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 《低碳生活每一天》 课型 新授课 授课 时间教学 目标 学生能够了解全球变暖的现状、原因及危害,认识到碳排放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掌握低碳生活的方法和技巧,能够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减少碳排放,树立低碳绿色生活意识。 学会制作节能环保宣传手册,提高学生的环保宣传能力和实践能力。教学 重点 了解全球变暖的现状、原因及危害,认识到碳排放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掌握低碳生活的方法和技巧,能够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减少碳排放,树立低碳绿色生活意识。教学 难点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生活态度,培养学生的节约意识和创新精神,让学生在低碳生活中体验到快乐和成就感。 提高学生的环保宣传能力和实践能力,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的低碳生活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并积极向他人宣传环保理念。教学设计教具 准备 收集有关全球变暖和低碳生活的图片、视频、案例等资料,制作教学课件教学过程 复备课一(一)导入新课 播放一段关于全球气候变暖的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全球变暖的严重性。 提问学生:“看完视频,你有什么感受?你知道全球变暖是怎么回事吗?”引导学生思考全球变暖问题,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低碳生活每一天。 (二)初识全球变暖现象 气候在悄然发生变化 (1)提问学生:“气候正在悄悄发生着变化?你感受到了吗?”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生活中感受到的气候变化。 (2)学生交流后,教师总结:“同学们都感受到了气候的变化,比如气温升高、极端天气增多等。这些变化都表明我们的地球正在发生着一些变化。” (3)提问学生:“为什么气候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我们生活的地球怎么了?”引导学生思考气候变化的原因。 (4)教师总结:“据科学家推测,发生了这么多的变化,归根结底就是一个原因,我们的地球发烧了!” 地球发烧的表现 (1)提问学生:“你还知道哪些地球‘发烧’的症状呢?”引导学生思考地球发烧的表现。 (2)学生分享搜集的资料后,教师进行总结和补充,如海平面上升、冰川融化、动植物生存受到威胁等。 (3)过渡:“同学们列举的这些现象都是地球发烧的现象啊!原来地球发烧就是全球变暖,它带来的影响太大了!” (4)提问学生:“现在地球发烧了!如果任由其继续发展下去,会带来非常严重的后果。会是什么呢 ”引导学生思考全球变暖的后果。 (5)学生交流后,教师播放视频资料,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全球变暖的后果。 (6)教师总结:“台风、高温、干旱、暴雨极端天气频频出现,这严重影响了我们的生活。” (三)探寻全球变暖根源 地球发烧的原因 (1)提问学生:“地球发烧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引导学生思考全球变暖的原因。 (2)教师出示资料:“科学家们观测发现:地球‘发烧’与大气中逐年增加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有关。” 委屈的温室气体 (1)教师播放资料《温室气体的心声》。 (2)提问学生:“说说你的发现。”引导学生思考温室气体的作用和人类活动对温室气体的影响。 (3)学生交流后,教师总结:“因为有了‘温室气体’,地球表面才能形成大气层吸收热量。地球适宜的温度给人类和其他生命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现代人的不断制造‘温室气体’,逐渐打破了大气系统的平衡,气候才逐步变暖了。” (四)细数全球变暖危害 提问学生:“如果人类不能及时改变自己的活动方式,继续释放大量的温室气体,持续让地球发烧会带来什么样的危害呢?”引导学生思考全球变暖的危害。 学生分享自己搜集的资料后,教师进行总结和补充。 教师介绍小知识:“2016 年‘气候经济学之父’尼古拉斯·斯特恩指出:如果全球‘温室气体’排放一切照旧,那么到 21 世纪末,温度上升幅度有可能超过 4°C。” 提问学生:“如果气温真的再升高 4°C,会给地球生态和人类生活带来什么后果?”引导学生思考气温升高的严重后果。 教师播放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气温升高的后果。 学生交流后,教师总结:“地球啊,千万不要再升温了!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已经出现了很多极端天气的情况。我们急需让地球的温度降下来,降下来。最少是不要再升上去了。只有这样才能保护好我们的生存环境。” (五)反思人类的日常行为 教师介绍小知识:“2014 年 11 月,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布的报告指出:‘温室气体’排放以及其他人为因素已成为 20 世纪中期以来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 提问学生:“‘温室气体’从哪来?有哪些人为因素呢?”引导学生思考人类活动对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教师播放视频,让学生了解人类活动产生温室气体的过程。 学生交流后,教师总结:“地球发烧了,所以我们极端天气频繁出现,这是温室气体过量带来的结果!温室气体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它帮助地球保持一定的温度,我们才有了适宜的生存环境。但是人类的活动,造成温室气体越来越多,就会给我们带来巨大的灾难。我们人类要想继续生存下去就要改变现有的活动方式,才能维持大气平衡,给地球降温。” (六)我们身边的碳排放 什么是碳排放 (1)提问学生:“人们常常把温室气体的排放称为‘碳排放’。这是为什么呢?”引导学生思考碳排放的概念。 (2)教师播放视频:“六种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是什么 ” (3)学生交流后,教师总结:“温室气体中含量最多的是二氧化碳。所以,人们把温室气体排放称为碳排放。在日常生活中,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就是保护环境,就是人们常说的减碳或低碳。” 生活中的碳排放 (1)提问学生:“日常生活中,人们的哪些活动会产生碳排放,大量温室气体藏在哪呢?”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的碳排放来源。 (2)教师播放视频《大量温室气体在哪里?》。 (3)学生交流后,教师总结:“工厂生产的时候排放出的烟雾里有大量温室气体;汽车尾气里有大量温室气体;人类大量砍伐树木,就无法进行光合作用了;生活中还有很多意想不到的碳排放呢。生活中的很多‘碳排放’容易被人们忽略,很多物品在生产和使用的各个环节都会产生‘碳排放’。要想减少‘碳排放’,就要从一些生活中的小事做起。” 调查身边的碳排放 (1)教师组织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小调查,寻找身边意想不到的“碳排放”。 (2)学生汇报调查结果。 (3)教师总结:“通过调查,我们发现生活中的碳排放无处不在。我们要更加关注自己的行为,减少碳排放,为保护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七)低碳生活经验谈 低碳生活经验分享 (1)提问学生:“很多同学在日常生活中,掌握了很多经验,下面请他们来介绍一下低碳生活经验。” (2)学生讨论后,教师进行总结:“生活中很多不经意的小事都会产生碳排放,如果我们稍加留意,就能降低碳排放的量,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 制订家庭低碳生活新规范 (1)提问学生:“请你仔细想一想,你可以怎么做呢?请你从吃穿住行用中选择一个方面,制定一份家庭低碳生活新规范。” (2)学生交流后,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如在饮食方面,适量点餐,避免浪费食物;在穿着方面,选择环保材质的衣物;在出行方面,尽量选择公共交通工具或步行、骑自行车;在居住方面,节约用电、用水;在用品方面,减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等。 (3)教师总结:“大家介绍的这些都是非常有效的减少碳排放的好方法。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树立一种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意识,从每一件小事做起减少碳排放。” 节能环保小妙招 (1)教师播放视频《节能环保我们可以这样做》。 (2)提问学生:“在现代生活中,我们只要稍微注意一点,你就会发现,低碳环保我们可以做的事情很多。我们能做些什么呢?” (3)学生讨论后,教师进行总结:“外出购物带好购物袋,减少塑料袋的使用,及时关闭水龙头,不浪费一滴水。家里的电视、电蚊香等电器,在不使用的时候不要让它处于待机状态,待机状态也耗电,彻底关闭电源,就是节约能源。这是不是很容易做到!” (八)节能环保我能行 制作节能环保宣传手册 (1)提问学生:“很多同学一定很想把自己生活中的节能低碳小妙招介绍给更多的人吧。下边我们就来交流一下,请你认真听,把大家介绍的的这些小妙招制成一本宣传手册,分享给身边的人,好吗?” (2)学生交流后,教师进行总结和指导,如在宣传手册中可以包括低碳生活的意义、方法、小妙招等内容,还可以配上一些图片和图表,使宣传手册更加生动形象。 (3)教师总结:“同学们说的这些节能环保小妙招你都记住了吗?在日常生活中养成随手关灯的好习惯,节约每一度电,每一滴水。积极参与垃圾分类把塑料瓶、易拉罐等可回收物品从其他垃圾中分拣出来。让它参与循环再利用。这些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可以做到的。希望大家把这些都写到你的环保手册里。让它提醒我们和周围的人,节约能源保护环境人人都能做到,人人都要做到。” 我该怎么办 (1)教师提出问题:“掌握了低碳节能知识后,我们要学会巧妙运用,这些同学在生活中遇到了新问题,这该怎么办呢?请你仔细看,认真听,开动脑筋帮助他们出出主意吧。问题一:那天我们全家外出就餐,我爱吃的菜有六、七个,我希望都能点上,可是妈妈却说:‘外出就餐也要注意低碳节能,不能点太多,够吃就行了。’我该怎么办?问题二:那天我们全家外出就餐,我爱吃的菜有六、七个,我希望都能点上,可是妈妈却说:‘外出就餐也要注意低碳节能,不能点太多,够吃就行了。’我该怎么办?” (2)学生交流后,教师进行总结和引导,如可以和妈妈商量,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几道菜点,或者和家人一起分享菜品,避免浪费食物。同时,也可以向妈妈解释低碳节能的重要性,让妈妈理解自己的想法。 (3)教师总结:“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仅要树立一种低碳环保的意识,更重要的是在做每一件事情的时候都能开动脑筋去节约资源,减少碳排放。养成良好的习惯,这样才能保护好我们的生存环境。” 积极参与碳补偿 (1)教师介绍碳补偿的概念:“由于现代社会中,人们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太多了。而科学研究发现: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我们可以通过大力种草植树,爱护花草树木,这样就可以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改善生态环境。人们计算自己日常活动直接或间接制造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然后通过植树等方式把这些碳排放吸收掉,以达到环保的目的。这叫做碳补偿。” (2)提问学生:“对于碳补偿,你有什么想法呢?” (3)学生交流后,教师进行总结和鼓励,如积极参加植树种花的活动就是参与碳补偿,就是爱护环境;绿色植物增加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减少了,我们的环境就会变好了。 (4)教师总结:“所以,只要有机会大家就要积极参与植树种花的活动。” (九)总结 教师介绍小知识:“2013 年 6 月 6 日,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确定 2013 年 6 月 17 日为首个‘全国低碳日’。2020 年 6 月 29 日至 7 月 5 日为全国节能宣传周,7 月 2 日为全国低碳日。今年全国节能宣传周活动的主题是‘绿水青山,节能增效’。全国低碳日活动的主题是‘绿色低碳,全面小康’。” 提问学生:“人人都参与到低碳节能绿色环保的活动中来,我们的环境就会得到改善,我们的生活就会更美好!到那时我们的生活会是什么样的呢?” 教师出示图片,展示低碳生活的美好场景,如青山绿水、蓝天白云、鸟语花香等。 教师总结:“山是那样青,水是那样绿,动物在自由的呼吸,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样的环境多美啊!但是这一切得来都不是容易的事。它需要我们每个人能自觉主动的做到低碳生活每一天,主动从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做起,减少我们的碳排放,积极参与碳补偿。”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全球变暖的现象、原因及危害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低碳生活的方法和技巧,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践法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同时,我也注重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环保责任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