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九上科学 1.1 化学方程式(解析版)一.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共5小题)1.(2024春 富阳区期中)下列实验能够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A. B.C. D.【答案】B【解答】解: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有气体参加反应,生成物的一部分会逸散到空气中,不能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故选项错误。B、铁和硫酸铜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反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没有气体逸出,反应前后容器中物质的总质量不变,能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故选项正确。C、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反应后氧气逸出,反应后烧杯中的物质质量减少,不能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故选项错误。D、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反应后二氧化碳逸出,反应后烧杯中的物质质量减少,不能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故选项错误。故选:B。2.(2023秋 江北区期中)某同学用图甲装置验证质量守恒定律。(1)将图甲中的两种溶液混合,观察到 有蓝色絮状沉淀产生 的现象,证明两者发生了化学反应,且天平仍然保持平衡,可验证质量守恒定律。(2)仅利用图甲的器材,可继续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是 B 。A.冰熔化成水B.铜丝和硝酸银溶液反应C.碳酸钙固体和稀盐酸混合【答案】(1)有蓝色絮状沉淀产生;(2)B。【解答】解:(1)将图甲中的两种溶液混合,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观察到有蓝色絮状沉淀产生的现象,证明两者发生了化学反应,且天平仍然保持平衡,可验证质量守恒定律。(2)A、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冰熔化成水是物理变化,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故选项错误;B、铜丝和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铜,反应前后天平保持平衡,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故选项正确;C、碳酸钙固体和稀盐酸混合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生成的二氧化碳会逸散到空气中,导致反应后天平不平衡,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故选项错误;故选:B。故答案为:(1)有蓝色絮状沉淀产生;(2)B。3.(2024春 义乌市期中)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经历了漫长、曲折的过程,凝聚了不少科学家的心血。材料一:1673年,英国化学家波义耳将某金属放在一个密闭容器中煅烧,煅烧后立即打开容器进行称量,结果发现煅烧后的固体质量增加了。材料二:1714年,拉瓦锡用精确的定量实验研究在密封容器中氧化汞分解前的质量和分解后生成物的总质量之间的关系,证实了质量守恒定律。(2HgO2Hg+O2↑)(1)【解释】波义耳实验中,燃烧后固体质量增加的原因是 金属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物,打开容器后容器外的空气进入 。(2)【证据】兴趣小组决定用如图所示装置模拟拉瓦锡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实验结束后小明记录了以下几组数据:(已知:该反应条件下氧气的密度为ρ克/毫升)A.反应前称取的氧化汞质量a克B.反应前装有氧化汞试管的总质量b克C.反应结束冷却后试管的总质量c克D.反应后量筒内气体体积为d毫升E.反应前量筒和水的总质量e克F.反应结束后量筒和水的总质量f克①实验中量筒内液面有油层,这样做的目的是 防止氧气溶于水 。②实验操作均正确,在误差范围内,如果出现等量关系 b克﹣c克=ρ克/毫升×d毫升 (用上述字母表示),则能证实质量守恒定律。(3)若小科根据数据计算所得结果与质量守恒定律不符。造成这一实验结果的原因分析你认为正确的是 BC (填字母编号)。A.试管中氧化汞没有完全分解B.导管口连续且均匀冒气泡时开始收集气体C.未调节量筒内外液面相平就读数,可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答案】(1)金属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物,打开容器后容器外的空气进入。(2)①防止氧气溶于水。②b克﹣c克=ρ克/毫升×d毫升。(3)BC。【解答】解:(1)波义耳实验中,燃烧后固体质量增加的原因是金属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物,打开容器后容器外的空气进入。故答案为:金属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物,打开容器后容器外的空气进入。(2)①实验中量筒内液面有油层,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氧气溶于水。故答案为:防止氧气溶于水。②实验操作均正确,在误差范围内,b克﹣c克=汞的质量,ρ克/毫升×d毫升=氧气的质量,如果b克﹣c克=ρ克/毫升×d毫升,则能证实质量守恒定律。故答案为:a克=b克﹣c克+ρ克/毫升×d毫升。(3)A.试管中氧化汞没有完全分解,不影响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故选项不正确。B.导管口连续且均匀冒气泡时开始收集气体,导致部分气体没有排入量筒,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故选项正确。C.未调节量筒内外液面相平就读数,导致收集的气体体积不准确,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故选项正确。故答案为:BC。4.(2023秋 慈溪市校级期中)小舟选用白磷、锥形瓶、气球、天平等药品和器材,探究化学反应中物质质量的变化规律,装置如图。【实验思路】先确认化学反应已经发生,再比较反应物的质量总和和生成物的质量总和是否相等。【实验步骤】Ⅰ.锥形瓶内装入白磷,塞紧瓶塞放在天平托盘上,调节平衡;Ⅱ.取下锥形瓶,将瓶塞上的铁丝在酒精灯上烧红后,接触引燃白磷,并立即塞紧瓶塞;Ⅲ.待反应结束冷却后,将锥形瓶放回天平托盘上,观察 天平是否平衡 。【实验结论】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交流反思】(1)要确认化学反应已经发生,本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 。(2)反应结束后,若白磷有剩余,你认为是否仍能得出上述结论,并请说明理由。 能,剩余白磷未参加反应,反应前后质量不变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解答】解:【实验步骤】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要比较反应物的质量总和和生成物的质量总和是否相等,故待反应结束冷却后,将锥形瓶放回天平托盘上,观察天平是否平衡。【交流反思】(1)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2)反应结束后,若白磷有剩余,剩余白磷未参加反应,反应前后质量不变,仍能得出上述结论。故答案为:【实验步骤】天平是否平衡;【交流反思】(1)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2)能,剩余白磷未参加反应,反应前后质量不变。5.(2023春 浦江县校级期中)如下是小南在进行研究性学习课题《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的研究》的过程。[提出问题]:氧化汞(HgO)加热时,会生成汞和氧气。反应结束后,所生成的汞和氧气的质量总和与参加反应的氧化汞的质量是否相等呢?[实验设计及过程]:按图示方法加热氧化汞,有以下步骤:a.加热试管;b.检查装置的气密性;c.向试管中加入适量的药品,并测得反应装置、滤毒器与物质总质量为m1;d.用带导管的单孔胶塞塞好后,固定在铁架台上,并组装好收集装置;e.收集气体,直至量筒内液面下降至合适位置;f.停止加热,冷却至室温;g.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h.测得量筒中气体体积增加量为V,反应装置、滤毒器与剩余物质总质量为m2。(1)你觉得小南应按怎样的顺序操作 A 。A.bcdaefghB.abcdefghC.bcdaegfhD.abcdegfh(2)实验时,小南在量筒中加入一些煤油的目的是 防止生成的氧气溶于水 。(3)[实验分析]:小南根据数据计算得m1﹣m2≠ρV(常温常压下,氧气密度为ρ),与质量守恒定律不符。造成这一实验结果的原因分析你认为正确的是 BC 。A.试管中氧化汞没有完全分解B.导管口连续且均匀冒气泡时开始收集气体C.未调节量筒内外液面相平就读数【答案】(1)A;(2)防止生成的氧气溶于水;(3)BC。【解答】解:(1)实验的操作顺序为:b.检查装置的气密性;c.向试管中加入适量的药品,并测得反应装置、滤毒器与物质总质量为m1;d.用带导管的单孔胶塞塞好后,固定在铁架台上,并组装好收集装置;a.加热试管;e.收集气体,直至量筒内液面下降至合适位置;f.停止加热,冷却至室温;g.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h.测得量筒中气体体积增加量为V,反应装置、滤毒器与剩余物质总质量为m2;故选:A;(2)氧气难溶于水,不溶于煤油,实验是通过测定生成氧气的体积来进行探究的,因此实验时,小科在量筒中加入一些煤油的目的是防止生成的氧气溶于水;(3)实验是通过测定生成氧气的体积来进行探究的,A.试管中氧化汞没有完全分解不会影响实验结果;故A不符合题意;B.导管口连续且均匀冒气泡时开始收集气体,收集的是纯氧气,但导致收集的气体量减少,因此会造成误差;故B符合题意;C.未调节量筒内外液面相平就读数,装置内外压强不等,不是在常温常压下,气体的体积不准确,会造成误差;故C符合题意;故答案为:(1)A;(2)防止生成的氧气溶于水;(3)BC。二.化学方程式的概念、读法和含义(共2小题)6.(2020秋 路桥区校级期中)小明笔记中有处错误你认为是图中的哪一处( )A.a处 B.b 处 C.c处 D.d 处【答案】B【解答】解:A、赤铁矿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故选项说法正确。B、一氧化碳夺取了氧化铁中的氧发生了氧化反应,具有还原性,故选项说法错误。C、该反应的条件是高温,故选项说法正确。D、该反应的反应物均为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7.(2022秋 宁波期中)关于化学方程式CO2+C2CO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和碳等于一氧化碳B.1个二氧化碳分子和1个碳原子生成2个一氧化碳C.二氧化碳和碳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一氧化碳D.每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和12份质量的碳在高温条件下生成86份质量的一氧化碳【答案】C【解答】解:A、在反应中“+”读作“和”,“═”读应作“生成”,故选项读法错误.B、微观上可读作1个二氧化碳分子和1个碳原子生成2个一氧化碳分子,故选项读法错误。C、二氧化碳和碳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一氧化碳,故选项读法正确。D、每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和12份质量的碳在高温条件下生成56份质量的一氧化碳,故选项读法错误。故选:C。三.化学方程式的配平(共4小题)8.(2011 拱墅区模拟)2008年3月24日,世界瞩目的北京奥运会圣火采集仪式在希腊的奥林匹亚顺利进行.此次火炬使用的燃料是丙烷(C3H8),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3H8+5O2xCO2+yH2O其中x,y分别为( )A.1,3 B.1,5 C.3,8 D.3,4【答案】D【解答】解: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碳原子的数目不变,则x=3。由反应前后,氢原子的数目不变,则2y=8,y=4。故选:D。9.(2022春 下城区校级月考)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 4 Al+ 3 MnO2═ 3 Mn+ 2 Al2O3 4 NH3+ 5 O2═ 4 NO+ 6 H2O【答案】(1)4;3;3;2;(2)4;5;4;6.【解答】解:(1)利用最小公倍数法进行配平,以氧原子作为配平的起点,氯酸钾、氧气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分别为:2、3,最后调整氯化钾前面的化学计量数为2。(2)本题可利用“定一法”进行配平,把NH3的化学计量数定为1,则O2、NO、H2O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分别为:、1、,同时扩大4倍,则NH3、O2、NO、H2O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分别为4、5、4、6。故答案为:(1)4;3;3;2;(2)4;5;4;6.10.(2021春 黄岩区校级期中)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1) 2 Na+ 2 H2O═ 2 NaOH+ 1 H2↑(2) 1 Fe2O3+ 6 HCl═ 2 FeCl3+ 3 H2O(3)CH4+ 2 O2 2 H2O+ 1 CO2(4) 1 Fe2O3+ 3 CO 2 Fe+ 3 CO2【答案】(1)2;2;2;1;(2)1;6;2;3;(3)1;2;2;1;(4)1;3;2;3.【解答】解:(1)用观察法,1个水可以生成2个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前的系数为2,则钠前的系数为2,氢气前的系数为1,最后配平水前的系数为2,故答案为:2;2;2;1;(2)用最小公倍数法,以铁作为配平起点,氧化铁前的系数为1,氯化铁前系数为2,求得氯化氢前的系数为6,最后配平水前的系数为3,故答案为:1;6;2;3;(3)用定一法,定甲烷前的系数为1,则水前的系数为2,二氧化碳前的系数为1,最后配平氧气前的系数为2,故答案为:1;2;2;1;(4)用观察法,1个氧化铁需要3个一氧化碳生成3个二氧化碳,最后配平铁前系数为2,故答案为:1;3;2;3.11.(2021秋 武义县校级月考)“84”消毒液(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钠)被广泛用于新冠疫情的卫生消毒,药品利巴韦林(C8H12N4O5)对治疗新冠肺炎有显著的疗效。(1)制取“84”消毒液的化学方程式为:Cl2+2NaOH=H2O+NaC1O+X,则X的化学式是 NaCl 。(2)新冠病毒对药品利巴韦林产生了抗药性,治疗效果变差,这是药品对新冠病毒进行 自然选择 的结果。【答案】(1)NaCl;(2)自然选择。【解答】解:(1)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前氯、钠、氧、氢原子个数分别为2、2、2、2,反应后的生成物中氯、钠、氧、氢原子个数分别为1、1、2、2,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每个X分子由1个钠原子和1个氯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NaCl。(2)新冠病毒对药品利巴韦林产生了抗药性,治疗效果变差,这是药品对新冠病毒进行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故答案为:(1)NaCl;(2)自然选择。四.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共2小题)12.(2023秋 余姚市期中)向一定质量FeCl2和CuCl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锌粉。反应过程中,混合物中溶液的质量与加入锌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有关该反应过程中混合物中的溶液和固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点时,溶液中只含有两种溶质B.c点时,向固体中滴加稀盐酸,无气泡产生C.d点时,溶液中的溶质为ZnCl2D.e点时,固体中只含有2种物质【答案】C【解答】解:锌和氯化铜、氯化亚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质量关系为:Zn+CuCl2═ZnCl2+Cu,Zn+FeCl2=ZnCl2+Fe,65 64 65 56A、由以上可知,锌和氯化铜、氯化亚铁反应时,溶液质量不断增大,从开始到b是锌和氯化铜反应,从b到d是锌和氯化亚铁反应,a点时,溶液中含有氯化锌、氯化铜和氯化亚铁三种溶质,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c点时,向固体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这是因为c点时固体中有生成的铁,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d点时氯化铜、氯化亚铁都已经完全反应,因此溶液中的溶质只有ZnCl2,该选项说法正确;D、e点时,固体中含有3种物质,分别是铜、铁和锌,该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C。13.(2023春 下城区校级期中)在反应2A+3B=2C+4D中,A与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1:1,用一定质量的A与12克B恰好完全反应,生产11克C,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若A的相对分子质量是32,则C的相对分子质量是88B.B与D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是16:9C.同时生成D的质量是9克D.反应中,A与C的质量之比是8:11【答案】A【解答】解:根据“在反应2A+3B=2C+4D中,A与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1:1”,则可假设A和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a,设A的质量为x,则,故x=8g;又因为“一定质量的A与12克B恰好完全反应,生产11克C”,则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质量守恒,可求D的质量为8g+12g﹣11g=9g。A、在反应2A+3B=2C+4D中,A和B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为1:1.已知“一定质量的A与12克B恰好完全反应,生产11克C”,因为A的质量为8g;若A的相对分子质量是32,则,解得c=44,则C的相对分子质量是44,故错误;B、根据分析,若A的相对分子质量是32,B为32,若C的相对分子质量是44,则可计算D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8,此反应中B与D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是16:9,该选项说法正确;C、根据分析,可求D的质量为8g+12g﹣11g=9g,该选项说法正确;D、根据分析,A与C的质量之比是8g:11g=8:11,该选项说法正确。故选:A。五.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共8小题)14.(2023秋 江北区校级期中)纳米材料具有特殊的性质和功能.二氧化钛(TiO2)可由正钛酸H4TiO4在一定条件下分解失水制得,纳米级TiO2参与的光催化反应可使吸附在其表面的甲醛等物质被氧化,降低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浓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纳米TiO2与普通的TiO2的性质、功能完全相同B.纳米TiO2添加到墙面涂料中,可加快甲醛消除C.甲醛对人体健康有害D.制备纳米TiO2的反应:H4TiO4TiO2+2H2O【答案】A【解答】解:A、纳米 TiO2 具有独特的光催化性、优异的颜色效应及紫外线屏蔽等功能,普通的TiO2则没有,故A错误;B、二氧化钛(TiO2)可做成纳米材料,在光的催化作用下,将甲醛等有害物质降解成二氧化碳和水,能有效去除因装修带来的多种有害气体。故B正确;C、装修材料中的甲醛能够破坏人体的蛋白质,有害人体健康,故正确;D、正钛酸(H4TiO4)在一定条件下分解失水可制得纳米TiO2.化学方程式为:H4TiO4TiO2+2H2O,故D正确。故选:A。15.(2023秋 舟山期中)下列事实与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不相符的是( )A.盐酸除铁锈:Fe2O3+6HCl=2FeCl3+3H2OB.用石灰乳配制波尔多液:Ca(OH)2+CuSO4=Cu(OH)2↓+CaSO4C.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4Fe+3O22Fe2O3D.加热铁粉和硫粉的混合物:Fe+SFeS【答案】C【解答】解:A、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B、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C、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3Fe+2O2Fe3O4,符合题意,故选项正确。D、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故选:C。16.(2023秋 镇海区期中)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2H2O2H2↑+O2↑B.4Fe+3O22Fe2O3C.2H2+O22H2OD.CaCO3CaO+CO2↑【答案】CD【解答】解:A、该化学方程式反应条件是通电,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2H2O2H2↑+O2↑,故选项错误。B、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3Fe+2O2Fe3O4,故选项错误。C、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故选项正确。D、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故选项正确。故选:CD。17.(2023秋 镇海区校级期中)乙醇,俗称酒精,化学式为C2H6O,常温常压下是一种易挥发的无色透明液体,毒性较低,可以与水以任意比互溶,可以用作有机溶剂、制饮料酒以及食品工业,除此之外,它还能够作为燃料,在空气中燃烧能够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2H6O+3O22CO2+3H2O 。【答案】C2H6O+3O22CO2+3H2O。【解答】解:乙醇,俗称酒精,化学式为C2H6O,在空气中燃烧能够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H6O+3O22CO2+3H2O。故答案为:C2H6O+3O22CO2+3H2O。18.(2023秋 舟山期中)第十九届亚运会今年在浙江杭州举办,所使用的火炬名为“薪火”,寓意着中华文明薪火相传。(1)保持“薪火”火种不灭需要充足的燃料、保持适当的温度和 充足的氧气 。(2)“薪火”火炬燃料采用生物质燃气。甲烷(CH4)是常见的一种生物质燃气,其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CH4+2O2CO2+2H2O 。【答案】(1)充足的氧气;(2)CH4+2O2CO2+2H2O。【解答】解:(1)燃烧需要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或空气);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故保持“薪火”火种不灭需要充足的燃料、保持适当的温度和充足的氧气。(2)甲烷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CO2+2H2O。故答案为:(1)充足的氧气;(2)CH4+2O2CO2+2H2O。19.(2023春 柯桥区期中)1830年,法国科学家用白磷、硫磺(易燃物)、木条发明了“摩擦火柴”(如图甲),将火柴头在粗糙的界面上轻轻划动,便可引燃火柴杆,这种火柴会因为踩踏或老鼠啃食引发火灾。1855年,瑞典科学家发明了“安全火柴”(如图乙),只需将火柴头快速从火柴盒侧面划过,便可引燃火柴,且保存和使用比“摩擦火柴”更加方便和安全。白磷 红磷着火点 40℃ 260℃毒性 剧毒 无毒资料一:白磷和红磷的部分性质如表。资料二:玻璃粉是一种颗粒粗糙、化学性质稳定的粉末,能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资料三:氯酸钾受热易分解。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解释:(1)使用“安全火柴”时,氯酸钾受热分解产生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2KClO32KCl+3O2↑ 。(2)“安全火柴”比“摩擦火柴”保存和使用更安全的科学原理 “安全火柴”使用的是红磷,红磷的着火点高,且无毒(合理即可) 。(写出一条)【答案】(1)2KClO32KCl+3O2↑;(2)“安全火柴”使用的是红磷,红磷的着火点高,且无毒(合理即可)。【解答】解:(1)氯酸钾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化学方程式是:2KClO32KCl+3O2↑。故答案为:2KClO32KCl+3O2↑;(2)“安全火柴”比“摩擦火柴”保存和使用更安全的科学原理:“安全火柴”使用的是红磷,红磷的着火点高,且无毒,故答案为:“安全火柴”使用的是红磷,红磷的着火点高,且无毒(合理即可)。20.(2023秋 江干区校级期中)某化工厂在三废处理中采取以下措施,请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用氢氧化钠吸收含二氧化硫的尾气: SO2+2NaOH═Na2SO3+H2O 。(2)用铁屑处理含铜盐(CuSO4)的废水: Fe+CuSO4═FeSO4+Cu 。【答案】(1)SO2+2NaOH═Na2SO3+H2O;(2)Fe+CuSO4═FeSO4+Cu。【解答】解:(1)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O2+2NaOH═Na2SO3+H2O。(2)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FeSO4+Cu。故答案为:(1)SO2+2NaOH═Na2SO3+H2O;(2)Fe+CuSO4═FeSO4+Cu。21.(2023秋 平湖市期中)氢气被视为未来理想的能源,科学家对氢的研究从未停歇。氢能源的广泛使用需解决制氢、储氢等问题。(1)图1、图2分别为全球制氢原料占比和主流制氢方法的经济性对比图。①由图象可知:目前氢气的主要来源是 天然气和煤 (填“天然气和煤”、“醇类”或“水”)②电解水制氢需要消耗大量的电能,下列获取电能的方式中,一定 存在碳排放的是 C 。A.水力发电B.太阳能发电C.燃煤发电(2)氢气的储存有以下两种方式。①方法一:将氢气直接加压储存在由某种镁铝合金制造的储氢罐中备用。从物质分类的角度来看,镁铝合金属于 混合物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②方法二:先通过Mg2Cu与氢气反应,将氢气转化为MgH2暂时“储存”起来,此为储氢反应(如图3):需要使用氢气时,可通过释氢反应实现:MgH2+2HCl=MgCl2+2H2↑。请写出储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Mg2Cu+3H2MgCu2+3MgH2 。【答案】(1)①天然气和煤;②C;(2)①混合物;②2Mg2Cu+3H2MgCu2+3MgH2。【解答】解:(1)①根据图1可知,蓝色部分占比最大,因此目前氢气的主要来源为天然气和煤;②A、水力发电时,将水能转化为电能,没有碳排放,故A错误;B、太阳能发电时,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没有碳排放,故B错误;C、燃煤发电时,煤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等气体,肯定存在碳排放,故C正确。故选:C;(2)①镁铝合金,由金属镁、铝等组成,应该为混合物;②根据图3可知,H2和Mg2Cu在高温和氩气存在的条件下反应,生成MgH2和MgCu2,化学方程式为:2Mg2Cu+3H2MgCu2+3MgH2。故答案为:(1)①天然气和煤;②C;(2)①混合物;②2Mg2Cu+3H2MgCu2+3MgH2。六.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共15小题)22.(2023春 柯桥区期中)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X、Y、Z、Q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表,则下列关于反应的认识,正确的是( )物质 X Y Z Q反应前质量(g) 20 2 1 37反应后质量(g) 待测a 32 待测b 12A.a的取值范围:0≤a≤16B.该反应类型一定属于化合反应C.当a=15时,物质Z在反应中起催化作用D.当b=1时,反应中X、Q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为1:5【答案】A【解答】解:A.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20+2+1+37=a+32+b+12,a+b=16,a=16﹣b,b=0时,a=16;b=16时,a=0,则a的取值范围:0≤a≤16;故A正确;B.分析表中数据可知,Q为反应物,Y为生成物,但X、Z无法确定,则该反应的反应类型无法确定,故B错误;C.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当a=15时,物质Z在反应前后的质量不变,但催化剂特点是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改变其它反应速率,则物质Z在反应中不一定起催化作用,故C错误;D.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当b=1时,反应中X、Q的质量比为5:25=1:5,无法确定其相对分子质量之比,故D错误;故选:A。23.(2023春 洞头区期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2KMnO4K2MnO4+MnO2+O2↑)实验中,用排水法收集氧气,高锰酸钾完全反应。下列能正确表示物质质量随时间变化大致曲线的图是( )A. B.C. D.【答案】C【解答】解:A、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随着反应进行,二氧化锰质量增大,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B、反应前氧气质量是0,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C、完全反应后高锰酸钾质量是0,故选对应关系正确;D、反应前锰酸钾质量是0,随着反应进行,锰酸钾质量增大,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故选:C。24.(2023秋 海宁市期中)我们可以通过建立图像来表示化学反应过程中的量的相互关系。现一烧杯中含有HCl和CuCl2的混合液,将一定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加入到混合液中直至过量(CuCl2溶液看成中性),则反应中各个量的图像正确的是( )A.甲、乙、丙 B.甲、乙 C.乙、丙 D.甲、丙【答案】C【解答】解:加入氢氧化钠时,先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后和氯化铜反应生成蓝色沉淀氢氧化铜和氯化钠,溶液的pH值显增大,然后不变,甲对应关系错误;加入氢氧化钠时,先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后和氯化铜反应生成蓝色沉淀氢氧化铜和氯化钠,乙对应关系正确;氢氧化钠先和盐酸反应,所以溶液中氯化铜质量不变,之后氯化铜和氢氧化钠反应,所以质量减小直至为零,丙对应关系正确。故选:C。25.(2023秋 慈溪市校级期中)载人航天器中处理CO2的反应原理之一是2Li2O2+2CO2=2X+O2,X的化学式为( )A.Li B.Li2O C.LiOH D.Li2CO3【答案】D【解答】解: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前锂、氧、碳原子个数分别为4、8、2,反应后的生成物中锂、氧、碳原子个数分别为0、2、0,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2X分子中含有4个锂原子、2个碳原子和6个氧原子,则每个X分子由2个锂原子、1个碳原子和3个氧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Li2CO3。故选:D。26.(2023秋 奉化区校级期中)有A、B、C三种物质各16g混合加热,充分反应后混合物中还有12gA、27gC和一定质量的D.已知B完全反应,若A、B、C、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32、44、18,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A.2A+BC+2D B.A+2BC+2DC.2A+B2C+D D.A+BC+D【答案】B【解答】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D的质量为:(16×3)﹣(12+27)=9g;在此反应中,A质量减少16g﹣12g=4g,B完全反应,质量为16g,C质量增加27g﹣16g=11g,D是生成的新物质,质量为9g。根据反应的数据可知,A、B为反应物,C、D为生成物。因为A、B的质量比为:4g:16g=1:4,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为16:32=1:2,故B的系数应为2;C、D的质量比为:11g:9g=11:9,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为:44:18=22:9,故D的系数应为2;故可判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2BC+2D。故选:B。27.(2023秋 江北区期中)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M、N、Q、P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则关于此反应认识正确的是( )物质 M N Q P反应前质量/g 18 1 2 32反应后质量/g x 26 2 12A.反应后x的值为15B.该反应有两种生成物C.完全反应后物质P有剩余D.反应后N、P的质量比为5:4【答案】C【解答】解: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反应前后N的质量增加了26g﹣1g=25g,故是生成物,生成的质量为25g;同理可以确定Q的质量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是没有参加反应的杂质;P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质量为32g﹣12g=20g;由质量守恒定律,M应是反应物,且参加反应的M的质量为25g﹣20g=5g,故x的数值为18﹣5=13。A、x的数值为18﹣5=13,故选项说法错误。B、该反应的生成物是N,只有一种生成物,故选项说法错误。C、完全反应后物质P有剩余,质量为12g,故选项说法正确。D、反应后N、P的质量比为26g:12g=13:6,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28.(2023秋 余姚市校级期中)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X、Y、Z、W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下列关于此反应的认识,正确的是( )物质 X Y Z W反应前的质量/g 20 m 16 14反应后的质量/g 4 6 60 50A.参加反应的X与Y的质量比是1:3B.m的数值为64C.反应中Z、W的质量变化之比为6:5D.若继续反应,最终容器内只剩下X、Z、W三种物质【答案】D【解答】解:A、m=4+6+60+50﹣14﹣16﹣20=70,参加反应的X与Y的质量比是(20g﹣4g):(70g﹣6g)=1:4,故选项不正确。B、m=70,故选项不正确。C、反应中Z、W的质量变化之比为(60g﹣16g):(50g﹣14g)=11:9,故选项不正确。D、反应后X、Y质量减小,是反应物,Z、W质量增大,是生成物,若继续反应,X过量,最终容器内只剩下X、Z、W三种物质,故选项正确。故选:D。29.(2023春 台州期中)下列现象中,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A.100克水蒸发形成100克水蒸气B.5克食盐溶解到100克水中,形成105克食盐溶液C.5毫升氧气和5毫升一氧化碳反应,生成10毫升二氧化碳气体D.2克氢气在16克氧气中燃烧,生成18克水【答案】D【解答】解:A、100克水蒸发形成100克水蒸气,只是状态发生改变,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故选项A错误。B、5克食盐溶解到100克水中,形成105克食盐溶液,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故选项B错误。C、质量守恒定律体现的是质量守恒,不是体积守恒,故选项C错误。D、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H2+O22H2O,在此反应中氢气、氧气和水的质量比为4:32:36=1:8:9,则2克氢气在16克氧气中燃烧,生成18克水,符合质量守恒定律,故选项D正确。故选:D。30.(2023春 下城区校级期中)从微观上看,化学反应是微观粒子按一定的数目关系进行的。某碳氢化合物(化学式为CxHy)在密闭容器内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部分物质的分子数随反应过程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前后分子数目不变B.t时刻,容器中O2和CO2的质量相等C.该碳氢化合物的化学式为C3H8D.该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之比为22:9【答案】C【解答】解:由图可知,参加反应的有机物、氧气,生成的二氧化碳的分子个数比为:n:(6n﹣n):3n=1:5:3,设化学方程式中水前面的化学计量数为m,则化学方程式为nCxHy+5nO23nCO2+mH2O;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根据氧原子个数守恒,反应物中有10n个氧原子,生成物二氧化碳中只含有6n个氧原子,因此化学方程式中水前面的化学计量数为4n,即生成水分子个数为4n,故化学方程式为CxHy+5O23CO2+4H2O,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则x=3,y=8,即有机物的化学式为C3H8;A、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前的分子个数发生变化,故错误;B、t时刻,O2和CO2的分子数相等,质量不相等,故错误;C、反应的氧原子个数是10n,生成的二氧化碳中的氧原子是6n,则生成的水分子中氧原子是10n﹣6n=4n,该反应生成的水分子数目为4n,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CxHy+5O23CO2+4H2O,即x=3,y=8,碳氢化合物的化学式是C3H8,故正确;D、该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之比为:(3n×44):(4n×18)=11:6,故错误;故选:C。31.(2023春 新昌县期中)由元素A、B形成的化合物中,A元素与B元素的质量比为21:8,A与B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为7:2,则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A.AB B.A2B3 C.B2A3 D.A3B4【答案】D【解答】解:设化合物的化学式为AaBb,则元素A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M时,元素B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M。化合物AaBb中X、Y两元素的质量比为(7M×a):(2M×b)=7a:2b=21:8,则a:b=3:4。则这种化合物的化学式为A3B4。故选:D。32.(2023春 西湖区校级期中)已知2A+3B═C+3D,用足量的A和49gB恰好完全反应,其生成57gC和1gD,若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98,则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A.18 B.27 C.46 D.54【答案】B【解答】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A的质量=57g+1g﹣49g=9g设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x2A+3B=C+3D2x98×39g 49gx=27故选:B。33.(2023春 定海区校级期中)从微观上看,化学反应是微观粒子按一定的数目关系进行的。4.4g某碳氢化合物(化学式为CxHy)在密闭容器内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部分物质的分子数随反应过程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时刻,O2和CO2的质量相等B.该反应生成的水分子数目为3nC.该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之比为22:9D.反应结束后,密闭容器内剩余氧气的质量为3.2g【答案】D【解答】解:A、t时刻,O2和CO2的分子数相等,质量不相等,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反应的氧原子个数是10n,生成的二氧化碳中的氧原子是6n,则生成的水分子中氧原子是10n﹣6n=4n,该反应生成的水分子数目为4n,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该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之比为:(3n×44):(4n×18)=11:6,该选项说法不正确;D、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CxHy+5O23CO2+4H2O,即x=3,y=8,碳氢化合物的化学式是C3H8,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质量关系:C3H8+5O23CO2+4H2O,44 1604.4g 16g即反应的5n个氧分子质量是16g,则剩余的n个氧分子质量:16g3.2g,因此反应结束后,密闭容器内剩余氧气的质量为3.2g,该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34.(2023春 金华期中)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化学反应前后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x的值是7B.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C.参加反应的甲和乙质量比为2:7D.丁是一种化合物【答案】C【解答】解:A、由分析可得,x的值为7,正确;B、丙的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或不参加反应,正确;C、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比为12g:19g=12:19,错误;D、该反应是甲和乙反应生成丁,则丁一定是化合物,正确。故选:C。35.(2023春 台州期中)一定条件下,在一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化学反应,并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的值为9B.该反应中氧气与水的质量变化之比为6:5C.W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D.W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3:1【答案】D【解答】解:A.根据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守恒得到:x=(1g+20g+8g)﹣(8g+11g)=10g,故A错误;B.该反应中,氧气的质量减少:20g﹣8g=12g,水的质量增加了:10g﹣1g=9g,则氧气与水的质量变化之比为:12g:9g=4:3,故B错误;C、11gCO2 中含有碳元素的质量为:11g 100%=3g,9g水中含有氢元素的质量为:9g100%=1g所含碳、氢元素的质量和:3g+1g=4g<8g,该物质中含氧元素的质量为:8g﹣4g=4g,则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故C错误。D、W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3g:1g=3:1,故D正确。故选:D。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九上科学 1.1 化学方程式(原卷版)一.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共5小题)1.(2024春 富阳区期中)下列实验能够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A. B.C. D.2.(2023秋 江北区期中)某同学用图甲装置验证质量守恒定律。(1)将图甲中的两种溶液混合,观察到 的现象,证明两者发生了化学反应,且天平仍然保持平衡,可验证质量守恒定律。(2)仅利用图甲的器材,可继续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是 。A.冰熔化成水B.铜丝和硝酸银溶液反应C.碳酸钙固体和稀盐酸混合3.(2024春 义乌市期中)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经历了漫长、曲折的过程,凝聚了不少科学家的心血。材料一:1673年,英国化学家波义耳将某金属放在一个密闭容器中煅烧,煅烧后立即打开容器进行称量,结果发现煅烧后的固体质量增加了。材料二:1714年,拉瓦锡用精确的定量实验研究在密封容器中氧化汞分解前的质量和分解后生成物的总质量之间的关系,证实了质量守恒定律。(2HgO2Hg+O2↑)(1)【解释】波义耳实验中,燃烧后固体质量增加的原因是 。(2)【证据】兴趣小组决定用如图所示装置模拟拉瓦锡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实验结束后小明记录了以下几组数据:(已知:该反应条件下氧气的密度为ρ克/毫升)A.反应前称取的氧化汞质量a克B.反应前装有氧化汞试管的总质量b克C.反应结束冷却后试管的总质量c克D.反应后量筒内气体体积为d毫升E.反应前量筒和水的总质量e克F.反应结束后量筒和水的总质量f克①实验中量筒内液面有油层,这样做的目的是 。②实验操作均正确,在误差范围内,如果出现等量关系 (用上述字母表示),则能证实质量守恒定律。(3)若小科根据数据计算所得结果与质量守恒定律不符。造成这一实验结果的原因分析你认为正确的是 (填字母编号)。A.试管中氧化汞没有完全分解B.导管口连续且均匀冒气泡时开始收集气体C.未调节量筒内外液面相平就读数,可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4.(2023秋 慈溪市校级期中)小舟选用白磷、锥形瓶、气球、天平等药品和器材,探究化学反应中物质质量的变化规律,装置如图。【实验思路】先确认化学反应已经发生,再比较反应物的质量总和和生成物的质量总和是否相等。【实验步骤】Ⅰ.锥形瓶内装入白磷,塞紧瓶塞放在天平托盘上,调节平衡;Ⅱ.取下锥形瓶,将瓶塞上的铁丝在酒精灯上烧红后,接触引燃白磷,并立即塞紧瓶塞;Ⅲ.待反应结束冷却后,将锥形瓶放回天平托盘上,观察 。【实验结论】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交流反思】(1)要确认化学反应已经发生,本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2)反应结束后,若白磷有剩余,你认为是否仍能得出上述结论,并请说明理由。 。5.(2023春 浦江县校级期中)如下是小南在进行研究性学习课题《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的研究》的过程。[提出问题]:氧化汞(HgO)加热时,会生成汞和氧气。反应结束后,所生成的汞和氧气的质量总和与参加反应的氧化汞的质量是否相等呢?[实验设计及过程]:按图示方法加热氧化汞,有以下步骤:a.加热试管;b.检查装置的气密性;c.向试管中加入适量的药品,并测得反应装置、滤毒器与物质总质量为m1;d.用带导管的单孔胶塞塞好后,固定在铁架台上,并组装好收集装置;e.收集气体,直至量筒内液面下降至合适位置;f.停止加热,冷却至室温;g.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h.测得量筒中气体体积增加量为V,反应装置、滤毒器与剩余物质总质量为m2。(1)你觉得小南应按怎样的顺序操作 。A.bcdaefghB.abcdefghC.bcdaegfhD.abcdegfh(2)实验时,小南在量筒中加入一些煤油的目的是 。(3)[实验分析]:小南根据数据计算得m1﹣m2≠ρV(常温常压下,氧气密度为ρ),与质量守恒定律不符。造成这一实验结果的原因分析你认为正确的是 。A.试管中氧化汞没有完全分解B.导管口连续且均匀冒气泡时开始收集气体C.未调节量筒内外液面相平就读数二.化学方程式的概念、读法和含义(共2小题)6.(2020秋 路桥区校级期中)小明笔记中有处错误你认为是图中的哪一处( )A.a处 B.b 处 C.c处 D.d 处7.(2022秋 宁波期中)关于化学方程式CO2+C2CO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和碳等于一氧化碳B.1个二氧化碳分子和1个碳原子生成2个一氧化碳C.二氧化碳和碳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一氧化碳D.每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和12份质量的碳在高温条件下生成86份质量的一氧化碳三.化学方程式的配平(共4小题)8.(2011 拱墅区模拟)2008年3月24日,世界瞩目的北京奥运会圣火采集仪式在希腊的奥林匹亚顺利进行.此次火炬使用的燃料是丙烷(C3H8),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3H8+5O2xCO2+yH2O其中x,y分别为( )A.1,3 B.1,5 C.3,8 D.3,49.(2022春 下城区校级月考)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 Al+ MnO2═ Mn+ Al2O3 NH3+ O2═ NO+ H2O10.(2021春 黄岩区校级期中)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1) Na+ H2O═ NaOH+ H2↑(2) Fe2O3+ HCl═ FeCl3+ H2O(3)CH4+ O2 H2O+ CO2(4) Fe2O3+ CO Fe+ CO211.(2021秋 武义县校级月考)“84”消毒液(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钠)被广泛用于新冠疫情的卫生消毒,药品利巴韦林(C8H12N4O5)对治疗新冠肺炎有显著的疗效。(1)制取“84”消毒液的化学方程式为:Cl2+2NaOH=H2O+NaC1O+X,则X的化学式是 。(2)新冠病毒对药品利巴韦林产生了抗药性,治疗效果变差,这是药品对新冠病毒进行 的结果。四.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共2小题)12.(2023秋 余姚市期中)向一定质量FeCl2和CuCl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锌粉。反应过程中,混合物中溶液的质量与加入锌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有关该反应过程中混合物中的溶液和固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点时,溶液中只含有两种溶质B.c点时,向固体中滴加稀盐酸,无气泡产生C.d点时,溶液中的溶质为ZnCl2D.e点时,固体中只含有2种物质13.(2023春 下城区校级期中)在反应2A+3B=2C+4D中,A与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1:1,用一定质量的A与12克B恰好完全反应,生产11克C,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若A的相对分子质量是32,则C的相对分子质量是88B.B与D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是16:9C.同时生成D的质量是9克D.反应中,A与C的质量之比是8:11五.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共8小题)14.(2023秋 江北区校级期中)纳米材料具有特殊的性质和功能.二氧化钛(TiO2)可由正钛酸H4TiO4在一定条件下分解失水制得,纳米级TiO2参与的光催化反应可使吸附在其表面的甲醛等物质被氧化,降低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浓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纳米TiO2与普通的TiO2的性质、功能完全相同B.纳米TiO2添加到墙面涂料中,可加快甲醛消除C.甲醛对人体健康有害D.制备纳米TiO2的反应:H4TiO4TiO2+2H2O15.(2023秋 舟山期中)下列事实与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不相符的是( )A.盐酸除铁锈:Fe2O3+6HCl=2FeCl3+3H2OB.用石灰乳配制波尔多液:Ca(OH)2+CuSO4=Cu(OH)2↓+CaSO4C.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4Fe+3O22Fe2O3D.加热铁粉和硫粉的混合物:Fe+SFeS16.(2023秋 镇海区期中)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2H2O2H2↑+O2↑B.4Fe+3O22Fe2O3C.2H2+O22H2OD.CaCO3CaO+CO2↑17.(2023秋 镇海区校级期中)乙醇,俗称酒精,化学式为C2H6O,常温常压下是一种易挥发的无色透明液体,毒性较低,可以与水以任意比互溶,可以用作有机溶剂、制饮料酒以及食品工业,除此之外,它还能够作为燃料,在空气中燃烧能够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8.(2023秋 舟山期中)第十九届亚运会今年在浙江杭州举办,所使用的火炬名为“薪火”,寓意着中华文明薪火相传。(1)保持“薪火”火种不灭需要充足的燃料、保持适当的温度和 。(2)“薪火”火炬燃料采用生物质燃气。甲烷(CH4)是常见的一种生物质燃气,其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19.(2023春 柯桥区期中)1830年,法国科学家用白磷、硫磺(易燃物)、木条发明了“摩擦火柴”(如图甲),将火柴头在粗糙的界面上轻轻划动,便可引燃火柴杆,这种火柴会因为踩踏或老鼠啃食引发火灾。1855年,瑞典科学家发明了“安全火柴”(如图乙),只需将火柴头快速从火柴盒侧面划过,便可引燃火柴,且保存和使用比“摩擦火柴”更加方便和安全。白磷 红磷着火点 40℃ 260℃毒性 剧毒 无毒资料一:白磷和红磷的部分性质如表。资料二:玻璃粉是一种颗粒粗糙、化学性质稳定的粉末,能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资料三:氯酸钾受热易分解。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解释:(1)使用“安全火柴”时,氯酸钾受热分解产生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2)“安全火柴”比“摩擦火柴”保存和使用更安全的科学原理 。(写出一条)20.(2023秋 江干区校级期中)某化工厂在三废处理中采取以下措施,请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用氢氧化钠吸收含二氧化硫的尾气: 。(2)用铁屑处理含铜盐(CuSO4)的废水: 。21.(2023秋 平湖市期中)氢气被视为未来理想的能源,科学家对氢的研究从未停歇。氢能源的广泛使用需解决制氢、储氢等问题。(1)图1、图2分别为全球制氢原料占比和主流制氢方法的经济性对比图。①由图象可知:目前氢气的主要来源是 (填“天然气和煤”、“醇类”或“水”)②电解水制氢需要消耗大量的电能,下列获取电能的方式中,一定 存在碳排放的是 。A.水力发电B.太阳能发电C.燃煤发电(2)氢气的储存有以下两种方式。①方法一:将氢气直接加压储存在由某种镁铝合金制造的储氢罐中备用。从物质分类的角度来看,镁铝合金属于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②方法二:先通过Mg2Cu与氢气反应,将氢气转化为MgH2暂时“储存”起来,此为储氢反应(如图3):需要使用氢气时,可通过释氢反应实现:MgH2+2HCl=MgCl2+2H2↑。请写出储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六.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共15小题)22.(2023春 柯桥区期中)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X、Y、Z、Q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表,则下列关于反应的认识,正确的是( )物质 X Y Z Q反应前质量(g) 20 2 1 37反应后质量(g) 待测a 32 待测b 12A.a的取值范围:0≤a≤16B.该反应类型一定属于化合反应C.当a=15时,物质Z在反应中起催化作用D.当b=1时,反应中X、Q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为1:523.(2023春 洞头区期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2KMnO4K2MnO4+MnO2+O2↑)实验中,用排水法收集氧气,高锰酸钾完全反应。下列能正确表示物质质量随时间变化大致曲线的图是( )A. B.C. D.24.(2023秋 海宁市期中)我们可以通过建立图像来表示化学反应过程中的量的相互关系。现一烧杯中含有HCl和CuCl2的混合液,将一定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加入到混合液中直至过量(CuCl2溶液看成中性),则反应中各个量的图像正确的是( )A.甲、乙、丙 B.甲、乙 C.乙、丙 D.甲、丙25.(2023秋 慈溪市校级期中)载人航天器中处理CO2的反应原理之一是2Li2O2+2CO2=2X+O2,X的化学式为( )A.Li B.Li2O C.LiOH D.Li2CO326.(2023秋 奉化区校级期中)有A、B、C三种物质各16g混合加热,充分反应后混合物中还有12gA、27gC和一定质量的D.已知B完全反应,若A、B、C、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32、44、18,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A.2A+BC+2D B.A+2BC+2DC.2A+B2C+D D.A+BC+D27.(2023秋 江北区期中)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M、N、Q、P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则关于此反应认识正确的是( )物质 M N Q P反应前质量/g 18 1 2 32反应后质量/g x 26 2 12A.反应后x的值为15B.该反应有两种生成物C.完全反应后物质P有剩余D.反应后N、P的质量比为5:428.(2023秋 余姚市校级期中)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X、Y、Z、W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下列关于此反应的认识,正确的是( )物质 X Y Z W反应前的质量/g 20 m 16 14反应后的质量/g 4 6 60 50A.参加反应的X与Y的质量比是1:3B.m的数值为64C.反应中Z、W的质量变化之比为6:5D.若继续反应,最终容器内只剩下X、Z、W三种物质29.(2023春 台州期中)下列现象中,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A.100克水蒸发形成100克水蒸气B.5克食盐溶解到100克水中,形成105克食盐溶液C.5毫升氧气和5毫升一氧化碳反应,生成10毫升二氧化碳气体D.2克氢气在16克氧气中燃烧,生成18克水30.(2023春 下城区校级期中)从微观上看,化学反应是微观粒子按一定的数目关系进行的。某碳氢化合物(化学式为CxHy)在密闭容器内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部分物质的分子数随反应过程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前后分子数目不变B.t时刻,容器中O2和CO2的质量相等C.该碳氢化合物的化学式为C3H8D.该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之比为22:931.(2023春 新昌县期中)由元素A、B形成的化合物中,A元素与B元素的质量比为21:8,A与B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为7:2,则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A.AB B.A2B3 C.B2A3 D.A3B432.(2023春 西湖区校级期中)已知2A+3B═C+3D,用足量的A和49gB恰好完全反应,其生成57gC和1gD,若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98,则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A.18 B.27 C.46 D.5433.(2023春 定海区校级期中)从微观上看,化学反应是微观粒子按一定的数目关系进行的。4.4g某碳氢化合物(化学式为CxHy)在密闭容器内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部分物质的分子数随反应过程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时刻,O2和CO2的质量相等B.该反应生成的水分子数目为3nC.该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之比为22:9D.反应结束后,密闭容器内剩余氧气的质量为3.2g34.(2023春 金华期中)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化学反应前后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x的值是7B.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C.参加反应的甲和乙质量比为2:7D.丁是一种化合物35.(2023春 台州期中)一定条件下,在一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化学反应,并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的值为9B.该反应中氧气与水的质量变化之比为6:5C.W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D.W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3:1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九上科学 1.1 化学方程式(原卷版) .doc 九上科学 1.1 化学方程式(解析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