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4.1自然灾害的成因—2024级高一地理鲁教版(2019)必修一随堂检测一、单选题1.洪涝灾害主要发生在( )A.经济发达地区 B.中髙纬度地区 C.地势陡峻地区 D.河流中下游地区2.某地地下30千米处发生地震,这时地面上的人和池塘中的游鱼,会感到( )A.人感到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而游鱼只感到上下颠簸B.人和游鱼都感到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C.游鱼只感到上下颠簸,而人只感到左右摇晃D.人只感到上下颠簸,而游鱼只感到左右摇晃滑坡是大量山体物质在重力作用下,沿滑动面整体滑动的现象(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滑坡多发的地区通常( )①山高谷深,坡度陡②降水集中,多暴雨③地表植被覆盖率高④必须有人为的因素A.①④ B.①② C.②④ D.①③4.滑坡与泥石流的共同点是( )A.都是山谷中的洪流 B.两者的成因相同C.都主要发生在山区 D.都是暴雨引发的5.滑坡造成的危害往往包括( )①掩埋村庄②淤塞河道③引发火灾④导致沙尘暴A.①④ B.①② C.②④ D.①③雷暴天气是发生于热带和温带地区的局地性强对流天气,发生时常伴随雷电、强风和显著的降水。雷暴天气的形成需要具备充足的水汽和剧烈的对流运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6.我国雷暴天气发生频率最高的地区是( )A.云南南部 B.内蒙古高原 C.东北平原 D.塔里木盆地7.一天中雷暴天气最常出现的时间是( )A.9:00 B.14:00 C.18:00 D.21:00高空雪花下落过程中,若遇到逆温层,且当大气结构不稳定时,由雪晶大量碰撞过冷水滴,使之冻结合并,将会出现“霰”。下图为某地降雪过程中的天气系统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8.图中I、Ⅱ、Ⅲ、V处的降水形态可能是( )A.降雪、冰粒、冻雨、降雨 B.降雨、冰粒、冻雨、冰粒C.降雪、冻雨、冰粒、冰雹 D.冰雹、冰粒、冻雨、降雪9.霰最有可能出现在图中的区域是( )A.I B.Ⅱ C.Ⅲ D.IV10.据霰的成因,推测霰具有的特征不包括( )A.松脆易碎 B.落地反弹 C.白色透明 D.近似球形下图是我国2011—2015年旱灾、洪涝、台风三种气象灾害救助应急响应的月际变化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1.旱灾、洪涝、台风三种气象灾害救助应急响应分别对应图中的(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②③① D.③①②12.③表示的气象灾害救助应急响应区域多分布在我国的( )A.长江中下游地区 B.西南云贵川地区 C.东北与华北平原 D.东南沿海地区13.气象灾害防御规划应当包括气象灾害发生发展规律和现状、防御原则和目标、易发区和易发时段、防御设施建设和管理以及防御措施等内容。洪水多发区域的政府有关部门最应当加强( )A.交通疏导、积雪(冰)清除、线路维护等准备工作B.对未进行抗震设防建筑物的加固C.海塘、堤防、避风港、避风锚地等的建设D.对地质灾害易发区和堤防等的巡查2021年某月,北京市应急管理局发布提示:当前地质灾害防控形势较为严峻,请广大市民进入山区前务必关注灾害预警信息、景区关闭信息,强降雨天气不要到山区游玩或露营。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4.该提示最有可能发布于( )A.1、2月 B.4、5月 C.7、8月 D.10、11月15.游客进入山区若遇强降雨,易遭遇的地质灾害及原因有( )①地震,因地壳变得活跃②滑坡,因土壤水饱和③泥石流,因水流量猛增④山洪,因地势陡峻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16.下图所示为2020年全球某种自然灾害的分布图。这种灾害可能是( )A.台风 B.洪涝 C.地震 D.滑坡2020年第4号台风“黑格比”,8月4日夜间到5日上午影响上海,上海局部地区遭受超强降雨,积水最深达120厘米,部分交通受到影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7.台风多发生在( )A.春秋季节 B.夏秋季节 C.秋冬季节 D.冬春季节18.台风( )①是发源于洋面上的大气旋涡②台风中心的风力可达12级③常伴有狂风、暴雨和风暴潮④主要影响我国东南沿海地区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19.有关滑坡和泥石流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滑坡就是冰川在重力和压力作用下向下滑动的现象②泥石流就是特大洪水暴发③滑坡和泥石流都会破坏农田、村舍、道路等,危及人类生命财产与安全④滑坡和泥石流是一种分布较广的自然灾害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二、材料分析题2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下图为我国局部地区略图。材料二:图中甲地位于我国农牧交错带,其畜牧业以圈舍饲养方式为主,冬春季节雪灾频发。(1)分析甲地雪灾频发的主要自然原因。(2)评价冬春季节暴雪对当地畜牧业生产的影响。21.读图完成下列问题。下面的图甲为某滑坡区域坡度面积频率分布图,图乙为某滑坡区域土质分布图。(1)据图说明该区域什么坡度、土质发生滑坡的可能性最大。(2)该区域滑坡多发,应采取哪些应对措施?参考答案1.答案:D解析:洪涝灾害集中分布在中低纬度、以雨水补给为主的地区。从地形因素看,江河的两岸,尤其是中下游地势低洼、排水不畅的地方,洪涝灾害严重。2.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地震波,地震波分为纵波(P)和横波(S)。纵波可以通过固、液、气体。横波只能通过固体。纵波波速比横波快。地面上的人感到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池塘中的游鱼只感到上下颠簸。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3.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滑坡的成因。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滑动面整体下滑的现象。坡度陡,坡体稳定性差,更容易发生滑坡,①正确;雨水浸泡会破坏坡体的稳定性,所以降水集中区容易发生滑坡,②正确;地表植被覆盖率高有利于稳固滑坡体,③不符合题意;人为因素不是滑坡发生的必要条件,④错误。B正确,A、C,D错误。4.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滑坡和泥石流的共同点。滑坡的特点是顺坡“滑动”,泥石流的特点是沿沟“流动”。滑坡不是洪流,A错误。两者成因不同,不都是由暴雨引发的B,D错误。不论是“滑动”还是“流动”,都是在重力作用下,物质由高处向低处的一种运动形式。因此,“滑动”和“流动”的速度都受地形坡度的制约,都主要发生在山区,C正确。5.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滑坡的危害。大规模的滑坡,可以淤塞河道,摧毁公路,破坏厂矿,掩埋村庄,对山区建设和交通设施危害很大。因此①②正确。③④的形成与滑坡没有必然关联。综上B正确。6.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区域认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四个选项中我国云南南部纬度最低,水汽充足,大气对流运动强烈,出现雷暴天气的频率最高,A项正确。7.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一天中14:00前后气温最高,大气对流运动最显著,最易出现雷暴天气,B项正确。8.答案:A解析:9.答案:B解析:10.答案:C解析:11.答案:A解析:据图可知,灾害①的救助应急响应在我国几乎每个季节都会出现,应为旱灾;灾害②的救助应急响应在夏季占比最大,而我国夏季降水最多,洪涝灾害多,故灾害②应为洪涝;灾害③的救助应急响应集中在夏秋季节,且出现时间较灾害②晚,应为台风,故A选项正确。12.答案:D解析:根据上题分析可知,③表示的气象灾害为台风,而我国受台风影响较大的地区为东南沿海地区。13.答案:D解析:加强交通疏导、积雪(冰)清除、线路维护等准备工作是为了应对冰雪天气,A项排除;加强对未进行抗震设防建筑物的加固主要是为了应对地震灾害,B项排除;加强海塘、堤防、避风港、避风锚地等的建设是沿海地区应对台风灾害的措施,C项排除;洪涝灾害易诱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所以要加强对地质灾害易发区和堤防等的巡查,D项正确。14.答案:C解析:根据北京市应急管理局发布的提示信息,可知北京地区此时有强降雨天气,由于北京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可以推断此时可能是7、8月,因此C正确。而A、B、D三个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15.答案:B解析:地震由于地壳变得活跃后产生的地面震动的现象,属于地质灾害但不是由强降雨引发的,①错误;山区当遇强降雨时,会因雨水强烈下渗,造成土壤中的水饱和,并在地下形成滑动面,从而引发滑坡,因此②正确;在山区河谷地区,由于强降雨,会导致山洪暴发,河水暴涨,侵蚀和搬运能力大量增强,会携带大量泥沙、石块、枯枝落叶冲出沟谷,形成泥石流地质灾害,因此③正确;山洪是气象灾害,不属于地质灾害,因此④错误。故选B。16.答案:C解析:根据题意,观察图中信息可知,该自然灾害几乎都在地壳较为活跃的地带,属于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上,因此该自然灾害属于地震,故C正确;台风主要出现在沿海的热带亚热带地区,洪涝灾害出现在降水量大且集中的气候区,滑坡出现在地势起伏较大,地质比较疏松的地形区,故ABD错误。答案选择C。17.答案:B解析:台风是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形成并强烈发展的大气旋涡,从时间看,台风多发于夏秋季节,B正确,ACD错误。故选B。18.答案:D解析:台风是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形成并强烈发展的大气旋涡,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在12级以上,①②错误;台风天气常伴随着狂风、暴雨、风暴潮等;台风灾害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③④正确。D正确。故选D。19.答案:B解析:滑坡是山地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整体下滑的现象。泥石流是山区沟谷中爆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不能将泥石流说成是特大洪水,特大洪水是气象灾害,而泥石流是地质灾害。滑坡和泥石流都会破坏农田、村舍、道路等,危害人类生命财产与安全。这两种自然灾害都分布广泛,危害巨大。20.答案:(1)冬季风迎风坡,降雪量大,降雪日数多;纬度高,气温低,积雪时间长。(2)不利影响:牲畜冻伤、冻死,牲畜圈(棚)舍受损或倒塌;饲草供给困难。有利影响:积雪融水增加土壤含水量,提高牧草产量。解析:(1)据图中显示,甲地位于冬季风的迎风坡,受地形影响,降雪量大,时间较长;由于纬度较高,使得温度较低,积雪难以融化,故积雪时间较长。(2)结合上题结论可知:不利影响:冬春季节暴雪覆盖,温度较低,且时间较长,会冻死冻坏牲畜,材料二显示畜牧业以圈养为主,长时间冷冻会使圈舍破坏或倒塌,造成财产损失,同时饲养起来困难重重,交通堵塞,饲草供给困难。有利影响:来年回暖之际,积雪融化,导致土壤疏松,且水源充足,提高牧草产量,进而提高牲畜产量。21.答案:(1)坡度15°左右;砂质土壤。(2)封山育林;植树造林;建设岩土体改造工程、疏排水工程,加固稳定变形土体;加强监测与预警预报;加强宣传教育,提高防灾减灾意识。解析:(2)读两图可以直接判断相应坡度和土质,即坡度15°左右、砂质土壤最可能发生滑坡。(2)通过一些工程性措施,如加强植树造林、岩土体改造等和非工程性措施,如加强宣传教育、提高防灾减灾意识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