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2.2 声音的特性(教案)沪科版(2024)物理八年级全一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2.2 声音的特性(教案)沪科版(2024)物理八年级全一册

资源简介

2.2 声音的特性
1.物理观念:
(1)使学生了解声音的基本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
(2)掌握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声音特性的方法。
2.科学思维:
学会利用实验器材进行简单的实验来探究声音的特性。
3.科学探究: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分析能力。
4.科学态度与责任: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科学态度。
重点:
1.让学生掌握音调、响度和音色的概念;
2.通过实验探究影响声音音调、响度的因素;
3.了解影响音色的因素。
难点:实验探究影响声音音调、响度的因素。
趣味导入
播放不同乐器的声音,让学生感受声音的多样性。提问:“这些声音有什么不同?是什么决定了声音的特性?”
任务一 响度
活动1:用扩音器的不同音量播放同一首歌。两次声音有什么不同?两次声音的强弱不同,一次强,一次弱。
我们把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
提出问题:响度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呢?如何证明?
活动2:尺子伸出相同长度分别轻拨、重拨,听听声音的响度有什么不同?
影响响度大小的因素是:振动的幅度。
学生积极地尝试各种办法,用力敲铜锣,锣面振动幅度大,响度大。
活动3:后排的同学听到的声音小,为什么?想喊住远方的人,我们经常会把手放在嘴边,这样的目的是什么?
人们听到的声音强弱还与声音的传播距离和分散程度有关。声音强弱的单位常用分贝(dB)表示。
任务二 音调
活动4:用相同的力度敲击不同的烧杯,发出的声音相同吗?有什么不同?
不相同,声音的高低不同。我们把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
请同学们列举生活中有关音调的例子:女高音、男低音。
提问:音调的高低由什么因素决定?
1.仔细辨别老师用卡片快拨和慢拨木梳的齿,比较两次发声的不同之处。
2.将自行车的后轮架空,摇动踏板,用一个塑料片接触辐条,当后轮转速越来越慢时,塑料片发出的声音越来越低。
3.多媒体播放纸片刮过疏密不同的齿轮实验。
结论:音调与发声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
介绍频率:
(1)定义:物体振动的次数与所用时间之比,称为频率。
(2)物理意义: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物理量。
(3)单位:赫兹,简称赫,符号Hz。
任务三 音色
活动5:耳朵“辨”乐器。播放不同乐器演奏的音乐,请同学们辨别是何种乐器演奏的。这种声音的特性我们称之为音色。
根据你判断钢琴和古筝的依据,你认为音色跟什么有关?音色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知道了音调与频率有关;知道了响度与振幅有关,还跟听者与发声体的距离有关;知道了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结构有关。
第二节 声音的特性
声音的特性
思考如何结合更多生活实例和趣味实验,提升学生对声音特性的兴趣和探究能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