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网络改变世界》教案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1《网络改变世界》教案设计

资源简介

《网络改变世界》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理解网络对现代社会的影响,认识网络在信息传播、人际交往、经济发展、文化生活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2.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维和信息筛选能力。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念,增强网络安全意识,合理利用网络资源,促进个人健康成长。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网络对社会的多方面影响及其积极作用。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辩证看待网络,避免网络负面影响,培养健康的网络行为习惯。
三、教学过程:
【自主预习】1.网络如何丰富日常生活
2.网络如何推动社会进步
3.网络有哪些弊端?
【情境导入】“网络时光机”体验。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组从过去到现在的网络发展图片或短视频,如从书信到电子邮件,从图书馆查资料到在线搜索,从面对面交流到社交媒体互动等,引导学生穿越“网络时光”,感受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对生活方式的深刻影响。
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网络最吸引你的地方是什么?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不同?”
教师通过学生的回答,自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网络改变世界》。
【新知讲授】展示图片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①网络让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信息传递和交流变得方便迅捷。
②网络打破了时空限制,促进了人际交往。
③网络让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和丰富多彩。
【设置疑问】“互联网+”模式对经济发展有什么影响?
学生思考:......
教师:互联网+传统集市=淘宝、微商
互联网+传统银行=支付宝、微信钱包
互联网+传统交通=滴滴打车、出行导航系统
互联网+传统餐馆=饿了么、美团外卖
【图片展示】
教师过渡:百姓上了网,民意也就上了网。互联网丰富了民主形式,拓宽了民主渠道,使人们更加便利、有序地参与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对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发挥着重要作用。
教师过渡:互联网打破了地域界限,极大地拓展了文化交流的内容、场合及范围,提高了文化传播速度。促进了科技创新所需的物质与信息资源快速流动,加速了各种创新资源的汇聚、融合与共享。大数据改变我们的生活和理解世界的方式。
教师总结:(1)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2)网络促进民主政治的进步。
(3)网络为文化传播和科技创新创建新平台。
讲解:分析网络如何拓宽了人们的交往圈,包括远程学习、跨国友谊等。
角色扮演:选取几个不同情境(如在线学习、跨国文化交流),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体验网络在人际交往中的作用。
网络推动社会进步
讲解:阐述网络在经济发展(如电子商务)、政治参与(如网络问政)、文化创新(如网络文学、短视频)等方面的贡献。
案例分析:选取一两个典型案例,如“双十一”购物节、政府网站公开征集民众意见等,引导学生深入分析。
【展示资料】
近日河南省普降暴雨,由于遭遇罕见持续强降雨,郑州多处出现险情,牵动国人的心。网络上传播了如下两则消息,你怎么看?
消息一:7月20日晚,微信群里有人称“郑州暴雨海洋馆爆炸,鳄鱼跑了”。
消息二:因南水北调泵站被淹,导致郑州市停水,目前正在抢修,抢修期间会在早中晚定时放水一个小时,请大家做好用水准备。放水时间:早上8:00左右,中午12:00左右,晚上7:00左右。”这两天,一则这样的消息在郑州市民的朋友圈传播。
(教师提示:在网络时代,人人能够参与信息发布,信息变得丰富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虚假的、不良的信息。我们要学会辨析,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发现不良信息及时举报。)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① 在网络时代,人人能够参与信息发布,信息变得丰富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虚假的、不良的信息;
②沉迷于网络,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耗费人们的时间,影响人们思考的深度,疏离了现实的人际关系;
③网络中个人隐私容易被侵犯。
四、课堂总结
1、网络有哪些积极影响?
2、★网络对我们日常生活有哪些积极影响?
3、★网络对社会进步有哪些积极影响?(P12-P13)
五、作业布置
实践作业:要求学生观察并记录自己或家人一周内的网络使用情况,思考并撰写一篇短文,主题为“我与网络:健康同行”。
预习任务:预习下节课内容,思考“如何在网络世界中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