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二《声的世界》单元复习(教案)沪科版(2024)物理八年级全一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二《声的世界》单元复习(教案)沪科版(2024)物理八年级全一册

资源简介

二 《声的世界》单元复习
1.物理观念:
(1)通过实验探究,初步认识声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了解乐音的特性。
(3)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应用。
(4)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
2.科学思维:
使学生通过转换的实验方法理解声音产生的条件、传播的条件、控制噪声的方法以及声音在生活实际中的利用等知识。
3.科学探究:
通过实验,认识声的产生和传播条件以及声音的三种特性。
4.科学态度与责任:
知道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方法,增强环保意识。
重点:
1.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2.声音的高低、声音的强弱探究。
难点:
1.探究影响声音高低的因素;
2.探究响度跟哪些因素有关。
一、画知识结构图
对照复习目标,回顾本章知识要点,想想自己对哪些知识的掌握还不够熟练?(自主梳理知识,构建本章知识结构图)。
二、考点梳理
考点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如图所示,在“探究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乒乓球,发现乒乓球被多次弹开。这样做是为了(B)
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
B.将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C.延长音叉的振动时间
D.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
2.“夜半钟声到客船”说明__气__体可以传声;“隔墙有耳”说明__固__体可以传声;“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水下的鱼能听到水面上人的喊话声,说明__液__体也可以传声。
3.甲同学在一根很长的自来水管的一端敲一下水管,乙同学在另一端听到三下敲击声。第一次听到的声音是__水管__传播来的,第二次听到的声音是__水__传播来的,第三次听到的声音是__空气__传播来的。
考点2 声音的特性
4.研学活动中,讲解员使用“小蜜蜂”扩音器主要是为了改变声音的(C)
A.音色        B.音调
C.响度 D.传播速度
5.在“三月三”歌圩里,大家能分辨出某歌王的声音,主要根据声音的(A)
A.音色 B.响度
C.音调 D.声速
6.如图是我国最早的乐器之一“埙”,吹奏时能发出宫、商、角、徵、羽五音,相当于现在的do、re、mi、sol、la。五音是指声音的(B)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速度
考点3 超声波与次声波
7.超声波具有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等特点,下列各例中利用超声波能量大的是(C)
A.医院利用“B超”检查体内情况
B.蝙蝠利用超声波确定食物及障碍物的位置
C.超声波加湿器使药液雾化后让病人吸入治疗咽喉炎症
D.用超声波探测水库大坝是否有空隙裂缝
8.海上发生风暴时会产生次声波,次声波在空气和海水中传播的速度比风暴移动的速度大。次声波接收处理设备就是利用这一特点提前感知,预报海上风暴,从而为渔业、航海等服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次声波不能传递信息
B.次声波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C.次声波在海水中比空气中传播慢
D.次声波的频率太高,人耳听不见
考点4 噪声控制与健康生活
9.如图甲、乙所示的两幅声音波形,可能是钢琴声音波形或泡沫塑料块刮玻璃时产生的噪声波形。下列判断正确的是(B)
A.甲是噪声波形,乙是钢琴声音波形
B.甲是钢琴声音波形,乙是噪声波形
C.甲、乙都是钢琴声音波形
D.甲、乙都是噪声波形
10.在中考期间,为减小噪声对考生的影响采取了下列措施,其中属于从声源处减弱噪声的是(B)
A.将教室的窗户玻璃更换为隔音玻璃
B.停止校园周边工地的施工
C.在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测仪
D.在校园绿化带多植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