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4 中国美食【课前解析】关注识字:本课15个会认字,可以利用区分字形、熟字识记、生活识字、语境识字等方法进行有针对性地识记,利用生字组成词语反复认读,利用菜名识记,联系生活识记。关注写字:本课要求会写9个字,书写时可引导学生发现字形结构规律,把握同一类结构的字的书写规律与不同点。关注朗读:课文由11个美食名组成,词语的字数、结构不尽相同,词语间彼此独立,意思各不相连,朗读好词语是重点。关注理解运用:教学时要充分利用图片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理解“煎、煮蒸、烤、爆、炖”等字意思,能说出“炒、烤、烧”等美食的制作方法。能发现火字旁和四点底的字在意义上的联系。最后再说说自己理解的美食制作方法。【教学目标】1.认识“菠、煎”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炸”,会写“烧、茄”等9个字,正确读写“美食、红烧”等6个词语。2.能用部首查字法查找“灶、烫、焦”等字,发现偏旁“火”和“灬”的联系。3.能说出用“炒、烤、爆”等方法制作的美食。4.了解中国的美食,能说说自己家乡的美食。【教学重难点】1.运用多种方法识字,能发现偏旁为“火”和“灬”的字在意义上的联系,理解“煎、煮、蒸、烤、爆、炖”等字的意思。2.了解丰富的中国美食,感受中国饮食文化。【教学准备】1.预习提纲:完成课文预习作业。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菠、煎”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炸”,会写“茄、鸡、鸭、肉、饭”5个字。2.正确地朗读课文。了解菜肴和主食的区别,初步了解中国美食,感受中国饮食文化。【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字形导入,激发兴趣。猜猜这是什么字?预设:食。教师引导:“民以食为天”中国饮食文化历史悠久,从南到北中国美食真是数也数不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中国美食,去探索它的奥秘吧!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二、初读美食,随文识字1.初读感知,随文识字。(1)自由读课文,提出要求。(2)开火车读课文中的生字,相机纠正字音。(3)同桌互读带拼音的词语,相互指出不正确的读音,互相认读评价。2. 归类识记,交流方法。我们读了课文,认识了中国美食,会读了本课的生字,你能用什么方法记住它们呢?学生小组交流,全班发言,教师归纳。(1)加一加:艹+加=茄、弓+米+弓=粥换一换:校-木+饣=饺、剪-刀+灬=煎(2)菜名识字:臭豆腐、麻婆豆腐、芝麻酱、辣椒酱(3)归类识记:四点底:煎、煮、蒸。草字头:菠、茄、蘑、菇。火字旁:烤、爆、炖、炸。(4)认识多音字“炸”2.识字游戏3.再读课文。(1)读课文不破词、不拖腔,词语词之间适当停顿,有一定的节奏。(2)课文一共介绍了( )种中国美食。【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提高识字教学效率。”这一板块,我引导学生自主读文,自主识字,检查反馈,重点指导识记,运用归类识字、随文识字、联系生活识记等多种方法认识生字,化解集中识字的枯燥。三、荤素搭配,制定食谱1.看图片,识素菜。(1)画出带有“艹”的字。(2)结合图片,观察带有“艹”字的词语,你发现了什么?(3)教师小结:带“艹”的字大多都与植物有关。(4)读一读,说说这些美食中的食材有什么特点?(5)教师小结:制作原料都是豆类或蔬菜,我们把它们叫作“素菜” 。2.看图片,识荤菜。读一读,说说这四种美食的食材有什么特点?所用食材含有肉类,我们把它们叫作“荤菜”3.想一想,说说下列四种食物都可以称为什么。预设:都是主食。4.提醒学生要健康饮食:为了我们的身体健康,吃饭的时候要菜肴荤素搭配,菜肴和主食搭配。5.你能根据提供的食材,为自己定制一份健康的午餐吗?鸡 鸭 鸡蛋 小白菜 茄子 米饭 粥 面条四、观察思考,指导书写1.观察汉字,发现规律。(1)出示“烧、茄、烤、鸭”,引导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2)观察“烧、烤、鸡”三个字,说说它们的偏旁发生了什么变化。预设:偏旁最后一笔的捺变点。(3)教师范写,重点指导。“烧”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第六笔斜钩从竖中线起笔,要舒展,“兀”的一撇穿插到“火”的下方,竖弯钩要写舒展。“茄”是上下结构,“力”撇向左下长伸,“口”稍偏下。“艹”的横要长,两竖往内收,“加”的“力”和“口”在竖中线两边左右对称。“烤”中“考”的长撇要穿插到左边“火”的下方,第九笔短横压横中线,最后一笔为竖折折钩。“鸭”鸟字边的短撇落笔在竖中线上,竖折折钩的竖笔压竖中线,左右写紧凑。(4)学生练写。(3)展示学生的书写作品,生生互评,教师点评。(4)再次书写,同桌互评。【设计意图】在每节课写字教学时总结写字的规律,提醒关注易错点和重点笔画,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和书写习惯极为重要。重视评价和再次练写,提高了练字的实效。五、课堂演练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烧、烤、蛋、炒”4个字,正确读写“美食、红烧”等6个词语。2.能用部首查字法查找“灶、烫、焦”等字,发现偏旁“火”和“灬”的联系。3.能说出用“炒、烤、爆”等方法制作的美食。4.能说说自己家乡的美食。【教学过程】一、 问题导入,激发兴趣读一读,找一找在菜名和主食中有哪些烹饪方法。你知道这些烹饪方法有什么区别吗?播放有关“烹饪技法”的视频。烹饪的方法多种多样,想一想:还有哪些食物在烹饪时需要用到课文中提到的烹饪方法?预设:炒鸡蛋、炒芹菜、烤羊肉串、红烧牛排、红烧排骨、炖鲫鱼、炸丸子、炸油饼、煎鸡蛋、煎鱼、蒸馒头、蒸饺子、煮鱼、煮豆腐。你喜欢吃什么美食,说说它是用什么烹饪方法制作的?预设:烤羊肉串、煎牛排、煮面条、炸薯条……【设计意图】 问题导入,让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为接下来的学习打好基础。二、探寻美食,发现规律1.回顾烹饪方法,观察下列汉字,说说有什么发现。煎 蒸 煮爆 烧 炸 炒 烤预设:第一行都有“灬”,第二行都有火字旁。烹饪食物都要用到火,这些汉字中的“灬”跟火有关系吗?查字典,说说自己的发现。读一读这些烹饪食物的方法,你发现了什么?预设:带有“灬”旁的字,都与火有关。“火”字作偏旁时,有时在左边,有时在下边。放在下面时,有时为了整个字的美观,就变成了“灬”。3.说一说:你还知道哪些带有“火”或“灬”的字。预设:热 灯 烟 焦 熟 点 烘 炮小结:这些字的字义都和火有关。4.想一想,你的家乡有哪些美食呢?和同学们分享一下。【设计意图】运用联系生活探寻美食、图片直观呈现等方法,集中了解美食的烹饪方法。课文生字复现,帮助学生识记。观察、发现、质疑,视频呈现释疑,让学生直观了解偏旁为“火”和“灬”的字在意义上的关联。三、类比观察,指导书写出示生字“肉”“鸡”“蛋”“炒”“饭”。“肉”:独体字,外面的框要写方正,能包住里面两个“人”。“人”的两撇均从竖中线起笔,捺变点。“鸡”:左右结构,“又”的第二笔是长点,“鸟”的竖折折钩的竖笔压竖中线,左右写紧凑。“蛋”:上下结构,上部笔顺为横钩、竖、横、撇、捺,捺要写得平而舒展。下边“虫”稳稳托往上方。“炒”:左右结构,右边“少”第一笔落笔在横中线上,右点稍高,最后一撇要舒展,穿插到左边“火”的下方。“饭”:左右结构,“饣”的撇长、横钩短,“反”的第一笔撇短、第三笔撇长,末笔捺从中心点起笔,写舒展。教师边示范,边讲解关键笔画,指导书写。学生练习书写,老师巡视,指导写字姿势。2.展示作业,师生点评。3.再次练习,同桌互评。【设计意图】写字教学是低年级重要的教学目标。这一环节随文识写“蛋”字和集中识写“烧、烤、炒”三个字,注重对学生进行掌握字形结构的指导,提示书写的基本要领,帮助学生领悟与掌握,让写字教学落到了实处。四、课文小结本文介绍了我国的美食,列举了7种菜肴和4种主食,涉及各种烹调方法:凉拌、煎、烧、烤、煮、爆、炖、蒸、炸、炒,让我们了解了中国特有的饮食文化,从而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和祖国。板书:凉拌、煎、烧、烤、煮、爆、炖、蒸、炸、炒五、课堂演练六、课后实践分小组以“家乡的美食”为主题制作一张小报。可以收集家乡美食的图片,按制作方法分类并附上美食的名称,也可以把介绍家乡美食的制作方法的文章剪贴在小报上,在班级文化墙上展示,与大家分享。【板书设计】中国美食凉拌、煎、烧、烤、煮、爆、炖、蒸、炸、炒【教学反思】《中国美食》主要通过介绍各种各样的菜品图片,让学生认识生字,了解中国的美食,爱上中国的饮食文化,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1.顺势而导,激发兴趣。学生对美食还是很感兴趣的,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会增强。在学习中,通过赏美食、说美食、知制作等几个环节,引导学生感受中国饮食文化的特点,感受劳动人民的聪明和智慧,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使学生感受到中华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中华饮食文化的兴趣。整堂课的设计,切合学生学习的心理需求,提高了语言表达的能力,并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2.方法多样,随文识字。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注重学生识字的个性化,采用了看图识字、随文识字、字理识字、菜名识字、联系生活识字等多种方法来识记生字。课堂上采用了小组合作的形式,归类学习火字旁和四点底的字,交流菜肴的制作方法,拓展介绍家乡的美食。形成了师生、生生之间的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交流模式,培养了学生们乐于倾听的好习惯。我还巧妙地利用教学资源,如精美的生字卡片、有趣的微动画等,让课堂变得丰富多彩。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