合适器材,再设计一种能较准确测出肺活量的简易装置图。28.(6分) 小联为了探究自然发酵和乳酸菌发酵哪种泡菜发酵方式更好,准备自己动手制作泡菜。 以下是他查阅的相关资料。资料一:乳酸菌发酵后会产生乳酸,乳酸可增加食物的风味。资料二:泡菜发酵过程中会产生亚硝酸盐,较高浓度的亚硝酸盐具有致癌性。小联取2个相同的泡菜坛,将它们清洗干净并煮沸消毒,分别放入等质量的芥菜, 一个坛中 进行自然发酵,另一个坛中再另加入乳酸菌进行乳酸菌发酵,分别记录2个泡菜坛中乳酸和 亚硝酸盐含量随时间的变化图,结果如图甲、乙所示。(1)小联将泡菜坛清洗干净并煮沸消毒的目的是 。(2)根据乙图的数据,用乳酸菌发酵制作泡菜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变化的规律是_______________ 。(3)分析甲、乙两图,并结合查阅的资料,请你帮助小联判断哪种泡菜发酵方式更好,并说明理由 。29.(9分)某次测量活动中,老师要求同学们用一把刻度尺和一把三角尺测出一个圆柱体的直径和高度。(1)四名同学采用下列四种方式对圆柱体的直径进行了测量,其中正确的是 (填字母)。(2)小明对圆柱体的高度进行了测量,并将五次测量的数据记录如表。下表记录的数据中存在错误的是第 次;这次测量的最终结果为 。实验次序 1 2 3 4 5测量值/厘米 17.72 17.69 17.7 17.18 17.71小红在测量圆柱体的直径时,想采用累积取平均值的方法来减小测量误差。于是她想出了下面的办法:用一条很长的薄纸条,紧密地叠绕在圆柱体上20圈,然后将纸条展开,用刻度尺测得两端孔之间的长度,就得到圆柱体的周长,再除以π就得到此圆柱体的直径。你认为她的方法合理吗? ,理由 。答案解析部分1.C【解析】本实验的变量是由无光和阴暗与潮湿两个变量。设计探究实验,常用到对照实验的设计,要注意惟一变量即所要探究的条件。探究光对蚯蚓影响的实验,提出问题:光会影响蚯蚓的分布吗 作出假设:假设是对问题肯定或否定的解答,根据她提出的问题作出假设:光会影响蚯蚓的分布,AB正确:设置变量时有两个变量,有无光和潮湿与干燥,因此不能得出结论,C错误;实验对象:10条大小相似的健康蚯蚓,D正确。故选C。2.A【解析】科学实验是人们为实现预定目的,在人工控制条件下,通过干预和控制科研对象而观察和探索科研对象有关规律和机制的一种研究方法,它是人类获得知识、检验知识的一种实践形式。①虾类养殖会受到水温、溶解氧、水的酸碱性等相关因素的影响,因此可通过科学实验来探究水质变化对虾类养殖有何影响;②某用电器是否具有节电效果要通过在单位时间内,对用电器消耗电能的多少测定、分析,可以通过科学实验来探究;③某超市每天有多少顾客光临,会受到很多客观因素的影响,如不同的时间段、天气、节日等,因此不能通过科学实验来探究; 故选:A。3.C【解析】由体重统计直方图,可知体重在39.5~44.5千克的人数为3人,体重在44.5~49.5千克的人数为8人,体重在49.5~54.5千克的人数为13人,体重在54.5~59.5千克的人数为9人,体重在59.5~64.5千克的人数为5人,体重在64.5~69.5千克的人数为2人,据以上分析解答。A、该班学生中体重最大值为64.5-69.5千克之间,故A错误;B、由图可知:体重超过54.5千克的人16人,不到总人数的一半,故B错误;C、由图可知:该班学生为3+8+13+9+5+2=40人,故C正确;D、该班学生中体重在49.5~54.5千克之间的人数最多,故D错误;故选:C。4.D【解析】遇到意外情况,不要慌乱可根据情况进行自救或求救:室内着火时打开门窗能增加氧气,加剧燃烧,处于烟雾较浓的火场时,用毛巾捂住口鼻能防止烟雾进入呼吸道,山林中遇到火灾,不能顺风跑。A、遇到意外,若自己能处理应积极面对,根据具体情况合理自救,通过电话向他人救助,可以获得更大的救助力量,故A正确;B、室内着火时打开门窗能形成空气对流,增加氧气,加剧燃烧,故B正确;C、烟雾较浓时,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防止烟雾进入呼吸道,故C正确;D、山林中遇到火灾,顺风方向是火势蔓延的方向,不能顺风跑,否则有可能脱离不了火场,故D错误。故选:D。21·世纪*教育网5.A【解析】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温度是100℃;求出1cm表示的温度是多少,然后求出液柱所处位置距B点10cm时的温度。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液柱的长度为A,1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的温度是100℃,液柱的长度为B,AB间的距离是40cm,则1cm液柱表示的温度;此温度计来测量一杯水的温度时,发现液柱所处的位置距离B点10cm,则液柱距离A点30cm,则水的温度为30cm×2.5℃/cm=75℃,故A正确。故选:A。6.C【解析】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解:A、1和2不能形成对照,变量不唯一,变量是温度和水分,错误.B、2和3能形成一组对照试验,能验证大豆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错误.C、3和4能形成一组对照试验,能验证大豆萌发需要充足的空气,正确.D、1和3能形成对照试验,能验证大豆萌发需要适量的水分,错误.故选:C7.C【解析】根据图片确定刻度尺的分度值,然后分别读出准确值和估读值,最后二者相加即可。根据图片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则准确值为2.0cm,估读值为0.00cm,那么细菌的长度为:2.0cm+0.00cm=2.00cm。故选C。8.B【解析】在受热膨胀时,双金属片都会受热膨胀,但它们受热的程度是不同的,膨胀大的要向膨胀小的那一侧弯曲。当温度升高时铜的热膨胀程度比铁的大,铜片在下,铁片在上,铁片牵拉铜片向上弯曲,故A,C错误,B正确;当温度降低时,又恢复原状,所以向下弯曲,故D错误。故选B。【出处:21教育名师】9.B【解析】先确定不准确的温度计每格代表的真实温度,再根据要求的不准确温度与某一参考不准确温度之间有多少格,得出要求的不准确温度与某一参考不准确温度之间的真实温度差,最后把某一参考不准确温度对应的真实温度与真实温度差相加(减)即得到该不准确温度对应的真实温度。已知甲温度计示数为20℃时,乙温度计示数为14℃;甲温度计示数为80℃时,乙温度计示数为78℃;甲温度计准确,乙温度计不准确,但甲和乙温度计刻度都均匀,说明乙温度计上标注14℃到78℃之间有78﹣14=64格,则每格代表的实际温度为= 实际温度为 乙温度计示数为﹣2℃时,该位置与乙温度计上示数为14℃之间的真实温度差为Δt=℃×[14﹣(﹣2)]=15℃,则乙温度计示数为﹣2℃所代表的真实温度为20℃﹣15℃=5℃,故B正确。故选:B。10.C【解析】A、根据磁铁能吸引铁、钴、镍等金属来分析;B、根据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在结构上的区别来分析;C、根据该模拟实验来分析;D、根据证明分子间存在着引力来分析。A、磁体能够吸引铁、钴、镍等铁磁性物质,用磁铁分别去吸铁粉和铁锈,则磁体只吸引铁粉,而不吸引铁锈,说明铁生锈时发生了化学反应,所以,所获得的事实现象能作为证据,故A不符合题意;B、每一种组织都有其特定的形态结构,用显微镜可以观察到细胞及其构成的组织,通过观察其形态特点,就可以判断是动物组织还是植物组织,所以,为了证明某种组织是动物组织还是植物组织,用显微镜观察的事实现象能作为证据,故B不符合题意;C、科学研究中经常用“模拟实验”来解决不能或不便用直接实验法解决的问题,模拟实验只是模拟演示,不能证明结论,故C符合题意;D、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削干净、然后紧紧地压在一起,两铅块就会结合起来而分不开,由图知道,甚至下面吊一个钩码都不能把它们拉开,此现象能说明了分子之间存在吸引力,所获得的事实现象能作为证据,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11.C【解析】将自发热鞋垫的作用分析它的温度与人体体温的高低关系即可。人体的正常体温为37℃,而鞋垫为人体提供热量,因此它的温度应该高于人体温度,但是也不能太高,故C正确,而A、B、D错误。故选C。12.D【解析】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探究实验的一般方法步骤: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其中,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是不可缺少的,检测人员会对运动员进行尿检、血检等方式来判断运动员是否服用“兴奋剂”,检测人员采取这些行动的直接目的是为了获取事实与证据,然后得出结论。故选:D。13.B【解析】 首先根据表格中数据分析得出已知物理量和刻度之间的关系,然后求出当用这个测量仪器去测量一个5.00单位的已知物理量时,仪器的读数。由表格中数据知,已知物理量每增加n倍,仪器的读数便增加为原来的n的平方倍,5.00是1.00的5倍,则仪器刻度读数P是0.50的25倍,即0.50×25=12.5。故选B。14.D【解析】根据体温计的结构特点分析判断。体温计在构造上有一个细且弯曲的地方,叫缩口。它的功能是使水银能自由上升不能自由下降,即体温计的缩口使其上面的水银不能够自由回到玻璃泡中,需要借助外力把水银甩回去。因此体温计离开人体后,其内径内部的水银柱不会变化,所以能使它离开人体读数。故D正确,而A、B、C错误。故选D。15.A【解析】当外界温度升高时,根据“热胀冷缩”的规律确定容器内气压的变化,进而确定玻璃管内液面的高度变化,进而确定容器外面的液面高度变化。当外界温度升高时,球形容器内气体受热膨胀,体积增大,管中液面将向下运动;即此时管内液面下降,管外液面会升高,故A正确,而B、C、D错误。故选A。16.(1)正比(2)927【解析】(1)运用控制变量法,控制汽车行驶的速度相同,探究汽车在高速行驶过程中受到的空气阻力f(也称风阻)与汽车正面的投影面积S的关系,根据表中数据得出结论;(2)运用控制变量法探究汽车在高速行驶过程中受到的空气阻力f(也称风阻)与行驶的速度关系时,要控制汽车正面的投影面积一定,根据表中数据可以得出结论。(1)由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当汽车行驶的速度一定时,汽车正面投影面积S增大到2倍时,汽车所受空气阻力增大到2倍;汽车正面投影面积S增大到3倍时,汽车所受空气阻力增大到3倍;所以可得出结论:当汽车行驶的速度一定时,汽车所受空气阻力与汽车正面的投影面积成正比;(2)探究汽车在高速行驶过程中受到的空气阻力f(也称风阻)与行驶的速度关系时,要控制汽车正面的投影面积相同;由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当汽车行驶速度增大到2倍时,汽车所受空气阻力增大到4倍;当汽车行驶速度增大到4倍时,汽车所受空气阻力增大到16倍;所以当汽车行驶速度增大到3倍时,汽车所受空气阻力增大到9倍,所以缺少的数据为:103N×9=927N。17.(1)试管(2)B(3)b【解析】(1)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的名称和题中所指仪器的作用进行分析;(2)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是常温进行分析;(3)根据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进行分析。(1)通过分析题中所指仪器的名称和作用可知,仪器a的名称是试管;(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是常温,所以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发生装置应选择B;(3)某同学利用空塑料输液袋收集二氧化碳(图C),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验满时,将点燃的木条放在玻璃管的b端,若火焰熄灭则已收集满。18.零下八摄氏度;十二摄氏度;37【解析】在对温度计进行读数时,先确定温度计的分度值,然后确定是零上还是零下温度,然后进行读数。甲温度计把10摄氏度分成了10个小格,其分度值为1℃,液面在0的下方,因此表示的零下温度,液面在0下面的第8个小格处,故读作零下八摄氏度;乙温度计的分度值也是1℃,液面在0的上方,表示零上温度,其液面在10℃上面的第2个小格处,其读数为十二摄氏度;人体的温度在37摄氏度左右,把手指浸入一杯水中,感觉不冷也不热,这杯水的温度接近人体温度,大约是37℃。故答案为:零下八摄氏度;十二摄氏度;37。19.(1)液体的热胀冷缩(2)低于(3)玻璃泡大,玻璃管细;玻璃管增长【解析】(1)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2)气体温度计是利用气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3)提高温度计精确度的方法有:增大试管的体积或换用直径更细的玻璃管;增长玻璃管可以扩大温度计的量程。(1)乙温度计属于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2)甲温度计属于气体温度计,是利用气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试管所在的清水温度较低时,会使试管中的气体收缩,玻璃管内的红色液滴会向左移动,故此时清水的温度低于室温。(3)在温度计的测温物质体积变化相同时,换用直径更细的玻璃管可以在温度变化相同时,使液面的变化更大,可以提高测量的精确度;增长玻璃管可以扩大温度计的量程。20.(1)A(2)D【解析】根据常见仪器的作用和用途来回答本题。(1)用来夹试管的工具是试管夹A;(2)贮存固体药品的仪器是广口瓶D;21cnjy.com21.(1)35℃-42℃;37.5(2)-4(3)2.40【解析】(1)使用体温计时,先观察体温计的分度值,再观察液柱液面所对应示数;(2)使用温度计时,先观察温度计的分度值,再观察0刻度线的位置,确定温度计的读数时零上还是零下;(3)使用刻度尺时,先观察量程、分度值、单位,再观看物体是否从0刻度线开始测量,读数时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1)由图(a)可知,体温计的量程为35~42℃,体温计的分度值是0.1℃,此时体温计的示数为37.5℃;(2)由图(b)可知,0℃在上,10℃在下,液柱液面在0℃和10℃之间,说明此时温度在零下,由液柱液面可知,此时温度为﹣4℃;(3)由图(c)可知,第一把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第二把刻度尺的分度值是0.1cm,故第二把刻度尺更精准,此时物体的长度为2.40cm。22.(1)25;2.5*105(2)0.1;3.50【解析】(1)根据图甲确定量筒的分度值,然后根据凹形液面的最低处读出示数;(2)根据图乙确定刻度尺的分度值,然后根据“测量值=准确值+估读值”分别读出所对的两个刻度值,最后将两个数值相减即可。(1)根据甲图可知,量筒的分度值为1mL,则量筒的示数为25mL=25×10-6m3=2.5×10-5m3;(2)根据乙图可知,刻度尺一个大格表示1cm,中间有10个小格,则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那么所测物体的长度为:9.30cm-5.80cm=3.50cm。23.(1)不可行,大头针体积太小,放入量筒中水的体积几乎无变化(2)A(3)12-192【解析】测量工具所能达到的精确程度由分度值决定;根据用量筒量取液体时,量筒要放平,读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如果仰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低,若俯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高;(3)因为要测量石块的体积,肯定用浸没法测量,水面上涨的部分体积等于沉没石块的体积,那么计算最少加入水量和最多加入水量就考虑两种极端情况,第一种就是加入水刚好能把石块淹没,需要注意这时是加入水的体积和石块体积之和,达到量筒的的2厘米高度因为石块各方向最长是3厘米,另外一种情况就是淹没了不能溢出,不然就无法计算了,这时就是加入的水的最多容量了。(1)不可行;一枚大头针的体积太小,放入量筒内的水中后,液面发生变化太小,小于分度值而无法读出差值;(2)小科用量筒量取溶液,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为150毫升是正确的量液方法,倒出部分液体后,仰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120毫升,仰视读数偏小,则剩余体积大于120mL,所以该学生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是肯定小于30mL;故选A;(3)因为要测量石块的体积,肯定用浸没法测量,水面上涨的部分体积等于沉没石块的体积,最少要求石块加入后要完全沉没,已知底面积为10厘米2,由可得;10cm2=3.14xr2,解得: r≈1.78cm,则底面直径为3.56cm,故石块能横放,这时水面高度最少是2厘米,才能完全淹没,这时水和石块的总体积是:2cm10cm2=20cm2 ,这时加入水的体积是:20cm3-8cm3 =12cm3 =12mL;最多要求石块完全沉没后水不会溢出,这时水和石块的总体积就是量筒的容积200mL,所以加入水的体积是:200mL-8cm3=192cm3=192mL,综上所述:适量的水的体积取值范围是:12~192mL.24.(1)瓶塞气密性不好(2)左(3)增大瓶子的容积或减小弯管的直径(4)27.5【解析】 (1)将双手搓热捂住瓶子,发现液柱不动,说明该自制温度计的灵敏度不高,可能是瓶塞气密性不好或者瓶子容积太小或弯管过粗等。(2)气体温度计是根据气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3)增大瓶子的容积或减小弯管的直径可以提高温度计的精确度;(4)先求出刻度尺上每小格代表的温度,再根据液柱表面距离A位置的格数得到液柱表面比A位置温度高出多少,最后根据A位置温度得到此时温度计显示的温度。(1)将双手搓热捂住瓶子,发现液柱不动,原因可能是瓶塞气密性不好。(2)将此装置改进后放在室内,当温度升高时,瓶内气体受热膨胀,使液柱向左移动。(3)使用过程中发现玻璃管内液柱移动不明显,不够精确,增大瓶子的容积或减小弯管的直径可以提高温度计的精确度。(4)A位置对应为水的沸点100℃,B位置对应水的凝固点0℃,由图乙知,A和B之间有40小格,则每格代表的温度为,现在液柱表面距离A有11格,则此时温度比0℃高出11×2.5℃=27.5℃,此时温度计显示的温度为27.5℃+0℃=27.5℃。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25.(1)可以与氧气充分接触;水的最高温度(2)应将相同型号的一支温度计放入空塑料袋中,作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同时放入冰箱【解析】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是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测量食物中的能量我们一般用燃烧的方法来测定。(1)将花生仁等切碎,增大了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可以与氧气充分接触,使燃烧充分。(2)实验是通过水温变化对三种食物所含能量多少作出比较,释放的热量多,水温高,所以测量并记录的是水的最高温度。(3)这个实验是探究动物体内脂肪是否具有保温功能,实验的变量应该是脂肪,所以应将相同型号的一支温度计放入空塑料袋中,作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同时放入冰箱。故答案为:(1)可以与氧气充分接触;(2)水的最高温度;(3)应将相同型号的一支温度计放入空塑料袋中,作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同时放入冰箱26.(1)生长激素;白细胞(2)平均值(3)保证有充足的睡眠【解析】1、探究过程探究的一般过程包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2、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变量。一般的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对照组。为确保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结果的合理性,对影响实验的其他相关因素应设置均处于相同且理想状态,这样做的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便于排除其它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和干扰。(1)①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能调节动物的生长发育,由图一可知,睡眠不足组的幼鼠体重明显偏低,原因是睡眠不足导致了幼鼠垂体分泌生长激素的量下降,进而导致幼鼠生长缓慢。白细胞能包围、吞噬病菌,具有防御和保护的作用;红细胞富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在含氧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含氧量低的地方又容易与氧分离,血红蛋白这一特性使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因此,据图二中白细胞量的变化,可以推测睡眠不足组幼鼠抗病能力也会显著下降。(2)为了排除偶然性及个体差异,智力测试得分应该取该组成员得分的平均值。(3)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题干研究结果说明青少年应该按时作息,保证充足睡眠。27.(1)或(2)或【解析】排水法,即排水收集气体法,在实验化学中是一种收集气体的方法。在气体不与水反应、不易溶于水时,用此方法。(1)或,因为呼出的气体绝大多数不易溶于水,所以通过气压把水压入量杯,压入的水的体积就是人的肺活量;(2)或采用排水法来测肺活量;28.(1)高温能杀菌,避免其它杂菌干扰发酵(2)先上升,后下降(3)乳酸菌发酵方式更好,乳酸菌发酵可以更快地增加乳酸含量,提高食物风味,同时在发酵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低【解析】发酵技术是指利用微生物的发酵作用,运用一些技术手段控制发酵过程,大规模的生产发酵产品的技术,制酸奶和泡菜要用到乳酸菌。(1)制作酸奶时,首先要将容器清洗干净,并煮沸消毒,是因为高温能杀菌,避免其它杂菌干扰发酵,目的是为了确保实验的准确性。(2)乙图显示了乳酸菌发酵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趋势。通常在发酵初期,由于蔬菜中的硝酸盐被还原成亚硝酸盐,含量会有所上升,但随着发酵过程的进行,亚硝酸盐含量会逐渐降低。(3)分析甲、乙两图,并结合查阅的资料,乳酸菌发酵方式更好。理由是乳酸菌发酵可以更快地增加乳酸含量,提高食物风味,同时在发酵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虽然有所增加,但最终会降低,通过控制发酵时间和条件可以减少亚硝酸盐的摄入风险。29.(1)A(2)3、4;17.71cm(3)不合理;因为薄纸条紧密叠绕在圆柱体上20圈,会增大圆柱体的直径,不仅不能减小误差,反而会增大误差。【解析】(1)直接用刻度尺来寻找圆柱体的直径的方法是不科学的,无法准确找到圆的直径,一般测量值会偏小;特殊测量方法称之为辅助工具法(三角板、直尺等),可用在不能用刻度尺直接准确测量的一些几何体的高度、直径等物理量的测量;(2)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读数时需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3)薄纸条紧密叠绕在圆柱体上20圈,会增大圆柱体的直径,据此解答。(1)A、采用辅助工具法测量时,两侧的刻度都能准确读出,故A正确;B、圆柱体下方的刻度不是从刻度尺有刻度的地方开始,不能准确读出,上方读数准确,故B错误;C、圆柱体下方的读数准确,上方三角板的一个顶点与刻度尺接触,不一定准确,故C错误;D、圆柱体下方的读数不准确,上方的三角板斜边与圆柱体接触,不能准确读出圆柱体上边缘的刻度,故D错误。故选:A.(2)由图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读数需要再估读一位,所以第3次测量结果是错误的;第4次结果与其它测量的结果偏差较大,所以也是错误的,所以求平均值是,这两组数据都要去掉;其最终结果为第1、2、5三次有效测量的平均值,即;(3)薄纸条紧密叠绕在圆柱体上20圈,会增大圆柱体的直径,不仅不能减小误差,反而会增大误差,所以小红的方法不合理。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