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3.2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教案)沪科版(2024)物理八年级全一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3.2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教案)沪科版(2024)物理八年级全一册

资源简介

3.2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物理观念:
(1)能描述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知道平面镜成像的原理,了解虚像的概念以及虚像是怎样形成的;
(3)了解平面镜成像的应用。
2.科学思维:
(1)通过“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观察实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义。
3.科学探究:
通过实验让学生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形成猜想与假设,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4.科学态度与责任: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产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的情感。
重点: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难点:确定像的位置,虚像的概念。
趣味导入
教师演示实验:向一个烧杯中“点燃”的蜡烛浇水,水淹没了蜡烛,但“烛焰”没有熄灭,这是为什么?
师:转过平面镜让学生明白,原来刚才的蜡烛是前面的蜡烛在平面镜中的像,向像浇水火焰当然不会熄灭。这就是平面镜带给我们的神奇,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来探究平面镜成像有哪些特点。
任务一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一、教师展示我们生活中常用的镜子,并看看我们在镜子中的样子,观察镜子的表面。
我们将表面平而光滑的镜子叫做平面镜。
二、平面镜成像
1.提出问题:仔细观察平面镜所成的像有什么特点?
(1)像在镜子里还是在镜子后?
(2)像是正立的还是倒立的?
(3)像和物体大小有什么关系?
(4)像和物体的左、右有什么关系?
(5)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有什么关系?
……
2.学生进行猜想:
像和物的大小可能相等,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可能相等。
师:如何确定平面镜中像的位置和大小?
教师介绍方法:等效替代法
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1)用等大的“小人”B放到镜后并移动,把它放在镜前“小人”A的像的位置。
(2)观察并比较A的像与B的大小。
(3)物体A放在整数格的位置上,用B确定像位置,分别测出两个“小人”与镜面的距离,并记入表格。
实验次数 1 2 3
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cm)
像到平面镜的距离(cm)
  4.学生利用所给实验器材进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器材:两个塑料小人、纸、玻璃、尺
教师巡回辅导。
5.分析、讨论、归纳结论: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物体通过平面镜所成的像是正立的虚像。
像与物体的大小相同,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即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
6.交流与评估
实验操作中有什么不足之处?各组的探究结果是否相同?
任务二 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1.人眼是怎样确定物体的?
2.人眼是怎样看见平面镜中的像的?
结论: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相交而成的,所以是虚像。
任务三 平面镜的应用与危害
1.应用于日常生活,用来成像。
图片展示:古代妇女对着铜镜梳妆;利用平面镜扩大视野
2.改变光传播的方向。
图片:牙医借助平面镜看清牙齿的背面
视频播放:潜望镜观察水面上的情况
3.平面镜若使用不当,会造成“光污染”。图片展示。
4.拓展应用:凸面镜与凹面镜。
视频播放凸面镜与凹面镜的应用,了解凸面镜,凹面镜和“哈哈镜”。
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知道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了解了平面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第三节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平面镜成像特点:正立的虚像。像与物体的大小相同,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即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
2.平面镜的应用:
(1)改变光路。
(2)成像。
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是重点,如何让学生确定像的位置,需要老师引导。平面镜成像的应用是同学们的兴趣所在,通过播放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