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3.1《维护秩序》表格式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3.1《维护秩序》表格式教案

资源简介

教学内容 初中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维护秩序》
教学目标 政治认同 : 在社会生活中形成自觉遵守规则和维护规则的理念。 道德修养 : 树立遵守社会规则的意识, 培养自律意识和敬畏规则的意识, 维护公共秩序, 讲社会公德, 做一个文明的社会成员。 法治观念 : 了解规则与自由的关系, 了解法律对个人生活、 社会秩序和国家发展的作用, 自觉遵守社会规则、 遵纪守法。 健全人格 : 在社会生活中养成生活自律习惯, 形成尊重和敬畏规则的做人品格, 理解个人与社会、 国家关系, 适应社会规则的变化。 责任意识 : 自觉遵守社会规则, 维护社会秩序, 服务他人、 服务社会, 有担当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社会秩序的重要性, 以及其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明确社会规则的含义、 种类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 探究社会规则如何维系社会秩序, 以及规则在社会秩序中的重要性。 理解并自觉遵守社会规则, 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和公民意意识。
教学过程
导入 在某市的一个繁华路口, 每天早晨都是交通高峰期。 由于该路口没有设置红绿灯, 车辆和行人经常发生冲突, 导致交通拥堵, 甚至发生了一些小规模的交通事故。 市民们对此怨声载道, 纷纷表示希望政府能够采取措施解决这个问题。 后来, 政府在该路口安装了红绿灯, 并设置了交通警察进行指挥。 很快, 交通秩序得到了显著改善, 车辆和行人都能有序通过路口, 交通拥堵和交通事故大大减少。 思考: 为什么在没有红绿灯的情况下交通会拥堵和混乱? 安装了红绿灯后, 为什么交通秩序得到了改善?
授新课 探究活动: 思考:请判断以下内容分别体现了哪些方面的秩序? 学生: 教师:含义:社会秩序是社会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 种类:社会秩序包括社会管理秩序、生产秩序、交通秩序和公共场所秩序。 【材料分析】材料一:观看纪录片《新疆”恐怖”》披露了从1990年至2015年的至少16起案件: 阿克陶县巴仁乡“4.5”武装暴乱事件(1990年) 伊宁市“2.5”严重打砸骚乱事件(1997年) 伊犁州“4.6”偷运武器入境案(1998年) 伊犁州“4.20”搜捕偷运武器案(1998年) 伊犁州“6.26”搜捕偷运武器案(1998年) 库车县“8.10”暴力恐怖袭击案(2008年) 乌鲁木齐市“7.5”打砸抢烧暴力犯罪事件(2009年) 和田市“7.18”严重暴力恐怖袭击案(2011年) 莎车县“12.30”暴力恐怖袭击案(2013年) 新和县“1.24”暴力恐怖袭击案(2014年) 乌什县“2.14”暴力恐怖袭击案(2014年) 乌鲁木齐市“4.30”暴力恐怖袭击案(2014年) 乌鲁木齐市“5.22”暴力恐怖袭击案(2014年) 喀什市“7.30”清真寺暴力恐怖袭击案(2014年) 轮台县“9.21”暴力恐怖袭击案(2014年) 拜城县“9.18”暴力恐怖袭击案(2015年)等。 思考:恐怖袭击会对新疆带来怎样的影响?(可从经济、社会、人民、国际等方面分析) 学生: 教师:①社会正常运行需要秩序。 ②社会秩序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障。 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于2015年12月27日通过,自2016年1月1日起施行。 第一条 为了防范和惩治恐怖活动,加强反恐怖主义工作,维护国家安全、公共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八条 ……有关国家机关,应当根据分工,实行工作责任制,依法做好反恐怖主义工作。 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和民兵组织依照本法和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军事法规以及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的命令,并根据反恐怖主义工作领导机构的部署,防范和处置恐怖活动。 有关部门应当建立联动配合机制,依靠、动员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共同开展反恐怖主义工作。 思考:维护社会秩序需要靠什么? 学生:社会规则 教师:社会规则是人们为了维护有秩序的社会环境,在逐渐达成默契与共识的基础上形成的。如道德、纪律、法律等。 材料三: 规则一:在发生重大灾难时,人们往往遵循“孕妇优先,壮者靠后”的规则有序撤离。 规则二:劳动者在找工作时,会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与义务。 规则三:企业在商业竞争中,要遵守反不正当竞争法,不得以不正当手段获取他人商业秘密。 规则四:某校规定学生上课不准迟到、不准吃零食、不准冲撞教室、也不能奇装异服...... 思考: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规则?这些规则在生活中起什么作用? 学生: 教师:①社会规则明确社会秩序的内容。 ②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 对违反社会规则的处罚,既有法律、纪律等强制性措施,也有道德、风俗等包含的非强制性手段。
课堂小结
课堂练习 知识点一 社会生活有秩序 1.下列关于社会秩序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社会秩序是社会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 ②社会秩序包括社会管理秩序、生产秩序、交通秩序和公共场所秩序等 ③有了规则,一定有良好的社会秩序 ④良好的秩序,可以杜绝不文明行为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2023年中秋国庆假期,游客自觉排队购票、入园游览,大家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争当文明游客的理念也深入人心。这说明 ①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 ②社会正常运行需要秩序 ③社会秩序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障 ④社会秩序完全靠人们自觉维护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知识点二 维护秩序靠规则 3.生活中,调节我们行为的规则有很多,如 、 、 等。 ①道德 ②纪律 ③法律 ④理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4.无规矩,不成方圆。下列关于社会规则说法正确的是 ①社会规则明确社会秩序的内容 ②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 ③只有在公共场所,才需要遵守规则 ④有了规则的约束,没有了自由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②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