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四 《神奇的透镜》单元复习(教案)沪科版(2024)物理八年级全一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四 《神奇的透镜》单元复习(教案)沪科版(2024)物理八年级全一册

资源简介

四《神奇的透镜》单元复习
1.物理观念:
(1)通过教师引领,学生系统掌握本单元的知识点,形成《神奇的透镜》单元的知识网络;
(2)通过典型习题训练,使学生能够熟练应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科学思维:
通过实验探究、合作学习,使学生能结合物理知识正确解释生活现象。
3.科学探究:
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将科学探究过程与获取知识结论及应用紧密联系。
4.科学态度与责任:
经历透镜-透镜成像规律-透镜简单应用-透镜组合应用的过程,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欲望和兴趣。
重点:重现凸透镜成像实验,理解并熟记凸透镜成像规律
难点:通过典型习题训练,使学生能够熟练应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一、画知识结构图
对照复习目标,回顾本章知识要点,想想自己对哪些知识的掌握还不够熟练?(自主梳理知识,构建本章知识结构图)。
二、考点梳理
考点1 凸透镜与凹透镜
1.香水的主要成分是易燃的酒精,如图所示为四瓶香水,透明玻璃瓶盖形状各异,最容易在阳光下引发火灾的是(B)
2.如图所示的是微型手电筒所用的小灯泡,小灯泡前端的A部分相当于__凸__透镜,灯丝放在其__焦点__上,这样射出的光行光。
考点2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3.如图所示,烛焰在光屏上刚好成清晰的像。透镜不动,将蜡烛移至40cm刻度处,移动光屏,在光屏上能观察到(D)
A.倒立、缩小的实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实像 D.光屏上不能呈现像
4.关于放大镜,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B)
A.放大镜的镜片就是一个凸透镜
B.放大镜所成的像都可以用光屏承接
C.用放大镜可以得到物体正立的虚像
D.用放大镜可以得到物体倒立的实像
5.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组装并调整实验器材时,应使烛焰和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__主光轴__上;找像时,要前后多移动几次光屏,找出成最__清晰__的像时光屏的位置;当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光屏置于光具座上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光屏上呈现烛焰倒立、__放大__的实像。
考点3 神奇的“眼睛”
6.小明探究凸透镜的成像原理,与老师一起研制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用水透镜模拟眼睛,光屏模拟视网膜,通过对水透镜注水或抽水可改变水透镜的厚薄。蜡烛、光屏和水透镜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
(1)实验时,首先要使烛焰、水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__同一高度__上,目的是使像成在光屏中心。
(2)三者摆放位置如图甲所示,在光屏上成了一个清晰的像(像未画出),该像为倒立、__缩小__的实像。此时水透镜的焦距f的范围为__10cm(3)用水透镜模拟正常眼睛,将图甲中的蜡烛移动到光具座上40cm处,光屏不动,此时应对水透镜__注水__(选填“注水”或“抽水”),使其焦距变__短__(选填“长”或“短”),才能在光屏上重新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4)用水透镜模拟爷爷的老花眼,如图乙所示,若爷爷不戴老花镜时恰好能够看到图中位置上的蜡烛,在图中的虚线框内安装上适当度数的老花镜的镜片,则爷爷将能看清蜡烛位置__右侧__(选填“左侧”或“右侧”)的物体。小明因为长期不注意用眼卫生,变成了近视眼,应该佩戴__凹__(选填“凸”或“凹”)透镜矫正。
考点4 透镜的应用
7.蝴蝶研究专家章丽晖在茅山首次发现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中华虎风蝶,他先用相机拍摄了蝴蝶休憩的照片甲,为了拍摄照片乙,应(A)
A.相机适当靠近蝴蝶,镜头略向外伸
B.相机适当靠近蝴蝶,镜头略向内缩
C.相机适当远离蝴蝶,镜头略向外伸
D.相机适当远离蝴蝶,镜头略向内缩
8.为加强校园安全管理,在校内安装监控摄像机,来自物体的光经过摄像机的镜头后形成(A)
A.倒立、缩小的实像 B.正立、放大的实像
C.倒立、放大的虚像 D.正立、缩小的虚像
9.奶奶用放大镜看报纸时,为了看到更大的清晰的像,她常常这样做(A)
A.报纸与眼睛不动,放大镜离报纸远一些
B.报纸与眼睛不动,放大镜离报纸近一些
C.报纸与放大镜不动,眼睛离报纸远一些
D.报纸与放大镜不动,眼睛离报纸近一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