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神经调节——高考生物学一轮复习 易混易错学案(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5)神经调节——高考生物学一轮复习 易混易错学案(含解析)

资源简介

(15)神经调节
——2025高考生物学一轮复习易混易错专项复习
易混易错梳理
1.对神经纤维上的离子进出及电位变化认识不到位
神经纤维上的兴奋传导是以电信号的形式进行,电信号则是由离子进出神经元的细胞膜产生的。神经元上与电位变化有关的主要是K+和Na+,两者在细胞膜上都有两种载体,一种是Na-K泵(主动运输载体),一种是离子通道(协助扩散载体)。考生需要搞清楚两种载体在神经元“靜息状态”和“兴奋状态”的离子运输方向以及耗能与否,才能理解神经纤维上的电位变化原因,对这类题目才能有正确的判断
2.对突触上的兴奋传递过程认识不到位
突触是神经元(或神经元与效应器肌肉或腺体)之间的连接点,通过递质进行单向的兴奋传递,递质的种类,受体的特点都会影响兴奋传递过程。某些药物(毒品、兴奋剂、麻醉剂、神经毒素等)可通过影响突触部位的成分或结构改变兴奋的传递,这个方面也经常作为考题呈现。
3.对反射和反射弧的概念及作用理解不到位
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弧是反射的结构基础。在反射弧中,神经兴奋传递具有方向性,反射弧的结构完整才能完成反射活动。反射又分类为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神经调节又有分级调节的特点,故这个内容的范围和外延都比较大,有时还与其他模块组成考题,使考题难度增大。
4、神经纤维上膜电位差变化曲线解读
离体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适当刺激时,受刺激部位细胞膜两侧会出现暂时性的电位变化,产生神经冲动。如图表示该部位受刺激前后,膜两侧电位差的变化。详细分析如下:
①a点——静息电位,外正内负,此时细胞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
②b点——零电位,动作电位形成过程中,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强;
③bc段——动作电位,细胞膜继续保持对Na+的通透性强度;
④cd段——静息电位恢复;
⑤de段——静息电位。
5、兴奋传导与电流计指针偏转问题分析
在神经纤维上:
①刺激a点,b点先兴奋,d点后兴奋,电流计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②刺激c点(bc=cd),b点和d点同时兴奋,电流计指针不发生偏转。
四、在神经元之间电流计的变化
①刺激b点时:由于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速度小于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尽管ab与bd距离相等,但a点先兴奋,d点后兴奋,所以电流计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②刺激c点时:兴奋只能由c传到d,不能传到a,a点不兴奋,d点可以兴奋,电流计指针只能发生一次偏转。
易混易错通关
1.在对警犬进行“安静训练”时,助训员通常以可疑的动作靠近犬,当犬欲叫时,训练员发出“静”的口令,同时轻击犬嘴,使其保持安静,当犬安静后立即给了食物奖励。经过这样的反复训练,警犬听到口令便会安静下来。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警犬看到助训员以可疑的动作靠近时吠叫属于条件反射
B.经过训练,“静”的口令从非条件刺激转变成了条件刺激
C.为防止该反射消退,只需不断用“静”的口令刺激警犬
D.警犬听到口令后安静下来,这与其大脑皮层的活动有关
2.下图甲所示,在神经纤维上安装两个完全相同的灵敏电表,表1两电极分别在a、b处膜外,表2两电极分别在d处膜的内外侧。在bd中点c给予适宜刺激,相关的电位变化曲线如图乙、图丙所示。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
A.表1记录得到图丙所示的双向电位变化曲线
B.图乙①点时Na+的内流速率比②点时更大
C.图乙曲线处于③点时,图丙曲线正处于④点
D.图丙曲线处于⑤点时,图甲a处膜外表现为负电位
3.图甲为某反射弧模式图。对图甲中a点施加强度逐渐增大的刺激(S1~S2),测得的神经元膜电位的变化如图乙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刺激位点改为b时得到的实验结果与图乙不一定相同
B.刺激强度在S1~S4范围内均有Na+内流过程
C.刺激强度在S5~S8范围内动作电位峰值与Na+通道数量有关
D.神经元可以传导的兴奋大小与刺激强弱无关,通常是恒定的
4.尾悬吊(后肢悬空)的大鼠常被用作骨骼肌萎缩研究的实验模型。将实验大鼠随机均分为3组:甲组不悬吊;乙组悬吊;丙组悬吊+电针插入骨骼肌刺激。4周后结果显示:与甲组相比,乙组大鼠后肢小腿骨骼肌出现重量降低、肌纤维横截面积减小等肌萎缩症状;丙组的肌萎缩症状比乙组有一定程度的减轻。据此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尾悬吊使大鼠骨骼肌的肌蛋白降解速度大于合成速度
B.乙组大鼠后肢骨骼肌萎缩与神经—肌肉突触传递减弱有关
C.对丙组大鼠施加的电刺激信号经反射弧调控骨骼肌收缩
D.长期卧床病人通过适当的电刺激可能缓解骨骼肌萎缩
5.在蛙的脊柱下段剖开椎骨,保留神经,剥离出包含背根、腹根和由背根腹根合并而成的一条脊神经(见下图),刺激脊神经的任何部位蛙的左后肢都会发生收缩。以下利用该材料验证“背根具有传入功能,腹根具有传出功能”的实验操作和预期结果都正确的是( )
A.剪断背根和腹根中央处,电刺激脊神经,蛙左后肢收缩
B.剪断脊神经,分别电刺激背根和腹根,蛙左后肢收缩
C.剪断背根中央处,分别电刺激背根近脊髓段和外周段,刺激背根近脊髓段蛙左后肢收缩;刺激背根外周段左后肢不收缩
D.剪断腹根中央处,分别电刺激腹根近脊髓段和外周段,刺激腹根近脊髓段蛙左后肢收缩;刺激腹根外周段左后肢不收缩
6.神经元的轴突末梢可与另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胞体构成突触。通过微电极测定细胞的膜电位,PSP1和PSP2分别表示突触a和突触b的后膜电位,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突触a、b前膜释放的递质,分别使突触a后膜通透性增大、突触b后膜通透性降低
B.PSP1和PSP2由离子浓度改变形成,共同影响突触后神经元动作电位的产生
C.PSP1由K+外流或Cl-内流形成,PSP2由Na+或Ca2+内流形成
D.突触a、b前膜释放的递质增多,分别使PSP1幅值增大、PSP2幅值减小
7.某小组在研究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时,进行了下图所示实验,获得了显示屏所示的结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神经纤维的电位变化,是细胞膜的离子通透性发生改变造成的
B.若增大微电极的刺激强度,则位置①或②的峰值不变
C.若已知位置①②之间的距离,则可以得出兴奋的传导速率
D.该实验结果能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单向传导的
8.如图1所示为多个神经元之间联系示意图。为研究神经元之间的相互作用,分别用同强度的电刺激进行实验:Ⅰ.单次电刺激B;Ⅱ.连续电刺激B;Ⅲ.单次电刺激C;用微电极分别记录A神经元内的电位变化表现如图2(注:阈电位是能引起动作电位的临界电位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静息电位的数值可以以细胞膜外侧为参照,并将该侧电位值定义为0mV
B.由Ⅰ可知,刺激强度过低不能使神经元A产生动作电位
C.由Ⅱ可知,在同一部位连续给予多个阈下刺激可以产生叠加效应
D.由Ⅲ可知,神经元A电位的形成与神经元C和B释放神经递质的量不足有关
9.下图表示人体内神经—肌肉接头示意图,当神经元动作电位(AP)到达运动神经末梢时,触发电压门控Ca2+通道开放,进而推动突触小泡的胞吐过程。研究发现有机磷杀虫剂(OPI)能抑制乙酰胆碱酯酶(乙酰胆碱的水解酶)的活性,眼镜蛇毒中含有的α-神经毒素可特异地与ACh受体结合。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Ach经胞吐由突触前膜释放并经扩散至突触后膜
B.突触间隙内可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C.OPI中毒,可能会导致肌细胞的持续兴奋
D.被眼镜蛇咬后可能会出现肌肉麻痹无力的现象
10.突发的声音或触觉刺激能瞬间引起人及其他哺乳动物发生惊跳反射(俗称“吓一跳”),该反射能提高动物的警觉性。最新研究发现,当声音诱发惊跳反射时,位于脑干的谷氨酸能神经元接受来自耳蜗核的兴奋性投射而被大量激活并释放谷氨酸,作用于脊髓运动神经元,最终影响小鼠颈部及后肢肌肉收缩而发生惊跳反射。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惊跳反射属于_____(填“条件”或“非条件”)反射,脊髓运动神经元在惊跳反射反射弧中属于_____,其与谷氨酸能神经元通过_____(填相关结构名称)传递信息。
(2)实验小鼠受到惊吓刺激时,除上述肌肉收缩外,还会出现呼吸频率加快、心跳加速等现象,这是由于小鼠分泌的_____(填激素名称)增多,这表明_____。
(3)近年来,剧本杀、密室逃脱等游戏逐渐成为青少年的“社交新宠”。但有些人在体验过程中会受到恐怖声音或画面的严重惊吓导致尿失禁,请结合所学知识,从神经系统中高级中枢和低级中枢的关系的角度分析原因:_____。有时,游戏体验结束后,一个恐怖的画面可能会在记忆中存在几天,这主要与_____有关。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D
解析:警犬看到助训员以可疑的动作靠近时吠叫是与生俱来的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A错误;在警犬未形成听到口令便会安静的条件反射前,食物为非条件刺激,“静”的口令为无关刺激,经过训练后,条件反射建立,“静”的口令就转变成了条件刺激,B错误;为防止该条件反射消退,需要不断用“静”的口令刺激警犬,并在犬安静后立即给予食物奖励,C错误;警犬听到口令后安静下来是经过训练形成的条件反射,条件反射的发生与大脑皮层的活动有关,D正确。
2.答案:C
解析:A、表1两电极分别在a、b处膜外,a、b先后发生兴奋,表1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因此电位变化会出现丙图所示,A错误;B、图乙曲线处于③点时,动作电位最大,正在准备恢复静息电位(依赖于K外流),所以③点时Na+的内流速率比②点时小,B错误;C、图乙曲线处于③点时,动作电位最大,因此图丙曲线正处于④点,C正确;D、图丙曲线处于⑤点时,a点处于静息电位,a处膜外为正电位,D错误。故选C。
3.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图甲为某反射弧模式图,a点位于传出神经,b点位于传入神经。分析图乙:刺激强度在S1~S4范围内,膜电位无变化;刺激强度在S5~S8范围内,产生动作电位,但动作电位的峰值并不随刺激强度的增加而变大。不同神经元对刺激的敏感性不同,刺激位点改为b时得到的实验结果与图乙不一定相同,A正确;刺激强度在S1~S4范围内,均有Na+内流过程,但是没有达到阈值,不能形成动作电位,B正确;刺激强度在S5~S8范围内,产生动作电位,但动作电位的峰值并不随刺激强度的增加而变大,说明动作电位峰值与Na+通道数量有关,C正确;分析题图可知,当刺激强度较小时,神经元不能传导兴奋,要达到一定的刺激强度才能使神经元传导兴奋,所以神经元可以传导的兴奋大小与刺激强弱有关,D错误。
4.答案:C
解析:A、尾悬吊小鼠后肢小腿骨骼肌出现重量降低、肌纤维横截面积减小等肌萎缩症状,因此尾悬吊使大鼠骨骼肌的肌蛋白降解速度大于合成速度,A正确;B、乙组大鼠后肢骨骼肌萎缩与神经对肌肉失去了支配或者是支配的能力减弱,因此乙组大鼠后肢骨骼肌萎缩与神经—肌肉突触传递减弱有关,B正确;C、对丙组大鼠施加的电刺激信号调控骨骼肌收缩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C错误;D、据题干分析,丙组悬吊+电针插入骨骼肌刺激,丙组的肌萎缩症状比乙组有一定程度的减轻,因此长期卧床病人通过适当的电刺激可能缓解骨骼肌萎缩,D正确。
5.答案:C
解析:剪断背根、腹根中央,蛙后肢收缩,但无法确定背根、腹根的兴奋传递方向,A错误;剪断脊神经,无法验证背根、腹根的兴奋传递功能,B错误;若剪断背根中央处,电刺激背根近脊髓段可以产生后肢运动反应,表明神经兴奋进入脊髓中枢并通过传出神经引发肌肉收缩,因此背根是传入功能,电刺激背根外周段不发生反应,表明背根无传出功能,C正确;若腹根的功能是传出功能,剪断腹根中央处,电刺激腹根近脊髓段蛙后肢不收缩,刺激腹根外周段,兴奋沿传出神经引发蛙后肢收缩,D错误。
6.答案:B
解析:A、据图可知,突触a释放的递质使突触后膜上膜电位增大,推测可能是递质导致突触后膜的通透性增大,突触后膜上钠离子通道开放,钠离子大量内流;突触b释放的递质使突触后膜上膜电位减小,推测可能是递质导致突触后膜的通透性增大,突触后膜上氯离子通道开放,氯离子大量内流,A错误;
BC、图中PSP1中膜电位增大,可能是Na+或Ca2+内流形成的,PSP2中膜电位减小,可能是K+外流或Cl-内流形成的,共同影响突触后神经元动作电位的产生,B正确,C错误;
D、细胞接受有效刺激后,一旦产生动作电位,其幅值就达最大,增加刺激强度,动作电位的幅值不再增大,推测突触a、b前膜释放的递质增多,可能PSP1、PSP2幅值不变,D错误。
故选B。
7.答案:D
解析:A、静息电位是细胞膜对钾离子通透性改变,动作电位是细胞膜对钠离子通透性改变引起的,所以神经纤维的电位变化,是细胞膜的离子通透性发生改变造成的,A正确;
B、若增大微电极的刺激强度,膜内外钠离子浓度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此神经纤维位置①或②上的动作电位的峰值是不变的,B正确;
C、若已知位置①②之间的距离,显示屏上也有时间,则可以得出兴奋的传导速率,C正确;
D、若想证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单向传导的,需要在刺激点左右两侧分别设置位置①和位置②,位置①和位置②在刺激点同侧则不能证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单向传导的,D错误。
故选D。
8.答案:D
解析:A、静息电位的数值是以细胞膜外侧0mv作为参照,因此静息时膜内比膜外低为负电位,A正确;B、由Ⅰ可知,单次电刺激B,电位峰值依然低于0,说明刺激强度过低不能使神经元A产生动作电位,B正确;C、由Ⅱ可知,连续电刺激B,神经元A产生动作电位,结合Ⅰ、Ⅱ可说明在同一部位连续给予多个阈下刺激可以产生叠加效应,C正确;D、由Ⅲ可知,神经元A电位低于静息电位的70mv,原因是C释放的是抑制性神经递质,D错误。故选:D。
9.答案:B
解析:A、Ach是神经递质,神经递质经胞吐释放,然后由突触前膜释放并经扩散至突触后膜,A正确;
B、突触内可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突触间隙间是组织细胞间隙中的液体,不能完成上述全部转化过程,B错误;
C、有机磷杀虫剂(OPI)能抑制胆碱酯酶的活性,会导致突触间隙中的ACh无法及时分解,进而导致肌细胞(突触后膜)持续兴奋,C正确;
D、眼镜蛇毒中含有的a-神经毒素可特异地与ACh受体结合,阻碍ACh传递兴奋,导致肌细胞无法兴奋,可能表现为肌肉麻痹无力,D正确。
故选B。
10.答案:(1)非条件;传出神经;突触
(2)肾上腺素;神经和体液调节二者相互协调,共同调节动物体的生命活动,以适应环境的变化
(3)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对脊髓中的低级排尿中枢的控制能力降低;短期记忆
解析:(1)由题干信息“突发的声音或触觉刺激能瞬间引起人及其他哺乳动物发生惊跳反射”可知,惊跳反射不是后天逐渐形成的,而是生来就有的,因此惊跳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脊髓运动神经元在惊跳反射反射弧中属于传出神经,神经元与神经元间通过突触传递信息,所以脊髓运动神经元与谷氨酸能神经元通过突触传递信息。
(2)小鼠受到惊吓刺激时,除肌肉收缩外,还会出现呼吸频率加快、心跳加速等现象,这是由于小鼠分泌的肾上腺素增多,这表明动物体的生命活动常常受神经和体液的调节,这两种调节方式相互协调,以保证机体适应环境的不断变化。
(3)排尿反射的低级中枢位于脊髓,排尿反射的低级中枢要受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有些人在体验过程中会受到恐怖声音或画面的严重惊吓导致尿失禁,说明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对脊髓的反射活动的控制能力降低或失去控制能力。游戏体验结束后,一个恐怖的画面可能会在记忆中存在几天,这主要与短期记忆有关。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