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五年级上册1.1《自主选择课余生活》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五年级上册1.1《自主选择课余生活》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简介

授课时间:______________        累计________课时
课题 《自主选择课余生活》 课型 新授课
教学 目标 学生能够明确课余生活的概念和范围,了解校内外课余生活的多样性。 认识到自主选择课余生活是自己的权利,同时也是需要培养的能力。 知道如何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实际情况,合理安排课余生活。 通过观察、调查、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 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认识到自主选择课余生活的重要性,掌握自主选择课余生活的方法。 理解课余生活对个人成长的意义和价值,学会合理安排课余生活。 (二)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在自主选择课余生活时,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做出正确的决策。 培养学生在课余生活中遵守规则、注意安全的意识和行为习惯。
教学 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图片、视频、案例资料、调查表格等。 学生准备:回忆自己的课余生活,收集自己感兴趣的课余活动资料。
教学设计 二次备课
(一)导入新课(3 分钟) 同学们,我们每天在学校学习之后,都会有一些属于自己的时间,这些时间我们可以自由支配,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你们知道这些时间叫做什么吗?对,就是课余时间。那在课余时间里,我们进行的各种活动,就叫做课余生活。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走进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 设计意图:通过简单直接的方式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让学生明确课余生活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新课讲授 1. 认识课余生活(7 分钟) (1)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学生课余生活的图片,如参加体育活动、学习乐器、阅读书籍、参观博物馆、志愿者活动等,让学生观察并说一说这些活动分别属于校内课余生活还是校外课余生活。 (2)提问:除了图片上展示的这些课余生活,你还知道哪些校内外的课余活动呢?请同学们举手回答。 (3)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总结:课余生活丰富多彩,既包括校内的各种活动,如课间游戏、社团活动、学校组织的比赛等;也包括校外的活动,如和家人一起旅游、参加兴趣班、去社区做义工等。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展示和学生的分享,让学生对校内外课余生活有一个直观的认识,感受课余生活的多样性。 2. 课余生活大讨论(10 分钟) (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放一张调查表格,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课余生活,并填写表格。表格内容包括:课余活动名称、活动时间、参与原因、收获等。 (2)小组讨论结束后,每组选派一名代表进行汇报。教师在黑板上记录各小组汇报的主要内容。 (3)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以下问题: 从同学们的汇报中,你发现大家参与课余生活的原因有哪些? 这些课余生活给同学们带来了哪些收获? 你认为校内课余生活和校外课余生活有什么不同之处? (4)教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和点评,强调课余生活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性:课余生活不仅可以让我们放松身心,还能培养我们的兴趣爱好、提高我们的综合素质,促进我们的全面发展。校内课余生活和校外课余生活各有特点,我们要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讨论和汇报,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课余生活,了解同学们参与课余生活的情况和收获,从而认识到课余生活对个人成长的积极影响。同时,通过比较校内和校外课余生活的不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余生活的多样性。 3. 自主选择课余生活(15 分钟) (1)教师播放一段视频,视频内容为两个同学对于课余生活选择的不同观点。同学 A 认为自己已经长大了,应该有自主选择课余生活的权利,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安排课余时间;同学 B 则认为自己年龄还小,缺乏经验,课余生活应该由父母来安排,这样才能更好地保证自己的学习和成长。 (2)视频播放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对于视频中两位同学的观点,你更赞同哪一种?为什么? (3)学生讨论后,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自主选择课余生活的好处和可能面临的问题: 好处:可以培养我们的自主意识和独立能力,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从而更好地发展自己;能够让我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余生活中,提高我们的学习和生活质量。 可能面临的问题:由于年龄较小,经验不足,可能会在选择课余生活时出现盲目性和随意性;可能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如同学的影响、广告的诱惑等,导致选择不适合自己的课余生活;在自主安排课余生活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时间管理上的困难,影响到学习和其他方面的正常生活。 (4)针对学生可能面临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探讨解决办法: 在自主选择课余生活之前,可以多向老师、家长、同学等请教,了解不同课余活动的特点和要求,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制定合理的课余生活计划,明确各项活动的时间安排和目标,避免盲目和随意。在制定计划时,可以考虑将学习、娱乐、锻炼等方面的活动合理搭配,确保课余生活的丰富多彩和全面发展。 学会自我管理和约束,提高自己的时间管理能力。在课余生活中,要严格按照计划执行,合理分配时间,避免拖延和浪费。如果遇到困难或问题,要及时调整计划,确保课余生活的顺利进行。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视频和讨论,引发学生对课余生活选择的思考,让学生认识到自主选择课余生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通过分析自主选择课余生活可能面临的问题和解决办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主选择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4. 合理安排课余生活(15 分钟) (1)教师展示一些学生不合理安排课余生活的案例,如过度沉迷于电子游戏、参加过多的课外辅导班导致压力过大、只注重学习而忽视了其他方面的发展等,让学生分析这些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并讨论如何合理安排课余生活。 (2)学生讨论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合理安排课余生活的原则和方法: 原则:要兼顾兴趣爱好和学业发展,做到劳逸结合;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课余活动;要注重活动的多样性和全面性,促进自己的综合素质提高。 方法:制定详细的课余生活计划,合理分配时间;学会取舍,避免盲目跟风和贪多求全;在课余生活中,要注重培养自己的良好习惯和品质,如坚持、自律、合作等。 (3)教师组织学生开展 “我的课余生活我做主” 活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实际情况,制定一份合理的课余生活计划。计划内容包括:课余活动名称、活动时间、活动目的、具体安排等。学生制定计划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和修改,然后每组推选一份优秀计划在全班进行展示和分享。 设计意图: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让学生认识到不合理安排课余生活的危害,掌握合理安排课余生活的原则和方法。通过制定课余生活计划和展示分享活动,培养学生的规划能力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学会合理安排自己的课余生活。 5. 课余生活中的规则与安全(10 分钟) (1)教师提问:在我们的课余生活中,是不是可以随心所欲地做任何事情呢?引导学生思考课余生活中需要遵守的规则和注意的安全问题。 (2)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补充和总结:课余生活虽然是自由的,但也需要遵守一定的规则和注意安全。比如,在参加体育活动时,要遵守运动规则,注意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在公共场所要遵守公共秩序和文明礼仪,不大声喧哗、不随地吐痰等;在进行户外活动时,要提前了解天气情况和活动场地的安全状况,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 (3)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图片和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不遵守规则和忽视安全可能带来的后果,如受伤、影响他人、破坏环境等,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规则意识和安全意识。 (4)组织学生开展 “课余生活安全知识竞赛” 活动,教师准备一些与课余生活安全相关的问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抢答。通过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课余生活安全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能力。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讨论、图片和视频展示以及知识竞赛等活动,让学生认识到课余生活中遵守规则和注意安全的重要性,掌握一些基本的课余生活安全知识和规则,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和安全意识,确保学生在课余生活中的健康和安全。 (三)课堂总结(5 分钟)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对课余生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我们知道了课余生活丰富多彩,包括校内和校外的各种活动。自主选择课余生活是我们的权利,也是我们成长过程中需要培养的能力。在选择课余生活时,我们要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时间,做到劳逸结合。同时,我们还要在课余生活中遵守规则、注意安全,让课余生活更加健康、快乐、有意义。希望同学们都能拥有丰富多彩、充实而有意义的课余生活! 设计意图:通过课堂总结,帮助学生梳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化学生对自主选择课余生活的认识和理解,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课余生活观念。 (四)拓展延伸(3 分钟) 课后,请同学们将自己制定的课余生活计划付诸实践,并记录自己在实施过程中的感受和收获。一周后,我们将组织一次交流活动,让同学们分享自己在课余生活中的体验和成长。 设计意图:通过拓展延伸活动,让学生将课堂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自我反思能力,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 (五)、板书设计 自主选择课余生活 一、认识课余生活 校内课余生活 校外课余生活 二、课余生活的重要性 放松身心 培养兴趣爱好 提高综合素质 三、自主选择课余生活 权利与能力 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四、合理安排课余生活 原则 方法 五、课余生活中的规则与安全 遵守规则 注意安全 (六)、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活动,引导学生认识了课余生活的多样性和重要性,掌握了自主选择课余生活的方法和原则,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意识、规划能力和安全意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活动,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良好。但在教学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对个别学生的关注不够,部分学生在制定课余生活计划时可能存在困难等。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进一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和帮助,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