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6张PPT)人教八上历史同步精品课件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9课辛亥革命辛亥革命博物馆,是武汉市为纪念辛亥革命武昌首义100周年而兴建的一座专题博物馆,,与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孙中山铜像、黄兴拜将台纪念碑、然士祠牌坊等同处一条轴线。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9课《辛亥革命》去感受那段峥嵘的岁月。辛亥革命的概念19世纪末1911年10月10日1912年3月狭义:1911年武昌起义发生于旧历辛亥年,故称辛亥革命广义:指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全过程一、革命志士的奋斗起义名称 时间 地点 领导人 结果萍浏醴起义安庆起义镇南关起义 (广西起义)黄花岗起义阅读教材第42~43页,完成下列表格1906190719071911萍乡浏阳、醴陵刘道一蔡绍南失败安庆绍兴徐锡麟秋 瑾失败镇南关孙中山黄 兴失败广州孙中山黄 兴失败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孙中山《<黄花岗烈士事略>序》通过上面这段话,分析黄花岗起义的历史意义。①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②为后来武昌起义一举成功准备了条件。刘道一徐锡麟黄 兴秋 瑾林觉民这些革命党人有什么样的品质精神值得人们学习?热爱祖国、忧国忧民、百折不挠、勇于为理想献身……二、武昌起义湖北革命组织文学社与共进会谋划起义(1911.1~10)孙武等在汉口俄租界制造炸弹,不慎爆炸,起义计划泄露(1911.10.9)起义领导人刘复基、彭楚藩等被捕,蒋翊武逃亡。(1911.10.10昼)武昌城内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首先起义(1911.10.10晚)随后革命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起义军成立湖北军政府,推举新军将领黎元洪为都督(1911.10.11昼)各省纷纷相应,宣布独立(1911.11月下旬)革命志士的奋斗促进了民主革命浪潮进一步高涨,推动全国革命高潮更快到来。探究:为何前面几次起义都失败了但武昌起义却能成功?材料一:同盟会领导的多次起义,由于群众基础薄弱,又往往采取突然袭击的单纯军事冒险方式,所以最后都失败了。但是,每次起义都能使清王朝的统治受到打击。革命军党人那种以满腔热血为革命奋不顾身的崇高精神,振奋了全国人民的反抗意志,激起更多的人投身于反清斗争。——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阅读材料,分析武昌起义前同盟会组织的起义的作用。材料二:另一方面,也是湖北、武汉地区革命党人长期进行艰苦、扎实的宣传、组织和发动工作,为首义成功准备了主观条件。湖北革命党人工作严谨、踏实,尤其是新军士兵中做了非常扎实细致的组织动员工作,使得原本是清朝军队的新军,转变为革命的军队。——华中师范大学 朱英革命党人深入新军传播革命思想,使新军很多人不满清朝统治,倾向革命。探究:为何前面几次起义都失败了但武昌起义却能成功?阅读材料,分析革命党人的作用。材料三:公元1911年5月9日,清政府突然宣布将粤汉铁路、川汉铁路等收归国有,由于四川绅商在川汉铁路上已投入巨大资金,所以立即组建保路会来保卫四川各界的利益。9月7日,赵尔丰逮捕了保路会蒲殿俊,罗伦等12名主要领导人,四川民众前往总督府请愿。素有屠夫之称的赵尔丰,竟然下令开枪射击,并下令三日内不准收尸。赵尔丰的暴行燃起全川人民的怒火,四川各地保路会迅速调集20万民众,包围了成都。清政府的压榨使得人民反抗怒潮不断高涨,为起义成功奠定群众基础。探究:为何前面几次起义都失败了但武昌起义却能成功?说说材料反映了当时什么样的社会现象。前期革命志士的奋斗,推动革命浪潮到来。湖北地区革命党人深入新军,为起义成功奠定思想基础。清政府的压榨使得人民反抗怒潮不断高涨,为起义成功奠定群众基础。武昌起义的胜利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板书设计辛亥革命背景革命志士的奋斗武昌起义民族危机加深萍浏醴起义安庆起义孙中山、黄兴广西起义黄花岗起义各省响应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兼职招聘: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9课 辛亥革命【2024秋统编八上历史精简课堂(教案+素材)】备·教学目标 1.了解安庆起义、广西起义、广州起义、武昌起义,知道徐锡麟、秋瑾以及“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的英雄事迹。(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家国情怀)2.通过识读《武昌起义和全国各省独立形势图》认识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建立中华民国的伟大历史意义。(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3.通过对革命烈士英雄人物事迹的讲述,认识到中国人为民族独立、解放而不屈努力的奋斗精神,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激发爱国主义情感和不断进取的精神。(家国情怀)4.通过史料,认识到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三民主义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较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革命派倡导的民主革命是顺应历史潮流,符合民族利益的。(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备·内容分析 【本课结构】本课共包含两个子目:革命志士的奋斗、武昌起义。它们之间存在必然联系。在孙中山的领导下,革命党愈挫愈勇,最终爆发了武昌起义,继而中华民国得以成立。回顾中国20世纪三次历史性巨变,第一次是辛亥革命,它也是中国近代化艰难探索进程中的重要环节。本课与前面学到的“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后面要学的“新文化运动”贯穿起来,形成近代化探索的一条重要历史主线,本课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课重难点】重点:武昌起义的背景、过程、结果及意义。难点: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的内在含义;辛亥革命的意义。备·教学提示 1. 围绕“辛亥革命的成与败”进行辩论。【活动】提示:一组的论点为“辛亥革命是成功的”,另一组的论点为“辛亥革命是失败的”。双方各列举出论据,辩论要做到有理、有据、有节。最后教师进行总结性发言。 2. 对于辛亥革命,可以按照线索进行学习。【活动】示例:成立革命组织、宣传革命思想、发动武装起义、建立中华民国、评价辛亥革命。另外,通过对比分析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在近代化探索方面的侧重点,体会中国近代化探索从“军事器物(科学技术)”到“政治制度”的历程,体会探索的艰辛以及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备·教材答案 【材料研读】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孙中山《<黄花岗烈士事略>序》通过上面这段话,分析黄花岗起义的历史意义。(教材P45)[答案] 虽然黄花岗起义失败了,但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起义促进了民主革命浪潮的进一步高涨,也推动了全国革命高潮的快速到来。起义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清朝的统治,为后来武昌起义的成功准备了条件。【课后活动】1.武汉有“首义之城”的美誉,是中国民主革命的重镇。使武汉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如此重要地位的历史事件是 ( )(教材P47)A.洋务运动 B.辛亥革命 C.戊戌变法 D.黄花岗起义[答案] B2.课外阅读一些关于革命党人事迹的书籍,讲述一个革命党人为革命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故事。(教材P47)[提示] 可以网上搜集,也可以去图书馆查阅。故事紧扣革命党人“抛头颅、洒热血”的内容和范围去搜集。举例:方声洞,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他自幼聪明机警,胆略过人,口才极好。虽生于富商家庭,但他真诚坦率,崇尚气节,吃苦耐劳。青年时代,他就怀有挽救民族危亡、为革命事业献身的信念,主张推翻清政府。1911年3月,他从日本秘密运军火入广州,于同年4月,在黄兴的率领下,和林觉民、林文、刘元栋等革命党人参加起义,英勇攻入两广总督署。在转战途中,他不幸中弹而亡,时年25岁。黄兴盛赞他“以如花之年,勇于赴战”。备·教学资源[更多课件、课时训练、音频、视频详见电子资源]第9课 辛亥革命课件教学请老师同步使用教师用书电子资源中附赠的本课[加注式课件1]。学教环节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新课导入 观看PPT图片,带着问题,学习新课。 展示秋瑾墓图片。提问:秋瑾墓就位于杭州西湖西泠桥畔。有谁知道秋瑾的事迹 通过图片方式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前安排预习,为后面的讲解打下基础。革命志士 的奋斗 1.学生根据教师指导,认识“辛亥革命”概念。接着阅读四则材料,以小组方式进行讨论,回答:革命发生的背景是什么 2.根据地图,结合课本知识,了解四次起义情况。阅读孙中山对黄花岗起义的评价,并分析:该起义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1.教师展示“辛亥革命”概念,使学生了解辛亥革命在狭义上和广义上的区别。同时出示四则材料,引导学生回答辛亥革命发生的时代背景。 2.以地图形式展示四次起义的概况,教师补充黄花岗起义情况,并通过材料形式引导学生回答其意义。 1.通过对材料的分析,考查从史料中提取关键信息、深入思考、发散思维、分析总结等能力,引导学生逐步掌握“论从史出”的历史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的学科核心素养。 2.结合地图使学生清楚武昌起义之前各地起义爆发的空间位置,识读地图,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通过讲解革命党人勇于牺牲的精神,激发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武昌起义 1.学生结合课本知识,完成表格。 2.学生阅读材料,小组讨论,分别从政治、思想等方面回答:辛亥革命的影响是什么 1.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46的内容,找到武昌起义相关信息,完成表格。展示地图,教师介绍武昌起义的经过及结果。 2.根据学生的回答,概括材料内容,从政治、思想等方面分析辛亥革命产生的影响。 1.通过表格形式,培养学生史料解释和概括的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板书设计课堂小练 1.孙中山在评论一次起义时说:“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这次起义是 ( ) A.萍浏醴起义 B.安庆起义 C.广西起义 D.黄花岗起义 2.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发动了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最主要的影响是 ( ) A.使中国人民接受民主与科学的洗礼 B.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C.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制度 D.促进了中国政治近代化的艰难起步 [答案] 1.D 2.B课后作业 请完成配套图书第 9 课的练习题精讲过程模式请老师同步使用教师用书电子资源中附赠的本课[加注式课件2]。 【新课导入】辛亥革命博物馆(见右图),是武汉市为纪念辛亥革命武昌起义100周年而兴建的一座专题博物馆,与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黄兴拜将台纪念碑等同处一条轴线。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9课《辛亥革命》,去感受那段峥嵘的岁月。教师介绍辛亥革命的概念:①狭义:1911年武昌起义发生于农历辛亥年,故称“辛亥革命”。②广义:指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全过程。【新课讲授】一、革命志士的奋斗1.学生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分成四个小组,分别讲述萍浏醴起义、安庆起义、广西起义、广州起义的具体过程,并把四次起义归纳如下:时间 名称 领导人 结果1906年 萍浏醴起义 刘道一、蔡绍南 失败1907年 安庆起义 徐锡麟 失败1907年 广西起义 孙中山、黄兴 失败1911年 广州起义(黄花岗起义) 孙中山、黄兴 失败2.教师多媒体展示材料: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孙中山《<黄花岗烈士事略>序》提问:通过上面这段话,分析黄花岗起义的历史意义。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为后来武昌起义一举成功准备了条件。3.教师展示革命党人照片,提问:这些革命党人有什么样的品质精神值得人们学习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热爱祖国、忧国忧民、百折不挠、勇于为理想献身……教师过渡:那么,武昌起义是怎样爆发的呢 二、武昌起义1.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本,梳理起义的时间轴:2.教师展示材料,指导学生完成探究:为何前面几次起义都失败了但武昌起义却能成功 材料一 同盟会领导的多次起义,由于群众基础薄弱,又往往采取突然袭击的单纯军事冒险方式,最后都失败了。但是,每次起义都使清王朝的统治受到打击。革命党人那种以满腔热血为革命奋不顾身的崇高精神,振奋了全国人民的反抗意志,激起更多的人投入反清斗争。——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纲要》教师提问:根据上述材料,分析武昌起义前同盟会组织的起义的作用。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革命志士的奋斗促进了民主革命浪潮进一步高涨,推动全国革命高潮更快到来。材料二 湖北、武汉地区革命党人长期进行艰苦、扎实的宣传、组织和发动工作,为首义成功准备了主观条件。湖北革命党人工作严谨、踏实,尤其是在新军士兵中作了非常扎实细致的组织动员工作,使得原本是清朝军队的新军,转变为革命的军队。教师提问:根据上述材料,分析革命党人的作用。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革命党人深入新军传播革命思想,使新军很多人不满清朝统治,倾向革命。材料三 1911年5月9日,清政府突然宣布将粤汉铁路、川汉铁路等收归国有,由于四川绅商在铁路上已投入巨大资金,所以立即组建保路会来保卫四川各界的利益。9月7日,赵尔丰逮捕了保路会蒲殿俊、罗纶等主要领导人,四川民众前往总督府请愿。素有“屠夫”之称的赵尔丰,竟然下令开枪射击,并下令三日内不准收尸。赵尔丰的暴行燃起全川人民的怒火,四川各地保路会迅速调集20万民众,包围了成都。教师提问:根据上述材料,说说材料反映了当时什么样的社会现象。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清政府的压榨使得人民反抗怒潮不断高涨,为起义成功奠定了群众基础。教师对武昌起义胜利原因进行总结:前期革命志士的奋斗,推动革命浪潮到来。湖北地区革命党人深入新军,为起义成功奠定思想基础。清政府的压榨使得人民反抗怒潮不断高涨,为起义成功奠定群众基础。这些因素共同促进了武昌起义的成功。过渡: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巨大洪流中,清朝的统治土崩瓦解,这场轰轰烈烈的革命有哪些重要意义呢 师生一起归纳并背诵: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情感升华:在这场轰轰烈烈的“誓把皇帝拉下马”的辛亥革命的鼓舞下,中国民主主义革命志士们前赴后继,在中国历史上写下了一篇篇不朽的乐章。百年辛亥,永远铭记!【课堂小结】投影以下歌谣,总结本课内容。早期起义多失败,不屈不挠斗志扬。武昌首义革命起,各省响应终成功。辛亥革命意义深,民主共和入人心。清朝统治被推翻,君主专制不复返。【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虽然八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储备,但对历史问题的理解仍缺少辩证性和全面性,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仍需根据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征,采取创设情境、深入浅出、形象生动的方法进行因势利导,不断启发、点拨和矫正。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9课 辛亥革命【2024秋统编八上历史精简课堂(教案+素材)】.docx 第9课 辛亥革命【2024秋统编八上历史精简课堂(简明课件)】.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