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7张PPT)章末测试(六) 熟悉而陌生的力一、选择题(本题共8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第1~6题为单项选择题;第7、8题为多项选择题,每小题至少有两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得1分,选错或不选得0分)1.(2023上海中考)下列物品中重力最接近0.5 N的是( )A.一张课桌 B.一瓶矿泉水C.一名中学生 D.一个鸡蛋D2.在航空领域,常常发生小鸟撞毁飞机事件。下列关于小鸟和飞机相撞时的说法正确的是( )A.小鸟受到的力大B.飞机受到的力大C.小鸟和飞机的受力一样大D.主动撞击的一方产生的力大C3.下列关于弹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有弹簧、橡皮筋才能产生弹力B.弹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C.弹簧的弹力总是跟弹簧的长度成正比D.只有相互接触并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间才存在弹力作用D4.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和细线的重力及一切摩擦均不计,物重G=5 N,则弹簧测力计A和B的示数分别为( )A.5 N、0 N B.0 N、5 NC.5 N、5 N D.5 N、10 NC5.(2023益阳中考)冬至打年糕是中国传统习俗之一。打年糕时,需要用木制榔头反复捶打石槽中蒸熟的糯米。用木制榔头捶打年糕的过程中,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石槽始终未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向下砸榔头时,榔头只受到重力的作用B.榔头打击年糕时,人对年糕有力的作用C.年糕凹陷,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D.年糕凹陷,说明榔头对年糕有打击力,而年糕对榔头没有作用力C6.(2023贵阳市第二实验中学月考)中国“探月工程”计划在2030年前后实现载人登月,中国航天员到了月球表面后,可能会发现以下现象,其中合理的是( )A.人在月球上的质量和重力都比地球上小B.在月球上热气球可以飞得比地球上更高C.在月球上行走,不会受到摩擦力的作用D.在月球上,人可以举起质量更大的物体D7.(多选)小明和小优学习了弹力的知识后,他们将一个足球放在一块长木板上,如图所示,木板和足球均发生了弹性形变。关于它们弹力的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木板形变是由足球对木板的压力造成的B.足球产生的弹力就是木板对足球的支持力C.足球受到的支持力是木板产生的弹力D.足球产生的弹力作用在木板上ACD8.(多选)如图甲所示,小明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使它先后两次沿水平木板滑动相同的距离(设木板各处粗糙程度相同);图乙是他两次拉动同一木块得到的距离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A.木块两次受到的拉力一样大B.木块第一次比第二次运动的速度大C.木块第一次受到的摩擦力大D.木块第二次受到的摩擦力大二、填空题(本题共4个小题,每空2分,共10分)9.(2024盐城中考)2024年5月,我国科学家成功研发出微尺寸昆虫仿生机器人,机器人身体最长尺寸仅有2个食指指甲的宽度,前腿长、后腿短,它前进的动力是靠两个前腿振动击打地面获得的,这说明力的作用是______的。相互10.撑竿跳是奥运会比赛项目之一,运动员起跳过程中,因为受到竿形变产生的____力而上升。弹11.中国女排某次比赛中,主攻手发球时将球竖直上抛,球上升时速度越来越慢(不考虑空气阻力的影响),这是因为球受到方向竖直向下的_______,同时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____。重力运动状态12.(2024安徽中考)如图所示,一根有一定质量的木杆竖直悬挂在细绳下端,一只质量为10 kg的猴子抱住木杆处于静止状态。某一瞬间细绳突然断了,猴子本能地立即沿木杆使劲往上爬。在爬的过程中,若木杆始终竖直,猴子与地面的高度一直保持不变,g取10 N/kg,则该过程中猴子所受摩擦力的大小为______N。100三、作图题(本题共3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分)13.如图,用一根细绳拴着一个沙袋,甩动起来,请画出此时沙袋的受力示意图。(不考虑空气对沙袋的作用)14.如图所示是运动员在冬奥会上沿赛道向上滑行的某一时刻的情景。请你在此示意图中以O点为力的作用点,画出她受到的重力G和此时赛道对她的摩擦力f的示意图。15.小车B和物体A以相同的速度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某一时刻,小车B撞到物体C停止运动,如图所示,请画出此时A所受的摩擦力f和支持力F的示意图。四、简答题(本题共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分)16.如图是滑雪运动员滑雪的情景,请你观察图片,用物理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问题1:为什么运动员用力向后下方撑杆就会向前滑行?解答:____________________;(2)问题2:用力撑杆时,滑雪杆为什么会变形?解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17.小龙同学在家用搓衣板洗衣物,请你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请说出搓衣板的搓面设计成波浪形凹槽的道理。(2)生活中哪些地方也用到这个知识?请举一个例子。答:(1)搓衣板的搓面设计成波浪形凹槽,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的,从而使衣服洗得更干净。(2)自行车轮胎上有凹凸不平的花纹,也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的(合理即可)。五、实验与科学探究题(本题共3个小题,第18题12分,第19题6分,第20题10分,共28分)18.(2024花溪区二模)物理课上老师让同学们自制简易测力计,每组实验器材有:完全相同的橡皮筋若干、质量为50 g的钩码若干、回形针、木板、白纸、钉子、刻度尺。制作的测力计如图甲所示。请你回答下列问题:(1)如图甲中,当橡皮筋(挂上回形针时)自然下垂时指针所在位置应标记为测力计的____N,在回形针下挂上钩码,橡皮筋被拉长,是因为橡皮筋受到钩码____力的作用。0拉(2)小敏在回形针上同时挂6个钩码,钩码静止时在指针位置处标记3.0,用刻度尺等分刻度后标记相应数字,如图乙所示。小华在回形针上逐次增加一个钩码,分别记下指针静止时的位置,标记相应的刻度线和数字,如图丙所示。(3)对比发现两人标记的刻度线位置并不完全重合,图______(选填“乙”或“丙”)的刻度方式较准确,你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造成图丙刻度不均匀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丙此刻度是实际测量的拉力大小对应的刻度超过了橡皮筋的弹性限度(4)制作好的测力计分度值过大,影响测量的精确度。如果要制作分度值为0.1 N的测力计,利用现有的器材,你准备怎么完成?请简单说明你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5个相同的橡皮筋串联19.(2024云岩区一模)小明发现电风扇、落地灯等都有个大而重的底座,使它们更稳定,不易翻倒。经查阅:支撑面上物体的稳定程度叫作稳度。他思考:物体的稳度跟什么因素有关呢?为了弄清这个问题。他提出猜想:猜想1:物体的稳度可能与物体重心的高低有关;猜想2:物体的稳度可能与物体支撑面大小有关;为了验证猜想1,他将三块完全相同的橡皮泥分别固定在三个完全相同的长方体的底部、中部和顶部(其重心位置如图甲所示),分别将它们放在表面粗糙的水平木板上,让木板在力F的作用下绕A点转动,观察长方体刚好翻倒时(物体始终不发生滑动),通过木板转过的角度θ的大小来比较物体稳度的大小(如图乙所示),实验记录如下表所示。(1)为了更直观地得出实验结论,表格应该增加记录的一个栏目“?”是_______。实验次序 1 2 3重心高低 低 中 高角度θ 大 较大 小? 大 较大 小稳度(2)分析表格信息可知,角度θ越小,稳度越___(选填“大”或“小”);小明得出结论:物体的重心越低,稳度越大。他的结论还缺少的一个前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验证猜想2时,小明将三个完全相同长方体上粘黏的橡皮泥去除干净,再分别将三个长方体平放、侧放和竖放进行实验(如图丙),但是这一方案并不可行,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控制物体支持面的大小不变未控制三块长方体的重心高度相等(4)发现上述问题之后,小明又找来了三个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均匀圆柱体,将它们分别竖放到木板上进行实验,顺利验证了猜想2。(5)根据小明的探究,你认为在向卡车上装载货物时,应把较重的货物放在卡车的______(选填“上层”或“下层”)。高度相同、底面积不同下层20.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中,装置如图所示,铝块和木块的外形相同,一端带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固定不动,铝块通过细线与弹簧测力计相连。(忽略滑轮的摩擦)(1)图甲中,将铝块放在水平木板上,竖直向上拉测力计,当铝块沿水平方向做__________运动时,铝块所受滑动摩擦力大小等于测力计的示数F1,则F1=_______N。(2)比较甲、乙两次实验,可以得出:在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时,_______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匀速直线1.6压力(3)图乙实验完成后,利用原有器材,还可进一步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请你简要说明实验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请你判断:图丙中铝块水平运动所受滑动摩擦力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图甲中铝块所受滑动摩擦力。更换铝块与木块的位置,铝块在上木块在下,再进行实验等于六、综合应用题(本题共2个小题,每小题8分,共16分。解答时须写出必要的计算公式及过程或文字说明,若只写出计算结果将不得分)21.随着人们健康意识和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骑自行车出行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小军骑山地自行车出行,1 h行驶了36 km。他的山地自行车的相关数据见表。求:(g取10 N/kg)(1)小军骑山地自行车的平均速度。(2)车架的密度。(3)这辆山地自行车所受的重力。2 500 车架体积/cm34 车架质量/kg10 整车质量/kg解:(1)小军骑山地自行车的平均速度v===36 km/h;(2)由题表数据可知,车架质量m=4 kg,车架体积V=2500 cm3=2.5×10-3 m3,则车架的密度ρ===1.6×103 kg/m3;(3)由题表数据可知,整车质量m整车=10 kg,则这辆山地自行车所受重力G=m整车g=10 kg×10 N/kg=100 N。22.质量为50 kg的物体在一个水平向右的拉力F的作用下,沿水平地面以0.2 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他自重的,问:(g取10 N/kg)(1)木块受到的拉力大小是多少?(2)若水平拉力增大为120 N,物体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是多少?解:(1)物体的重力:G=mg=50 kg×10 N/kg=500 N,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木块受到的拉力与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所以F=f=0.2G=0.2×500 N=100 N;(2)因为当水平拉力增大为120 N时,物体对接触面的压力大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均不变,所以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不变,仍为100 N。(共34张PPT)章末测试(四) 神奇的透镜一、选择题(本题共8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第1~6题为单项选择题;第7、8题为多项选择题,每小题至少有两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得1分,选错或不选得0分)1.雨过天晴,贵阳观山湖南湖公园的荷叶上落着许多水珠,透过水珠看叶片,叶片上的纹理变粗了,此时水珠相当于一块( )A.凸透镜 B.凹透镜 C.平面镜 D.玻璃板A2.(2023菏泽中考)如图为“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观察到的一种成像情景,下列器械的工作原理与该成像方式相同的是( )A.照相机 B.投影仪 C.潜望镜 D.放大镜A3.(2023广元中考)某物理兴趣小组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将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 cm刻度线处,光屏和点燃的蜡烛分别位于凸透镜两侧,实验前调整好实验器材。如图所示,将蜡烛移至25 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呈现在光屏上清晰的像的特点是( )A.倒立、缩小的实像B.正立、放大的虚像C.倒立、放大的实像D.与投影仪的成像特点相同A4.(2024福建中考)我国某新型战斗机配有光电搜索跟踪系统,系统中的光学元件相当于晶状体,内置光电传感器相当于视网膜,成像原理与人眼相似。从空中拍摄地面物体时,物体在光电传感器上形成的像是( )A.倒立、缩小的实像 B.倒立、等大的实像C.倒立、放大的实像 D.正立、放大的虚像A5.自拍神器给旅行者自拍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小明手持自拍杆正在进行自拍。下列关于“自拍神器”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利用自拍杆可以增大物距,使成像更大B.利用自拍杆可以增大物距,使所成的像变为虚像C.为了使身后的人能全部被摄入镜头,应将自拍杆拉长D.利用自拍神器可以使成的像变成倒立、放大的C6.如图所示,把焦距为12 cm的凸透镜放在光具座上,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距焦点6 cm处,则蜡烛通过该凸透镜所成的像( )A.一定是倒立的B.一定是正立的C.一定是放大的D.一定是缩小的C7.(多选)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当蜡烛、凸透镜、光屏处于如图所示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利用这个成像规律可以制成( )A.照相机 B.幻灯机C.望远镜的物镜 D.显微镜的目镜AC8.(多选)如图,在暗室中,用发光的灯泡正对凸透镜,调整灯泡、凸透镜和墙壁之间的位置,在距离透镜20 cm的墙上得到灯丝清晰、等大的像,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墙壁上灯丝的像是虚像B.该透镜的焦距为10 cmC.将凸透镜向右移,墙壁上可能出现倒立、缩小的实像D.用纸片挡住透镜的一半,墙上呈的像只有灯丝的一半BC二、填空题(本题共4个小题,每空2分,共10分)9.真丝画名扬四方,在制作微型真丝画时,工人师傅常使用放大镜,从物理学的角度分析,这种透镜对光具有______(选填“会聚”或“发散”)作用。会聚10.2023年哈尔滨文旅火爆全网,冰雪大世界吸引力持续拉满。南方的游客亲身体验了什么是泼水成冰。对冰块进行打磨使其中央较厚、边缘较薄,再装上镜架,你就打造了一副可以矫正________(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的眼镜。远视眼11.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某实验小组所描绘的像距随物距变化的图线如图所示。图线中A点所对应的成像特点在生活中的应用可以是_________________。投影仪(或幻灯机)12.如图所示,小明透过水滴状的鱼肝油胶囊观察积木,发现上面的数字“9”变成了“6”,与该成像原理相同的光学仪器有_______;若想让“6”变大一些,可将积木与胶囊的距离_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 。照相机减小三、作图题(本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8分)13.在课后实践活动中,小明自制了一个如图甲所示的手电筒,他将小灯泡放在凸透镜的焦点处,请在图乙中画出光通过凸透镜后的光线。14.(2023贵阳一模)家庭的防盗门上通常会装有“猫眼”,在门外一侧的是凹透镜,门内一侧的是凸透镜,其作用就是让屋内的人能观察屋外情况,同时保证屋外的人无法看清屋内。如图所示是室外物体经过凹透镜进行第一次成像,请画出此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的大致位置。15.“天宫课堂”在中国空间站精彩开讲并向全球直播,其中的“水球透镜”实验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通过带气泡的水球看到的竟然是一正一反两个像!经过仔细比对加气泡前后的成像现象,同学们推测:如果把凸透镜的中间部分遮住,也应该可以成像。请在图中画出M点的成像光路图。16.点光源S经凸透镜后成像于S′点,作图确定凸透镜右侧焦点F,画出光线SA经凸透镜后的光路。四、简答题(本题共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分)17.给你一个透镜,用什么方法可以很快知道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写出两种方法即可。答:(1)透镜正对着太阳光移动,另一侧能得到最小、最亮的点说明是凸透镜,出现一个暗圈的是凹透镜;(2)把透镜放在字的附近去看字,能起放大作用的是凸透镜,缩小的是凹透镜。18.学了《透镜及其应用》后,小明兴高采烈地跟妈妈说:“妈妈,原来眼睛看物体的原理和照相机成像原理相似,和一般照相机相比,眼睛这架照相机更为精密呢!”妈妈上学时学习的关于“透镜”的知识差不多都忘了。妈妈思考了一段时间后,很认真地请教了小明几个问题,请你和小明一起作答吧。(1)照相机成倒立的像,为什么眼睛这架“照相机”看到的物体却是正立的?(2)和一般照相机相比,眼睛更精密体现在哪?答:(1)眼睛能看见物体,是因为物体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倒立的像,这个像在视网膜通过视神经传输到大脑,而后经视觉中枢处理,最后产生我们所看到的物体(正立)。(2)人的眼睛是通过调节晶状体的薄厚程度,改变晶状体的焦距,而且视网膜到晶状体的距离即像距是不变的,照相机的焦距虽然也可调节,但仍需伸缩镜头改变像距。五、实验与科学探究题(本题共4个小题,第19题6分,第20题10分,第21题12分,第22题14分,共42分)19.小潘同学选用焦距为15 cm的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的实验。(1)实验在______(选填“较暗”或“较亮”)的环境中进行,现象更明显。(2)小潘调整好器材后,将蜡烛放在10 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到如图所示位置,光屏上恰好呈现一清晰的像,该像的性质是倒立、_____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较暗缩小(3)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小潘将蜡烛移动到25 cm刻度线处,若想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把光屏向____(选填“左”或“右”) 移动,像将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右变大(4)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小潘将蜡烛移动到40 cm刻度线处,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上都找不到清晰的像,当小潘的眼睛在凸透镜的右侧,透过凸透镜观察到烛焰______(选填“正立”或“倒立”)、放大的像,生活中的___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这样的成像原理工作的。正立放大镜20.小军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完成“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1)实验前,小军在室外用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离凸透镜光心12 cm的白纸上有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cm。12(2)实验前将该凸透镜位置固定在光具座50 cm刻度线处,再依次固定好光屏和蜡烛,接下来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调整好器材后,将蜡烛移到20 cm刻度线的位置,如图所示,反复移动光屏,当光屏在70 cm刻度线处时,烛焰能在光屏上成一清晰的像(像未画出),则该像是倒立、_____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生活中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光学仪器是________。点燃蜡烛,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心、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处缩小照相机(4)用蜡烛完成实验会有很多问题,除了安全隐患还有当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会变短,请你针对该问题对实验进行改进: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种方法即可)。将蜡烛更换为LED灯21.小林同学了解到折射能力强的物质对光的会聚和发散能力强,他想要比较树脂透镜和玻璃透镜对光的折射能力。于是他找到形状完全相同的树脂凸透镜和玻璃凸透镜进行实验,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凸透镜焦距越____(选填“大”或“小”),说明凸透镜对光的会聚能力越强。小(2)先选用玻璃凸透镜进行实验,当装置在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可以在光屏上观察到倒立、_______的实像(图中未画出);此时的像距为_______cm。(3)仅将玻璃透镜替换为树脂透镜后光屏上呈现一个模糊的“像”,保持蜡烛和透镜的位置不动,将光屏向右移动适当距离后观察到光屏上再次呈现一个清晰的像。据此现象可以初步判断树脂凸透镜的会聚能力比玻璃凸透镜要____(选填“强”或“弱”)。缩小20.0弱(4)结合上述实验的结论,若使用树脂和玻璃两种材料制作度数相同的近视眼镜(镜片面积和边缘厚度相同),则______(选填“树脂”或“玻璃”)镜片的中间厚度更薄,你的判断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树脂树脂透镜对光的会聚和发散能力弱,要保证和玻璃镜片同等的矫正效果,则要保证焦距相等,树脂镜片表面的曲率要更大一些22.某物理兴趣小组利用透明橡皮膜、注射器、乳胶管、止水夹等器材制成凹、凸形状可改变的液体透镜,并利用液体透镜探究“光的折射”和“透镜成像”,如图所示。(1)在探究“凸透镜对光线的作用”时,首先在两个透明玻璃长方体容器中充入蚊香烟雾,然后将水注入橡皮膜,制成液体透镜,再将液体透镜放置在两个玻璃容器之间,如图甲所示,让光线沿图示方向射入玻璃容器,经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将______(选填“偏离”或“偏向”)主光轴。若此时再用注射器向橡皮膜注水,改变液体透镜的凸起程度,则折射光线偏折的程度________(选填“会改变”或“不改变”)。偏向会改变(2)为了探究“影响液体透镜折光能力强弱的因素”,物理兴趣小组人员做了如下实验:在图甲所示的装置中,保持液体透镜的凸起程度即形状不变,先后在橡皮膜中注入酒精和煤油,观察光线经不同液体透镜折射后的偏折程度,此时,他们是在探究液体透镜折光能力与___________是否有关,在此探究过程中保持液体透镜的凸起程度即形状不变的具体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液体种类凸透镜对光的偏折能力与凸透镜的凸起程度有关,要控制变量(3)如乙图所示,现在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像未画出),如果向“水透镜”中加注水,使透镜凸起程度更大,此时像变模糊,这是模仿____视眼的成因,如果想让像变清晰,可以怎么做?(两种方法)①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近将光屏适当向左移动在水透镜的前方加一个合适的凹透镜(共31张PPT)章末测试(一) 运动的世界1.(2024烟台中考)五一前夕,某学校举行了春季运动会,下列数据中你认为符合实际的是( )A.男子立定跳远的成绩为6.8 mB.女子跳绳的成绩为每分钟360个C.男子100 m的成绩为15.5 sD.女子铅球的成绩为45 mC 一、选择题(本题共8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第1~6题为单项选择题;第7、8题为多项选择题,每小题至少有两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得1分,选错或不选得0分)2.某同学利用同一刻度尺测量八年级物理课本长度时,得到下列五个数据:25.99 cm,25.98 cm,25.53 cm,26.00 cm,26.01 cm。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课本长度为25.995 cmB.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 cmC.第三个数据是错误的D.多次测量的目的是减少误差A3. 2024年广西“民族体育炫”板鞋竞速比赛中,运动员看到广告牌向后退,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A.跑道 B.板鞋 C.观众席 D.广告牌B4.中国优美的古诗文中包含了很多的物理知识,释祖钦的《偈颂七十二首其一》中有这样的描述:“人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诗中对人和桥运动状态的描述,所选择的共同参照物是( )A.人 B.桥 C.水 D.地面C5.运动会上,100 m决赛,中间过程张明落后于王亮,冲刺阶段张明加速追赶,结果他们同时到达终点。关于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张明的平均速度比王亮的平均速度大B.张明的平均速度比王亮的平均速度小C.二者的平均速度相等D.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无法比较 C6.(2024新疆中考)如图所示为钓鱼时鱼漂静浮于水面的示意图。某次鱼咬钩后,鱼漂从露出水面的长度为6 cm竖直向下运动到露出水面的长度为2 cm的过程,所用时间为0.4 s,则该运动过程鱼漂的平均速度为( )A.5 cm/s B.10 cm/s C.15 cm/s D.20 cm/sB7.(多选)如图所示是一小球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F点的频闪照片,频闪照相机每隔0.2 s闪拍一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DA.小球从A点运动到F点的时间为1.0 sB.从C点到E点小球运动的平均速度为0.2 m/sC.小球做匀速直线运动D.小球从A点运动到D点的平均速度小于小球从A点运动到F点的平均速度8.(多选)在某次测试中,甲、乙两车都向东做直线运动,它们的s t图像如图所示,则( )ABA.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B.两车出发前相距20 m,甲比乙晚出发5 sC.在第10 s时两车速度相等D.5~10 s内乙车相对于甲车向东运动二、填空题(本题共4个小题,每空2分,共10分)9.5月20日晚上,“三亚城市旅游节”在鹿回头风景区启动,300架无人机在空中幻化成各种浪漫的告白姿态。在无人机升空的过程中,以地面为参照物,无人机是_______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运动10.汽车后刹车灯的光源,若采用发光二极管(LED),通电后亮起的时间会比采用白炽灯大约快0.5 s,这有助于后方车辆驾驶员及时作出反应。假设后方车辆以36 km/h的速度匀速前进,在0.5 s的时间内,后方车辆前行的距离为____m。511.甲、乙两个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向西做直线运动,速度与时间关系如图所示,以甲为参照物,乙向____做匀速直线运动,经过6 s甲、乙两物体相距____m。东3012.(2023乌当区期末)甲、乙两车沿平直的公路通过相同的路程。甲车在前半段路程和后半段路程分别以40 km/h和50 km/h的速度行驶;乙车在前半段时间和后半段时间分别以40 km/h和50 km/h的速度行驶,则甲、乙两车在整个路段中的平均速度v甲____(选填“>”“=”或“<”)v乙。<三、作图题(本题共3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分)13.甲、乙两位同学进行百米赛跑,假如把他们的运动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处理,他们同时从起跑线起跑,经过一段时间后他们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在图乙中分别作出在这段时间内两人运动的路程s与时间t的关系的大致图像。14.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其通过的路程与时间记录如下表所示,在如图直角坐标系中画出s t图及v -t图。时间t/s 0 1 2 3路程s/m 0 2 4 615.小明在调试无人机时,收集了无人机某一段的路程与时间(s- t)图像如图甲所示,请在图乙中画出该无人机对应的速度与时间(v- t)图像。四、简答题(本题共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分)16.奇奇同学在阅读科普文章时,看到了如图的图片和这样一段话:“我国的‘东方红三号’地球同步卫星,它在太空中遨游时,好像静止在地球赤道的上空。”这种说法矛盾吗?为什么?答:不矛盾;地球同步卫星和地球的转动方向和转动的速度是相同的,地球和卫星之间没有发生相对位置的改变,以地球为参照物,卫星是静止的;而以太空为参照物,卫星和太空之间发生了位置变化,卫星是运动的。 17.影视剧中常有“腾云驾雾”的镜头,拍摄时,如果演员真正飞起来,既费时又费力,而且有危险,你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吗?请说出你的办法和理由。答:办法是:快速地移动演员身后的背景;理由是:把背景作为参照物,快速地移动演员身后的背景,则演员与背景之间的相对位置在不断发生变化,演员相对于背景是运动的,所以可以看到演员“飞”起来了。 五、实验与科学探究题(本题共3个小题,第18题10分,第19题12分,第20题6分,共28分)18.“频闪摄影”是研究物体运动时常用的一种实验方法。如图所示,甲、乙两图是同一辆玩具小车两次不同运动的频闪照片,频闪灯的闪光时间间隔为1 s,图中数字的单位为cm。根据照片记录的小车位置,回答下列问题:(1)甲图中小车做______直线运动,乙图中小车做______直线运动。(均选填“加速”“减速”或“匀速”)(2)甲图中小车的平均速度是____m/s,乙图中小车前2 s内的平均速度是______m/s。(3)物体的运动情况常常可以用图像来描述,丙图中能反映甲图小车运动情况的是____(选填“A”或“B”)。匀速加速10.75A19.(2023南明区期末)为了测量小车沿斜面下滑的平均速度,小明组装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1)测量平均速度的原理是v=____。为了完成本实验,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______。秒表(2)小明将金属挡板放在B点,使小车从A点由静止释放并开始计时,当小车撞击挡板时停止计时,测得tAB=2 s,则小车在AB段的平均速度为____cm/s。(3)接着,将挡板放在C点,再次使小车从A点由静止释放,测得tAC=3 s,根据实验测量出的数据可判断vAB____(选填“>”“<”或“=”) vBC。(4)为了减小时间的测量误差,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金属挡板在实验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20<尽可能斜面坡度小些便于计时20.物理实验小组的小明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让小车从A处沿斜面由静止开始下滑,并用频闪照相机记录了小车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该频闪照相机每隔0.5 s拍摄一次,如图所示。(1)要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还需要的器材是__________。(2)由图可知小车的运动_______(选填“是”或“不是”)匀速直线运动,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小明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请你将表格补充完整。刻度尺不是小车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路段 路程s/m 平均速度v/(m·s-1)AB 0.3 0.6BC 0.9 ①____CD ②____ 31.51.8(4)若小车在运动过程中,经过路程sAC中点时的速度为v1,经过时间tAC中点时的速度为v2,则v1_______(选填“>”“<”或“=”)v2。>六、综合应用题(本题共2个小题,每小题8分,共16分。解答时须写出必要的计算公式及过程或文字说明,若只写出计算结果将不得分)21.一列长为360 m的火车匀速行驶,上方有一无人机跟踪拍摄其运行情况,现在火车要通过长1 800 m的隧道,无人机无法进入隧道拍摄,测得无人机完全拍摄不到火车的时间是48 s。求:(1)火车运行的速度;(2)火车完全通过隧道运动的路程;(3)火车完全通过隧道的时间。解:(1)无人机完全拍摄不到火车的时间内,火车运动的路程s=1 800 m-360 m=1 440 m,火车运行的速度v===30 m/s;(2)火车完全通过隧道运动的路程s′=1 800 m+360 m= 2 160 m;(3)火车完全通过隧道运动的时间t′===72 s。22.高速公路已广泛应用ETC收费系统,这种系统是对过往车辆无须停车即能实现收费的电子系统。如图甲是某高速公路入口处的ETC通道示意图。现有一辆汽车在某高速公路上以图乙所示的速度计所指的速度匀速行驶25 min后到达收费站,在进入ETC收费岛区域前s1=50 m处开始减速,经t=4 s后运动至ETC收费岛左边界处,然后再以6 m/s的速度匀速通过ETC收费岛,其长s2=36 m。不计车长,求:(1)汽车到达收费站前匀速行驶的路程;(2)汽车通过ETC收费岛所用的时间t2;(3)汽车从开始减速到离开ETC收费岛全过程的平均速度。解:(1)由图乙可知,汽车的速度v=90 km/h,由v=可得,汽车到达收费站前匀速行驶的路程s=vt=90 km/h×25× h=37.5 km;(2)由题意可知,汽车以6 m/s的速度匀速通过ETC收费岛,由v=可得,汽车通过ETC收费岛所用的时间t2===6 s;(3)汽车从开始减速到离开ETC收费岛全过程的平均速度v′===8.6 m/s。(共33张PPT)章末测试(三) 光的世界一、选择题(本题共8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第1~6题为单项选择题;第7、8题为多项选择题,每小题至少有两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得1分,选错或不选得0分)1.沙画是将沙子撒在平板灯台上做出各种造型,灯台下方射出的光受到沙子的阻挡后,呈现出各种画面。与沙画的光学原理相同的光现象是( )A.树荫下的“光斑” B.镜子中的人像C.雨后“彩虹” D.海市蜃楼A2.关于光的反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漫反射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B.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为20°时,反射角为20°C.入射光线靠近法线时,反射光线远离法线D.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D3.《康熙几暇格物编》中记载:“置钱碗底,远视若无,及盛满水时,则钱随水光而显见矣。”其中“钱随水光而显见”这种现象形成的原因是(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反射C.平面镜成像 D.光的折射D4.当代中国,技术日新月异,无人机已经走进千家万户。当一架无人机掠过水面时,岸边的人可以在水中看到无人机的倒影,其成像光路图正确的是 ( )B5.小红在平静的湖边看到“鸟在水中飞,鱼在鸟上游”,如图所示,对画面中的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水中的“鸟”是光的折射形成的B.水中的“鸟”是实像C.看到的“鱼”比实际位置深D.看到的“鱼”是虚像D6.如图所示,射水鱼发现水面上的小昆虫后,从口中快速喷出一束水柱,将昆虫击落。下列图中能表示射水鱼观察到小昆虫的光路是( )D7. (多选)雨后天晴,天空中出现一道亮丽的彩虹,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彩虹这一光学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A.彩虹是由于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形成的B.彩虹是一条彩色光带,说明太阳光是复色光C.悬浮在空中的细小水珠为彩虹形成提供了条件D.太阳光被分解形成彩虹时,不同色光的折射角不同BCD8.(多选)动物园的白鹭在浅水中漫步时,本体、倒影和灯光下的影子和谐共处的唯美画面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白鹭的倒影是光的反射所成的虚像B.若调整照明灯的位置,倒影和影子的位置都会发生变化C.白鹭的倒影比本体看起来暗一些,是因为光在水面发生了折射D.水中的鱼能看到白鹭在水中的倒影AC二、填空题(本题共4个小题,每空2分,共10分)9.如图所示是短视频中风靡的“灯影画虾法”,“虾影”的形成是因为光的__________。直线传播10.唐代诗人高骈的诗句“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中蕴含着一些物理知识,其中“影”是由光的_______形成的像。反射11.小芳的衣服上有污渍,由于房间光线较暗,为了帮小芳同学在镜子里看清衣服上的污渍,应将手电筒射向______(选填“衣服”或“平面镜”)。衣服水射入空气12.如图甲所示的碗中,起初看起来是空的,当慢慢往碗中倒水后,就会发现碗中还藏着一枚硬币(如图乙所示)。倒水后能看到硬币,是因为光从__________(选填“空气射入水”或“水射入空气”)中发生______。折射三、作图题(本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8分)13.小明的座位挨着教室前门,上课时黑板面反射的光有时会“晃”着他的眼睛,看不清黑板上的字。如图所示,用C点表示小明的眼睛,OC是发生这种现象时的一条反射光线。请画出:(1)OC对应的入射光线;(2)标出入射角的度数。14.在图中,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出点光源S发出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过A点的光路图。15.(2024广安中考)如图所示,请作出这束光从三棱镜斜面射出的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16.游客在水族馆游览时,若用点S表示水中鱼的位置,用点S′表示人在A处看到鱼的像的位置,请在下图中画出人眼在A处看到水中鱼的光路图。四、简答题(本题共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8分)17.小汽车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交通工具,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通过观察可以发现小汽车的挡风玻璃多为倾斜安装。同时还要在侧面玻璃上贴膜,以保护隐私。请用所学的光学知识来解释下列问题:(1)侧面玻璃贴膜,车外行人看不清车内情况的原因;(2)从行车安全来讲,倾斜安装挡风玻璃的好处。答:(1)贴膜增强了对来自车外的光线的反射,贴膜后,车外的人看向车内时,因为车内较暗,而车玻璃反射的光较强,人眼不易辨别强光下比较暗的物体,所以看不清车内的情况;(2)挡风玻璃倾斜安装,可以使车内物体通过挡风玻璃所成的像位于司机斜上方,不会干扰司机视线,以保证行车安全。18.宋代科学家沈括在其著作《梦溪笔谈》中详细记载了我国西周时期的取火工具——阳燧,“阳燧面洼(凹),向阳照之,光皆聚为一点,大如麻菽,著物则火发”。(1)阳燧是什么光学元件?它对光有什么作用?(2)请列举一例该光学元件在生活中应用的例子。答:(1)“阳燧面洼(凹)”,与凹面镜的结构一样,因此对太阳光有会聚作用。(2)手电筒内的反光装置、车灯内的反光装置都利用了凹面镜。五、实验与科学探究题(本题共4个小题,第19题8分,第20题10分,第21题12分,第22题10分,共40分)19.“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标有角度(图中未画出)的白色纸板ABCD能绕垂直于CD的ON轴翻转,在纸板上安装一支可在纸板平面内自由移动的激光笔。(1)移动激光笔,使入射角为45°,测得反射角也为45°,由此就得出“光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结论,你认为有何不妥之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如图乙所示,将纸板右半部分绕ON向后翻转任意角度,发现纸板上均无反射光束呈现,此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次实验得到的结论具有偶然性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3)在图甲中,若将纸板(连同激光笔)绕CD向后倾斜,此时反射光束____(填字母序号)。A.仍在纸板上呈现 B.被纸板挡住C.在纸板前方(4)实验结束后,同组的小明和小刚都想从镜子中看到对方的眼睛,而不想让对方看到自己的眼睛,结果他俩谁都没有能做到。你认为没有能做到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光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20.毓秀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在竖立的玻璃板前一段距离处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毓秀发现在玻璃板的后面出现蜡烛的像,她再取一段与蜡烛A等长但未点燃的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发现该蜡烛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如图甲所示。(1)为了便于确定像的位置,保证实验效果,实验室提供了以下四块玻璃板,我们应选择____(填字母序号)玻璃板。A.较薄、茶色 B.较厚、茶色C.较薄、无色 D.较厚、无色(2)在寻找蜡烛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蜡烛____(选填“A”或“B”)侧观察。AA(3)毓秀把蜡烛A逐渐远离玻璃板时,蜡烛A在玻璃板中所成的像的大小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4)另一个小组做实验时,找不到玻璃板,只有一面平面镜,为了找到像的位置他们将平面镜垂直纸面靠右放置,装置俯视图如图乙所示,只要让眼睛从____(选填“P”“Q”或“M”)区域进行观察,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说明蜡烛B所在的位置就是蜡烛A像的位置。不变Q人眼通过平面镜看到蜡烛A的像和蜡烛B完全重合21.小明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选用的实验器材有玻璃板、光屏、两个夹子和三角板。(1)如图甲所示,将玻璃板两侧用夹子固定,既可以使玻璃板与桌面相互______,还可以增大支撑面使其稳定不易倾倒,易移动玻璃板。垂直(2)将一支点燃的蜡烛A竖立在玻璃板一侧,再拿一支完全相同的、未点燃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另一侧,如图乙所示。在蜡烛A一侧正对玻璃板观察时,发现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移开蜡烛B,将光屏放在蜡烛B的位置,在蜡烛A一侧观察发现蜡烛A的像呈现在光屏上,小明由此得出平面镜成的是实像,你认为对吗?____(选填“对”或“不对”),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对在蜡烛A一侧观察时有反射光进入人眼,不能区分成实像还是虚像(3)实验中用蜡油将点燃的蜡烛粘在白纸上固定,为了寻找普遍规律,在不移动点燃蜡烛的情况下,利用现有的器材也完成了多次实验,请你说出具体的操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连带夹子一起前后移动玻璃板,改变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分别记录玻璃板的位置及物距和像距(4)如图丙所示,若实验时不点燃蜡烛,为了使成像清晰,可用手机的手电筒照射______(选填“蜡烛”或“玻璃板”),请说出你选择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蜡烛照射蜡烛可以反射更多的光,使玻璃板再次反射更多的光进入人眼,成像更清晰22.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时,使用如下器材:两支能发绿光的激光笔(带有固定吸盘)、有机玻璃球壳制成的透明容器(上部正中央开有一孔)、牛奶、适量的水和圆形底座转盘,组装为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并将该装置置于水平桌面上。(1)将水注入容器中,再滴入牛奶并搅拌均匀,目的是激光照射到水中时能够呈现出________。接着打开位于圆球正中央的激光笔并使绿光垂直照射到O点,该束绿光充当法线。但此时无法看见液面上方的光束,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你将采取的办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光路通过容器圆孔注入烟雾(2)接着再打开右侧的激光笔,此时可以观察到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的过程中,光在两种介质的_______上发生折射。随后再沿圆球的外表面向下移动右侧激光笔,可以观察到折射光逐渐远离法线,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慢慢转动底座转盘,直至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的现象时,即可说明光在发生折射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界面折射角随入射角增大而增大三束光变为一束光(共33张PPT)章末测试(二) 声的世界一、选择题(本题共8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第1~6题为单项选择题;第7、8题为多项选择题,每小题至少有两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得1分,选错或不选得0分)1.(2024贵州一模)如图所示,汤姆用力敲击锅盖,锅盖上面的小老鼠杰瑞随着“翩翩起舞”。这一现象说明了( )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B.声音可以传递信息C.响度与频率有关D.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D2.(2024湖南中考)考古人员用两千多年前楚国的编钟演奏《茉莉花》时,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编钟的相同位置,主要改变了声音的( )A.传播速度 B.响度 C.音调 D.音色B3.(2024凉山中考)中国古代雅乐横吹竹制管乐器——篪。其形似于笛,与笛不同的是两端都是封闭的,而且吹孔与孔指不在同一直线上,无孔膜而“有底”。演奏过程中手指按压不同孔时改变的是( )A.音调 B.响度C.音色 D.音调、响度和音色A4.下列有关声现象的实验中,能用来探究决定音调高低因素的是( )A5.海军护航编队使用“声波炮”震慑海盗,它的声波定向发射器外观类似喇叭,能发出150 dB以上的高频声波,人听到它的声音十分刺耳。根据以上信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这种声波属于超声波B.声音的音调可达150 dB以上C.声波定向发射器喇叭状外观可以减少声音的分散,从而增大发声频率D.使用“声波炮”时,护航官兵戴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D6.我国是文明古国,具有光辉灿烂的文化。在距今4 000多年前的黄帝时期就已经出现了笛和大鼓。关于笛声和鼓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笛声和鼓声的音色相同B.笛声的响度一定比鼓声的小C.尖细的笛声比低沉的鼓声音调高D.响亮的鼓声比轻细的笛声传得远,是因为鼓声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大C7.(多选)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太空中,两名宇航员不能直接对话,因为真空不能传声B.拉二胡时手指不断在弦上移动,是为了改变声音的响度C.市区“禁鸣喇叭”,这是在噪声的产生环节减弱噪声的D.受蝙蝠利用超声波定位导航的启示,科学家制成了声呐ACD8.(多选)小丽在筷子上缠一些棉花,用水蘸湿后插入两端开口的塑料管中,做成一个带有活塞的哨子,如图所示。用嘴对着塑料管的上端吹气时,可以发出悦耳的哨声。关于哨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哨声是由于空气柱振动发声B.哨子发出的声音属于超声波C.音色随活塞的上下拉动而改变D.用更大的力吹气哨声的响度变大AD二、填空题(本题共4个小题,每空2分,共10分)9.(2024陕西中考)华阴“老腔”是陕西特色的民间艺术,表演者演唱时声音响亮,使远处的观众也能听清。“响亮”描述的是声音的______大。现场观众听到的声音是以______为介质传入人耳的。响度空气10.(2024修文县一模)《红楼梦》中有一段描述王熙凤出场的片段,“只听后院中有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真所谓“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在场人是通过声音的______来判断后院中的人是王熙凤的。音色11.(2024乌当区二模)如图是一种“鸣音水壶”,当壶中的水烧开时会产生大量水蒸气,这些高压水蒸气通过壶盖内的簧片,使簧片振动发出尖细而清脆的报警声音。“尖细而清脆”是指声音的______(填声音的特性)。音调12.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机器人送餐成为时尚。机器人可以灵活地避开障碍物是通过体内的雷达发射________(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然后接收障碍物的反射波,确定障碍物的位置。超声波三、作图题(本题共3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分)13.小宇对着装了部分水的瓶口吹气,使其发出声音,为了使发出的声音音调变高,水中的水位应如何变化?请在图乙中画出水位变化后的液面所处的大致位置。14.根据图甲给出的某一声音波形图,请在图乙中作出响度是原来的一半、音调和音色都不变的声音波形图。15.如图甲所示,公路上的超声波测速仪是利用超声波测定汽车位置和速度的仪器。如图乙所示是一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运动的距离(s)-时间(t)图像,请在图丙中作出该汽车运动的速度(v)-时间(t)图像。四、简答题(本题共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分)16.在生物课上,小李知道了蝙蝠是利用回声定位的方法捕捉食物。小李想根据蝙蝠捕捉食物的方法利用超声波探测月球与地球之间的距离。小李的想法是否可行?为什么?答:小李的想法不可行;超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不能测量月球和地球之间的距离。17.铜仁印江县近几年为改善人居环境,围绕“中国长寿之乡、中国名茶之乡、中国书法之乡”发展理念,打造旅游文明城市。假如你是一位城市建设的规划者,你将采取怎样的具体措施减弱噪声给人们带来的危害?(至少提出两条措施,并说明两条措施分别属于减弱噪声的三种途径中的哪种)答:(1)植树、种草、设置隔音板或墙等,途径: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2)娱乐场所远离居民区、司机在城区内禁止鸣笛等,途径:属于在声源处减弱。五、实验与科学探究题(本题共3个小题,第18题10分,第19题6分,第20题12分,共28分)18.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有人建议利用以下几个实验现象。甲:在吊起的大钟上固定一支细小的笔,把钟敲响后,用纸在笔尖上迅速拖过,可以在纸上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乙: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丙: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便会发出不同的声音。丁: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把钟罩内的空气抽出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小。(1)能说明声音产生条件的两个实验现象是____、____。(2)____说明了声音传播需要介质。(3)____说明了发声体振动频率不同,________不同。甲乙丁丙音调19.超过50分贝(昼间)或40分贝(夜间)的声都属于噪声。噪声尤以损害神经系统最为明显,严重影响人的健康,人们把噪声称为无形杀手。朵朵同学想知道什么样的材料隔音性能会更好,于是她设计了如下探究:①先搜集各种材料,如衣服、报纸、平装书、锡箔纸;②把闹钟放到一个鞋盒里,将衣服盖在鞋盒上方,然后逐渐远离盒子直到听不见滴答声,记下此时人离盒子的距离;③分别将各种材料盖在鞋盒上方,重复以上实验,得到下表的数据:回答问题:(1)设计依据:利用了离声源越远,听到声音的响度越____(选填“大”或“小”)。材料 衣服 报纸 平装书 锡箔纸听不见滴答声的实际距离s/m 2.1 2.8 3.7 5.2小(2)根据所得数据可知:粗糙的材料比平滑的材料隔音性能____(选填“好”或“差”)。(3)你认为海绵的隔声性能与报纸相比,______隔声性能好一点。好海绵20.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小华发现琴弦发出的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对此进行了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他提出了以下猜想。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找到了下表所列A~I 9种规格的琴弦,因为音调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于是借来一个能够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1)小华选用了H、I两根琴弦,是为了研究音调的高低与琴弦的______的关系;同组的小惠选用A、D、F三根琴弦来进行实验,你认为能研究音调与该因素的关系吗?____(选填“能”或“不能”)。(2)小华想选用三根琴弦来验证音调的高低与琴弦横截面积的关系,应选__________(填写编号)三根琴弦。长度能A、B、C(3)小华认为:若想选用三根琴弦来验证音调的高低与琴弦的材料的关系,还要添加一根琴弦J,则它的长度应为____cm,横截面积应为_______mm2。(4)本实验采用的探究方法是__________法。801.02控制变量六、综合应用题(本题共2个小题,每小题8分,共16分。解答时须写出必要的计算公式及过程或文字说明,若只写出计算结果将不得分)21.向前传播的声音遇到障碍物能反射回来。小明向着远处的山崖大喊一声,约1.6 s后听到回声,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 m/s。求:(1)喊声从小明处出发到山崖反射回来经过的总路程;(2)小明与山崖的距离。解:(1)喊声从小明处出发到山崖反射回来经过的总路程:s声=v声t=340 m/s×1.6 s=544 m,(2)声音通过路程的一半为小明与山崖的距离,所以小明与山崖的距离:s===272 m。22.小鑫和小强准备测量一根金属管道的长度:小鑫用锤子敲击管道一端一下,在管道另一端的小强看见小鑫敲下锤子的同时开始计时。小强在管道另一端听到两次声音,第一次听到声音的时间是0.17 s,第二次听到声音的时间是2.6 s。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340 m/s。请你回答:(1)金属管道的长度是多少?(2)小强为什么会听到两次敲击声?(3)两位同学的测量结果存在误差,请你说出一条产生误差的原因。解:(1)金属管道的长度是:s=vt=340 m/s×2.6 s=884 m;(2)因为声音在空气和金属中传播的速度不同,根据t=可知,在传播距离一定时,传播速度不同,所以小强先后听到两次声音;(3)小强看见小鑫敲下锤子的同时开始计时,此时声音已经开始传播并通过了一定距离,会使测量时间值偏小,从而导致误差产生。(共35张PPT)章末测试(五) 质量与密度一、选择题(本题共8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第1~6题为单项选择题;第7、8题为多项选择题,每小题至少有两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得1分,选错或不选得0分)1.(2023乌当区期末)为了培养学生安全出行的意识,某校携手交警大队组织开展了“安全才会快乐”的户外交警体验活动。体验者——中学生探探对有关物理量进行了估测,其中符合实际的是( )CA.交通指示灯距离地面的距离约为3 dmB.绿灯熄灭后黄灯每次亮起的时间约为10 sC.探探的质量约为50 kgD.汽车鸣笛声音的强弱等级约为20 dB2.关于质量和密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其密度与质量成正比B.水的密度是1.0×103 kg/m3,表明1 m3的水质量是1.0×103 kg/m3C.一块冰全部熔化成水后,质量变小D.可以利用密度来鉴别物质,因为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D3.下表给出了常温常压下一些物质的密度,阅读后请判断下面一些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DA. 1 kg水凝固成冰后体积不变B.酒精用掉一半后密度将变为0.4×103 kg/m3C.一个最多能装1 kg酒精的瓶子,它一定不能装1 kg水D.一个体积为2 cm3纯铜球的质量是16 g,此铜球一定不是实心的4.如图所示,甲、乙两支完全相同的试管,分别装有质量相等的液体,甲试管竖直放置,乙试管倾斜放置,两试管液面相平。已知甲试管中的液体密度为ρ甲,乙试管中的液体密度为ρ乙,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 ρ甲<ρ乙B.ρ甲=ρ乙C.ρ甲>ρ乙D.无法判断密度大小关系C5.地球表面是大气层,地面附近的空气密度约为1.29 kg/m3,估计教室内的空气质量最接近于( )A.30 kg B.300 mg C.300 kg D.300 gC6.甲物质的密度为5 g/cm3,乙物质的密度为2 g/cm3,各取一定质量混合后密度为3 g/cm3。假设混合前后总体积保持不变,则所取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之比是( )A.5∶2 B.2∶5 C.5∶4 D.4∶5C7.(多选)如图所示的“太空圆珠笔”,笔尖里有个笔珠,写字时,笔珠在纸上滚动,把沾在笔珠上的墨水留在纸上,封闭在笔芯中的压缩氮气推动墨水向笔尖流动,就能连续不断写出字来。用“太空圆珠笔”写字的过程中,笔中不变的是( )A.墨水的密度 B.墨水的质量C.氮气的密度 D.氮气的质量AD8.(多选)在探究物质质量和体积关系时,小益同学测出实验桌上甲、乙、丙三个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根据数值在图上描出甲、乙、丙三个点,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甲密度为4 g/cm3B.乙的密度等于甲的密度C.丙比甲的密度大D.甲、乙一定是由同种物质组成的BC二、填空题(本题共4个小题,每空2分,共10分)9.(2023云岩区模拟)据观察报道“距离地球8.6光年的天狼星B,其质量与太阳相当,但体积却只与地球相当。”以上信息说明组成天狼星B的物质具有较大的_______。密度10.1999年,贵阳市政府加大对公园建设的投入,完成了黔灵湖清淤工程,水质更加清澈,湖光山色,静雅宜人,黔灵湖蓄水量达106 m3,蓄水质量约为_______kg。(ρ水=1.0×103 kg/m3)1×10911.有一种橡胶材料可用作在高压环境下工作的机械表面的覆盖层,该橡胶材料在常压下密度为0.8×103 kg/m3。在某高压环境下,体积收缩至原体积的50%,此时其密度为__________kg/m3。1.6×10312.(2023海南中考)今年海南荔枝大丰收。小海想知道荔枝的密度,他把一个质量为22 g的荔枝放入盛满水的溢水杯中,溢出水的质量为20 g,如图所示。该荔枝的体积为____cm3,密度为________kg/m3。(ρ水=1.0×103 kg/m3)201.1×103三、作图题(本题共3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分)13.如图所示,三只相同的玻璃杯(a)、(b)、(c)中分别盛有等质量的酒精、纯水和盐水,(b)中水面已画出,请你在(a)和(c)玻璃杯中分别画出酒精和盐水的大致液面。(ρ盐水>ρ纯水>ρ酒精)14.甲、乙两种物质的密度之比为2∶1,图中已经画出了甲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图像,请在图中画出乙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图像。15.向一个空瓶中加水,在此过程中,瓶和瓶内水的总质量随加入水的体积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请在图中画出向同一个空瓶中加入酒精时,瓶和瓶内酒精的总质量随加入酒精的体积变化的图像。(ρ酒精=0.8 g/cm3)四、简答题(本题共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分)16.冬天,小胡发现比起厚重的棉服,羽绒服穿着很轻。请用物理知识解释羽绒服轻的原因。答:羽绒的密度较小,根据密度公式m=ρV可知,相同体积的羽绒服与其他密度较大的物质相比,质量较小,故羽绒服轻。17.在我国北方的冬季,室内安装暖气取暖。暖气片应安装在房间的上方还是下方?为什么?答:暖气片应安装在房间的下方;暖气片对室内的空气进行加热时,空气受热体积膨胀,密度减小,热空气会上升,冷空气会下降,所以想要较快地对整个房间加热,暖气片应安装在房间的下方。五、实验与科学探究题(本题共3个小题,第18题10分,第19题10分,第20题8分,共28分)18.小明同学用实心陶瓷材质的模型来估测香醋的密度。(1)用天平测量模型质量,当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甲,其质量为____g,体积为____cm3。(陶瓷材料的密度为2.7×103 kg/m3)(2)在A、B两只烧杯中分别倒入适量香醋后如图乙所示,测出烧杯B和香醋的总质量m1=135.2 g。8130(3)如图丙所示,将模型用细线系住后放入烧杯A中,在烧杯壁上标记液面的位置。接着将模型取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测出烧杯B及剩余香醋的总质量m2=102.8 g。(4)根据以上实验数据,求得香醋的密度ρ=________g/cm3。与真实值相比,用本方案所测出的香醋密度_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相同”)。将B烧杯中的香醋倒入A烧杯直至标记处1.08偏大19.(2023包头中考)小聪利用注射器、天平(带砝码)测量酒精的密度。(1)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游码调至标尺左端零刻度线处,指针位置如图甲所示,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移动,使天平横梁平衡。右(2)用注射器抽取适量酒精,体积如图乙所示,为____mL,将装有酒精的注射器放到天平上,测得注射器和酒精的总质量为28 g。(3)用注射器继续抽取酒精至20 mL处,再将注射器放到天平上,测得注射器和酒精的总质量如图丙所示,则测得酒精的密度为______g/cm3。100.78(4)若第2次使用注射器抽取的酒精中混有气泡,则测得的酒精密度值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5)本实验使用注射器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偏小取样准确(或便于操作,便于测量,减小误差等)20.小雨和同学一起利用托盘天平和量筒测量菜籽油的密度。(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游码归零后,她发现天平右端托盘比左端位置高,这时她应向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在水平位置平衡。右(2)在烧杯中装入适量菜籽油放在天平的左盘中正确测量,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砝码的质量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甲,然后将一部分菜籽油倒入量筒,量筒中液面位置如图乙,量筒中菜籽油体积为____cm3,再用天平测量出烧杯和剩余菜籽油的总质量为35.4 g,则菜籽油的密度为______g/cm3。200.9(3)实验结束后,小雨和同学讨论实验中可能产生误差的几种情况,其中会使测得的密度值一定偏大的操作是____(填字母序号)。A.测量菜籽油的质量时托盘天平未调平B.在用量筒测量菜籽油体积时,俯视读数C.先测菜籽油的体积,再将菜籽油倒入烧杯中测菜籽油的质量D.在用量筒测量菜籽油的体积时,有部分菜籽油溅出D六、综合应用题(本题共2个小题,每小题8分,共16分。解答时须写出必要的计算公式及过程或文字说明,若只写出计算结果将不得分)21.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了月壤样品安全返回地球,这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迎来了又一里程碑。请你回答下列问题:(1)若取质量为60 g、体积为40 cm3月壤样品进行测算,则带回的月壤密度是多少?(2)科学家原本根据国外月壤样品的密度数据设计了刚好装满2 kg土壤的容器,但是装满了容器的月壤被带回后发现其质量小于2 kg,请判断此次带回的月壤密度ρ1与国外所测月壤密度ρ2的大小关系,并说明判断理由。(假设月壤间无间隙)解:(1)月壤的密度为:ρ===1.5 g/cm3。(2)ρ1<ρ2。理由:此次带回的月壤的体积和国外所测月壤体积是相等的,但带回的月壤的质量比国外所测月壤质量小,根据ρ=可知,此次带回的月壤的密度ρ1小于国外所测月壤的密度ρ2。22.小明国庆节到三门峡旅游,给酷爱书法艺术的爷爷买了一个澄砚台,他听说澄砚台是用黄河泥陶制成的,是中国四大名砚之一。他很想知道这种材料的密度,用天平测出砚盖的质量为88.8 g,再把砚盖放入装满水的烧杯中,并测得溢出水的质量是29.6 g。问:(已知水的密度为ρ水=1g/m3)(1)这个砚盖的体积是多少?(2)请你帮小明算出这种材料的密度是多少?(4)在购买澄砚台时,他们在另一摊位上发现一个完全相同的澄砚台,但要轻许多。外形相同的砚台,质量小很多的原因可能是什么?(写出一种即可)解:(1)由ρ=可得,砚盖的体积:V1=V水===29.6 cm3;(2)这种材料的密度:ρ===3 g/cm3;(3)已知整个澄砚台的质量m2=318 g,则该澄砚台所用材料的体积:V2===106 cm3;(4)所用材料的密度小。(答案合理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章末测试(1)运动的世界 课件 沪科版(2024)物理八年级全一册.pptx 章末测试(2)声的世界 课件 沪科版(2024)物理八年级全一册.pptx 章末测试(3)光的世界 课件 沪科版(2024)物理八年级全一册.pptx 章末测试(4)神奇的透镜 课件 沪科版(2024)物理八年级全一册.pptx 章末测试(5)质量与密度 课件 沪科版(2024)物理八年级全一册.pptx 章末测试(6)熟悉而陌生的力 课件 沪科版(2024)物理八年级全一册.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