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2水圈与水循环—2024级高一地理鲁教版(2019)必修一随堂检测一、单选题读大西洋表层海水性质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关于图中甲、乙、丙三条曲线的含义,组合正确的是( )A.甲—温度,乙—密度,丙—盐度 B.甲—温度,乙—盐度,丙—密度C.甲—密度,乙—温度,丙—盐度 D.甲—密度,乙—盐度,丙—温度2.由图可知,北极地区的表层海水( )A.温度高、盐度低、密度小 B.温度高、盐度高、密度小C.温度低、盐度低、密度大 D.温度低、盐度高、密度大3.海水的密度( )A.与海水温度呈正相关,与盐度呈负相关B.与海水温度呈正相关,与盐度呈正相关C.与海水温度呈负相关,与盐度呈正相关D.与海水温度呈负相关,与盐度呈负相关下图为8月大西洋表层海水温度、盐度、密度随纬度的变化示意图。4.图中表示大西洋表层温度、密度、盐度的曲线依次是(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③① D.②①③5.由图可知,赤道附近的表层海水比副热带海面海水( )A.温度低、盐度低、密度大 B.温度高、盐度低、密度小C.温度高、盐度高、密度小 D.温度低、盐度高、密度大6.吃水深度,简称吃水,是指船舶在水中沉入水下部分的垂直距离。一艘轮船在大西洋中航行,吃水深度不断变化,影响吃水深度的直接因素是( )A.海水温度 B.海水盐度 C.海水运动 D.海水密度火地岛是世界上除南极大陆以外最南端的陆地,其南部的德雷克海峡以狂涛巨浪闻名于世,号称“杀人海峡”,但夏季穿过该海峡相对安全。下图示意德雷克海峡位置及海峡里3个地点(a、b、c)的不同水深及流速统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图中德雷克海峡的洋流( )A.南部洋流流速慢,深层海水流速快 B.北部洋流流速慢,深层海水流速慢C.南部洋流流速快,表层海水流速慢 D.北部洋流流速快,表层海水流速快8.导致德雷克海峡成为“杀人海峡”的根本因素是( )A.风力 B.海陆位置 C.流速 D.温度差异图1为某海域表层海水温度分布图,图2为某河口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9.图1甲地沿海渔业资源丰富,其主要原因是( )A.寒暖流交汇 B.河流水注入 C.冷海水上泛 D.水温异常高10.M、N两海域表层海水密度大小比较及原因正确的是( )A.M较大,大量陆地淡水注入 B.M较小,有寒流流经水温低C.N较大,有暖流流经水温高 D.N较小,河流注入大量淡水海气淡水通量,即海洋与大气界面处,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上蒸发量减去降水量的值,是衡量全球大气与海洋之间水汽交换的一个重要指标。下图示意中低纬某海域表层海水多年平均盐度、海气年净淡水通量的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1.该海域的盐度( )A.南北小、中间大 B.东部大、西部小C.南半球南部最大 D.赤道东部偏小12.图中盐度最低的海域( )A.降水量大于蒸发量 B.蒸发量大于降水量C.蒸发量等于降水量 D.两者之间没有关系13.珠江口水域盐度存在较大的时空差异,下图为珠江口水域夏季和冬季袁层平均盐度分布图,推测代表冬季珠江口盐度状况的图及主要原因为( )A.左图,河流流量较大 B.左图,海域降水较少C.右图,气温低蒸发弱 D.右图,淡水汇入较少下图示意北印度洋部分海区8月表层海水盐度分布。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4.与2月相比,8月甲区域(虚线框内)的表层海水等盐度线( )A.较密集,弯曲程度较大 B.较密集,弯曲程度较小C.较稀疏,弯曲程度较大 D.较稀疏,弯曲程度较小15.出现厄尔尼诺现象时,孟加拉湾和赤道西太平洋的水温变化基本一致,与阿拉伯海表层海水盐度的差值增加。这说明孟加拉湾表层海水( )A.温度升高、盐度降低 B.温度和盐度均降低C.温度降低、盐度升高 D.温度和盐度均升高海洋中上下层海水温度的差异,蕴藏着一定的能量,叫做海水温差能。下图为海水表层温度、盐度、密度随纬度变化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6.图中代表海水密度的序号及影响其大小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A.①海陆分布 B.①温度 C.②洋流 D.③降水17.图示海水温差能最丰富的是( )A.a B.b C.c D.d龙目海峡位于印度尼西亚,北接爪哇海,南接印度洋。通过印度尼西亚的海峡从西太平洋进入印度洋的洋流被称为印尼贯穿流,其每年输送大量的西太平洋海水到热带印度洋,其中大部分经过龙目海峡。下面图甲示意龙目海峡位置及附近海域洋流分布,图乙示意其表层洋流流速的年变化(向北为正,向南为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8.印尼贯穿流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西太平洋海水堆积 B.东印度洋海水堆积C.终年盛行偏北风 D.地转偏向力持续作用19.表层洋流对龙目海峡海域增温作用最显著的时段是( )A.1—2月 B.4—5月 C.8—9月 D.11—12月20.从全年看,龙目海峡表层洋流最可能会( )A.降低西太平洋赤道附近水温 B.减少流经地区的年降水量C.阻碍海洋生物沿该海峡洄游 D.使印度洋污染物终年向太平洋扩散花蛤适宜生长于海水温度23~28℃、海水盐度3~3.5%的环境。每年3月后,中国北方的养殖户在潮间带投放花蛤苗种进行养殖。2016年9月初,T市接连受到多个台风影响。台风过境后,当地养殖的花蛤出现大面积死亡的现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1.中国北方养殖的花蛤苗种主要投放至图中的( )A.Ⅰ区域 B.Ⅱ区域 C.Ⅲ区域 D.Ⅳ区域22.2016年9月初T市出现的花蛤死亡现象,主要是由于( )A.海水盐度异常降低 B.海水温度异常升高C.海水水质急剧恶化 D.沿海风浪急剧增强二、材料分析题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近年来,欧洲成为移民者热衷的目的地但是由于受到当地人口结构、经济形势乃至疫情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欧洲各国不断调整移民政策。图1为世界部分区域略图。材料二:不同时代的地层一般含有不同的化石,可根据地层中保存下来的化石,来确定地层的时代。图2为2006年在欧洲发现的嵌征盗龙(恐龙的一种)化石。(1)图1中水温较高的等温线是________(a或b),影响其温度差异的主导因素是________。(2)与B海区相比,A海区海水盐度较________,主要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以及淡水注入多等原因。(3)图1中②处附近石灰岩广布,长期受水的________作用,形成了峰林、地下溶洞等典型特征的________地貌。嵌征盗龙化石所在岩层形成的地质年代最可能是________代。(4)图1中③地位于西欧平原,全年温和湿润形成了夏季盛叶、冬季落叶的________植被,土壤有机质含量较________。2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西澳大利亚寒流是流经南印度洋东部的一支洋流,其自南向北沿澳大利亚西海岸流动,最后汇入南赤道暖流,是世界主要寒流中最弱小的一支。下图为世界局部洋流分布示意图。(1)说出西澳大利亚寒流的形成过程。(2)分析西澳大利亚寒流是世界主要寒流中最弱小的一支的原因。(3)西澳大利亚寒流流经区域渔场规模很小,请说明理由。参考答案1.答案:C解析:海水温度由低纬向高纬递减,乙表示海水温度的变化曲线;盐度由副热带海域向南北两侧递减,丙表示海水盐度的变化曲线;密度由低纬向高纬递增,甲表示海水密度的变化曲线,C正确,A、B、D错误,故选C。2.答案:C解析:由图可知,北极位于北半球高纬度地区,海水的性质是太阳辐射少,温度低,密度大,蒸发量小,盐度低。C对,A、B、D错。故选C。3.答案:C解析:根据海水温度、盐度、密度曲线的变化趋势可知:温度越低,密度越大;盐度越大,密度越大。大体上,海水密度与温度呈负相关,与盐度呈正相关,C项正确,ABD错误。故选C。4.答案:D解析:曲线①自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增,符合海水密度变化曲线;曲线②自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符合海水温度变化曲线;曲线③自副热带海区向南北递减,符合海水盐度变化曲线。D正确,排除其他选项,故选D。5.答案:B解析:由材料可知,曲线①表示海水密度,曲线②表示海水温度,曲线③表示海水盐度,赤道附近温度高,盐度低,密度小,故选B。6.答案:D解析:船舶在水中沉入水下部分的垂直距离,也叫吃水深度,其与水的浮力有关,浮力大小直接取决于海水密度。D正确,温度、盐度对吃水深度有一定影响,但不是直接因素,A、B错误;海水运动不会影响吃水深度,C错误;故选D。7.答案:D解析:据图表分析可知,a、b、c三个地点依次从北到南,根据数据显示,a处流速快,所以北部洋流流速快,南部洋流流速慢,BC错误;同一位置,表层海水流速快,深层海水流速慢,D正确,A错误;故选D。8.答案:B解析:据图分析可知,西风漂流在德雷克海峡受南美大陆南部和南极半岛的阻挡,狭管效应明显,导致狂涛巨浪,故其根本因素是海陆位置,B正确;该地地处西风带,风力强;受风力和洋流影响,流速快;海峡两岸纬度差异大,这些都加剧了该地的危险系数,但不是其号称“杀人海峡”的根本原因;ACD错误。故选B。9.答案:C解析:结合图中经纬度和陆地轮廓可判断,甲地洋流为秘鲁寒流,秘鲁寒流为上升补偿流,由于表层海水被东南信风吹走,深层冷海水上泛,把深层的营养物质带到表层,浮游生物繁生,饵料丰富,渔业资源丰富,C正确。该处没有寒暖流交汇,沿岸为热带沙漠气候,少有河流注入,不是水温异常造成的,ABD错误,故选C。10.答案:D解析:据图可知,N海域位于亚马孙河入海口,亚马孙河为世界上径流量最大的河流,淡水注入量大,盐度低,加上受暖流影响,温度高,因而密度小,D正确,C错误。M沿岸为热带沙漠气候,干旱少雨,没有大量陆地淡水注入,有寒流流经水温低,盐度高,密度大,AB错误。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故选D。11.答案:D解析:据图可知,图示海域的盐度南、北半球盐度差异较大,未表现出南北小、中间大的规律;东西部盐度在不同的区域差异较大;南半球南部的盐度并不是最大的;图中赤道东部盐度偏小。故D选项正确。12.答案:A解析:据图可知,盐度最低的海域出现于东北部,海气年净淡水通量值为负,说明海域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故A选项正确。13.答案:22. D解析:14.答案:A解析:15.答案:B解析:16.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表层海水密度的分布规律是由低纬度地区向高纬度地区递增,故图中序号①代表海水密度。表层海水密度与温度的关系最为密切,海水的温度越高,密度越低。所以主要的影响因素是温度,B正确,A错误;②代表海水盐度,其分布规律由副热带海区向南北两侧递减,与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变化有关,C错误;③代表海水温度,由低纬度海区向高纬度海区降低,主要影响因素是纬度,D错误。故选B。17.答案:A解析:由材料知海水温差指的是表层海水与深层海水之间的温度差,根据所学,海水随水深增加,温度下降,到了一定深度后,各纬度的深层海水温度差异不大,因此,表层水温越高,海水温差越大,海水温差能越丰富,A符合题意。bcd表层海水温度低于a处,海水温差小,海水温差能不及a丰富,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18.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洋流形成的原因。南、北赤道暖流自东向西将海水带到太平洋西侧,受到陆地阻挡,海水在此堆积,水位升高并高于热带印度洋,因此形成自太平洋流向热带印度洋的印尼贯穿流,A项正确;印度洋海域赤道暖流以自东向西流为主,海水一般不会在东印度洋堆积,B项错误;该区域受季风影响,盛行风向会有变化,C项错误;赤道附近地转偏向力较弱,D项错误。19.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洋流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穿过龙目海峡的海水中,西太平洋堆积的海水来自赤道暖流,水温较高,对该海域有增温作用。读图可知,8—9月洋流自北向南,即自西太平洋到印度洋流速最快,所以8—9月增温作用最显著,C项正确。20.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洋流的影响。从全年看,龙目海峡表层洋流流向主要是自北向南,即从西太平洋流入印度洋,太平洋西部堆积的暖水流向印度洋,会降低西太平洋赤道附近的水温,A项正确;暖流有利于增加流经地区的降水量,B项错误;如果海洋生物自北向南沿该海峡洄游,则可以顺着洋流游动,C项错误;该洋流全年大部分时段为自北向南流,不会使印度洋污染物终年向太平洋扩散,D项错误。21.答案:B解析:平均高潮位与平均低潮位之间的区域为潮间带,根据材料,中国北方的养殖户在潮间带投放花蛤苗种进行养殖。B正确,ACD错误,所以选B。22.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花蛤适宜生长于海水温度23~28℃、海水盐度3~3.5%的环境。台风过境会带来大量降水,稀释海水盐度,导致海水盐度异常降低,A正确,台风影响不会导致海水温度异常升高,B错误;台风过境,降水增加,风力大,海水流动性增强,不会导致水质急剧恶化,C错误;风浪增强不会导致花蛤死亡,D错误,所以选A。23.答案:(1)a;纬度(太阳辐射)(2)低;降水丰富;蒸发少(3)溶蚀;喀斯特地貌(岩溶地貌);中生(4)温带落叶阔叶林;高解析:(1)图1所示海域是欧洲西部的北大西洋,图中a等温线纬度低于b,水温较高的等温线是,影响因素是纬度位置(太阳辐射);结合所学可知,洋流流向与等温线凸向一致,因此该洋流是向北流动:结合洋流流向可知,该洋流是从水温高流向水温低,因此应为暖流,结合所学可知,暖流对气候的影响是增温增湿。(2)影响盐度的因素有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关系、淡水河流汇入、洋流等。图中B海区是地中海,A海区是波罗的海。与B海区相比,A海区海水盐度较低,主要是由于受西风和副极地低气压带的影响,降水量丰富,所处纬度较高,蒸发弱,以及周围陆地有大量淡水注入等原因。(3)峰林、地下溶洞等,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是由于流水溶蚀石灰岩形成的。恐龙主要生活在中生代,故嵌征盗龙化石所在岩层形成的地质年代最可能是中生代。(4)西欧受西风带和北大西洋暖流影响,形成了温带海洋性气候,对应的植被是温带落叶阔叶林,枯枝落叶多,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24.答案:(1)西风漂流向东流动过程中,受到陆地的阻挡,再加上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大部分继续东流,小部分向北流动,其向北支流形成西澳大利亚寒流。(2)澳大利亚大陆对西风漂流阻挡作用较小,西风漂流分支较少,北上海水规模小,洋流势力弱;南半球夏季,澳大利亚西北部盛行温暖的西北季风,与西澳大利亚寒流流向相反,减弱了寒流的强度;澳大利亚西海岸陆地中部向西凸出,阻碍了洋流的流速,减少了洋流的流量;赤道逆流等暖流南下,与西澳大利亚寒流交汇,海域水温增加,寒流势力减弱。(3)西风漂流北上支流流量小,且陆地面积小,陆地上的东南信风(离岸风)势力弱,难以搅动底层海水的营养物质上涌,浮游生物少;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时间长,盛行下沉气流,进一步抑制了海水运动,底层上涌的营养物质更少;沿岸河流稀少,河流携带入海的营养物质少。解析:(1)根据图中信息可知,西风漂流自西向东流动过程中,受到澳大利亚陆地的阻挡,由于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左偏,西风漂流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大部分继续东流,小部分向北沿澳大利亚西海岸流动,其北支流形成西澳大利亚寒流。(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澳大利亚大陆是全球最小的大陆,大陆对西风漂流阻挡作用较小,西风漂流分支较少,北上海水规模小,洋流势力弱;南半球夏季由于气压带和风带的南移,北半球的东北信风向南越过赤道偏转为西北季风,所以夏季时澳大利亚西北部盛行温暖的西北季风,与西澳大利亚寒流流向相反,减弱了寒流的强度;根据图中信息,澳大利亚西海岸陆地中部向西凸出,阻碍了洋流的流速和减少了洋流的流量;根据图中信息,有赤道逆流等暖流南下,与西澳大利亚寒流交汇,使得该海域水温增加,导致寒流势力减弱。(3)根据前面分析,西澳大利亚寒流是世界寒流中最弱小的一支,且澳大利亚陆地是世界最小的陆地,陆地上的东南信风(离岸风)势力弱,难以搅动底层海水的营养物质上涌,导致表层浮游生物少,为鱼类提供的饵料少;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时间长,盛行下沉气流,进一步抑制了海水上涌,底层上涌的营养物质更少;澳大利亚西岸气候干旱,沿岸河流稀少,河流携带入海的营养物质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