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端午粽教学目标:1.认识“端、粽、节、总、米、间”6个生字和立字旁、米字旁2个偏旁,会写“真”1个字。2.通过图文结合,联系生活实际,了解“箬竹叶、又黏又甜”等词语的意思,积累“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等词语。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读好长句子。4. 借助技术手段体会端午节包粽子的传统习俗。重点难点:重点:会认会写本课生字,认识新偏旁。难点: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读好长句子。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1.出示图片,引出端午互动:请你们仔细观察图片,用一个词语说说他们在干什么?师问:这些活动会同时出现在一个节日,就是?端午节。2.学习生字,了解端午端:三拼音,拼读音节,学习新偏旁“立字旁”和“立”区分。节:拼读,组词,了解“节”本义指竹子中间长竹叶的地方,一节一节的。端午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是从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对大家来说有特殊的意义。今天,我们来学习在这一天要吃的传统美食,就是?粽子。粽:拼读,新偏旁“米字旁”,和“米”区分。3.引出课题师:端午节要吃美味的粽子,所以端午的粽子也可以叫(出示课题)?端午粽。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1.学生自读课文,完成活动单学习活动单一: 1.读 轻声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做到不加字不漏字。 2.数 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标上自然段序号。 3.找 找一找外婆包了哪几种粽子?用直线划出来。2.交流共有4个自然段,请4生朗读,学生点评。3.交流:我在第几自然段找到外婆包了哪几种粽子。师:粽子的种类有很多,今天我们来尝一尝最经典的口味红枣粽。三、学习第一、二自然段1.学习第一自然段(1)朗读句子:学生自读,教师请2名学生读。(2)理解“总”含义,学习生字师:那这句话也就是在说?引读“去年一到端午节,外婆会?煮好一锅粽子,盼着我们回去。”“今年一到端午节,外婆还会?煮好一锅粽子,盼着我们回去。”“明年一到端午节,外婆又会?煮好一锅粽子,盼着我们回去。”年年如此,句子中哪个字能够表示外婆每一年都会煮好一锅粽子?引出“总”,“总”就是?一直的意思。“总”:拼读音节,强调读好平舌音。(3)教师引读,理解“我们”师:一到端午节,外婆总会煮好一锅粽子,盼着谁回去?师:读了第一段,我们知道了在端午节这一天,外婆就会做粽子,并且还可以见到自己的孩子们,课文里有一个字写出了外婆的期待、期盼,谁知道?2.学习第二自然段师:粽子是端午节的传统美食,那么外婆是怎么做粽子的呢?(1)学生自读课文,完成活动单学习活动单二 1.读 轻声读第二自然段。 2.数 数一数第二自然段共有几句话? 3.想 每句话告诉我们什么?(2)师生交流:3句话,请3位学生各读一句,提醒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交流每句话告诉了我们什么?预设1:第一句告诉我们粽子是用什么做的。——那是用什么做的呢?你能再说一说吗?这么长的句子,能不能用一个词来代替?叫做?样子。预设1:第一句告诉我们粽子的样子/结构——这个词语很适合/高级,真会思考。——板书:样子预设2:第二句告诉我们粽子的味道。——师:你再读读第二句,是嘴巴尝的味道吗?不是,是鼻子闻到的香味,香气。——板书:香气预设3:第三句告诉我们粽子的味道——师:是呀,是吃的口感和尝的味道,我们叫口味。——板书:口味(3)学习第一句我们来看第一句,请你轻声读一读,圈出粽子是用什么食材做的?交流:预设1:粽子是用箬竹叶、糯米和枣来做的。——师:同意的举手?有没有不同意见?预设2: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和红红的枣做的。——师: 你把食材的颜色也都找出来了,师:加上颜色,能够让大家更清楚食材长什么样子。出示图片:瞧,这就是箬竹叶,青青的,十分新鲜。它们长在河边,叶子又宽又长,很适合包粽子。这是糯米,怎样的糯米?白白的糯米。晶莹剔透。这是枣,怎样的枣?红红的枣,颜色诱人。我们一起来板书:包粽子的食材有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和红红的枣。跟我读: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叠词读起来更可爱,“的”是轻声。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4)指导朗读第一句现在我们合作朗读,我读一半你们读一半。“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自己借助停顿符号读一读,请2生读。师:引读作者最先写的是“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然后写了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最后写了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你们有没有什么发现?生:我发现了从外到里写的——为什么要这么写呀?师:是呀,因为小作者吃粽子就是按照这个顺序来的,从外到里,你读懂了。请你读一读这句话。过渡:外婆的粽子包好了,我等呀、盼呀,粽子终于煮熟了。出示第二句。(4)学习第二句师引读,外婆?一掀开锅盖,煮熟的粽子?就飘出一股清香来。“一这样,就怎样?”谁再来读?读好这个短语:掀开锅盖外婆/一掀开锅盖,煮熟的粽子/就飘出一股清香来。(5)学习第三句师:闻到香味,我迫不及待的要?出示第三句,引读。生:“剥开粽叶,咬一口粽子,真是又粘又甜。”读好短语:剥开粽叶引读,剥开粽叶?咬一口粽子,真是又黏又甜。(板书又黏又甜)师:黏黏的是什么呀?是糯米。师:那甜甜的是?红枣。现在,请你们借助板书,说一说这香香的红枣粽是怎么包的,味道怎么样?实践:在PAD上动手尝试如何包粽子:选择食材(糯米、红枣、箬竹叶)和丝线,选择捆扎方式,动手绕或者绑,包好放到锅中,等锅冒热气后拿出粽子,解开丝线,拿掉一层层的箬竹叶,看见糯米、红枣。从里到外的“包”,从外到里的“尝”,感受红枣粽的构成。最后,写字时间到了。四、指导书写,学生练习“真”:观察字形结构,找关键笔画,撇从竖中线起笔,里面有3横,中间一横写在横中线上,横与横之间的距离差不多。生练写。五、布置作业板书设计:端午粽外面 里面 中间样子 青青的箬竹叶 白白的糯米 红红的枣香气 一股清香口味 又黏又甜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