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浙教版新初三科学讲义二(1.3-1.4)一、单选题1.一瓶存放较长时间的石灰水,瓶内壁附有一层白膜,要洗去这层白膜最好的方法是( )A.用盐酸洗 B.先用盐酸,再用水洗C.用水洗 D.用氢氧化钠溶液洗2.酸和碱的知识是九年级《科学》学习的重要知识,下列有关酸和碱的性质说法不正确的是( )A.盐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B.打开盛浓盐酸的试剂瓶,瓶口会产生白雾C.浓硫酸露置于空气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小D.长期露置于空气中的固体氢氧化钠,其成分不会发生变化3.现有氧化铁、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钡溶液和碳酸钾溶液五种物质,在常温下它们两两相互发生的化学反应有( )A.4个 B.5个 C.6个 D.7个4.物质的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下列物质的结构、性质和用途之间匹配正确的是( )选项 结构 性质 用途A 稀硫酸中含有氢离子 具有酸性 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钡离子B 稀硫酸中含有硫酸根离子 具有酸性 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钡离子C 氢氧化钙溶液中含有钙离子 具有碱性 吸收二氧化碳气体D 氢氧化钙溶液中含有氢氧根离子 具有碱性 吸收二氧化碳气体A.A B.B C.C D.D5.生物检索表常用于鉴定生物的种类。小金同学参照二歧分类检索表制作了氢氧化钙、盐酸、氢氧化钠、硫酸4种溶液的物质检索表(如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1a溶液呈酸性………2 1b△………3 2a与BaCl2反应有沉淀…甲 2b与BaCl2反应无沉淀…乙 3a与CO2反应有沉淀…丙 3b与CO2反应无现象…氢氧化钠A.甲表示盐酸 B.乙表示硫酸C.丙表示硫酸 D.“△”代表的溶液呈碱性6.常温下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测得水的质量、氯化钠的质量随氢氧化钠溶液质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乙表示的物质为氯化钠B.加入b克NaOH溶液时,恰好完全反应C.加入c克NaOH溶液时,所得溶液中的阴离子为ClD.NaOH溶液由a克递增到b克,所得溶液的酸性逐渐减弱7.一定量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逐渐加入碳酸钠固体,直至过量。小金同学依据实验事实绘制了如图所示的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至b段对应溶液的pH逐渐减小B.b点对应溶液中的溶质为氯化钠C.a至d段溶液中碳酸钠的质量逐渐增大D.c点对应溶液中的溶质种类最少8.小金分别向含有Ba(NO3)2、Na2CO3溶液的甲乙两支试管滴加稀硫酸,并将两只支试管反应后的物质倒入干净的烧杯中,对烧杯内的物质处理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烧杯中无色滤液b一定呈中性 B.白色沉淀a为硫酸钡沉淀C.反应后的甲试管硫酸溶液过量 D.反应后的乙试管硫酸溶液过量9.某同学欲检验一瓶NaOH溶液是否变质,用了以下的方法判断:①滴入无色酚酞试液,若溶液变红则说明NaOH溶液一定没有变质;②滴加BaCl2溶液,若无沉淀生成则说明NaOH溶液一定没有变质;③滴加少量稀盐酸,若没有气泡产生则说明NaOH溶液一定没有变质。上述判断正确的是( )A.只有③ B.只有② C.①② D.②③10.物质X和Ba(OH)2在溶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Ba(OH)2=BaSO4↓+2Y,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可能为氯化铁 B.X只能为硫酸C.Y可以为氢氧化铜 D.Y不一定是水11.氢氧化钠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下列有关氢氧化钠的描述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硫 B.氢氧化钠溶液溶解兔毛C.氢氧化钠固体吸水潮解 D.氢氧化钠溶液久置变质12.称量固体氢氧化钠时,应把氢氧化钠放在( )A.纸上 B.托盘上 C.小烧杯中 D.药匙中13.推理是学习科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推理合理的是( )A.阳离子是带正电荷的粒子,则带正电荷的粒子一定是阳离子B.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则只含一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C.酸和碱反应有盐和水生成,则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酸和碱发生反应D.碱中都有氢、氧元素,所以含氢、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碱14.往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直至过量,根据实验绘制如图所示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至b段有蓝色沉淀产生 B.d点溶质种类为三种C.c至d段,溶液pH不断减小 D.c点所含溶质种类最少15.在①硫酸②氯化铁③碳酸钾三种物质中,跟氢氧化钙溶液、氢氧化钠溶液都能发生反应,且反应能表现出不同碱之间相似性质的组合是(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二、填空题16.如图为酸、碱化学性质的知识网络,A、B、C、D是四种常见的不同类别的无机化合物,图中短线表示两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化学反应。请据图回答:(1)A、B、C三种物质中,能用来鉴别稀硫酸与氢氧化钙溶液的物质有 (填字母编号)。(2)能同时实现反应①和②的物质D的类别是 。17.归纳总结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法,小明同学用图甲总结了NaOH的四条化学性质(即NaOH与四类物质能够发生化学变化)。(1)为了验证反应①,小明将无色酚酞试液滴入NaOH溶液中,溶液变成 色。(2)依据反应②说明NaOH必须密封保存,否则在空气中会变质,其化学方程式为 。(3)为了验证反应④能够发生,你选择的物质是____(填序号)。A.Na2CO3 B.HCl C.CuSO4 D.NaCl18.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钠溶液易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而变质,现向一定质量且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并振荡。如右图表示反应过程中溶液质量随加入盐酸质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其中有明显的实验现象是图线线段是 段(请选填“AB”或“BC”或“AB和BC”),在B点时溶液中的溶质是 。19.按下列要求,从①烧碱②盐酸③熟石灰④稀硫酸中选出选出适当的物质,填在相应的横线上(填化学式):(1)能降低土壤酸性和用于配制农药波尔多液的是 ;(2)既有强烈的腐蚀性和易溶于水的性质,又可作某些气体干燥剂的固体物质是 ;(3)能除锈,高浓度时又可以作为干燥剂的重要无机化工原料的是 。(4)能杀菌有助于消化,是胃酸的组成成分之一,则它是 。20.小科同学做的物质化学性质关系图。其中A是一种生活中最常见的金属,B是一种常见的化合物,图中短线表示两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化学反应。请根据图示回答有关问题。(1)B可能是 (填化学式);(2)请你用文字描述反应⑤的实验现象 ;(3)写出图中烧碱的化学名称: 。21.在探究酸、碱性质时,小敏的操作过程如图甲所示,烧杯中固体质量与加入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乙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加入稀盐酸后出现的现象是 。(2)bc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有 。(3)c点时,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 。(4)通过计算得出d点坐标 。22.某氯化钠样品中可能含有硫酸钠、氯化镁、氯化钙等杂质。某学习小组欲探究氯化钠样品中杂质的成分设计了以下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步骤①中加入适量NaOH溶液的目的是检验是否含有 。(2)有小组成员提出该设计存在问题,不能得到准确结论。如果要达到正确结论,需要补充的操作是 ,再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判断。三、实验探究题23.某碳酸钠固体样品中,可能含有硫酸钠、碳酸钙、硫酸铜、氯化钠、氯化钙中的一种或几种杂质,为了确定杂质的成分,进行以下实验:第一步:取50g该样品溶于水得到无色溶液;第二步:再向第一步得到的无色溶液中,先后逐滴加入过量氯化钡溶液和过量的稀硝酸。产生沉淀的物质的质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1)由第一步实验可知,原样品中一定没有 。(2)杂质一定含有 。24.小强同学用三支试管,分别取适量的稀盐酸、澄清石灰水、碳酸钠溶液,进行相关实验探究.步骤1:向三支试管中分别滴加酚酞后,Na2CO3溶液中显红色,说明Na2CO3溶液显 性;步骤2:小强把三支试管中的溶液同时倒入一只烧杯中,发现有气泡产生,最终有白色沉淀生成且溶液显红色;步骤3:把烧杯中的混合物进行过滤,得到滤液,滤液中一定不含 .(选填答案:A、稀盐酸 B、澄清石灰水 C、碳酸钠溶液)【实验猜想】步骤3所得滤液中溶质可能为:①NaCl Na2CO3; ②NaCl CaCl2和NaOH;③NaCl Na2CO3和NaOH;④…【实验验证】(提示:CaCl2溶液显中性)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CaCl2溶液 猜想③成立【反思评价】有同学提出CaCl2溶液改为稀盐酸,若观察到有气泡产生且红色消失,则证明猜想③成立。小刚同学认为不正确,其理由是: 。25.实验室里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由氯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了检测其成分,按以下流程进行操作。(1)上述流程中“操作Ⅰ”的名称是 。(2)步骤①加过量Ba(NO3)2溶液的目的是 。(3)根据实验现象,该白色固体是由 组成。26.同学们在学习碱的化学性质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实验结束后,将A、B、C三个实验的废液倒入同一个干净烧杯D中,发现烧杯底部有白色沉淀,上层清液呈红色。【提出问题】烧杯D中上层清液含有哪些溶质(除指示剂外)?【分析讨论】小组讨论后认为,确定反应后物质成分的思维路径:①考虑反应物用量的不同;②抓住化学反应的本质,即微粒的重组。某小组同学分析过程笔记,如表:【初步结论】通过分析确定:烧杯D上层清液中肯定不含H+,肯定含有Na+,Cl﹣。判断一定不含有H+的依据是 ;【实验探究】小组按如下方案进行实验探究实验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1 取少量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碳酸钠溶液,静置。 无沉淀,溶液呈红色 肯定没有Ca2+2 取少量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溶液,静置。 有白色沉淀,溶液呈红色 肯定有OH﹣、⑴根据实验1可以初步推断:上层清液中溶质,除指示剂外,所有可能的组成为 (用化学式表示);⑵实验2中“?”应加入过量的 溶液。【实验结论】烧杯D中上层清液的溶质有指示剂、氯化钠、氢氧化钠、碳酸钠。27.兴趣小组同学为了探究实验室中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的成分,进行了有关实验如图。请你与他们一起完成以下探究活动:【查阅资料】Na2CO3溶液的pH>7,与盐酸反应有气泡产生,与Ca(OH)2溶液反应有白色沉淀生成。【对固体猜想】猜想Ⅰ:全部是NaOH;猜想Ⅱ:全部是Na2CO3;猜想Ⅲ:是NaOH和Na2CO3混合物。【实验和推断】(1)久置的氢氧化钠变质的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2)若现象a为有气泡产生,则加入的A溶液是 (写名称),说明氢氧化钠已经变质。(3)若A是Ca(OH)2溶液,现象a有白色沉淀,现象b为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小金认为该实验不能说明样品中有NaOH,理由是 。28.学习了酸雨及酸的性质后,同学们知道了煤(含有C、H、O、S等元素)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之一。同学们在老师指导下制作了“酸雨形成及危害的模型”来研究酸雨形成的原因及危害,并设计了评价表。图1是小宁制作的模型。评价表:评价指标 优秀 合格 待改进指标一 密封性好,能除去大部分污染气体 密封性好,能除去小部分污染气体 密封性不好,不能除去污染气体指标二 能通过实验现象说明煤燃烧产生的气体是SO2 有实验现象,但不能说明煤燃烧产生SO2 没有明显实验现象指标三 能通过多个实验现象显示酸雨的危害 能通过一个实验现象显示酸雨的危害 不能通过实验现象显示酸雨的危害(1)实验中,小宁认为紫色石蕊试液不能用酚酞试液替代,理由是: (2)根据评价表,该模型的指标一可被评为优秀。据此推测图1中★处的溶液可能是 (写出一种)。(3)该模型的指标二被评为合格的原因是,煤燃烧还能产生 气体,也能使浸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棉花变红。(4)该模型的指标三被评为待改进,于是小宁设计了图2、图3两种模型。这两种改进模型中,图 的模型能被评为合格。四、解答题29.高纯度的MnO2主要用于制造干电池。科学活动小组同学得到某MnO2样品(主要含有杂质MnCO3,其它杂质忽略不计)。为了测定此样品中MnO2的含量,把10g MnO2样品放入烧杯中,将40g稀硫酸分4次加入与之充分反应,测得的数据如下表。(已知烧杯中发生的反应为:MnCO3+H2SO4=MnSO4+H2O+CO2↑)次数 1 2 3 4加入稀硫酸的质量(g) 10 10 10 10剩余固体质量(g) 9.425 8.85 8.275 7.82请根据图表数据回答下列问题:(1)样品中MnO2的质量为 克。(2)稀硫酸有剩余的是第 次实验。(3)第⒉次加入稀硫酸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计算结果精确到0.1%)30.实验室里有两个试剂瓶,各装有8g氢氧化钠固体,久置未用。为检验氢氧化钠变质程度,小科和小丽对瓶中样品进行了如下探究。【定性探究】小科取其中一瓶氢氧化钠样品进行实验,实验过程及现象如图甲。(1)图中蓝色絮状沉淀是 。(2)上述探究可得出该瓶氢氧化钠 (选填“没有变质”或“部分变质”)。【定量实验】小丽取另一瓶氢氧化钠样品进行定量实验。将瓶中样品全部倒入烧杯中,加水充分溶解。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当溶液的pH恰好为7时,所加稀盐酸的质量为100g。(3)小丽通过计算得出结论:氢氧化钠完全变质(如图乙)。小科认为小丽的结论不正确,理由是 。解:设参加反应的碳酸钠质量为。 设变质的氢氧化钠质量为。通过计算可知变质的氢氧化钠质量为8g,刚好与原有的8g氢氧化钠质量相等,所以氢氧化钠完全变质。(4)要确定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在小丽的实验方案中,缺少 质量的测定。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B2.【答案】D3.【答案】B4.【答案】D5.【答案】D6.【答案】C7.【答案】D8.【答案】A9.【答案】B10.【答案】D11.【答案】C12.【答案】C13.【答案】B14.【答案】D15.【答案】A16.【答案】(1)AB(2)盐17.【答案】(1)红(2)2NaOH+CO2=Na2CO3+H2O(3)C18.【答案】BC;NaCl、Na2CO319.【答案】(1)Ca(OH)2(2)NaOH(3)H2SO4(4)HCl20.【答案】(1)Na2CO3(2)黑色粉末溶解,溶液变蓝色(3)氢氧化钠21.【答案】(1)黑色固体溶解,溶液由无色变成蓝色(2)NaOH+HCl=NaCl+H2O(3)氯化钠、氯化铜或NaCl、CuCl2(4)(300,14.7)22.【答案】(1)氯化镁(MgCl2)(2)在步骤③前加入足量稀盐酸23.【答案】(1)CaCO3、CuSO4、CaCl2(2)Na2SO4、NaCl24.【答案】碱;A;产生白色沉淀,溶液仍为红色;无法证明氢氧化钠的存在(合理均可)25.【答案】(1)过滤(2)检验并除尽碳酸钠(3)氯化钠、碳酸钠26.【答案】上层清液呈红色,说明溶液呈碱性;NaCl,NaOH或NaCl,NaOHNa2CO3或NaCl,Na2CO3;BaCl227.【答案】(1)CO2+2NaOH=Na2CO3+H2O(2)稀盐酸或稀硫酸(3)Na2CO3与Ca(OH)2反应会生成NaOH,对NaOH的检验产生干扰28.【答案】(1)酚酞试液在酸性和中性条件下都显无色(2)氢氧化钠(3)二氧化碳(4)329.【答案】(1)7.82(2)4(3)MnCO3+H2SO4=MnSO4+H2O+CO2↑115 151 44(10-8.85)g x yx=1.51g y=0.44gMnSO4%=1.51g/(1.15+20-0.44)g≈7.3%30.【答案】(1)氢氧化铜(2)部分变质(3)不正确;氢氧化钠变质生成碳酸钠,碳酸钠与转化为碳酸钠的氢氧化钠与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盐酸的质量相等(4)二氧化碳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