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5.4 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1.物理观念:(1)会用量筒测液体体积和测小块不规则固体的体积。(2)进一步熟悉天平的调节和使用,能熟练地用天平、量筒测算出固体和液体的密度。2.科学思维:能熟练地用天平、量筒测算出固体和液体的密度。3.科学探究:在探究测量固体和液体密度的过程中,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测量物理量的科学方法,体会占据空间等量替代的方法。4.科学态度与责任: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重点: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液体的密度。难点:实验原理、仪器使用、实验步骤、记录实验数据、实验数据处理。趣味导入地质勘探、科学考察需要对采集的各种矿石样品进行密度的测量,工农业生产中经常也需要对产品、种子等进行密度的测量。那么应该如何测量物质的密度呢?任务一 测量小石块的密度1.测量步骤:(1)用天平测出小石块的质量m;(2)在量筒中装入适量的水,读出水的体积V1;(3)用细线将小石块系好,轻放浸没在量筒中,测出水和小石块的总体积V2(如图);(4)小石块密度表达式:ρ==。2.将数据填写到自己设计的表格中,计算出结果。小石块的质量m/g 石块放入前水的体积V1/cm3 石块和水的总体积V2/cm3 石块的体积V/cm3 石块的密度ρ/(g·cm-3) 如果先用量筒测小石块的体积,再利用天平测小石块的质量,那么测量结果是偏大还是偏小呢?课堂拓展:石蜡不沉入水中,也能用天平和量筒测出石蜡的密度吗?方法一:“针压法”测体积实验步骤:①用天平称出石蜡质量m;②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V1;③把石蜡放入量筒中,用细针把石蜡压入水中浸没,记下这时量筒中水面达到的刻度值V2;石蜡的密度为:ρ=。方法二:“悬垂法”测体积实验步骤:①用天平称出石蜡质量m;②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在细线上系上石蜡和金属块,先把金属块沉入水中测出金属块和水的总体积V1;③把上面石蜡也沉入水中,测出水、金属块、石蜡的总体积V2;石蜡的密度为:ρ=。任务二 测量盐水的密度在“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盐水密度”的实验中,甲、乙两位同学各提出了一套方案。甲同学:①用天平称出空烧杯的质量m1;②在空烧杯中倒入适量的盐水,称出它们的总质量m2;③把烧杯中的盐水倒入量筒中,测出量筒中盐水的体积V。则盐水密度的表达式:ρ=。乙同学:①将适量的盐水倒入量筒测出体积V;②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1;③再将量筒中的盐水倒入烧杯中,放在天平上测出总质量m2。则盐水密度的表达式:ρ=。评估:甲同学的方案中,在测盐水的体积时,由于盐水粘附在烧杯内壁上导致所测体积偏小,盐水密度值将偏大;乙同学的方案中,在测盐水的质量时,由于盐水粘附在量筒内壁上导致所测质量偏小,盐水密度值将偏小。既然烧杯中的盐水无法全部倒入量筒,我们不妨让它多剩一些,测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可知倒出盐水的质量,倒出盐水的体积可由量筒直接测出,这样就可算出倒出去的盐水的密度。1.实验步骤:(1)用天平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1;(2)将一部分盐水倒入量筒中,读出量筒中盐水的体积V;(3)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m2(如图);(4)盐水密度的表达式:ρ==。2.将数据填写到自己设计的表格中,计算出结果。烧杯和盐水的质量m1/g 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m2/g 量筒中盐水质量m/g 量筒中盐水的体积V/(cm3) 盐水的密度ρ/(g·cm-3) 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知道了测密度的原理,了解到为了减小误差,考虑实验方法的合理性也很重要,这需要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慢慢体会。第四节 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1.实验原理:ρ=2.实验器材:托盘天平、量筒、烧杯、水、石块、细线、盐水等3.测量石块的密度实验步骤4.测量盐水的密度实验步骤通过这堂课的教学我深刻的体会到:在课堂上一定要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使学生成为课堂的积极参与者,成为课堂的主人公。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