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质量与密度》单元复习1.物理观念:(1)认识质量的初步概念和单位,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特别是对公式的理解与计算,能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通过实验操作,学会天平的使用,学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掌握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3)能运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计算物体的质量与体积。2.科学思维:通过量筒或量杯的使用,间接测固体的体积,学会等量替换的科学思维;经历密度概念的建立过程,学习建立科学概念的思维方法;学会系统地整理知识,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3.科学探究:学会测量物质的密度方法,提高实验操作能力,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4.科学态度与责任:(1)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对物质属性的认识有新的拓展;(2)通过实验探究活动,使学生对物质属性和密度的概念有深刻的认识,养成乐于探究的意识。通过学生亲自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品质。重点:天平、量筒的使用,密度概念的引入,密度公式的应用及其物质密度的测量。难点:质量、密度的理解,密度的测量与计算,以及运用密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一、画知识结构图对照复习目标,回顾本章知识要点,想想自己对哪些知识的掌握还不够熟练?(自主梳理知识,构建本章知识结构图)。二、考点梳理考点1 质量1.用托盘天平测物体质量前,调节横梁平衡时,发现指针指在如图所示位置,这时应该(B)A.将左端平衡螺母向右旋进一些B.将右端平衡螺母向左旋进一些C.将右端平衡螺母向右旋出一些D.将游码向右移动2.下列关于质量的说法,正确的是(A)A.科普期刊从北京快递到成都,质量不变B.积木搭建的“城堡”被撞倒,质量变大C.冰箱里的一瓶矿泉水结冰,质量变小D.月饼从地球带到空间站,质量变小考点2 密度3.规格相同的瓶装了不同的液体,放在横梁已平衡的天平上,如图所示,则(C)A.甲瓶液体质量较大 B.乙瓶液体质量较大C.乙瓶液体密度较大 D.两瓶液体密度相等4.如图是在探究甲、乙两种物质质量跟体积关系时作出的图像。以下分析正确的是(D)A.若V甲=V乙,则m甲B.若m甲=m乙,则V甲>V乙C.甲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比乙物质小D.不同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5.密度知识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下列关于密度的一些说法中不正确的是(D)A.节日放飞的气球可以飘在空中,是因为气球内部气体密度小于空气密度B.乒乓球不慎被挤瘪但无破损,球内气体密度变大C.为减轻质量,比赛用的自行车采用强度高、密度小的材料制造D.铁比铝的密度大,表示铁的质量一定比铝大6.莆田是枇杷之乡,旺季时果农常用枇杷酿制枇杷酒。某枇杷酒包装盒上标明酒的体积为500mL(ρ酒=0.9×103kg/m3),那么,瓶中所装酒的质量是__0.45__kg。将酒倒出一半以后,剩余酒的密度为__0.9×103__kg/m3。考点3 测物质的密度7.为了测量花生油的密度,某实验小组制定了如下实验步骤:①将烧杯中的部分花生油倒入量筒中,记下花生油的体积;②将待测花生油倒入空烧杯中,测出花生油和烧杯的总质量;③测出剩余花生油和烧杯的总质量;④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并调平;⑤根据实验数据计算花生油的密度。以上实验步骤安排最合理的是(B)A.①②③④⑤ B.④②①③⑤C.④②③⑤① D.④①②③⑤8.小明在盆中洗樱桃时发现樱桃会沉入水中。他想知道樱桃的密度,于是进行了如下操作:①在烧杯中装入盐水,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盐水和烧杯的总质量,如图甲所示;②将一个樱桃放入盐水中,测得总质量为87.8g;③把盐水和樱桃倒入量筒中,测得体积为60.0mL;④把樱桃从盐水中拿出,测得剩余盐水读数为50.0mL。下面说法正确的是(C)A.使用天平前,如果分度标尺指针如图乙所示,小明可以向右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B.由图甲可得盐水和烧杯的总质量为76.0gC.由以上数据可测出樱桃的密度约为1.2g/cm3D.小明认为,樱桃取出时,虽沾了少量的盐水,但不会影响测量结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