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统编本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19课小英雄雨来(节选)▉课文研读《小英雄雨来(节选)》是统编本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写的是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的少年雨来为了掩护交通员李大叔,和日本鬼子英勇斗争的故事,塑造了一位机智、勇敢的少年英雄形象。本文有以下几个特点:1.文章篇幅长。文章很长,用序号的方式分为六个部分。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是重点,也是难点。文中有一个泡泡语是这样的:读完一部分,可以先想想这一部分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这提示我们可以分部分概括,把握每个部分的主要内容。课后第二道习题提出了列小标题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阅读要求,这为把握主要内容提供了方法。2.情节前后照应。课文总共有六个部分。第一部分写游泳本领高,不仅写出了雨来的调皮可爱,还照应第六部分雨来的机智逃脱。从“小顽皮”到“小英雄”,雨来成长的足迹一直贯穿在文中。第二部分刻画了这样一个细节——女老师教孩子读“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这句话,特别闪现着思想的光彩;雨来受到爱国主义教育,这为他成长为小英雄埋下了伏笔,做好了铺垫。第三部分写雨来爸爸积极参加抗日斗争,家庭的熏陶促使着雨来的成长。正是这样,日本鬼子不管是哄骗利诱,还是威逼毒打,雨来毫不动摇,绝不屈服,是一个抗日的小战士、小英雄。雨来的故事正照应了单元人文主题“成长”。3.多处使用反复。运用反复是为了强调一个意思或者突出某种情感。文中多处使用反复,如第六部分,大家都高兴得叫起来,“雨来没有死!雨来没有死!”表现出大家看到雨来活着之后的万分欣喜和激动的心情。再如“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这两句是雨来识字课本上的话,在课文中反复出现,形成照应,点明雨来面对敌人毫不动摇,毫不畏惧的力量源泉——爱自己的祖国。这种主题的深化不着痕迹,于细微处自然流露。4.写景自然巧妙。文中三次写到还乡河的景色,第一次写景点明故事发生的地点,突出雨来家乡的美丽,为故事情节发展作铺垫。第二、三次写景烘托了乡亲们痛惜失去小英雄,心中充满悲伤、惋惜和不舍。四年级学生在识字写字方面已经具备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文章篇幅长,把握主要内容是重难点,借助课后练习,学习列小标题,尝试列小标题,逐步学会列小标题把握主要内容的概括方法。文章写的是抗日战争时期的故事,“战争生活”虽然是遥远而陌生的,但课文主人公“雨来”,调皮可爱又机灵,俨然学生身边的朋友,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从一个天真顽皮的孩子逐渐成长为抗日的小英雄,雨来的故事是战争时代少年儿童的成长故事。▉教学目标自主认识“晋、絮”等13个字,读准多音字“吧、塞、哇”,借助作业本会写“芦花、胳膊”等13个词语。联系写作背景、借助图片理解“晋察冀、糠皮”等词语。2.借助课后习题,学习列小标题,通过列小标题的方式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3.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借助思维导图,了解雨来被称为“小英雄”的原因。4.通过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体会还乡河景色描写的作用。▉教学重难点:1.借助课后习题,学习列小标题,通过列小标题的方式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2.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借助思维导图,了解雨来被称为“小英雄”的原因。▉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自主认识“晋、絮”等13个字,读准多音字“吧、塞、哇”,借助作业本会写“芦花、胳膊”等13个词语。联系写作背景、借助图片理解“晋察冀、糠皮”等词语。2.借助课后习题,学习列小标题,通过列小标题的方式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3.学习课文第一部分,理解关键语句,体会雨来的游泳本领高和“顽皮”。【教学过程】板块一:学习字词,初识雨来出示单元导语,齐读。点明单元人文主题“成长”。揭题,读题,释题:理解“节选”。3.学习字词学习活动:(1)学生自学:(2)预设反馈:1)校对《作业本》,点拨多音字:塞在怀里,边塞,堵塞。2)交流不理解的词语A晋察冀,出示地图,引申文章写作背景(抗日战争时期)。B图片理解:苇絮、糠皮、枪栓等学写生字:重点指导:膊、慌。“膊”字右上部不能少一点,“慌”字右边中间“亡”不要多一点。4.说说雨来给你留下什么印象?预设:喜欢游泳,勇敢,机智……【设计意图】四年级的学生,识字写字方面已经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学生的学习不是零起点的,先自主读词语,了解学习的起点。然后再读课文,有针对性学习生字,使得识字教学更加有效。初读课文后,说说对雨来的印象,为下面的人物形象感知做好铺垫。板块二:梳理内容,学列小标题1.学习列小标题(1)课文分为六个部分,每个部分都写了什么呢?我们先来读第一部分。小泡泡提示我们:读完第一部分,想一想,这部分主要讲什么?预设反馈:雨来喜欢游泳。妈妈追雨来,雨来逃到河里。对照小标题:游泳本领高。发现:小标题和你的概括有什么不同?小标题的特点之一:高度概括,简洁。(3)快速默读第二部分,尝试用小标题来概括。预设:雨来读书。雨来上夜校。(4)对照小标题:上夜校读书。小标题特点之二:文章的主人公是雨来,小标题都是以雨来为主题的。2.学习活动:尝试列小标题预设反馈:三掩护李大叔、四智勇斗鬼子、五怀念雨来、六机智脱险。3.根据小标题,连起来说主要内容。4.小结:像这样,先把每个部分的内容用小标题列出来,然后把每个部分的主要意思连起来,就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了。今后,遇到类似的文章,我们可以运用这样的方法把握主要内容。【设计意图】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是教学的重难点,课后习题提示我们可以通过列小标题的方法来把握主要内容。学生首次接触小标题,在设计时,引导学生发现小标题与以往内容概括的不同,明确小标题的特点。紧接着,放手让学生尝试列小标题,最后连起来说说课文主要内容。这样有层次的学习,大大降低概括难度,学生自然掌握了列小标题把握长文章主要内容的概括方法。板块三:学习第一部分,感受雨来的“顽皮”1.学习第一部分学习活动:2.预设反馈:读好句子。交流:怎样写雨来游泳本领高?A游泳样式多:会“藏猫猫,狗刨,立浮,仰浮。B对比:雨来仰浮的本领最高。C动作描写:“扎进河里、露出小脑袋,像鸭子一样抖着头上的水”。(3)读着读着,你感受到了一个( )的雨来。喜欢游泳、游泳本领高、灵活、敏捷、调皮、机智、可爱……3.小结:这样一个调皮可爱的孩子如何成长为少年英雄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设计意图】学习这部分,从游泳本领高切入,学习作者如何从多方面表现雨来又游泳本领高超,特别是动作描写让学生感受到雨来是一个天真可爱的孩子,带着点调皮,这是雨来的初印象。他是如何成长为一个小英雄的呢?引发学生学习下文的期待。【板书设计】19.小英雄雨来(节选)一游泳本领高 四智勇斗鬼子二上夜校读书 五怀念雨来三掩护李大叔 六机智脱险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借助思维导图,了解雨来被称为“小英雄”的原因。2.通过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体会还乡河景色描写的作用。【教学过程】板块一:温故知新,复习导入1.检查词语,完成作业本第3题。校对,订正。读句子,回顾内容。过渡:上节课我们认识了顽皮可爱的雨来,他的游泳本领很高。这节课,我们学习雨来为什么被称为“小英雄”,是如何成长为“小英雄的”?【设计意图】借助作业本第3题,巩固词语,同时回顾上节课学习的第一部分内容,唤醒学生的学习记忆。板块二:学习第四部分,感悟雨来英雄形象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思考:哪些语句让你感受到雨来是个小英雄?引导:同学们刚才找到的都是第四部分的句子,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到第四部分,2.读课文,完成作业本第6题第(1)小题。交流:校对,订正,释疑。根据示意图,说说雨来应对鬼子的过程。从示意图中,你有什么发现?预设:鬼子越来越没耐心,越来越凶恶。雨来一直坚持是没看见。3.学习活动:聚焦三个“说没看见”交流:从敌人的动作和语言中,你有什么发现?预设:敌人从哄骗、利诱、威胁、毒打,越来越残暴。(2)雨来又是怎么表现的呢?雨来从嘟嘟囔囔——摇摇头——咬着牙,一直坚持说“没看见”,雨来非常坚定。(3)指导朗读:一次比一次坚定。小结:面对凶恶的鬼子,雨来毫不动摇,坚强不屈,怪不得称他为“小英雄”。【设计意图】借助作业本第6题,梳理雨来被抓后,面对鬼子的各种询问,始终不动摇,不屈服。通过感受敌人的步步紧逼,体会情况越来越凶险;再品读雨来的三次“没看见”,感受到雨来的坚定,毫不动摇,雨来的英雄形象自然印在学生的心上。板块三:联系上下文,探寻“成长”足迹1.面对敌人的步步紧逼,雨来三次说“没看见”。反复出现的“没看见”,表现出了雨来毫不动摇,坚定不移。文中还有一句话也反复出现,那就是“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1)学习活动:交流:1)这句话出现在雨来的识字课本上。不仅如此,上夜校读书时,女老师教孩子们念这句话。2)老师的教导培养了雨来对祖国的热爱。正是因为这份爱国之情,面对凶恶的鬼子,危险的处境,雨来毫不动摇,坚强不屈。2.上夜校读书,让雨来接受爱国主义教育,这是成长的第一步,还有没有其他事也影响着雨来呢?预设反馈:第三部分内容:雨来的爸爸参加抗日战斗,是抗日积极分子,从小生活在革命家庭,雨来耳濡目染,受到熏陶。过渡:上夜校读书和爸爸参加抗日战斗,看起来与主题无关,其实都是为雨来成为小英雄做铺垫。那么为什么要写游泳本领高呢?预设:游泳本领高,为后文机智逃脱做铺垫。游泳本领高是雨来能够与敌人斗争的重要前提条件。小结:课文一二三部分看起来可有可无的内容,与文章主题“小英雄雨来”有着密切的内在关联,是雨来成长为“小英雄”的重要条件。整篇文章的各部分内容虽独立,实际上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都在表现小英雄的成长。4.引入资料总结:战争时代的儿童生活与我们今天不同,在那特殊的年代,一个个天真可爱的孩子在时代的推动下会逐渐成长为一个个小战士,小英雄。【设计意图】单元人文主题是“成长”,雨来是如何从“小顽皮”逐渐成长为“小英雄”的?联系上下文,探寻成长的足迹,从上夜校读书到爸爸参加抗日斗争,这促使雨来成长为一个小英雄;而看似无关的“游泳本领高”这一部分内容,也是在为主题服务,这样才有了后文的机智逃脱。这样学生就明白文章所有的部分是环环相扣的,每一部分的内容不可或缺。板块四:抓关键词,体会景色描写的作用小英雄雨来的故事发生在美丽的还乡河边。课文反复描写还乡河的景色描写。学习活动:教学预设:第一处景色描写交代故事发生的地点。第二处景色描写:引导:联系上下文,第二处景色描写发生了什么事?雨来被鬼子拉出去枪毙,遭到了生命危险。句子中“像一块一块红绸子”“像开了一大朵一大朵鸡冠花”,你想到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心情?第三处景色描写:抓住关键词理解它的作用。指导朗读。完成《作业本》第6(3)小题。【设计意图】环境描写的作用是第一次出现。第一处的环境描写作用学生能理解,第二三处作用是相同的。通过抓关键词的方法,让学生体会环境描写表现人物的心情。【板书设计】小英雄雨来(节选)小顽皮 小英雄【作业设计】完成《作业本》第4、5、6(2)题。2.课外推荐阅读《小英雄雨来》。【简要反思】紧扣单元人文主题——成长。《小英雄雨来》一文中,照应单元人文主题,那就是雨来是如何成长为小英雄呢?文章的前面部分内容看似与雨来的英雄事迹无关,其实却是他成长为英雄不可缺少的条件。上夜校读书是雨来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游泳本领高是他从敌人手中逃脱的必备技能,正是具备这些条件,才促使雨来从小顽皮成长为小英雄。抓住了“成长”这一点,文章的所有内容就紧密联系在一起,串成一条线。设计体现“学为主教学”。“学为主教学”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学会学习的教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识字写字。教师在难理解的词语上予以点拨。学习列小标题的方式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这一教学内容时,先教师讲授小标题的特点,如何列小标题,然后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学习尝试列小标题,最后再进行全班交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