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尊重他人》教案 (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1《尊重他人》教案 (表格式)

资源简介

4.1《尊重他人》教案
章节名称(课题) 第四课 社会生活讲道德 第一框 尊重他人 计划课时 1课时
授课时间 第 周 第 节
导学案 1. 什么是尊重?其含义表现分别是什么? 2. 为什么要懂得尊重?(尊重对个人和社会的意义) 3. 怎样做到尊重他人?
学情分析 对大多数学生,小学阶段以及家庭教育中都会有关于尊重的教育,但能不能无差别的尊重每一个人,是初中阶段学生提高认识水平和道德素养的目标。本课的重点是要学生理解为什么要尊重他人,以及如何在复杂环境中做到尊重他人。
教学目标 政治认同:通过分析课前三分钟时政解读,让学生了解国家的大政方针,形成政治认同。 道德修养:通过分析对校园生活的反思和社会生活的观察,树立尊重他人的意识,在生活中践行尊重理念。
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 如何尊重他人
教学难点 尊重他人的原因(意义)
教学方法 经验分享、小组讨论、情境分析、讲授
设计思路 以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社会观察为素材,关注学生的道德发展,探讨怎样让尊重从校园到社会落地开花。
教学过程 教师个性化修改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导入新课 时政导入(课前三分钟):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必须增强文化自信,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补充: 物质文明:人类进化过程中,在物质的发现、创造、应用等方面的进展。 精神文明:人类社会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包括思想、道德和教育、科学、文化等。 师:阿霞: 导入:二十届三中全会作为党的一次重要会议,他发挥着为党和国家未来发展指明方向,进行整体规划的功能。这次全会也讨论了很多国家大事,其中包括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 物质文明满足了人们物质方面的需求,而精神文明择满足了人们精神方面的需要。精神文明成功包括了思想、道德文化等。道德是我们课程关注的话题,它是社会关系的基石,是人际和谐的基础。 请同学们翻开第四课社会生活讲道德的目录,找一找教材介绍了哪些社会生活中的主要道德要求。 生:略 师:今天我们首先来聊一聊尊重他人。 【设计意图】时政导入,让学生政治道德事关精神文明建设,事关国家大事。同时导入第四课道德话题,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教材。同时完成第四课课前导语的学习。
讲解新课 总议题:如何让尊重他人从校园到社会遍地开花? 对这个问题我们将从三个方面进行剖析,即:何为尊重?为何尊重和如何尊重。 子议题1: 辨一辨,何为尊重? 【校园生活1】 Q:下列行为和尊重有关吗?什么是尊重? 生:略 师:同学们敏锐的觉察到,第一个是对老师、对课堂甚至对其他同学听课参与课堂权利的尊重,而第二个是对同学物权的尊重。 如果做不到,可能会被别人说没有素质,不尊重他人。可见尊重是尊重即尊敬和重视。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 【设计意图】从熟悉的场景和事件入手,既是总结尊重的含义,也是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的引导。 过渡:最近老师遇到了一个学生冲突,大家来帮我参谋一下。 【校园生活2】 小明同学喜欢把夏季校服的上衣掖进裤子。有一些男生当着他的面说,你这样穿像个女生。 一些男生这样说合适吗? 正方:合适 反方:不合适。 生:略 师:大家都认为一些男生这样说是不合适的,是一种不尊重他人的行为,会伤害他人的情感。穿衣风格、生活方式等是一个人的自由和权利,我们得学会尊重,不对属于别人权利范围内的事情指手画脚。所以尊重常常表现为尊重他人的人格和权利。 笔记1:什么是尊重?(尊重的含义和表现) ① 含义:尊重即尊敬、重视。尊重他人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 ② 表现: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人格、权利等。 【设计意图】取材教育实践,进一步解析什么是尊重,同时对学生的人际交往进行引导,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 子议题2:理一理,为何尊重? 【短剧表演】乞丐(屠格涅夫小说,也可直接读) 我在街上走着……一个乞丐——一个衰弱的老人档住了我。
红肿的、流着泪水的眼睛,发青的嘴唇,粗糙、褴褛的衣服,
龌龊的伤口…… 呵,贫穷把这个不幸的人折磨成了什么样子啊!

他向我伸出一只红肿、肮脏的手…… 他呻吟着,他喃喃地乞求帮助。
我伸手搜索自己身上所有口袋…… 既没有钱包,也没有怀表,甚至连一块手帕也没有…… 我随身什么东西也没有带。 但乞丐在等待着……他伸出来的手,微微地摆动着和颤动着。
我惘(wǎng)然无措,惶惑不安,紧紧地握了握这只肮脏的、发抖的手……。“请别见怪,兄弟;我什么也没有带,兄弟。”
乞丐那对红肿的眼睛凝视着我;他发青的嘴唇微笑了一下
——接着,他也照样紧握了我变得冷起来的手指。 “哪儿的话,兄弟,”他吃力地说道,“这也应当谢谢啦。” 思考:“我”什么也没有带,乞丐为什么要谢“我”? 生:略 师:大家想一想,如果我掏完口袋什么也没有后,就转身离开,乞丐会有怎么的感受? 生:失望、挫败 师:哪怕是一个乞丐,哪怕他在物质上还十分匮乏,但他依然会因为得到了他人的尊重而表示感激和感谢。 可见每个人都是有尊严的个体,都希望得到他人和社会的尊重。受到他人尊重能够增强自尊、自信,产生良好的心理体验,如满足感、成就感等。相反,如果得不到他人的尊重与认可,往往会产生自卑感、挫败感等。 【设计意图】通过经典小说中乞丐这一极端角色得到尊重后的满足,让学生明白,尊重之于个体的重要性。 过渡:这个个人角度,我们需要尊重,那么从社会角度看呢? 【社会观察1】播放沈阳地铁老人谩骂学生视频 Q:(1)看了这则新闻你有何感受? (2)你认为是谁没有尊重他人,学生还是老人? 生:略 师: 师:看完这个新闻很多同学感到愤怒,觉得老人太可恨太不像话了。 老人对别人的人格进行了侮辱践踏,为老不尊。大家可能会觉得他不配得到别人的尊重。 但我们因此就说这个学生他没有错吗?老人不配等于他不应该吗?并不是。给老弱病残孕让坐是我们中学生的道德义务,也是对弱者的关怀,是社会文明的应有之义。因此社会对我们有期待。让不让是一种选择,但选择不让就意味着我们辜负了社会的期待。 【设计意图】通过开放式的设问,引导学生正确评价他人的行为,理解尊重对于社会和谐的价值,同时反思自己的社会行为,促进道德发展。 过渡:同样是在地铁,我们来看看不一样的风景。 【社会观察2】8月23日,上海的地铁上,当事人赵女士下班后给一位爷叔让了座,本以为这件事就这样结束了,没想到爷叔拍了拍她的肩膀,从手提袋里拿出了两盒蓝莓送给她。起初赵女士谢绝了,但实在拗不过爷叔的好意,收下了蓝莓。随后赵女士想起包里还有一盒芒果,于是回赠给了大爷。 Q:联系两则新闻,说说尊重他人的社会意义。 生:略 师:正如大家所说,尊重让社会更加和谐融洽。尊重是维系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是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尊重是相互的,尊重能够减少摩擦,消除隔阂,增进信任,形成互敬互爱的融洽关系,从而促进社会进步,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尊重对社会的意义) 【设计意图】通过正反案例的比较,突出尊重使社会更加和谐融洽。 笔记2:为什么尊重他人? ① 每个人都是有尊严的个体,都希望得到他人和社会的尊重。(个人角度) ② 尊重使社会生活和谐融洽。(社会角度) 过渡:尊重归根结底不是理论问题,而是实践问题。接下来让我们进入本节课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如何尊重。 子议题3:做一做,如何尊重? 师:刚才我们谈论了让座的话题,我想知道同学们是怎么做的。 【课堂小调查1】 (1)你曾在公交或地铁上给老幼病残孕让过座吗? (2)说说你当时是怎么想的。 生:略 师:师:同学大多数是考虑到了老弱病残孕的需求,考虑到他们比我们更需要一个座位。也有些是因为他人提出了要求,我们积极的予以了回应。从同学们的心理活动可以看出,大家对他者的关怀与重视。 所以尊重他人,首先要①积极关注、重视他人。 尊重他人,需要我们考虑他人的感受,认真对待他人,给予他人应有的、适当的关注,而不冷落、忽视他人。我们应该重视他人,对他人的疑惑给予细致耐心的解答,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对自己心理活动的分享,一方面肯定学生在道德上的成长,一方面引导学生认识到尊重的起点是对他者的关注和重视。 【课堂小调查2】 (1)在校园中你会主动向认识的老师问好吗? (2)你会主动向不认识的老师问好吗? (3)会向保安、校工、食堂工作人员等问好吗? (4)问好是在表达尊重吗? 生:略 师:很多同学不向校工保安等问好,是你们不够尊重他们吗?如果不是,我想听听你们的辩解。 生:略 师:这可能是一种习惯。但这种习惯是否折射了社会中存在的一种现象:以职业、穿着、身份等的不同而区别对待不同的人?比如网上经常出现的一些贬低快递小哥、保洁、服务员等人的行为。 希望同学能够去反思。 这里必然涉及这样一个问题:什么样的人值得尊重? 生:略 师:我们来看看文化人是怎么看这个问题的。 哲学家叔本华:要尊重每一个人,不论他是何等的卑微与可笑。 鲁迅先生:我以为别人尊重我,是因为我很优秀,后来才明白,别人尊重我,是因为别人很优秀。 尊重他人并不一定是他人做了什么,而仅仅因为他是一个人,就和我们一样,拥有平等的人格和法律地位。平等对待每一个人,不因他人的职业贫富而贬低一个人。这是尊重。 尊重他人,还要做到平等对待他人。 每个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都是平等的。我们要发自内心地尊重他人人格,对所有人一视同仁。社会生活中,我们不能以家境、身体等方面的原因而轻视、歧视他人。 【设计意图】通过对日常生活的反思,看到社会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增强社会责任感,更好的理解尊重,践行尊重。 过渡:尊重他人需要智慧,我们看看辽宁的刘大爷是怎么做的。 【社会观察3】 满头银丝如雪,笔挺地站在地铁车厢里,腰部挂着的LED小牌上“勿需让座”四个字分外显眼……大连76岁的大爷刘增盛此举,引起网民狂赞。 Q:网民为什么要给刘大爷点赞? (引导:大家想一想,刘大爷站在尼身边,你有没有压力?) 我们能从刘大爷身上学到什么? 生:略 师:没错,刘大爷的行为既是对倚老卖老社会现象的批判,也是设身处地为年轻人着想,换位思考,考虑到他们的辛苦与不易。他体谅包容和尊重那些不想让座位的年轻人,让他们不要有压力。这是多么难得的尊重呀。 ③ 尊重他人要学会换位思考。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人际交往中,我们要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他人;应该将心比心,体会他人的感受,理解他人的难处,包容他人,像尊重自己一样尊重他人。 【设计意图】从刘大爷的行为让学生看到,尊重他人需要换位思考,需要对他者的包容, 以及这种包容的难能可贵。 过渡:这样充满智慧的尊重校园生活中也有,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欢欢和他的同学们的故事。 【校园生活3】欢欢的好朋友小林擅长画画,但因为成绩不好,非常自卑。新的学期,板报组需要新成员时,欢欢向组长推荐了小林。组员强强却以小林成绩不好为由反对她加入板报组。还说欢欢是在拿小林寻开心,这样做太不尊重小林了。 Q:你认为是谁不够尊重小林?说说你的理由。 生:略 师:强强因为小琳学习不好而对她进行了全面否定,不符合客观事实。而欢欢能够看到朋友的闪光点,并想办法帮助朋友建立自信,是一种真正的尊重。④尊重他人要学会欣赏他人。“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我们要善于发现他人的潜质和特长,真诚地欣赏和赞美他人的优点和闪光点,给予他人积极的评价。让我们学会彼此欣赏,共同进步。 如果我们常常认为,别人身上没有任何优点和闪光点,但我选择了尊重他人,因为我有教养,因为我优秀。我认为这是一种傲慢。刘慈欣说,弱小和无知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所以我希望同学们相信每个人都有可取之处,并能真诚的去欣赏别人的闪光点,从而去尊重每个人。 【设计意图】取材学生身边的事例,引发学生共鸣,实现自我教育,促进道德成长。 笔记3:如何尊重他人? ① 积极关注、重视他人。 ② 平等对待他人。 ③ 学会换位思考。 ④ 学会欣赏他人。
课堂知识小结 引导学生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三个方面进行总结,同时强调关键词和角度。教师进行升华。 师:同学们,如果说尊重他人是一种修养,那么成为值得他人尊重的人则需要我们一生的修行。让我们一起努力,从我做起,使尊重他人从校园到社会遍地开花。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