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种群与群落——高考生物学一轮复习 易混易错学案(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9)种群与群落——高考生物学一轮复习 易混易错学案(含解析)

资源简介

(19)种群与群落
——2025高考生物学一轮复习易混易错专项复习
易混易错梳理
1.基本概念
准确把握系统等定义和组成范围。种群必须是能够自由交配并产下可育后代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亚热带生长的常绿阔叶林中的树木能自由交配产下可育后代吗?不能,所以它们不是一个种群。生物群落是指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多种生物种群的有规律的组合,具有复杂的种间关系。
2.种群密度调查的方法
标志重捕法常用于动物种群密度的取样调用范围是活动能力强和活动范围大的动物,如哺乳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鱼类等。
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但也可用于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如:蚜虫、跳蝻、昆虫卵等
3.种群数量的变化及其研究意义
在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往往会连续增长,呈现“J”型曲线。在环境条件有限的情况下,随着种群密度的上升,个体间对有限条件的种内斗争加剧,从而使种群的增长率下降,呈现出“S”型曲线。分析种群数量变化对害虫防治、资源的利用和保护、人口等问题有重要作用。
注意增长率与增长速率的区别,增长率=增长速率/单位数量;平时所说的曲线切的斜率是增长速率。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种群数量变化的特点及影响因素和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图的分析、判断
4.对种间关系和群落演替的理解不到位
群落演替是由环境和生物共同影响之下,群落的种群类型和数量发生改变的过程。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就叫做演替。种间关系是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影响的原因
5.错将高山不同的海拔高度群落分布看作群落的垂直结构
群落垂直结构是指一定区域中群落内部各物种在垂直方向上的空间配置状况,如森林群落由高处到低处的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地被物层或池塘群落中由浅水层到深水层的浮游动物、鲢鱼、草鱼、黑鱼、软体动物等。
高山不同海拔地带应各自有其独特的群落,每一群落内部均各自具备其自身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故不同海拔地带分布有不同群落,不可看作群落的垂直结构,如图所示。
易混易错通关
1.高原鼢鼠种群密度超过环境容纳量会导致草地鼠害发生,造成草地生产力下降和水土流失。科研人员通过长时间的定点监测,并调查研究区的气候(温度、降水等)、土壤和植被等特征,估算不同季节高原酚鼠的种群数量,其变动规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可采用标志重捕法对研究区高原酚鼠的种群密度进行估算
B.温度、降水等气候因素对种群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无关,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
C.种群数量在2019年秋季达到峰值,依据种群数量可推测出当年高原酚鼠的出生率
D.高原酚鼠种群数量在不同季节表现出了一定的规律性
2.某同学重复了生态学家高斯的草履虫竞争实验:将从同一自然水域获得的双小核草履虫(a)和大草履虫(b)两种草履虫放在一个培养管中混合培养时,其种群增长如图1;当两种草履虫单独在不同的培养管中培养时,结果如图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两种草履虫单独培养时种群数量均呈逻辑斯谛增长
B.由图1可以推断,在自然环境中大草履虫存在竞争优势
C.图1中2小时之前两种草履虫生态位有重叠,但不一定存在竞争
D.若在培养管中继续单独培养,两种草履虫的数量可能均会下降
3.研究人员调查1928—1977年欧洲灰鹭种群数量变化,结果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欧洲灰鹭种群的数量波动属于非周期性波动
B.欧洲灰鹭种群的环境容纳量约为4000对
C.非寒冷年份欧洲灰鹭种群数量也会出现波动
D.欧洲灰鹭数量变化主要是由内源性因素调节引起的
4.下图为自然环境中典型的生物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ab段的曲线发生变化的原因一定是食物充足
B.cd段的曲线发生波动的原因是出生率的变化
C.防治虫害的合理手段是控制害虫数量,使之不超过a点
D.在草场中,应该使牲畜数量保持在c点,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草场资源
5.下图是某丘陵山地群落演替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过程①②均为次生演替,决定两者演替方向的因素相同
B.在演替过程中,各植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保持相对稳定
C.在演替过程中,草本阶段和乔木阶段物种组成完全不同
D.与灌木阶段相比,乔木阶段垂直结构复杂,光能利用率高
6.下图表示某种类型的群落演替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演替过程中新增物种均通过进化形成,使群落结构越来越复杂
B.草本植物阶段为灌木阶段群落的形成创造了适宜环境
C.当群落演替到顶极群落时,群落的总生物量将保持相对稳定
D.该演替中群落的组成和外貌改变并非群落的时间结构
7.从“退耕还林”的实施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观念的提出,都充分说明我国坚持绿色发展理念,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决心。为研究退耕还林的群落演替规律,研究者利用“把同一时间内的不同群落当作同一群落不同演替阶段”的原理,调查不同退耕年限植物群落的物种数,结果如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实施退耕还林等措施之后,对野生动物与植物种群不能进行开发利用
B.在演替过程中,由于灌木丛较高,灌木遮挡草本植物,导致群落对光的利用率减少
C.西北干旱地区的典型草原经足够长的时间演替后能形成森林
D.如果第2年在该地区人为种植一些灌木和乔木,并加以保护,则草本植物的丰富度达到最大的时间提前
8.生态位宽度是物种所能利用的各种资源的综合指标,物种的生态位宽度越大,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一般就越强。某学者对大兴安岭某处不同发育阶段的落叶松生态位宽度进行了研究,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落叶松的年龄结构是稳定型
B.落叶松的生态位宽度与树龄呈负相关
C.幼龄组生态位宽度比成龄组小与其株高有关
D.落叶松成龄组、老龄组与幼龄组可看作三个种群
9.研究湖泊中食物链顶端的某鱼种群年龄结构,结果如下表。该鱼在3+时达到性成熟,9+时丧失繁殖能力,据此推测不正确的是( )
年龄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个体数 92 187 121 70 69 62 63 72 64 55 42 39 264
(注:表中1+表示鱼的年龄大于等于1,小于2,其它以此类推)A.未来一段时间内,该鱼种群在湖泊中的数量基本不变
B.大量捕捞10+以上个体,不会导致该种群出生率明显变化
C.若把另一种鱼引入该湖泊,导致原鱼群数量减少,也属于群落演替
D.种群的性比率可通过影响出生率来影响种群密度
10.围封是修复退化草原生态系统的主要措施,围封和未围封对内蒙古荒漠草原群落特征的影响以及围封后恢复期间的优势种变化如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表1
群落特征 围封 未围封
生物量(g/m ) 56.8934 33.2344
密度(相对值) 69.3333 51.2500
平均高度(cm) 12.1078 7.6736
盖度(%) 26.6667 10.5833
表2
恢复阶段 恢复早期 恢复中期 恢复后期
优势植物 沙米(一年生草本) 糙隐草子(多年生草本) 沙地榆(多年生乔木)
中亚虫实(一年生草本) 黄柳(多年生灌木) 赖草(多年生草本)
注:盖度指植物地上部分垂直投影的面积占地面的比率。
(1)荒漠草原上___________组成了群落,恢复早期___________数量较多,对维持群落的结构与功能具有重要作用,是群落中的优势植物。围封后恢复后期群落的垂直结构复杂,具体表现为___________而复杂,主要与植物对___________的利用有关。
(2)若实验所选取的样地在围封前处于裸露沙丘状态,其自然恢复所发生的植被演替类型属于___________,人类活动往往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3)围封过程中群落中物种丰富度的变化趋势可能为先___________后趋于___________。据表中信息可知,群落优势种随恢复演替的变化方向为: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___________→多年生乔木。
(4)放牧主要通过家畜的采食、践踏和排泄物影响草原生态系统,围封后消除了家畜对草地群落的影响。结合表1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多选)
A.植物在未围封时因受到家畜采食与践踏,其高度、生物量显著低于围封后
B.放牧和围封可以改变草原植物群落类型,导致原物种完全消失
C.自由放牧往往导致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变得简单,稳定性减弱
D.草原群落水平结构的表现特征是物种之间不存在镶嵌性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高原鼢鼠活动能力强,可采用标志重捕法对研究区2017一2022年高原鼢鼠的种群密度进行估算,A正确;温度、降水等气候要素对种群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无关,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 B正确;种群密度在2019年秋季达到最高,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共同决定高原鼢鼠种群密度的大小,依据种群数量不能推测出其出生率,C错误;高原鼢鼠的种群数量在不同季节表现出了一定的规律性,除2017年秋季一2018年春季外,当年秋季至次年春季其种样数量均呈现降低的趋势:除2020年外,当年春季至秋季其种群数量均呈现增加的趋势,D正确。故选C。
2.答案:B
解析:两种草履虫单独在不同的培养管中培养时,由于资源、空间有限,故种群数量都呈逻辑斯谛增长(即“S”形地线增长),A正确;由题图1可推断,两种草履虫在一个培养管中混合培养时到了后期,明显a数量大于b,说明在自然环境中双小核草履虫(a)占竞争优势,B错误;两种草履虫的食性相似,代表着两种草履虫存在生态位重登:由题图1可知,2小时之前与b的种群数量相似,增长速度相当,培养初期,资源、空间、环境等条件充足,可判断两种草履虫不一定会存在竞争,C正确;培养后期。由于食物减少或消耗完,空间有限,即使单独培养,两种草履虫数量可能均会下降,D正确。故选B。
3.答案:D
解析:分析题曲线图可知,寒冷年份,灰鹭种群数量下降,连续暖冬,灰鹭种群数量基本不变,因此其数量波动不具有周期性,A正确;由题图可知,灰鹭生殖鸟对数在4000对上下波动,因此其环境容纳量是4000对,B正确;分析题图曲线可知,非寒冷年份欧洲灰鹭种群数量也会出现波动,只是变动幅度较小,C正确;不同年份欧洲灰鹭数量变化主要是由气候这一外源性因素引起的,D错误。故选D。
4.答案:C
解析:种群数量快速增长的原因是资源无限、空间无限和不受其他生物的制约,A错误;段曲线发生波动是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变化的结果,B错误;防治虫害的合理手段是控制害虫数量,使之不超过a点,因为超过a点后会快速增长,C正确;在草场中,牲畜数量保持在c点,超过了环境容纳量,会破坏资源,D错误。
5.答案:D
解析:过程①②均为次生演替,决定两者演替方向的因素不同,后者体现了人类活动能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A错误;演替的本质是物种的优势取代的过程,据此可推测,在演替过程中,各植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会发生变化,B错误;在演替过程中,草本阶段和乔木阶段物种组成不是完全不同,因为有些物种在草本阶段、灌木阶段和乔木阶段都会一直存在,C错误;与灌木阶段相比,乔木阶段垂直结构更加复杂,生物对群落中空间资源的利用率更高,因而乔木阶段光能利用率更高,D正确。故选D。
6.答案:A
解析:该演替过程中新增物种也有可能是物种迁入形成的,A错误;演替过程中草本植物阶段逐渐发展到灌木阶段,说明草本植物阶段为灌木阶段的群落形成创造了适宜环境,B正确;顶极群落是生态演替的最终阶段,是最稳定的群落阶段,群落发展到顶极群落后,群落的总生物量将保持相对稳定,C正确;群落的组成和外貌随时间改变而改变,但群落的类型并没有改变,是群落的时间结构;群落的组成和外貌随时间改变而改变,群落中的优势种发生了改变,群落的类型也发生了改变,此过程属于群落演替,并非群落的时间结构,D正确。故选A。
7.答案:D
解析:A、实施退耕还林等措施之后,对野生动物与植物种群要能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A错误; B、在演替过程中,由于灌木丛较高,灌木与草本植物之间具有分层现象,导致群落对光的利用率增大,B错误; C、西北干旱地区的典型草原由于缺水,所以经足够长的时间演替也很难形成森林,C错误; D、如果第2年在该地区人为种植一些灌木和乔木,并加以保护,人类活动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因此草本植物的丰富度达到最大的时间提前,D正确。
故选:D。
8.答案:C
解析:从题图可知,研究的是生态宽度。不是个体数量,年龄结构无法确定,A错误;由题图可知,老龄组和幼龄组的生态位宽度值都比成龄组小,随落叶松的个体发育,其生态位宽度总体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规律性变化,并非生态位宽度与树龄呈负相关,B错误;生态位是指一个种群在生态系统中,在时间和空间上所占据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与作用,幼龄组生态位宽度比成龄组小很可能与其株高有关,C正确;研究中的落叶松成龄组、老龄组和幼龄组可看作一个种群,而不是三个种群,D错误。故选C。
9.答案:B
10.答案:(1)所有生物;沙米和中亚虫实;分层多;光
(2)初生演替;方向;速度
(3)增加;稳定;多年生灌木
(4)AC
解析:(1)群落是一定区域内所有生物的集合,故荒漠草原上所有生物组成了群落;围封后恢复后期群落的垂直结构复杂.因为这时的垂直结构更明显而复杂,群落的垂直结构主要与植物对光照的利用有关。
(2)沙丘上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因为没有植被覆盖,也没有土壤条件;人类活动往往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3)围封过程中减少了对群落的影响,所以群落中物种丰富度的变化趋势可能为先增加后趋于稳定。群落优势种随恢复演替的变化方向为: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多年生灌木→多年生乔木。
(4) A、围封后对草地群落的影响减少,所以其高度和生物量高于围封前,A正确;B、放牧和围封可以改变草原植物群落类型,但不会导致原物种完全消失,B错误;C、自由放牧往往导致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减少,营养结构变得简单,稳定性减弱,C正确;D、草原群落水平结构的表现特征是物种之间存在镶嵌性,D错误。故选A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