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高中地理 周测12 模块综合练习(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2025学年度高中地理 周测12 模块综合练习(含解析)

资源简介

周测12 模块综合练习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2023·广西北海质检)北京时间2022年4月16日9时56分,在太空遨游183天的“神舟十三号”飞船在东风着陆场(内蒙古巴丹吉林沙漠)平安降落,太空“出差”的3名航天员顺利安全出舱,重回地球的怀抱。据此完成1~2题。
1.与“神舟十三号”飞船升空之日相比,“神舟十三号”飞船平安降落之日(  )
A.北京正午太阳高度较小 B.地球公转速度变快
C.长沙日出方位更加偏南 D.海口白昼时间更长
2.“神舟十三号”飞船平安降落时,与北京处于同一日期的经度范围是(  )
A.31°W向东到180° B.0°向东到179°E
C.29°W向东到180° D.0°向东到179°W
(2023·广东佛山联考)我国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于某日北京时间12:30在学校附近拍下了一张“白墙树影”的照片,此时树干影子刚好与东西走向白墙垂直。1小时后该小组再次来到此地进行观察。据此回答3~4题。
3.该学校最可能位于(  )
A.兰州(104°E) B.太原(112.5°E)
C.济南(117°E) D.沈阳(123.5°E)
4.该小组发现,第二次观察到的树影较第一次的(  )
A.西移且按逆时针方向转动 B.变短且按顺时针方向转动
C.东移且按顺时针方向转动 D.变长且按逆时针方向转动
(2023·山东省齐鲁名校大联考)下图1为“张掖丹霞国家地质公园地质剖面图”,图2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①~⑥可表示岩浆、沉积物、沉积岩、侵入岩、喷出岩、变质岩中的某一项。据此完成5~6题。
 
5.张掖丹霞国家地质公园主要岩石类型对应图2中的(  )
A.② B.③ C.⑤ D.⑥
6.图1中彩色丘陵区地貌景观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
A.风化侵蚀—固结成岩—水平挤压—断裂抬升
B.固结成岩—水平挤压—断裂抬升—风化侵蚀
C.断裂抬升—风化侵蚀—水平挤压—固结成岩
D.水平挤压—固结成岩—风化侵蚀—断裂抬升
读“板块构造示意图”,完成7~8题。
7.关于图中A和B的叙述,正确的是(  )
A.B为海沟,为板块的生长边界
B.B为海岭,为板块的消亡边界
C.A为海岭,为板块的生长边界
D.A为海沟,为板块的消亡边界
8.与图中虚线圈内所示的板块边界和地貌情形极为相似的是(  )
A.安第斯山 B.日本列岛 C.冰岛 D.非洲东部
2021年7月17日以来,河南省出现了历史罕见的极端强降雨天气,大部分地区出现大暴雨或特大暴雨。下图为“2021年7月20日我国及周边区域等压线分布示意图”。据此回答9~10题。
9.河南省大部分地区出现此次强降雨天气的主要原因是(  )
①受来自海洋暖湿气流的强烈影响 ②台风查帕卡带来充沛的水汽
③受副极地低压带控制 ④地势西高东低,对暖湿气流起抬升作用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0.图示时刻(  )
A.哈尔滨狂风暴雨 B.乌鲁木齐烈日炎炎
C.广州细雨蒙蒙 D.西宁黄沙漫天
巴西马拉尼昂州的伦索伊斯国家公园内,“沙与水、白与蓝、沙湖连缀”的奇观美不胜收,每年都会有几个月吸引大批游客来此观光。数月后,湖泊会慢慢消失,年年如此,周而复始。下面为“马拉尼昂州地理位置和‘沙湖连缀’景观图”(图1)及“附近地区降水量柱状图”(图2)。读图,完成11~12题。
11.观赏“沙湖连缀”的最佳时间是(  )
A.3~4月 B.7~8月
C.10~11月 D.全年
12.下列关于湖泊消失原因的叙述,可信的是(  )
A.副热带高压带控制,晴热少雨
B.沿岸寒流流经,降温减湿
C.周边地区环境恶化,沙漠侵袭
D.干季到来,蒸发量加大
(2023·广东揭阳期末)国家地理频道《探寻欧洲河流》摄制组到欧洲采访,历时一年,绘制出“欧洲四条河流年相对流量(单位:万立方米/秒)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13~14题。
13.图中河流流量变化受气温影响明显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4.①②③④四条河流依次位于(  )
A.欧洲北部、欧洲东部、欧洲南部、欧洲西部
B.欧洲南部、阿尔卑斯山区、欧洲东部、欧洲西部
C.欧洲东部、欧洲北部、阿尔卑斯山区、欧洲西部
D.欧洲南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北部、欧洲西部、欧洲东部
(2023·浙江杭州月考)读“南半球低纬环流立体图”,完成15~16题。
15.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a近地面气压带成因为动力因素
B.b近地面气压带成因为热力因素
C.c由北风偏转成西北风最后偏转成西风
D.d由南风偏转成东南风最后偏转成东风
16.d增强时可能出现(  )
A.赤道东太平洋水温偏高
B.秘鲁沿岸的上升流在减弱
C.南美太平洋沿岸沙漠出现鲜花奇观
D.印度尼西亚洪涝灾害增多
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等机构研究人员发现,一些热带森林树木附近的土壤中存在自己的天敌,包括真菌和节肢动物等,它们会有选择地攻击和杀死宿主的种子及幼苗,致使同种树木无法在同一片区域过度聚集。啮齿类动物、鸟类等“种子扩散者”也在这种机制中扮演重要角色,它们可以把树木的种子带到较远的地方,新落脚点的真菌和节肢动物攻击的是不同树种,从而让“远道而来”的树种生存下来。据此回答17~18题。
17.热带森林中树木的天敌对森林的总体影响是(  )
A.种子无法生长 B.土壤肥力下降
C.森林面积减少 D.生物多样性增加
18.热带森林的这种机制对热带农业发展的启示是(  )
A.作物播种前必须毒杀天敌
B.农田多种经营会降低风险
C.捕捉鸟类等能改善农业生态
D.专业化种植能提高生产效率
(2024·山东德州期中)下图为“美国西部某山谷示意图”,两侧山坡植被密度有明显差异。读图,完成19~20题。
19.与乙坡相比,甲坡植被稀疏的原因是(  )
A.位于山地北坡,水汽到达少,水分少
B.位于山地北坡,太阳辐射强,蒸发大
C.位于山地南坡,水汽到达少,水分少
D.位于山地南坡,太阳辐射强,蒸发大
20.甲、乙两坡自然景观的差异反映了(  )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地方性分异规律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共40分)
2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0分)
恒河三角洲位于恒河入海口处,是世界上最大的三角洲。三角洲以南的孟加拉湾部分海底有浊流存在,浊流是一种含大量泥沙的流体,其密度比水大,常沿海底在重力作用下顺坡向低处流动。无底大峡谷起于孟加拉湾北部大陆架,向南到达深度1 400米的洋底,长约160千米。峡谷继续向南发育有世界第一大深海扇——孟加拉扇(下图)。
(1)分析恒河三角洲形成的自然原因。
(2)描述孟加拉扇的形成过程。
(3)指出孟加拉扇上扇、中扇、下扇堆积物颗粒平均粒径大小的变化。
(4)说明孟加拉湾大陆坡大型海底峡谷形成的外力作用。
22.(2023·江西新余一中期末)山川巨变一亿多年以来的地质作用,让我国东部大地地层错动,地形起伏,最终形成了11 000平方米的鄱阳湖盆地。下图为“鄱阳湖及周边区域地质构造示意图”。结合资料及所学,回答下列问题。(20分)
(1)列举图示区域中内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并指出判断依据。
(2)说明图中甲处地表形态的塑造过程。
(3)庐山北枕滔滔长江,东望浩浩鄱阳,为中国十大名山之一。请从岩石圈物质循环的视角,推测庐山的组成物质未来将走过的“生命历程”。
鄱阳湖具有“洪时一片、枯时一线”的独特景观,有中国最美湿地、江南“塞上草原”等称号。
(4)鄱阳湖区形成草原是否符合陆地地域分异规律?说明理由。
答案精析
1.D 2.C [第1题,根据材料中“太空遨游183天”可推算出,“神舟十三号”飞船约在2021年10月中旬发射,而“神舟十三号”飞船于北京时间2022年4月16日在东风着陆场平安降落。“神舟十三号”飞船升空之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向南移动,之后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加快,至近日点(1月初)后再逐渐变慢;“神舟十三号”飞船平安降落之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且向北移动,我国日出东北方向,故此时北京正午太阳高度较大、长沙日出方位更加偏北、海口白昼时间更长。第2题,根据“神舟十三号”飞船平安降落时的时间可以计算出,29°W地方时为0时,故与北京处于同一日期的经度范围是29°W向东到180°。]
3.B 4.C [第3题,据材料可知,此照片拍摄时间为北京时间12:30,树干影子与东西走向的白墙垂直,说明当地地方时为12:00。由120°E的地方时为12:30时,学校所在地的地方时为12:00,可推出该地经度应为112.5°E。B项正确。第4题,根据材料“1小时后”可知,当地时间由正午变为午后,太阳视运动位置西移,所以树影东移且按顺时针方向转动,C项正确,A、D项错误;太阳高度变小,树影变长,B项错误。]
5.C 6.B [第5题,通过图例可知,张掖丹霞国家地质公园地层主要为泥岩、砂岩和砾岩,该岩层属于沉积岩。根据岩石圈物质循环图可知,①来自地幔,应为岩浆;①箭头指向②③,则②③为岩浆岩,根据②③箭头指向,推测②为侵入型岩浆岩,③为喷出型岩浆岩;④经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应为沉积物,沉积物固结成岩形成沉积岩,故⑤为沉积岩;沉积岩和岩浆岩都可以经过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故⑥为变质岩。由以上推论可知,⑤为沉积岩,因此C选项正确,A、B、D选项错误。故选C。第6题,张掖彩色丘陵区地质构造主要是沉积岩层、褶皱、断层和向斜成山,所以地貌景观形成的主要地质过程是沉积物先经过固结成岩,形成沉积岩层,后受水平挤压出现褶皱,后褶皱岩层受力断裂,断裂部分相对抬升,岩层表面受外力风化侵蚀,形成向斜山及丘陵,故B选项正确,A、C、D选项错误。故选B。]
7.C 8.B [第7题,在板块的生长张裂边界,常形成裂谷和海岭,在板块的消亡俯冲边界,往往形成山脉和海沟。图示B处为板块的消亡边界,是大洋板块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形成的海沟;A为板块的生长边界,是岩浆上涌冷却形成的海岭。C正确。第8题,图示西侧为大陆板块,东侧为大洋板块,图中虚线圈内所示的板块边界为大洋板块向大陆板块下方俯冲形成,属于消亡边界,形成的地貌为海沟、岛屿及火山,与图中虚线圈内所示的板块边界和地貌情形极为相似的是日本列岛,B正确;安第斯山是由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形成的海岸山脉,A错;冰岛地处板块张裂处,C错;东非大裂谷是板块张裂形成的,D错。]
9.C 10.B [第9题,受东南季风及台风“烟花”影响,来自海洋的大量水汽向我国内陆地区输送,在河南地区遇山脉阻挡,地形对暖湿气流起到抬升作用,迎风坡前降水增幅明显,①④正确;此次强降雨天气与台风“烟花”带来充沛的水汽密切相关,②错误;副极地低压带控制地区纬度位置偏高,③错误。C项正确。第10题,由图可知,乌鲁木齐此时受高压影响,天气晴朗,B项正确;图示时刻哈尔滨和西宁等压线稀疏,风力较小,A、D项错误;广州受台风“查帕卡”影响,不可能细雨蒙蒙,C项错误。]
11.B 12.D [第11题,由材料信息可知,该区域的“沙湖连缀”即沙丘和湖泊是相间分布,这需要沙丘间的洼地积存较多的水体,当该区域处于雨季时,其降水量是比较大的,在雨季的末期该区域的水体积存量达最大,此时是观赏“沙湖连缀”的最佳时间。由图2可知,该区域在每年的7~8月为雨季的末期,因此观赏“沙湖连缀”的最佳时间是7~8月,B正确,A、C、D错误。第12题,图示地区的气候为热带草原气候,湖泊消失的原因最可能是随着该区域雨季的结束,干季到来,降水量减少,蒸发量加大。]
13.B 14.B [第13题,图示四条河流都位于欧洲,①河流7月相对流量小,说明此时降水少,应位于地中海气候区,图示曲线较平缓,流量受气温影响小,①错误;②河流7月相对流量大,而冬季相对流量较小,说明受气温影响显著,主要为冰雪融水补给,②正确;③河流在春季相对流量较大,形成春汛,为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流量变化受气温变化明显,而其他月份流量小,③正确;④河流全年相对流量变化小,说明该河位于欧洲西部温带海洋性气候区,④错误。故选B。第14题,读图,结合上题分析,①河流位于地中海气候区,欧洲南部以地中海气候为主,排除A、C选项;②河流为冰雪融水补给,可能分布在阿尔卑斯山区;③河流存在春汛,为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而其他月份径流量小,最可能位于欧洲东部;④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小,降水的季节变化小,位于欧洲西部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排除D选项。故选B。]
15.D 16.D [第15题,读图可知,a处为下沉气流,应是动力原因形成的30°S附近的副热带高压带,A叙述正确;b处为上升气流,应是热力原因形成的赤道附近的赤道低压带,B叙述正确;c位于高空,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影响,最初风向为北风,风形成后,在地转偏向力和水平气压梯度力共同作用下,偏转成西北风最后偏转成西风,C叙述正确;d位于近地面,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影响,最初风向为南风,风形成后,在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和水平气压梯度力共同作用下,最后形成东南风,D叙述错误。本题要求选择不正确的一项,故选D。第16题,d为东南信风,东南信风增强时,秘鲁沿岸离岸海水增多,底层上泛海水增强,因此上升流增强,赤道东太平洋水温偏低,水温低,对气候起降温减湿作用,因而南美太平洋沿岸沙漠降水更少,不利于植物生长,A、B、C错误;东南信风增强,到达印度尼西亚的水汽增多,上升气流增强,降水增加,容易形成洪涝灾害,D正确。故选D。]
17.D 18.B [第17题,由材料可知,树木的天敌攻击宿主的种子及幼苗,使宿主的数量减少,从而使森林中同时存在较多种类的树种,但每个种类树种的数目不大,因此有利于生物多样性增加,但不一定会使森林面积减少,D项正确、C项错误;树木的天敌杀死的只是自己宿主的种子及幼苗,不会杀死外来的树种,A项错误;热带森林中树木的天敌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B项错误。第18题,由材料可知,热带森林树木的天敌的攻击具有专一性,有利于促进生物多样性增加,因此农田多种经营会降低风险,B项正确,毒杀天敌、捕捉鸟类等行为会破坏生态平衡,A、C项错误;材料内容与专业化种植关系不大,D项错误。]
19.D 20.D [第19题,该地位于美国西部某山谷,受地形阻挡等因素的影响,甲、乙两坡水汽到达均较少,水汽到达量不是导致甲、乙两坡植被覆盖率差异的主要原因,排除A、C。甲位于山地南坡,为阳坡,太阳辐射相对较强,蒸发量大,土壤水分条件较差,植被稀疏,而乙位于山地北坡,为阴坡,太阳辐射相对较弱,蒸发量小,土壤水分条件更好,植被覆盖率相对较高,B错,D正确。第20题,甲、乙两坡地理位置相近,但植被覆盖率差异明显,而这种差异主要受坡向的影响,体现了地方性分异规律,D正确。]
21.(1)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等河流上游流经高山峡谷区,水流急,水量大,侵蚀和搬运作用强烈,挟带大量泥沙。河流入海口附近,地势低平,流速减慢,加上海水顶托作用影响,泥沙大量沉积,逐渐形成河口三角洲。
(2)陆上河流搬运大量泥沙入海后,沿海底峡谷流动,向南至1 400米水深的洋底,海底地形坡度变缓,浊流的流速变慢,泥沙便堆积下来,逐渐形成孟加拉扇。
(3)堆积物颗粒平均粒径上扇最大,中扇其次,下扇最小。
(4)河流挟带泥沙入海后,因密度较大形成浊流,大陆坡处坡度陡,浊流流速快,侵蚀大陆坡形成沟谷(并使其不断加深、加长),逐渐形成大峡谷。
解析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流经恒河三角洲的河流主要是恒河和布拉马普特拉河等水系,这些河流发源于喜马拉雅山脉及其附近的山地,流经高山峡谷区,水流急,对地表的侵蚀作用强烈,流水搬运作用强烈,河流挟带大量的泥沙流向下游;在河流流到入海口附近时,由于地势大幅度降低,流速减慢,搬运作用减弱;加上海水的顶托作用,使泥沙大量沉积,逐渐形成河口三角洲。(2)结合材料可知,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等河流搬运了大量的泥沙入海,形成浊流;浊流含沙量大,密度大,在重力作用下,顺坡向低处沿着无底大峡谷流动,向南到达深度1 400米的洋底;海底地形坡度变缓,浊流的流速减慢,泥沙便堆积下来,逐渐形成孟加拉扇。(3)由于孟加拉扇属于流水沉积形成的水下堆积体,从孟加拉湾北部大陆架沿着无底大峡谷向南,海底地形坡度逐渐变小,浊流流速逐渐减慢,搬运作用逐渐减弱,所以,堆积物颗粒粒径由上扇到中扇再到下扇逐渐变小,具有分选性。(4)结合材料可知,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等河流搬运了大量的泥沙入海,形成浊流;浊流含沙量大,密度大,在重力作用下,顺坡向低处流动;由于大陆坡处坡度陡,浊流流速较快,侵蚀作用强烈,侵蚀大陆坡,形成沟谷;在浊流不断地侵蚀作用下,沟谷不断加深、加长,逐渐形成大型的海底峡谷。
22.(1)地壳运动:岩层发生了变形,岩层错动;岩浆活动:花岗岩为岩浆冷却凝固形成;变质作用:元古宙变质岩层。
(2)岩层受挤压(内力作用)向上拱起为背斜,形成山岭;背斜顶部受张力产生裂隙,再被侵蚀(外力作用)成台地。
(3)庐山的组成物质逐渐被风化、侵蚀成碎屑,受到河水等外力作用搬离原地,后于湖盆、平原或滨海等低地沉积,固结成新的岩石。
(4)不符合。鄱阳湖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地势低平,符合当地陆地地域分异规律的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