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课程基本信息学科 历史 年级 八年级 学期 秋季课题 鸦片战争(第一课时)教科书 书 名:统编版教材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教学目标1. 通过了解鸦片战争前的中外形势;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以及《南京条约》的内容;探究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2. 通过分析史料以及观察鸦片战争前的世界形势图、鸦片战争中英军的入侵路线等,涵养学生史料实证和时空观念素养。 3. 通过认识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壮举、关天培等民族英雄英勇抗敌的气概,涵养学生家国情怀素养。教学内容教学重点: 1. 林则徐虎门销烟等鸦片战争期间的主要史事,以及《南京条约》的签订。2. 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教学难点: 1. 理解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英国人查理·义律的生平事迹。讲授:他自年少时就已加入英国军队,军人履历较为丰富,而在退役后不久,他却远渡重洋地来到中国,并很快晋升为驻华商务总监督。为何英国要派一位军人来到中国管理商业贸易?他的到来又会对中国产生怎样的影响?让我们带着这两个问题进入本课的学习。 讲授新课: 教师出示《1840年前的世界形势图》,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能从地图中得出怎样的信息? (中英双方的外交政策不同),追问:双方的外交政策以怎样的经济状况为支撑?(中国仍实行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而英国已完成工业革命,市场和原材料有限,欲图打开中国市场)。进一步追问:除外交、经济外,中英在政治方面又存在怎样的不同?(中国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英国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教师出示《1840年前中英正当贸易情况表》并讲授:通过外交、经济、政治方面的对比,可以直观地看到,中国在近代已不再是我们记忆中的世界头号强国,而是与迅速崛起的英国拉开了差距。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中国却在对英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一个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在贸易上竟逊色于一个闭关自守的封建国家。这令英国政府无比揪心,但常规的英国商品在中国本土并不热销,因此,英国开始向中国输入鸦片这一特殊商品,以扭转贸易不利的局面。 教师向学生说明什么是鸦片以及鸦片从何而来。学生结合教材P3-4感受鸦片传入所带来的危害,认识到在鸦片对中国社会产生危害、禁烟派主张禁烟以及义律推进“鸦片贸易合法化”的综合作用下,使清朝统治者感受到危机,于是派大臣林则徐前往广东查禁鸦片。 教师出示两条线索:林则徐的行动以及义律的行动。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双方背后所代表的两国政府关于鸦片而产生的较量,认识到英国的非正义行为使中国政府忍无可忍,才授意林则徐开展了虎门销烟。教师设问:义律背后所代表的英国又会对虎门销烟作出何种回应? 过渡:虽然义律在给友人的信件中提到自己憎恶且不支持鸦片贸易,俨然一副好人的模样。但是,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彻底暴露了他的丑恶嘴脸,也暴露了英国侵略中国的野心。英国议会很快便确定了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的决议。决议通过后,义律被任命为战争全权代表,他与远征军司令一同策划了这场足以被载入史册的鸦片战争。因此,虎门销烟直接推动了鸦片战争的爆发。教师带领学生结合地图,梳理鸦片战争在两个阶段的发展进程,穿插广州三元里人民以及民族英雄关天培、陈化成抗击英国侵略者的故事,让学生感受到到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教师结合材料,引导学生分析鸦片战争的战败原因,设问:结合材料不难看出,清军的兵力远超英军,清军的军费也远高于英国,清政府为何还会战败?(外部原因:军事上落后) 战败的主要原因又是什么?回到中英实力对比图,让学生感知外交上、经济上、政治上的落后才是构成战败的主要原因。教师追问:中国为何会在这些方面落后于英国呢?(清政府的腐朽统治),这也就构成了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 过渡:至此,中国在鸦片战争中战败,被迫与英国议和,清政府代表耆英、伊里布和英国代表璞鼎查于1842年在皋华丽号上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给我国打开了一个卑躬屈节的开端。 教师带领学生归纳南京条约的主要条款,设问:以上四个主要条款又会对中国社会带来怎样的危害? 割地: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 赔款: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五口通商:破坏了中国的贸易主权,使我国东南沿海门户大开,导致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协定关税: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便利外国资本主义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 教师讲授:从这四个条款中,我们可以看出,其中的多项条款,都指向扩大中国市场和掠夺中国原材料,这也就进一步印证了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这份条约对于中国而言,既是丧权辱国的,又是不平等的,它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除此之外,在《南京条约》签订后,英国的野心并未被满足,而是在次年又强迫中国签订《虎门条约》。获得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等权利。大家可以在教材第七页的注释部分进一步地了解这一条约的内容。因此,《虎门条约》订立后,中国丧失了更多主权。就在英国通过以上条约攫取大量利益之后,美国和法国也趁火打劫,逼迫中国签订了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取得了英国在华取得的各项特权,还扩大了侵略权益。 过渡:相信讲到这里,同学们的心情会有些沉重,也请大家不要忘记现在的心情,永远记住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大到国家的发展,小到个人发展,都是如此。鸦片结束了,但是这场战争带给我国的影响才刚刚开始。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不平等条约思考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并补充说明:鸦片战争在文化和社会方面带给了中国社会一些正面的影响,林则徐等有识之士开始开眼看世界,纷纷了解西学,翻译西书,带动了新思想的传播。 课堂小结: 马克思曾说: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告诫同学们:世界大势,浩浩荡荡,顺之者进,逆之者退。希望大家不忘国耻,勇担时代责任,做新时代的前行者。 教师出示本课思维导图。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