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诺曼底号”遇难记》第一课时教学目标:读准文中的地名、人名和船名,借助小标题说一说课文主要内容。借助“情节图”梳理“诺曼底号”遇难的过程。对比品读语言,通过比读两处语言不同的表达,感受哈尔威船长沉着冷静、镇定果断、舍己救人的品质。板块一:反馈预习,梳理灾难直接揭题,反馈预习。读题:这是一场灾难,我们带着凝重读一读。检查预习过渡:课前你们已根据预习单完成了预习,这是一篇外国小说, 有些名称不太好读,我来考考你。(1)出示词语:哈尔威船长 奥克勒福大副 洛克机械师 克莱芒见习水手 (人名)南安普敦河 埃居伊山脉 敖德萨 (地名)第一组:谁来读第一组:非常正确。这么准确流畅。其实一些长名字,我们可以读得稍微快点。比如,示范(奥克勒福大副),生跟读。你们的班长是谁?接下来就请班长带领大家读地名。校对预习单的脉络梳理题。在上个单元的学习中,我们已经学会:当遇到长课文时,将课文分几部分,并用小标题概括,再把每个部分的主要意思连起来,就能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了。今天我们继续用这种方法梳理。展示学生:这位同学将课文分成了这样四部分,我们对一对:夜航—— 碰撞—— 救人—— 牺牲(1-5) (6-9) (10-40) (41-45)这个故事就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今天,我们就走进最惊心动魄的这部分内容。板块二:借助图表,解说救援过渡:孩子们,诺曼底号遇难发生在短短20分钟里,哈尔威船长是怎么做的?我们走进课文看一看。这部分的内容也特别长,可以借助作业本上这道题帮助我们梳理。一、借助作业本,梳理图表仔细看这个情节图:你有什么发现?顺势指着横向和纵向。横线下面是描写轮船的变化 横线上面是讲述船长的做什么。梳理船的变化:(1)他们都已经给出示范的小标题,我们先看船的变化。我们采用“定位法”去梳理:海水倒灌,找一找文章哪里写到?划出课文中的句子。(2)那么在这之前和之后,船有什么变化?请你快速定位描写船的句子(3)用小标题概括。(4)学生边说边演示划出,并概括:船身碰撞 轮船下沉 轮船沉没小结:定位句子,船的变化很快就梳理出来了。梳理哈尔威船长做了什么?(1)这有点难度了,一句话说不清,我们就定位片段,找找“了解险情”和“救出克莱芒“对应哪几个自然段的内容?(2)演示:在课件中框出,情节图上标自然段序号。了解险情(15-30),救出克莱芒(35-36)中间是?(31-34),“救出克莱芒”之后(37-45),“了解险情”之前(10-14)这几部分写船长是怎么做的呢?用小标题概括。(顺势递版贴书写,摆上去)筛选小标题:小标题要整齐统一,如:维持秩序 实施救援 沉入深渊小结:“定位法”可以帮助我们快速找到所需内容,这样梳理起来就容易多了。4.借助小标题连起来说一说海难发生时,哈尔威船长是怎么做的?总结:借助小标题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果然是一种好方法。看,当海难发生时,哈尔威船长做了这么多事情,让原本乱得不可开交的场面变得井然有序。板块三:聚焦语言,感受品质借助刚才的梳理,我们发现哈尔威船长的做法都通过他的——语言表现出来的。接下来,让我们细细探究他的语言,静静感受他的品质。一、聚焦第一处语言:哈尔威船长站在指挥台上,大声吼喝:“全体安静,注意听命令!把救生艇放下去。妇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船员断后。必须把六十人救出去!”齐读这段话。给句子标上序号:我请四位同学当船长读一这道命令。追问:你的目的是?全体安静,注意听命令——让大家认真听把救生艇放下去——逃生的工具妇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船员断后——救援顺序必须把六十人都救出去——救援目标顺势出现批注:安静 工具 顺序 目标4.看似简单的几句话,却清晰明确地告诉人们要做什么,该怎么做?男生们一起当当船长,下达这道命令。小结:你瞧,每句话背后的目的如此明确,船长的救援思路很清晰。二、关注不可开交的场面:1.船长是在怎样的情况下这道命令的?2.出示:震荡可怕极了。一刹那间,男人、女人,大人、小孩,所有的人都奔到甲板上,人们半裸着身子,奔跑着,尖叫着,哭泣着,惊恐万状,一片混乱。海水哗哗往里灌,汹涌湍急,势不可当。轮机火炉被海浪呛得嘶嘶地直喘粗气。(1)如果用文中的一个词来形同,你会选哪个词?可怕 ,追问:有多可怕——惊恐万状,追问:如何惊恐——一片混乱,追问:如何混乱?(2)震荡很可怕,人们惊恐万状,一片混乱,可是,船长却明确清晰地告诉大家:(回读命令)哈尔威船长站在指挥台上,大声吼喝:“全体安静,注意听命令!把救生艇放下去。妇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船员断后。必须把六十人救出去!”这是一位怎样的船长?预设:冷静 临危不惧 (请学生板书,对船长形象的初步感知)小结:你看,对比着读,我们感受到船长(指着板书:冷静、临危不惧,示意读)。总结:你看,抓住语言,(出示单元语文要素)细细品读,挖掘语言背后的目的,便能读出人物的品质。(板书:语言)过渡:我么继续走进语言,读读背后的目的。出示:“洛克机械师在哪儿?”“船长叫我吗?”“炉子怎么样了?”“海水淹了。”“火呢?”“灭了。”“机器怎样?”“停了。”船长喊了一声:“奥克勒福大副?”大副回答:“到!”船长问道:“我们还有多少分钟?”“二十分钟。”“够了,”船长说,“让每个人都下到小艇上去。奥克勒福大副,你的手枪在吗?”“在,船长。”“哪个男人胆敢抢在女人前面,你就开枪打死他。”自由读对话:这段话,船长问了几个人?船长一连问了几个问题?7个问题。课件显红七个问题:这回女生挡一挡船长,来问一问。这七次问题是随便问问的吗?关注第一问题:洛克机械师在哪儿?他为什么先问机械师,不问大副?机械师管理着船上的轮机运转,船上的发动机可是船的命脉啊!所以,船长一问,就问到要害:他想知道,到底能不能开展救援。那剩下的这些问题中,船长为什么要这么问?背后的目的是什么?你也能学着老师的样子,简单地批注一个词吗?炉子淹了 火灭了 机器停了 ——了解险情问多少分钟——掌握救援时间(3)问手枪——保证救援 顺序小结:你看,这一连串的问题,从了解险情,掌握救援时间,维护救援秩序,一步步追问,一步步问中要害。你现在还觉得他是随便问问的吗?不是。从而你看到一位怎样的船长?小结:我们再一次抓住了语言,读懂语言背后地目的,对船长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对比阅读,升华形象过度:现在,我们来对比着读一读:两处语言有什么区别?学习活动:小组合作,对比阅读两处语言,你有什么发现?你对船长又有什么新的认识?小组合作要求:1号同学比相同,2号同学比不同,3号同学比矛盾,组长做好发言整理。1.比相同:两处语言,每句话背后的目的不同。但是最终目的都一样——救人2.比不同:第一处语言是长长的一话,第二处是句子简短,独句成段第一处语言有提示语,第二处语言没有提示语如果说,我给第二处加上提示语,你读读看,有什么感觉?加了提示语,就没有那么紧迫了,没有提示语,突出了当时情况的危机。第一处一口气说完命令,第二处是一问一答,逐个询问。3.比矛盾:“必须把六十人救出去”与“开枪打死”不是很矛盾码?( 前者表现船长舍己为人的奉献,后者看似冷酷的背后实则饱含深情,是保证救援有序进行的威严与果敢。)危急的情况下,船长一口气下完所有命令,可是后面情况越来越危急时还一句一句问,不是很矛盾吗?(一口气下完命令体现了船长在危难发生时的镇定与冷静,一句句是情况一部不了解,问题一个一个解决,简短有力的背后恰恰是哈尔威船长的有条不紊和专业处理的冷静。)升华形象:通过这样的比着读,你对船长又有什么新的认识呢?舍己为人 忠于职守 伟大对比朗读,升华情感。6.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这篇长文,通过比较船长的两段对话,抓住语言描写的特色,读懂语言背后的目的,感受到船长的英雄品质。下节课,你可以继续比着读读动作,去感受人物品质,同时一起来讨论哈尔威船长的与船同沉的英雄壮举到底是当时无奈之举还是他主动的选择,这让你对生命有了怎样的体会?下课。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