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4.3人体通过特异性免疫对抗病原体——高二生物学浙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课时优化训练
1.T细胞在机体的免疫反应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T细胞又可以分为辅助性T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等。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胸腺是辅助性T细胞等T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
B.细胞毒性T细胞经过分裂、分化后可以产生记忆T细胞
C.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化不需要与辅助性T细胞直接接触
D.若某人体内缺失T细胞,则其体内将不能发生免疫反应
2.灭活疫苗是通过物理手段或化学手段杀灭病原体的方式制得。如图为灭活疫苗的制备及其对机体的免疫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所示的免疫过程为主动免疫
B.抗原—MHC复合体可被细胞A、B、C、D、E识别
C.细胞B能参与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D.再次接种同种灭活疫苗,对应的细胞C会迅速增殖、分化形成细胞E
3.下列关于免疫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抗原呈递细胞摄取、处理抗原后,与B细胞表面抗原受体结合,呈递抗原
B.同一个B细胞,在接受不同抗原刺激后,形成的浆细胞,产生的抗体也不同
C.辅助性T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都可产生对应的记忆T细胞
D.免疫活性物质都是由免疫细胞合成和分泌的
4.下图表示B淋巴细胞识别抗原的机理。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B淋巴细胞识别抗原依赖其细胞表面由糖脂组成的受体
B.B淋巴细胞可识别抗原,但不一定能吞噬消化抗原
C.B淋巴细胞表面受体还可以识别抗原-MHC复合体
D.细胞表面受体呈“Y”形,说明1个受体可同时识别两种不同的抗原
5.针灸是中国祖先留给现代人的瑰宝。先检测人体中的抗体含量,再对人体的足三里等穴位进行针灸,发现体内IgG等抗体含量上升,相同操作发现,对免疫亢进的患者针灸足三里等穴位后缓解了IgG等抗体含量的升高。下列关于针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针灸会促进足三里产生抗体
B.针灸只能增强免疫能力
C.这两组实验应设计空白对照实验
D.针灸后等待一段时间再检测抗体含量
6.如图是免疫细胞之间相互作用的部分模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细胞A能通过胞吞的方式特异性识别并摄取处理病毒
B.抗体能与病毒特异性结合从而使病毒失去进一步侵染能力
C.物质Ⅰ可能是细胞因子,它使致敏的细胞C分裂
D.细胞D是效应B细胞,图中过程主要发生在淋巴结中
7.病原体感染可引起人体产生免疫反应。如图示某人被病毒感染后体内T细胞和病毒的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a~b期间辅助性T细胞增殖并分泌细胞因子
B.b~c期间细胞毒性T细胞大量裂解被病毒感染的细胞
C.病毒与辅助性T细胞接触为B细胞的激活提供第二个信号
D.病毒和细菌感染可刺激记忆B细胞和记忆T细胞的形成
8.如图表示人体免疫反应的某些过程。下列对a、b、c、d四种细胞的判断,正确的是( )
A.a细胞裂解死亡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B.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产生细胞因子
C.c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能增殖分化
D.d细胞通过产生抗体消灭抗原
9.如图所示为人体某类免疫过程的模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图示体现了人体免疫系统的自稳和监视功能
B.细胞A在特异性免疫过程中识别病菌具有特异性
C.物质Ⅰ和Ⅱ都是免疫活性物质,前者为细胞因子
D.细胞C和细胞D内表达的基因种类完全不同
10.被称为“糖丸爷爷”的顾方舟一生只做一件事情,即研制“糖丸”——脊髓灰质炎活疫苗,为我国消灭脊髓灰质炎(俗称小儿麻痹症)作出了重要贡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减毒的脊髓灰质炎病毒相当于免疫学中的抗原
B.接种时,“糖丸”要用凉开水送服,切忌用热水溶化
C.B细胞在“糖丸”的刺激下产生相应的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D.患免疫缺陷病的儿童可以通过吃“糖丸”预防脊髓灰质炎
11.人若不小心被猫抓伤出血,需要到医院多次接种狂犬病疫苗,以预防狂犬病,根据伤情还应该注射抗狂犬病血清。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抗狂犬病血清的保护时间要比狂犬病疫苗持久
B.注射疫苗是预防某些传染病的有效措施
C.多次接种疫苗可引起机体产生更强的特异性免疫应答
D.狂犬病疫苗常用灭活的或经过减毒的狂犬病毒制成
12.人体内细胞免疫的部分过程如图所示,其中甲、乙和丙表示相应的物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吞噬细胞是由造血干细胞分化产生的
B.吞噬细胞中溶前体参与处理病原体,并将其降解为肽
C.乙为辅助性T细胞识别抗原的受体分子,也就是相对应的抗体分子
D.丙物质中含有白细胞介素,可促进细胞毒性T细胞的分裂
13.如图表示某病毒入侵人体引发的部分免疫反应(数字表示过程,字母表示细胞),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不能特异性识别病毒的细胞可能是a、e
B.图示表示体液免疫过程,细胞b是辅助性T细胞
C.当同种病毒再次入侵人体时,细胞d会直接产生大量物质乙
D.物质甲属于免疫活性物质,作用于细胞c,使其细胞周期变短
14.百白破疫苗是由无细胞百日咳疫苗原液、白喉类毒素原液及破伤风类毒素原液加氢氧化铝佐剂制成。将这种疫苗注入人体后,免疫系统作出的反应有( )
A. 产生多种记忆细胞和浆细胞识别侵入机体的病原体
B. B细胞接受刺激后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和细胞因子
C. 细胞毒性T细胞与相应靶细胞密切接触并使其裂解
D. 抗原呈递细胞摄取处理疫苗后将其呈递给辅助性T细胞
15.下图表示H7N9病毒侵入人体后发生的特异性免疫反应的部分过程,字母表示细胞。回答下列问题。
(1)H7N9病毒侵入人体内后,在其表面特异性抗原的刺激下,机体可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以清除H7N9病毒,其中H7N9→a→b→c→…属于________免疫,H7N9→a→d→e→…属于________免疫。
(2)图中a表示吞噬细胞,其在细胞免疫反应中的作用是________;还可参与构成________。
(3)图中c表示浆细胞,可产生抗体,抗体在特异性免疫反应中的作用是与病原体结合抑制病原体的繁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在多数情况下,抗原、抗体结合后会发生进一步的变化,如________,进而________。
(4)图中e表示________细胞,是由________细胞增殖分化而成,与靶细胞结合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释放出抗原。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D
解析:胸腺是辅助性T细胞等T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A正确;细胞毒性T细胞经过分裂、分化后可以产生记忆T细胞,B正确;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化不需要与辅助性T细胞直接接触,C正确;若某人体内缺失T细胞,特异性免疫缺失,但还是会发生非特异性免疫反应,D错误。
2.答案:B
解析:A、主动免疫也称自动免疫,是指将疫苗或类毒素接种于人体,使机体产生获得性免疫力的一种防治微生物感染的措施,主要用于预防也可用于治疗,结合题图可知图中所示的免疫过程为主动免疫,机体启动免疫反应,产生相应的免疫活性物质和记忆细胞,A正确;B、分析题图:A为抗原呈递细胞,B为辅助性T细胞,D为B淋巴细胞,C为记忆B细胞,E为浆细胞,可以分泌抗体,其中E浆细胞只能分泌抗体,无识别抗原的作用,B错误;C、细胞B为辅助性T细胞,在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过程中均发挥重要作用,C正确;D、细胞C为记忆B细胞,再次接种同种灭活疫苗,对应的细胞C会迅速增殖、分化形成细胞E(浆细胞),分泌抗体,D正确。
3.答案:C
解析:A、抗原呈递细胞摄取、处理抗原后,与辅助性T细胞表面抗原受体结合,呈递抗原,A错误;
B、通常情况下一个B细胞只针对一种特异性的抗原,在接受不同抗原刺激后,只能形成一种浆细胞,产生一种抗体,B错误;
C、辅助性T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都可通过分裂分化形成对应的记忆T细胞,C正确;
D、免疫活性物质包括溶菌酶、抗体和细胞因子等,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或其它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如溶菌酶可以由唾液腺细胞以及泪腺细胞合成和分泌,D错误。
故选C。
4.答案:B
解析:B淋巴细胞识别抗原依赖其细胞表面的受体,但受体的本质是糖蛋白,A错误;B淋巴细胞可识别抗原,进而产生相应的免疫反应,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后产生的效应B细胞能合成并分泌抗体,抗体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而后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B正确;B淋巴细胞表面受体直接识别抗原,C错误;一种淋巴细胞表面的受体只能识别一种抗原,D错误。故选B。
5.答案:D
解析:抗体由浆细胞产生,A错误;针灸可以增强免疫能力,也可以缓解免疫亢进,B错误;这两组实验都采用自身对照,即针灸前后分别检测体内的抗体含量,C错误;抗体的产生需要时间,因此应针灸一段时间后再检测体内的抗体含量,D正确。
6.答案:A
解析:A、图中细胞A是吞噬细胞,能以胞吞的方式识别并摄取病毒,但不能特异性识别,A错误;
B、抗体能与病毒特异性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从而使病毒失去进一步侵染能力,B正确;
C、物质Ⅰ可能是细胞因子,它使致敏的细胞C分裂分化,形成记忆B细胞和浆细胞,C正确;
D、细胞D是效应B细胞,特异性免疫的感应阶段和增殖分化阶段主要发生在淋巴结中,D正确。
故选A。
7.答案:C
解析:a~b期间,病毒侵入人体后,抗原提呈细胞吞噬处理病毒并将抗原传递给辅助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分裂、分化,并产生细胞因子,A正确。b~c期间,病毒快速减少,T细胞持续增多,说明细胞毒性T细胞大量裂解被病毒感染的细胞,使抗体与病原体结合或被其他细胞吞噬掉,导致病毒数量下降,B正确。病毒不会与辅助性T细胞直接接触,而是通过抗原提呈细胞对病毒处理后将抗原呈递在细胞表面,呈递给辅助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这是激活B细胞的第二个信号,C错误。病毒和细菌感染后刺激机体产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可以形成记忆B细胞和记忆T细胞,D正确。
8.答案:C
解析:A、a细胞被效应T细胞裂解死亡属于特异性免疫,A错误; B、b细胞是T细胞,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能增殖分化形成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不产生淋巴因子,B错误; C、c细胞是记忆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能增殖分化,C正确; D、d细胞是效应T细胞,不能产生抗体消灭抗原,D错误。
故选:C。
9.答案:C
解析:A、该图示体现了人体免疫系统的防御功能,A错误;
B、细胞A是抗原呈递细胞,该细胞识别病菌不具有特异性,B错误;
C、物质I是细胞因子,物质Ⅱ是抗体,两者都属于免疫活性物质,C正确;
D、细胞D是由细胞C增殖和分化而来,但两种细胞内有些基因都能表达,比如呼吸酶基因,D错误。
故选C。
10.答案:D
解析:“糖丸”实际上是利用减毒的脊髓灰质炎病毒制成的疫苗,服用后可引起人体产生抗体而不致病,因此从免疫学的角度看,减毒的脊髓灰质炎病毒相当于抗原,A正确;“糖丸”是由减毒的病毒制成的,在高温下蛋白质易变性,失去抗原特性,因此“糖丸”要用凉开水送服,切忌用热水溶化,B正确;“糖丸”中减毒的脊髓灰质炎病毒可刺激人体产生体液免疫,即B细胞在“糖丸”的刺激下产生相应的浆细胞和记忆细胞,C正确;患免疫缺陷病的儿童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吃“糖丸”后不能有效产生免疫反应,不能形成相应记忆细胞和抗体,达不到预防脊髓灰质炎的目的,D错误。
11.答案:A
解析:抗狂犬病血清中含有抗体,抗体在体内存活时间较短,且不能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记忆细胞,故抗狂犬病血清的保护时间比狂犬病疫苗的短, A错误。
12.答案:C
解析:吞噬细胞来自造血干细胞,A正确;吞噬细胞的溶酶体中含有许多水解酶,在处理病原体时,可将其降解为多肽,B正确;辅助性T细胞识别抗原的受体分子是糖蛋白,不是抗体,C错误;白细胞介素作为细胞因子,可促进细胞毒性T细胞的分裂,D正确。
13.答案:C
解析:A、细胞a是抗原呈递细胞,能识别病毒,但不具有特异性,细胞e是浆细胞,没有识别能力,A正确; B、细胞b是辅助性T细胞,物质乙是抗体,图示表示体液免疫过程,B正确; C、细胞d是记忆B细胞,物质乙是抗体,当同种病毒再次入侵人体时,记忆B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为大量的浆细胞,浆细胞产生大量的抗体,C错误; D、细胞c是B细胞,物质甲是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属于免疫活性物质,可作用于B细胞,使B细胞增殖分化,细胞周期变短,D正确。
故选:C。
14.答案:D
解析:A、浆细胞不能识别侵入机体的病原体,A错误;
B、B细胞接受刺激后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和记忆细胞,细胞因子由辅助性T细胞产生,B错误;
C、百白破疫苗引起的是体液免疫,不发生细胞毒性T细胞与相应靶细胞密切接触并使其裂解的反应,C错误;
D、百白破疫苗注入人体后,会引起体液免疫,抗原呈递细胞摄取处理疫苗后将其呈递给辅助性T细胞,D正确。
故选D。
15.答案:(1)体液;细胞
(2)摄取、处理病原体,并将抗原传递给T细胞;(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3)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4)效应T;T
解析:(1)H7N9病毒侵入人体内后,H7N9→a→b→c→…过程中,浆细胞释放抗体,属于体液免疫;H7N9→a→d→e→…中,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结合,属于细胞免疫。
(2)吞噬细胞,其在细胞免疫反应中的作用是摄取、处理病原体,并将抗原传递给T细胞。另外参与构成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3)浆细胞可产生抗体,抗体在特异性免疫反应中的作用是与病原体结合抑制病原体的繁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在多数情况下,抗原、抗体结合后会发生进一步的变化,如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4)e表示效应T细胞,图中是由T细胞增殖分化而成,它与靶细胞结合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释放出抗原。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