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周测11 第3~5章综合练习(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2023·辽宁本溪阶段检测)下图为“世界局部地区等压线分布图”。据此完成1~3题。1.图中所示大部分地区( )①受高气压控制 ②受低气压控制 ③为晴天 ④为阴雨天气A.②④ B.①③ C.②③ D.①④2.据图判断,甲、乙、丙三个锋面中( )A.甲锋面附近天气变化最剧烈 B.乙锋面附近风力最强C.丙锋面移动速度最快 D.乙锋面附近降水强度最大3.该地可能位于( )A.欧洲西部 B.中国东部C.北美北部 D.澳大利亚南部(2023·河北邢台月考)下图示意地球某区域主要气压带、盛行风带及近地面等压面的分布,M、N盛行风带风向不同。据此回答4~5题。4.下列关于图示信息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图示气压带垂直方向盛行上升气流B.M、N盛行风带有可能分属南北半球C.图示气压带控制下多晴朗天气D.M、N盛行风带风向不可能相反5.若该气压带与M一侧盛行风带交替控制形成地中海气候,则( )A.N一侧的风带一定是东北信风带B.N一侧盛行风带更容易形成降水C.M一侧盛行风带一定是西风带D.M一侧盛行风带风向是西南风(2023·山西大同期中)下图为“南美洲局部地区1月等温线分布示意图(单位:℃)”。读图,回答6~8题。6.图中M地气温可能是( )A.22 ℃ B.26 ℃ C.16 ℃ D.15 ℃7.导致甲、乙两地气温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纬度位置 B.海陆分布 C.大气环流 D.地形8.图示季节,圣地亚哥与布宜诺斯艾利斯降水量差异较大,下列描述符合事实的是( )A.圣地亚哥受西风控制,降水较多B.布宜诺斯艾利斯受夏季风影响,降水较多C.圣地亚哥地处背风坡,降水较少D.布宜诺斯艾利斯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降水较少(2023·辽宁大连期末)呼伦湖位于呼伦贝尔草原,是内蒙古最大的内陆湖。2012年8月某调查组开始对部分湖岸的植被进行调查,并利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探讨1998~2013年初呼伦湖湖岸植被演替规律。下图示意呼伦湖2003~2012年水量平衡变化,下表为“呼伦湖南岸植被调查样方分布表”。调查结果显示,样地植被种类:1~7、9为羊草,8、10~45、48、49、57为芦苇,46、47、50~56、58~70为藜科。据此完成9~10题。1988年 湖岸线 1 8 15 22 29 36 43 50 57 64 2013年湖岸(现在湖水位置)2 9 16 23 30 37 44 51 58 653 10 17 24 31 38 45 52 59 664 11 18 25 32 39 46 53 60 675 12 19 26 33 40 47 54 61 686 13 20 27 34 41 48 55 62 697 14 21 28 35 42 49 56 63 70注:表中数字代表样方编号。9.推测2003~2012年呼伦湖水量的整体变化趋势是( )A.持续减少 B.持续增加C.先增加后减少 D.先减少后增加10.呼伦湖水面变化导致湖区南岸植被演替规律为( )①由现在湖岸向外依次为:羊草→芦苇→藜科 ②由现在湖岸向外依次为:藜科→芦苇→羊草 ③演替初期到后期依次为:羊草→芦苇→藜科 ④演替初期到后期依次为:藜科→芦苇→羊草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024·山东德州月考)太平洋表层海水可通过白令海峡流入北冰洋,其在北冰洋表层海洋环流和物质能量输送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太平洋流入北冰洋的海水量及物质能量受季节性风向影响最为明显。下图示意太平洋表层海水经白令海峡流入北冰洋。据此完成11~12题。11.太平洋表层海水流入楚科奇海最多的时段为( )A.12月~次年2月 B.3~5月C.6~8月 D.9~11月12.太平洋表层海水过多流入对楚科奇海带来的主要影响有( )A.加速海冰消融 B.海域温度降低C.沿岸降水减少 D.海陆轮廓变化(2024·山东济宁检测)蒸发雾是当干冷空气流过相对温暖的水面,引起水急剧蒸发,水汽在寒冷空气中凝结而成的雾,发生在海面上的此类天气现象被称为“海浩”。2020年,大连附近海面多次出现了“海浩”奇观,海面上薄雾缭绕,宛如仙境(如下图所示),吸引了大量市民前往观赏。据此完成13~14题。13.“海浩”现象常出现在( )A.春季子夜 B.夏季傍晚 C.秋季正午 D.冬季清晨14.“海浩”现象发生时( )A.海—气间温差大,风力较大 B.海—气间温差大,风力较小C.海—气间温差小,风力较大 D.海—气间温差小,风力较小(2023·山东菏泽一中期末)融雪洪水和雪崩是重要的自然灾害,积雪面积也是水文和气候循环的重要参数之一。为了合理利用积雪资源、预防自然灾害以及保护生物多样性,研究者对横断山区不同海拔地区近20年积雪覆盖率时空变化进行了研究(下图)。据此回答15~16题。15.横断山区( )A.各海拔积雪覆盖率变化一致B.海拔1 000 m以下积雪覆盖率变化最大C.海拔1 000 m以上积雪覆盖率低D.海拔3 000 m以上积雪覆盖率最大16.研究发现,横断山区的积雪日数呈西北部和北部多、南部少的空间差异,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A.地势 B.纬度 C.坡向 D.降水(2023·四川成都模拟)读“甲、乙、丙三地大气环流年内控制时长分配示意图”,完成17~18题。17.缺失丙地水平自然带的大洲是( )A.大洋洲 B.非洲 C.北美洲 D.南美洲18.由甲→乙→丙自然景观的变化,体现了(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D.地方性分异规律(2023·广西南宁调研)有学者认为,世界上最完整的山地植被垂直带谱应属于以雨林为基带的极高山地。下图为我国最为完整的山地森林植被垂直带谱。据此完成19~20题。19.该山地可能位于( )A.海南B.新疆C.青海D.西藏20.推测图中D自然地带的主要植被类型为( )A.草地 B.热带雨林C.常绿阔叶林 D.针阔混交林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共40分)21.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分)珀斯是一个多风的城市,夏季以微风为主,一天中风向多变;冬季风力强劲。下面图1为珀斯地理位置示意图,图2为珀斯气候资料图。 (1)说出珀斯的气候类型及成因。(2)说明珀斯夏季风向日变化明显的原因。(3)分析珀斯冬季风力强劲的原因。22.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分)北冰洋大部分洋面被冰雪覆盖,但冰下的海水也像全球其他大洋的海水一样在按照一定规律流动。近年来,受北冰洋海冰融化的影响,北冰洋洋流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下图示意北冰洋洋流流向。(1)指出丁洋流的性质,并简述其对沿岸地区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2)与甲、丙洋流相比,乙、丁洋流使北冰洋与其他海域水热交换的规模更大,请说明理由。(3)说明北冰洋海冰融化对该海域洋流产生的影响。答案精析1.A 2.A 3.D [第1题,根据图中等压线分布可知,图中大部分地区受到锋面气旋系统控制,锋面气旋系统属于低压;该区域形成了多个锋面,且锋面附近和低压系统控制区都易产生阴雨天气,②④正确,①③错误。故选A。第2题,据图可知,甲为冷锋,正在由高纬度向低纬度地区移动,甲锋面附近等压线最为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冷暖空气交汇猛烈,会带来大风、降温和暴雨等天气,故该锋面附近天气变化最剧烈,A正确;乙锋面处等压线不是最密集的,故其风力不是最强的,B错误;丙为暖锋,与冷锋相比,暖锋锋面移动速度较慢,C错误;乙锋面移动的方向偏西,移动方向上纬度差异小,冷暖空气交汇不如甲锋面猛烈,故其降水强度不是最大,D错误。故选A。第3题,根据图中冷锋由南向北移动,暖锋由北向南移动可知,该锋面气旋运动方向为顺时针,故该地区位于南半球,D正确;欧洲西部、中国东部、北美北部都位于北半球,与题意不符,A、B、C错误。故选D。]4.C 5.C [第4题,图示等压面向上凸,应为高气压带,而且M、N盛行风带风向不同,则该气压带为副热带高压带,盛行下沉气流,多晴朗天气。第5题,地中海气候由西风带和副热带高压带交替控制形成,若该气压带与M一侧盛行风带交替控制形成地中海气候,则M是西风带,N是信风带。信风在北半球为东北风、南半球为东南风,A项错误。西风带从海洋吹向陆地,降水较多,信风带由较高纬度吹向较低纬度,气温升高,不容易形成降水,B项错误。M一侧盛行风带一定是西风带,M一侧盛行风带风向北半球是西南风,南半球是西北风,D项错误,C项正确。]6.C 7.B 8.B [第6题,图中M地位于南美洲西海岸,地处安第斯山区,海拔高,气温较低。根据图中等温线数值及分布情况,可以确定M地气温处于15~20 ℃之间。故C项正确。第7题,由图可知,甲地气温高于乙地。主要原因是此时南半球为夏季,甲地地处大陆,比热容小,易升温,乙地地处沿海,受海洋影响大,不易升温,影响因素为海陆分布,B项正确。两地纬度基本一致,大气环流情况相近,地形都为平原,A、C、D三项错误。第8题,根据两地位置可判断圣地亚哥为地中海气候,夏季时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炎热干燥;布宜诺斯艾利斯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夏季受来自海洋的夏季风影响,降水较多。A、C、D三项错误。B项正确。]9.A 10.D [第9题,由图可知,湖泊水量收入为降水量+入湖径流量+地下水补给量,支出为蒸发量,2003~2012年蒸发量始终大于降水量+入湖径流量+地下水补给量,收入小于支出,湖泊水量持续减少,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第10题,结合材料可知,2003~2012年呼伦湖的水位持续下降,裸露面积变大,湖岸线由四周向湖中心退却,同时导致了湖滨地区的植被发生演替,最先裸露的裸地(靠近1998年湖岸线一侧),离现今的湖岸线最远,演化时间最长。反之,离2013年湖岸线越近,裸露时间越短,演化时间越短。结合材料“1~7、9为羊草,8、10~45、48、49、57为芦苇,46、47、50~56、58~70为藜科”可知,由现在湖岸向外依次为:藜科—芦苇—羊草,演替初期到后期依次为:藜科—芦苇—羊草,②④正确,①③错误,故选D。]11.C 12.A [第11题,根据材料信息“太平洋流入北冰洋的海水量及物质能量受季节性风向影响最为明显”可知,图示海域夏季随气压带、风带北移,南部海域以偏南风为主,且楚科奇海夏季极地东风势力较弱,太平洋表层海水流入楚科奇海水量最多,C正确,A、B、D错误。第12题,太平洋海水从低纬地区流入高纬地区,暖海水会加剧楚科奇海海冰消融,A正确。暖海水造成楚科奇海海水升温,B错误。暖流流经楚科奇海,对沿岸起到增温增湿作用,降水一定程度上会增多,C错误。太平洋海水流入楚科奇海对海陆轮廓影响小,D错误。]13.D 14.A [第13题,结合材料信息可知,“海浩”实为蒸发雾现象,是当干冷空气流过相对温暖的水面,引起水急剧蒸发,水汽在寒冷空气中凝结而成的雾。选项四个时间中,冬季冷空气活跃,且冬季清晨降温幅度大,海洋上空蒸发的水汽更易凝结成雾,“海浩”现象多发,春季子夜的降温幅度没有冬季清晨大。夏季冷空气欠发育,秋季正午气温较高,水汽难以凝结。第14题,注意材料信息“干冷空气流过相对温暖的水面”,所以“海浩”现象发生时,海—气间温差大,有利于加剧海面蒸发。同时,温差大,气压差大,风力较大,更有利于形成“海面上薄雾缭绕,宛如仙境”的奇观。]15.D 16.B [第15题,据图可得,海拔3 000 m以上平均积雪覆盖率最高,D正确;各海拔积雪覆盖率变化是不一致的,A错误;海拔1 000 m以下积雪覆盖率变化最小,不是最大,B错误;海拔1 000 m以下积雪覆盖率最低,C错误。故选D。第16题,横断山区西北部和北部纬度较高,气温较低,利于积雪的长时间存留,积雪日数多;南部纬度较低,气温较高,不利于积雪的长时间存留,积雪日数少,B正确。]17.B 18.A [第17题,丙地终年受盛行西风带的控制,为温带海洋性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纬40°~60°的大陆西岸,发育温带落叶阔叶林带,除非洲外,选项中其他大洲都有分布。非洲纬度较低,没有温带气候的分布,没有温带落叶阔叶林带,B正确。第18题,甲地受东北信风带和副热带高压带交替控制,自然景观为热带沙漠气候发育的热带荒漠;乙地为受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的地中海气候,自然景观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丙地为常年受盛行西风带控制的温带海洋性气候,自然景观为温带落叶阔叶林。由甲→乙→丙的变化,体现了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A正确。]19.D 20.D [第19题,山地的基带与该山地同纬度地区的自然地带类型一致。该山地的基带为河谷季雨林带,说明位于低纬度、降水较多的地区,新疆、青海地处内陆,降水稀少,B、C错误。该山地海拔达到7 782米,应位于我国西南地区,海南岛没有海拔超过7 000米的山地,A错误。西藏东南部地区,受西南季风的影响,水热丰富,形成季雨林带,D正确,故选D。第20题,D自然地带下方为山地半常绿阔叶林带,上方为山地暗针叶林带,随着海拔升高,水热条件发生变化,二者之间应为山地落叶阔叶林带或针阔混交林带,D正确,A、B、C错误,故选D。]21.(1)气候类型:地中海气候。成因:地处30°S~40°S,由于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冬季受盛行西风影响。(2)珀斯西临海洋,东部有面积广大的沙漠;夏季多晴天,昼夜温差大,白天沙漠地区升温快,近地面形成低压,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夜晚沙漠地区降温快,近地面形成高压,风从陆地吹向海洋。(3)冬季珀斯受西风带控制;冬季南北温差大,中纬度地区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强劲;珀斯位于30°S~40°S,西临辽阔海洋,且地势平坦开阔,风受地表阻力小。解析 第(1)题,根据珀斯气候资料图可以判断其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应为地中海气候,根据所学知识说出其成因即可。第(2)题,根据珀斯所处地理位置,从海陆热力差异明显方面进行说明。第(3)题,结合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特点及珀斯所处地区地势平坦进行分析。22.(1)性质:暖流。影响:增温增湿;易形成海雾。(2)北冰洋与大西洋之间的通道最为宽阔;乙寒流和丁暖流实现了较为通畅的水热交换。(3)北冰洋海冰融化,极地东风对海水的作用增强,洋流加速,流出北冰洋的洋流势力增强;对流入北冰洋的洋流势力起减弱作用。解析 第(1)题,由图可知,丁位于亚欧大陆西侧,从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为暖流,暖流对沿岸可以起到增温增湿的作用。北冰洋海域气温较低,暖流流经地区,水汽易凝结形成海雾。第(2)题,由图可知,北冰洋与大西洋之间的海水通道最为宽阔,这里的乙寒流和丁暖流实现了较为通畅的水热交换;甲、丙寒流所在海域较窄,水热交换较少。第(3)题,由图可知,图示地区为北冰洋海域,海冰融化导致海面结冰面积减小、结冰时间缩短,从而使极地东风可直接作用于海水,使得该海域洋流加速,流出北冰洋的洋流势力增强。北冰洋海水流到北大西洋会导致大西洋部分海域温度降低,从而使北大西洋流向北冰洋的暖流势力减弱。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