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 《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 课型 新授课 授课 时间教学 目标 学生能够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童话的魅力。 学习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并提出问题的方法,提高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教学 重点 认识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从不同角度思考并提出问题。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童话的魅力。教学 难点 理解小豌豆为人们做好事的美好心灵,体会爱的力量。 引导学生运用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并提出问题的方法进行阅读。教学设计教具 准备 多媒体课件,包括图片、视频、音乐等素材。 准备豌豆的实物或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豌豆的形态。 学生预习课文,搜集安徒生的其他童话故事。教学过程 复备课一(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一段关于豌豆生长的视频,让学生观察豌豆的生长过程。 展示豌豆的实物或图片,提问学生:你们见过豌豆吗?对豌豆有哪些了解呢? 教师引导:同学们,豌豆是一种常见的植物,在童话世界里,豌豆也有着神奇的经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安徒生的童话故事《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看看这五粒豌豆会发生什么奇妙的故事。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检查生字词的学习情况。 多媒体出示生字词,指名认读,正音。重点指导 “荚”“豌”“僵”“苔” 等字的读音和写法。 “荚” 字,读音为 “jiá”,可以结合词语 “豆荚” 来记忆。强调 “荚” 字的写法,上面是 “艹”,下面是 “夹”。 “豌” 字,读音为 “wān”,可以通过组词 “豌豆” 来加深记忆。注意 “豌” 字的右边是 “宛”,不要写成 “碗”。 “僵” 字,读音为 “jiāng”,可以结合词语 “僵硬” 来理解其含义。强调 “僵” 字的写法,左边是 “亻”,右边是 “畺”。 “苔” 字,读音为 “tái”,可以结合词语 “青苔” 来记忆。注意 “苔” 字的写法,上面是 “艹”,下面是 “台”。 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让学生理解 “僵硬”“预感”“丰满”“揭晓”“相称”“囚犯”“洋溢” 等词语的意思。 “僵硬”,指(肢体)不能活动。可以让学生通过做动作来体会这个词语的含义。 “预感”,事先感觉。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有没有过预感的经历,从而理解这个词的意思。 “丰满”,充足。可以结合课文中的句子 “豆荚里的豌豆长得很丰满”,让学生理解 “丰满” 在这里指豌豆长得饱满。 “揭晓”,公布(事情的结果)。可以让学生用 “揭晓” 说一句话,加深对这个词的理解。 “相称”,事物配合起来显得合适。可以让学生说说什么东西相称,什么东西不相称,从而理解这个词的意思。 “囚犯”,关在监狱里的犯人。可以通过图片展示囚犯的形象,让学生了解囚犯的含义。 “洋溢”,指情绪、气氛等饱满而充分流露。可以结合课文中的句子 “豌豆苗长得很好,整个窗台都洋溢着生命的活力”,让学生理解 “洋溢” 在这里指豌豆苗生长旺盛,充满生机。 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汇报。教师引导学生梳理课文内容,明确: 课文主要讲述了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豌豆不同的命运和经历,以及它们对一个生病的小姑娘产生的影响。 全文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6 自然段):介绍了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豌豆的不同愿望和性格特点。 第二部分(7-21 自然段):讲述了五粒豌豆各自的命运和经历,以及小豌豆对小姑娘的影响。 第三部分(22-24 自然段):总结全文,强调小豌豆的美好心灵和爱的力量。 (三)精读课文,体会情感 学习第一部分 指名朗读 1-6 自然段,思考:豌豆在家庭里的地位是怎样安排的?豌豆为什么想出去? 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相关语句,明确豌豆在家庭里是按照在豆荚里的排列顺序来安排地位的。豌豆想出去的理由是 “变得僵硬”,具体说明了豌豆们已经成熟,想出去了。 提问:五粒豌豆即将分开时,它们的想法有什么不同?表现了豌豆们怎样的性格? 组织学生小组展开讨论,通过阅读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然后汇报交流。 分角色朗读五粒豌豆的对话,指导朗读:读出前四粒豌豆骄傲的语气。 总结豌豆们的性格特点:第一粒豆和第二粒豆自高自大;第三、四粒豆满足现状;第五粒豆随遇而安,喜欢过平静的生活。 学习第二部分 自由朗读 7-21 自然段,思考:其余几粒豌豆后来是怎样的?小豌豆是怎样长大的?小姑娘又是怎样长好的? 指名朗读相关段落,引导学生了解其余几粒豌豆的命运:第一粒豌豆飞向世界;第二粒豌豆飞进太阳,落到脏水沟里;第三、四粒豌豆射得最远;第五粒豌豆该怎么样就怎么样,长成了一株植物。 小组合作完成填空:小豌豆刚到长满青苔的窗台上住下时,小姑娘(病得可厉害了);小豌豆长出了小叶子,小姑娘(心里真高兴);小豌豆沿着线猛劲儿长,小姑娘(脸色好多了,还能自己坐上一个钟头呢);小豌豆开出一朵嫩红色的小花,小姑娘(脸上放出健康的光彩,眼睛发着亮光)。 提问: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后回答。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有:课文说被青苔包裹的豌豆像 “一个囚犯”,但它却长得很好,为什么?母亲为什么要把一株豌豆苗说成 “一个小花园”?掉到水沟里的那粒豌豆真的很了不起吗?小姑娘看到豌豆开花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思考和回答。例如,对于 “课文说被青苔包裹的豌豆像‘一个囚犯’,但它却长得很好,为什么?” 这个问题,可以引导学生理解因为这粒豌豆正好落在青苔的缝隙里,适合豌豆的生长。对于 “母亲为什么要把一株豌豆苗说成‘一个小花园’?” 这个问题,可以引导学生体会小女孩因为身体原因不能出去,即使到院子里都不能,窗台上的豌豆苗正好可以陪伴小女孩,也就是一个小花园,也是母亲一个美好的愿望。对于 “掉到水沟里的那粒豌豆真的很了不起吗?” 这个问题,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到一粒自大的豌豆没什么了不起。对于 “小姑娘看到豌豆开花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这个问题,可以引导学生体会到小姑娘看到豌豆开花心情很好,小豌豆就是希望,是女孩对生命和生活的希望。 学习第三部分 齐读 22-24 自然段,思考:伴随着豌豆苗的成长,为什么小女孩的病慢慢好了?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然后汇报交流。引导学生体会到豌豆的成长给了女孩希望,让女孩心情变好,女孩因此变得坚强,所以慢慢好起来了。这就是奇迹,是爱的力量。 提问:从这个故事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的体会和感悟。有的学生可能会说体会到了小豌豆的善良和美好心灵,有的学生可能会说体会到了爱的力量,有的学生可能会说体会到了生命的奇迹。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和评价,引导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的主题。 (四)拓展延伸,深化主题 多媒体展示一些安徒生的其他童话故事的图片和简介,如《丑小鸭》《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等,让学生了解安徒生的童话作品。 提问学生:你读过安徒生的哪些童话故事?最喜欢哪个故事?为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的阅读经历和感受。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故事的情节、人物、主题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评价。 组织学生进行童话创作活动。 教师提出创作要求:以 “一粒豌豆的旅行” 为主题,发挥想象,创作一个童话故事。 学生独立创作,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创新情节。 学生完成创作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和分享,互相提出修改意见。 各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在全班进行展示,教师和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反馈。 教师总结:同学们,安徒生的童话故事充满了爱和希望,让我们感受到了人性的美好和生命的奇迹。在《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这个故事中,我们看到了小豌豆的善良和美好心灵,也感受到了爱的力量。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够像小豌豆一样,用自己的爱去关心和帮助他人,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五)课堂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和收获。有的学生可能会说认识了很多生字新词,有的学生可能会说学会了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并提出问题的方法,有的学生可能会说体会到了小豌豆的美好心灵和爱的力量。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肯定学生的努力和进步,同时也指出存在的不足之处,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不断提高自己。 教师总结:《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是一个充满爱和希望的童话故事,它让我们感受到了生命的奇迹和爱的力量。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多读一些优秀的童话故事,从中汲取营养,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同时,也希望同学们能够像小豌豆一样,用自己的爱去关心和帮助他人,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六)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进行朗读和背诵,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记忆力。 把自己创作的童话故事修改完善后,写在作文本上,与同学交流分享。 通过写作和交流分享,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分享意识。 阅读安徒生的其他童话故事,选择一个自己最喜欢的故事,写一篇读后感。 阅读和写读后感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安徒生的童话作品,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情境、问题引导、朗读感悟、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童话的魅力和爱的力量。同时,通过拓展延伸,让学生了解安徒生的其他童话故事,进行童话创作和阅读分享,提高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阅读写作能力。然而,在教学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对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关注不够,部分学生的参与度不高。在今后的教学中,将进一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