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3.2 遵守规则 表格式教案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3.2 遵守规则 表格式教案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课题:遵守规则
课 型 :新授课 总第 课时 设计者: 使用时间:
目标 确立 依据 课标分析 1.课标要求: 依据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我与国家和社会”中的“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 具体对应的核心素养目标是:“理解遵守社会规则和维护社会规则对于社会稳 定的重要性”。 2.课标分解: 道德修养:培养学生懂得遵守规则,积极维护规则,参与改进规则,从而培养 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法治观念:通过课程学习,学生将了解规则与自由的关系,明白每个人都应自 觉遵守规则,增强法治意识,树立法治观念。 健全人格: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自律能力,使其敬畏规则,学会维护规则的技 巧,并锻炼参与改进规则的能力,从而促进人格的健全发展。 责任意识:树立学生遵守社会规则的意识,培养自律意识和敬畏规则的意识, 积极承担自己在社会中的责任。
教材分析 本框是八年级《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的第三课《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的第 二框。“遵守规则”由“自由与规则不可分”、“自觉遵守规则”和“维护与 改进规则三目组成。“自由与规则不可分”指导学生了解自由和规则的辩证关 系,规则既限制“自由”也保护自由,“限制”才能更好的“保护”。“自觉 遵守规则和维护规则”指导学生认识到自觉是建立在思想认识上的自主行动, 是由责任感产生的一种自我约束力。引导学生认识到仅仅自己遵守规则是不够 的,还要提醒、监督、帮助他人遵守规则。
学情分析 学生正处于由他律向自律转变的发展过程中,他们能够明白社会规则对自我、 他人的约束,认同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但在实际生活中又不能完全控制自己, 会出现言行不一致现象。学生对社会规则更多的是感受到对人行为的约束力, 但对如何“保护”人不太了解,难以真正理解和认同规则的价值,真是基于此 种现状,学生的规则意识并未“内化于心”从而难以“外化于行”。
学习目标 理解社会规则与自由的辩证统一关系;了解形成遵守规则的良好环境,需要自觉遵守规则, 坚定维护规则,积极改进规则。
评估任务 问题探究式学习: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如果没有秩序,我们的生活将会怎样”等活动,体 验合作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正确的秩序和规则意识。通过课上小组“情境分析”活动, 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同时使学生在活动中培养规则意识。
教学过程 复备
一、导入新课 复习导入——温故知新 温 故 知 新— — 维 护 秩 序 社会秩序: 含义:社会秩序是社会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 态 。 重要性:社会 正常运行需要秩序; 社会秩序是人民安居乐业的 保障。 社 会 规 则: 例 如 道德 、 纪 律、 法 律。 作用/与社会秩序的关系: 社会规则明确_社会秩序的内容; 社会规则保障 社会秩序的 实现。 师:从上节课规则与秩序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知道规则之于社会生活的重要性,所以我 们要遵守规则。那么规则对于个人是否也重要呢 我们能为遵守规则做些什么呢 二、探究新知 学习活动一:理解自由与规则的辩证关系 【问题导学】 主问题:自由与规则的关系 【活动一】社会热点:上海男子修剪自买的香樟树被罚14万 上海某别墅小区业主李先生多年前购买了一棵香樟树,种在自家院外,因为嫌它遮挡 阳光找人“修剪”,结果被邻居举报。 对此,城管部门的工作人员解释:个人未经区绿化部门审批前,没有权利对公共绿地 上的树木进行移植和砍伐。根据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制定的《居住区常见树木修剪指 南》显示,香樟树“过度修剪”的标准是保留少许枝干,如果再往下剪,就属于“砍伐”, 而李先生已经把香樟树砍成了树桩。经认定该树木补偿价格为28840元,考虑到李先生认 错认罚的态度较好,对李先生给予了标准最低的5倍处罚,即14.42万元。 思 考 :你认为李先生冤吗 如何理解自由与规则的关系 设计意图:利用社会热点,体现学科的社会性、实践性。李先生让人同情的遭 遇,也可以让学生在思考自由与规则的关系时形成更为全面的认识。 预设答案: 1.社会规则划定自由的边界。 2.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 【学生自学】 学生独立思考,把想法记录在导学单上。 【组内互学】 (1)有序交流。组长主持,组内互学,及时纠错。 (2)汇总意见。组内核对对事件的概括,对原因的探究。 (3)展学准备。组长做好组员的任务分工,做好展学准备。 【班内展学】 (1)声音洪亮,语言流畅,表达清楚。
(2)其他同学认真倾听,积极补充或质疑提问,并评价。 【反馈评价】 1.预设: 2.点评学生展学情况。 3.对重点知识进行慨括性讲解,或对重点知识进行提升性小结,或对关键结论进行重 点强调。 学习活动二:理解自律,掌握自律的具体要求,自觉遵守规则。 【问题导学】 主问题:怎样自觉遵守规则 【活动二】案例分析 1月2日,福建莆田上演了悲剧一幕。一辆转弯车辆将闯红灯的爷爷和孙女撞飞,小 女孩受轻微伤,爷爷最终不治身亡。 思考:这一悲剧给我们什么警示 【活动三】观点争锋——马路究竟该怎么过 与机动车相比,行人处于天然的弱势,因此,《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 机动车行经人行横道时,遇行人正在通过人行横道,应当停车让行。 思 考 :马路究竟该怎么过,看灯(或交警) 看车 看其他行人 看后果 预设答案: 1.遵守规则需要他律和自律。 2.遵守社会规则,需要我们发自内心的敬畏规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学生自学】 学生独立思考,把想法记录在导学单上。 【组内互学】 (1)有序交流。组长主持,组内互学,及时纠错。 (2)汇总意见。组内核对对事件的概括,对原因的探究。 (3)展学准备。组长做好组员的任务分工,做好展学准备。 【班内展学】 (1)声音洪亮,语言流畅,表达清楚。 (2)其他同学认真倾听,积极补充或质疑提问,并评价。 (3)展示小组分工明确。 【反馈评价】 1.点评学生展学情况。 2.对重点知识进行慨括性讲解,或对重点知识进行提升性小结,或对关键结论进行重 点强调。 学习活动三:坚定维护规则,积极改进规则。 【问题导学】 主问题:怎样维护和改进规则 【活动四】北京新举措 在没探头、没警察的路口,“斑马线礼让行人”就不算数了 北京本月启动了“文明 驾车礼让行人”专项行动,除了交警现场执法、电子眼非现场执法外,市民也可通过“随
手拍”平台举报“不礼让斑马线”违法行为。8月11日,朝阳支队便接到群众随手拍举 报,在朝阳区双桥路路口,一出租车经过人行横道时未停车礼让行人,现已遭到处罚。 思考:你会劝阻或举报类似的违法行为吗 “随手拍”平台的上线有什么积极意义 预设答案: 一方面要从自己做起,自觉遵守规则;另一方面要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提醒、监督、 帮助他人遵守规则。 【 活动五 】 “礼让行人”规定实行之初,曾引起了车主的集中吐槽。司机们反映,行人不遵守交 通规则、中国式过马路愈演愈烈。因为“礼让行人”只是单方面的约束车主,而行人却有 恃无恐,闯红灯、横穿马路的现象屡见不鲜。甚至有专家建议,应该立刻修改此规定。 思考:对于车主的吐槽你怎么看 请你为改善行人不守规则的现状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预设答案: 1.要积极改进规则,为新规则形成建言献策。 2原来没有的,需要制定;不合理的,需要废除;不能适应实际生活变化的,需要调整和 完善。 【学生自学】 学生独立思考,把想法记录在导学单上。 【组内互学】 (1)有序交流。组长主持,组内互学,及时纠错。 (2)汇总意见。组内核对对事件的概括,对原因的探究。 (3)展学准备。组长做好组员的任务分工,做好展学准备。 【班内展学】 (1)声音洪亮,语言流畅,表达清楚。 (2)其他同学认真倾听,积极补充或质疑提问,并评价。 (3)展示小组四个人分工明确。(3-4人小组,3号说,2号补充,1号梳理归纳, 和同学们进行互动交流。) 【反馈评价】 1.点评学生展学情况。 2.对重点知识进行慨括性讲解,或对重点知识进行提升性小结,或对关键结论进行重 点强调。 三、总结建构 “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因此我们要学规则、懂规则,更要守规则、用规则,只有这 样,我们的青春才更精彩、更灿烂! 四、课堂检测 1、我们要积极改进规则,使之更加符合人民的利益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因为() ①改变规则能带来新鲜感 ②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一些原来没有的规则,需要制定 ③一些原有的规则失去了存在的合理性,需要废除 ④一些原有的规则不能完全适应实际生活的变化,需要加以调整和完善 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2、火车要受轨道的约束,否则就要倾覆;飞机要受航线的约束,否则就要坠落;干部要 受法纪的约束,否则就要腐败………这启示我们( ) A. 自由不是随心所欲的,受社会规则的约束 B.人人都能自觉遵守规则 C.规则限制了人们的自由 D.要积极改进规则 3、由于醉酒驾车频频引发恶性交通事故,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 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将醉酒驾车、飙车等行为入刑。“酒驾入刑”体现了() ①规则不是一尘不变的 ②改不改进规则都对人们的生活没有太大的影响 ③应对一些不能完全适应实际生活的规则加以调整和完善 ④改进和完善规则,会更加符合人民的利益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②③④D、①②④
五、分层作业设计: 基础过关能力提升
六、板书设计: 自由与规则不可分—规则与自由的关系 遵守规则 自觉遵守规则—如何自觉遵守规则 怎样维护规则 维护与改进规则 改进规则的原因 做法
七:反思: 优点: 不足: 改进措施: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