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2张PPT)1.1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人教版高中生物下册必修二课件01.复习巩固02.新课导入03.课堂检测- CONTE NTS -复习巩固第壹部分一. 融合遗传新课导入第貳部分二. 孟德尔的杂交实验1、孟德尔:用豌豆、山柳菊(P12)、玉米等多种植物进行杂交实验,其中豌豆的实验非常成功。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否定了融合遗传,发现了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二. 孟德尔的杂交实验2、豌豆用作遗传实验的优点(玉米用作遗传实验有什么优点?)(1)自花传粉,闭花授粉,自然状态下一般都是纯种。(2)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容易观察和分析实验结果。二. 孟德尔的杂交实验3、人工异花传粉操作:母本花成熟前去雄并套袋→花成熟后采集父本的花粉→将采集的花粉涂(撒)在母本雌蕊柱头上并套袋→从母本上收获种子等进行分析二. 孟德尔的杂交实验4、常用符号符号 P ♀ ♂ × F1 F2含义 亲本 母本 父母 杂交 自交 子一代 子二代5、概念自交:相同基因型个体之间的交配,植物自花传粉、同株异花传粉均属于自交。父本:供应花粉的亲本母本:接受花粉的植株三. 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1、实验现象:纯种高茎与纯种矮茎杂交(1)无论正交还是反交,F1全为高茎(为什么没有矮茎?)(2)F1自交(如何操作?),F2不仅有高茎的,也有矮茎的(说明了什么?),高茎与矮茎的性状分离比接近于3:1(这一比例是偶然的吗?)三. 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2、概念相对性状:一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如豌豆的高茎和矮茎。纯合子:纯种,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的个体。杂合子:杂种,自交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的个体。性状分离:杂合子自交,后代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显性性状:杂合子显现出来的性状。隐性性状:在杂合子中隐而未现的性状。正交和反交:是一对相对而言的概念,若定义高茎(♀)X 矮茎(♂)为正交,则高茎( ♂ )X矮茎( ♀ )为反交(1)豌豆是严格自花传粉、闭花受粉植物,因此,难以进行人工杂交( )(2)人工去雄时,要去除未成熟花的全部雄蕊,然后进行套袋( )(3)豌豆的不同品种之间具有多对相对性状( )(4)狗的长毛对兔的短毛是一对相对性状( )(5)显性性状是子代能够表现出来的性状,隐性性状是子代不能表现出来的性状( )(6)性状分离是子代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7)孟德尔用纯种高茎豌豆与纯种矮茎豌豆作亲本进行杂交实验,无论是正交还是反交,结果都是相同的( )四.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1、假说:孟德尔在观察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果断摒弃了前人融合遗传的观点,通过严谨的推理和大胆的想象,对分离现象的原因提出了如下假说(1)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2)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3)生物体在形成配子(包括雌配子卵细胞和雄配子精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配子中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2、概念显性遗传因子:决定显性性状的遗传因子隐性遗传因子:决定隐性性状的遗传因子纯合子: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杂合子: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四.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3、图解(分枝法,棋盘法见P11)思考:若含d的雄配子活力不够,只有一半能够存活,现象如何?五. 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思考甲乙两个小桶代表什么?桶内的彩色小球代表什么?为什么要摇动小桶,使球充分混合?随机抓取小球并组合,模拟了什么?两个桶中D和d的球数为什么要相同?已抓取的小球要放回小桶吗?能否将甲桶内只放D和d小球各1个?为什么要抓取多次?六. 对分离现象解释(假说)的验证——测交验证:孟德尔的假说合理地解释了豌豆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中出现的性状分离现象,但是,一种正确的假说仅能解释已有的实验结果是不够的,还应该能够预测另外一些实验的结果。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测相符,这个假说就得到了验证。测交:孟德尔巧妙地设计了测交实验,让F1 (Dd)与隐性纯合子(dd)杂交。孟德尔根据假说,推出测交后代中高茎与矮茎植株的数量比应为1:1。测交实验结果:在得到的166株后代中,87株是高茎的,79株是矮茎的,高茎与矮茎植株的数量比接近1:1 ,孟德尔测交实验的结果验证了他的假说。测交的应用:可用于推测F1产生的配子及比例,进而推知F1遗传因子的组成。将未知基因型个体与隐性个体进行测交,可用相同办法判断该个体的基因组成。七. 分离定律后人把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实验结果及其解释归纳为孟德尔第一定律,又称分离定律: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八. 假说—演绎法过程:观察分析→提出问题→提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课堂检测第叁部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