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地球的形成与演化随堂检测(含答案)—2024级高一地理鲁教版(2019)必修一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2地球的形成与演化随堂检测(含答案)—2024级高一地理鲁教版(2019)必修一

资源简介

1.2地球的形成与演化—2024级高一地理鲁教版(2019)必修一
随堂检测
一、单选题
1.动物由海洋向陆地发展的时期是( )
A.前寒武纪 B.古生代晚期 C.古生代早期 D.中生代
2.下列关于各时期出现的主要化石类型说法正确的是( )
A.前寒武纪出现了大量的三叶虫化石
B.笔石、三叶虫、鹦鹉螺等化石可能会出现在同一地层中
C.新生代的地层中出现大量的恐龙化石
D.中生代的地层中出现大量鱼类化石
北京市门头沟区灰峪村被称为“化石村”。在一次学生科学体验活动中,同学们在村后山坡的页岩地层中采集到了轮叶化石(下图)。专家说,轮叶是古生代晚期的蕨类植物。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轮叶化石形成时,灰峪村所在地的地理环境最可能是( )
A.雪山 B.湖泊 C.深海 D.沙漠
4.古生代晚期的地层中还可能发现( )
A.鸟类化石 B.野生水稻 C.恐龙化石 D.煤炭资源
地球上生命出现后,物种数量随着地理环境的改变会出现变化。下图为不同地质时期地球物种数量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恐龙灭绝的时期发生在( )
A.① B.② C.③ D.④
6.甲地质时期,地球演化史的特点是( )
A.铁矿形成的重要时期 B.动物逐渐适应陆地环境
C.被子植物开始大量出现 D.现代地貌格局基本形成
7.英国学者在英格兰西南部海岸边的悬崖上发现了地球上已知最古老的森林化石,其生存的年代可以追溯到3.9亿年前泥盆纪时期,它们的树干较细且不是实心的。在该森林形成时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青藏高原形成 B.鸟类开始出现 C.哺乳动物发展 D.蕨类植物繁盛
下图表示某中学生在自然博物馆看到的四块动物化石,甲、乙、丙、丁分别为恐龙化石、三叶虫化石、哺乳动物化石和早期鱼类化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图中四块化石年龄由老到新排序最可能是( )
A.甲乙丙丁 B.乙丁甲丙 C.乙丙丁甲 D.丁丙乙甲
9.乙化石形成时期最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海洋中无脊椎动物繁盛 B.出现爬行动物
C.形成大量铁矿、金矿等 D.联合古陆解体
10.下列关于地层和化石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同一时代的地层往往含有相同或者相似的化石
②越古老的地层含有越高级、越复杂生物的化石
③研究地层及其包含的化石,是研究地球生命演化的重要途径
④在岩浆岩形成过程中,生物遗体或者遗迹保留下来形成化石
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②③
地球上生命出现后,物种数量随着地理环境的改变会出现变化。下图为不同地质时期地球物种数量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恐龙的灭绝发生在( )
A.① B.② C.③ D.④
12.甲地质时期,地球演化史的特点是( )
A.铁矿形成的重要时期 B.适应陆地环境的两栖类出现
C.裸子植物极度兴盛 D.联合古陆解体
生物是在地球发展历史中产生的,但在地质历史时期,也经历过一些不利于生物生存的环境变化阶段,导致大量生物物种的衰退和灭绝。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3.从原核生物演化出真核生物的地质历史时期是( )
A.冥古宙 B.太古宙 C.元古宙 D.显生宙
14.盛极一时的恐龙突然从地球上销声匿迹的地质历史时期是( )
A.古生代末期 B.新生代 C.古生代寒武纪 D.中生代末期
下图为欧洲东部第四纪冰川界线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5.下列冰期中,气温最低的时期是( )
A.冰期① B.冰期② C.冰期③ D.冰期④
16.与现在相比,第四纪冰期②时期( )
A.全球各地降水较多 B.山地雪线海拔较高
C.陆地总面积比较大 D.温带作物北界偏北
二、材料分析题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题目。
2022年春节刚过,一旅行社推出了主题为“探寻生命演化”的中学生研学旅游项目。此次研学主要考察云南澄江生物群和禄丰恐龙大遗址。下图示意此次研学旅游宣传海报。
(1)说出在考察澄江古生物化石群前需要做的准备工作。
(2)推测侏罗纪时期禄丰市的地理环境特点。
(3)简述研究古生物化石的意义。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0年中国科学院与南京大学的专家团队自建大型数据库,自主研发人工智算法,获得了全球第一条高精度的古生代海洋生物多样性变化曲线,其分辨率较国际同类研究提高400倍(注:奥陶纪大辐射是发生在奥陶纪的一次规模宏大遍及全球的海洋生物辐射事件,尤以古生代演化动物群的兴起和繁盛为特征)。
(1)指出古生代地球上出现的代表性生物。
(2)石炭-二叠纪是地质史上重要的成煤期,推测当时的环境特点。
(3)二叠纪末发生了地球生命史上最大的物种灭绝事件,几乎95%的物种从地球上消失了,简述人类是如何认识当时的地理环境。
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前寒武纪时,在海洋中形成了真核生物和多细胞生物,A错误;早古生代是海洋无脊椎动物发展的时代,C错误;晚古生代一些两栖类动物慢慢进化成更能适应干燥气候的爬行动物,动物由海洋向陆地发展,B正确;中生代是爬行动物盛行时代,D错误。故选B。
2.答案:B
解析:三叶虫出现在寒武纪,A错误;笔石、三叶虫、鹦鹉螺都为海洋无脊椎动物,其化石可能会出现在同一地层中,B正确;中生代为恐龙繁盛时期,中生代的地层中可能出现大量的恐龙化石,C错误;鱼类时代为晚古生代,晚古生代地层可能出现大量鱼类化石,D错误;故选B。
3.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轮叶化石中的轮叶是古生代晚期的蕨类植物。蕨类植物喜欢湿润、阴凉、温暖的生长环境。它的生长离不开水分,耐旱性极差,多是生长在森林下层的阴暗而潮湿的环境里,耐旱品种极少。因此轮叶化石形成时,灰峪村所在地的地理环境最可能是湖泊,适宜蕨类植物生长,B选项正确。雪山、深海、沙漠不适宜蕨类植物生长,A、C、D选项错误。故选B。
4.答案:D
解析:鸟类属于陆生的脊椎动物,主要出现在中生代,A选项错误。野生水稻属于被子植物,出现在新生代,B选项错误。恐龙属于爬行动物,主要出现在中生代,C选项错误。我国的主要成煤时期是晚古生代,因此在古生代晚期的地层中可以发现煤炭资源,D选项正确。故选D。
5.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恐龙灭绝发生在中生代白垩纪与新生代古近纪之间,对应图中的④,D正确;ABC错误。所以选D。
6.答案:B
解析:根据图示信息可知,甲地质时期为泥盆纪末期到二叠纪末,属于晚古生代。前寒武纪是重要的铁矿形成时期,A错误;晚古生代脊椎动物繁盛,鱼类逐渐进化成适应陆地环境的两栖类,B正确;被子植物繁盛,出现在新生代,C错误;联合古陆在新生代解体,各大陆板块漂移到现在的位置,形成了现代海陆分布格局,D错误。所以选B。
7.答案:D
解析:结合材料可知,该森林形成时期为3.9亿年前泥盆纪时期,属于晚古生代,蕨类植物繁盛,D正确;青藏高原形成于新生代,A错误;中生代鸟类开始出现,B错误;新生代哺乳动物发展,C错误。故选D。
8.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地质年代判断。根据图文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甲是恐龙化石,恐龙主要生活在中生代;乙是三叶虫化石,三叶虫在早古生代空前繁盛,故化石最可能出现于早古生代:丙是哺乳动物化石,哺乳动物在新生代快速发展;丁是早期鱼类化石,晚古生代早期鱼类大量繁衍。故图中四块化石年龄由老到新排序最可能为乙丁甲丙,B正确,A,C、D错误。
9.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地质年代的判断。由上题分析可知,乙是三叶虫化石,最可能形成于早古生代,此时期海洋中无脊椎动物繁盛,A正确;晚古生代爬行动物开始出现,B错误;前寒武纪是重要的成矿期,C错误;中生代是构造运动剧烈的时代,联合古陆开始解体,D错误。
10.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地层和化石的特征。同一时代的地层形成的地理环境相似,往往含有相同或相似的化石,①正确;生物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向高级进化,因此越古老的地层含有越低级、越简单生物的化石,②错误;地层及化石保存了生物演化的信息,因此研究地层及其包含的化石是研究地球生命演化的重要途径,③正确;在岩浆岩形成过程中,一般要经历高温环境,因此生物遗体或者遗迹很难保留下来形成化石,④错误。综上,①③正确,故选C。
11.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恐龙灭绝的时间。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恐龙灭绝发生在中生代末期,对应图中的④,D正确。
12.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特定时期地球演化史的特点。根据图示信息可知,甲地质时期为泥盆纪末期到二叠纪末,属于晚古生代,此时脊椎动物发展,早期一些鱼类逐渐进化成适应陆地环境的两栖类,B正确;前寒武纪是重要的铁矿形成时期,A错误;裸子植物兴盛出现在中生代,C错误;联合古陆在新生代解体,各大陆板块漂移到现在的位置,形成了现代海陆分布格局,D错误。
13.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冥古宙时期,地球上只有一些有机质,没有生命的迹象。到了太古宙时期出现了蓝藻等原核生物。元古宙时,蓝藻大爆发,大气成分开始发生改变,生物也因此得到进一步发展,演化出真核生物。显生宙,指“看得见生物的年代”,是开始出现大量较高等动物以来的阶段,包括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寒武纪始,生物逐渐演化出较高级的动物,动物已具有外壳和清晰的骨骼结构,故称显生宙。综上所述,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14.答案:D
解析:在中生代末期,海洋中有50%以上的无脊椎动物种类灭绝,同时盛极一时的恐龙突然从地球上完全销声匿迹,因此恐龙从地球上完全销声匿迹的地质历史时期是中生代末期,D符合题意;古生代末期、古生代早期的寒武纪,恐龙还没有产生,排除AC;新生代,恐龙早已经灭绝,排除B。故选D。
15.答案:D
解析:气温最低,应该是冰川面积最广,冰川分布纬度最低的时期。图中冰期④分布纬度最低,符合题意,故选D。
16.答案:C
解析:与现在相比,第四纪全球处于寒冷期,故第四纪冰期②时期,由于气温比现在低,山地雪线海拔偏低:气温比现在低,全球各地降水整体偏少,AB错误。气温比现在低,北半球温带植物北界偏南,海平面偏低,大陆和岛屿的面积会增大,陆地总面积比现在大,C正确,D错误。故选C。
17.答案:(1)购买该地区的地质图、导游图、指南针、地质锤、纸、笔等;提前掌握一定的古生物化石及地质基础知识。
(2)气候温暖湿润(湿热),植被茂盛。
(3)可以推断古生物生存时代的地理环境;借助古生物学研究、了解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多样性与环境的关系,探讨地球生命发展的规律;为应对未来的环境变化、气候变化等提供重要信息。
解析:(1)此次研学主要考察云南澄江生物群和禄丰恐龙大遗址,应该准备该地地质图,从而了解当地的地质演变情况;准备导游图,确定最优化的路线;准备指南针、地质锤、纸、笔等,方便记录和识别环境特征;由于工作是考察云南澄江生物群和禄丰恐龙大遗址,应该提前掌握一定的古生物化石及地质基础知识。
(2)侏罗纪属于中生代,中生代爬行动物盛行尤其是恐龙,同时也是裸子植物极度兴盛时期。古生代侏罗纪时期禄丰市存在有恐龙,说明当时恐龙的食物来源丰富,由此可推知当时动物较多、植被茂盛,由植被茂盛推测此时降水较多,气候湿热。
(3)由题干可知,该地貌及其周边海岸的地层中含有丰富的古生物化石,特点是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或者岩石呈层状),且含有化石。研究这些特点的地理意义是了解该地古地理环境(或环境变迁),古生物状况,确定地层形成年代;借助古生物学研究、了解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多样性与环境的关系,从而探讨地球生命发展的规律,更加了解地球的历史;为应对未来的环境变化、气候变化、生物活动等提供重要信息。
18、
(1)答案:鱼类、三叶虫、笔石、鹦鹉螺、珊瑚、蕨类植物等代表性生物。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古生代地球上出现从代表性动物包括三叶虫、鱼类、海绵、腕足动物等;代表性植物是蕨类植物。
(2)答案:煤炭是地质时期的森等植被在地质作用下形成,由此可以推知当时的气候湿润,森林茂密。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煤炭是地质时期的森林等植被埋藏在地下经过复杂的地质过程转化形成的,石炭-二叠纪是地质史上重要的成煤期,可知当时的环境特点是温暖湿润,森林茂密。
(3)答案:生物的生长过程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可以通过对全球各地的地层和古生物化石进行研究来了解地球的生命史和古地理环境。
解析:生物的生长过程深刻受到当时地理环境的影响,我们可以通过对全球各地的地层和古生物化石进行研究来了解地球的演化历史和当时的地理环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