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4.2自然灾害的防避—2024级高一地理鲁教版(2019)必修一随堂检测一、单选题1.2018年9月16~17日,受台风“山竹”的影响,深圳、常熟、海门三地出现特大暴雨。下图为“2018年9月16日23时中国部分地区气象要素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台风“山竹”会直接带来( )A.狂风暴雨 B.海啸风浪 C.潮起潮落 D.极端高温(2)此次台风来袭,深圳居民的应对措施合理的是( )A.躲到树下,遮风挡雨 B.关闭门窗,减少外出C.加强监测,预警预报 D.驾船出海,躲避风浪2.对个人和家庭而言,减灾防灾的主要任务是( )A.灾害救援 B.灾害防御 C.自救互救 D.灾害救助每年3月下旬至4月初,果树抗寒能力急剧下降,极易发生冻害。为了减轻霜冻对果树的影响,农业上会使用无人机搅动近地层气流,增加下层空气温度。下图为我国某地使用无人机对近地层气流进行干扰前,不同高度气温随时间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该地最可能位于( )A.新疆 B.云南 C.黑龙江 D.河北4.采用无人机干扰,进行防冻的最佳时间是( )A.18∶00-20∶00 B.20∶00-22∶00 C.22∶00-24∶00 D.4∶00-6∶002023年12月—2024年2月,我国气温阶段性起伏较大,共有12次冷空气过程影响全国,较常年同期多1.7次,其中3次达到寒潮级别,全国平均降水量为50.8mm,较常年同期偏多19.8%,整体呈北多南少的分布格局。图是2023年12月—2024年2月全国冬季平均气温距平的旬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5.下列时段最不可能出现寒潮天气过程的是( )A.2023年12月14—17日 B.2024年1月19—23日C.2024年1月3—9日 D.2024年2月18—23日6.2023—2024年三次寒潮天气过程对农业影响组合正确的是( )①大范围雨雪过程增加了北方麦田的土壤含水量②低温利于虫卵存活,增加北方春季病虫害发生③南方油菜、经济林果等受到不同程度的冻害④北方部分地区有积雪覆盖,利于冬小麦越冬⑤部分牧区气温偏低,影响牲畜采食、取暖、育幼A.①②④ B.①②⑤ C.①③⑤ D.②③④我国是受台风、寒潮灾害严重的国家。2020年12月13日,江苏省气象台发布今冬以来首个寒潮蓝色预警信号。当天晚上,南京、镇江、扬州等地入冬以来首次降雪如约而至。下图为“台风、寒潮及其它自然现象移动的主要路径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7.当天侵入江苏的寒潮路径最可能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8.台风和寒潮共同的天气特征是( )A.沙尘暴 B.大风 C.雨雪 D.强烈降温9.洪涝是我国常见的气象气候灾害。下图反映了人类活动与洪涝灾害的关系,图中①②③环节分别是( ) A.植树造林 入河泥沙减少 减少洪涝 B.毁林开荒 入河泥沙增加 减少洪涝C.植树造林 入河泥沙增加 加剧洪涝 D.毁林开荒 入河泥沙减少 加剧洪涝10.在季风区内,每年对水稻生产威胁最大的因素是( )A.地质灾害 B.寒潮侵袭 C.水旱灾害 D.台风侵袭我国河流众多,其中长江流域洪涝灾害频繁。治理洪涝灾害是该流域综合治理的主要任务。读长江流域1949年以来发生洪涝灾害的次数图,完成下面小题。11.图中洪涝灾害次数最多的地区与其他地区相比,洪涝灾害更严重的主要原因是( )A.降水量大 B.支流众多 C.地势低平 D.湖泊萎缩严重12.防御长江洪涝灾害的措施中,作用最显著的是( )A.疏浚长江干支流河道 B.修建水利枢纽工程C.建设长江中上游防护林 D.加固中下游地区的堤坝我国是受台风和寒潮灾害影响较大的国家之一。图为我国寒潮和台风的主要移动路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3.由图可知我国受寒潮和台风影响均较小的区域是( )A.海南省 B.西藏自治区 C.辽宁省 D.内蒙古自治区14.台风可能给我国南部沿海地区带来的有利影响是( )A.缓解高温酷暑和旱情 B.增强作物光合作用C.促进沿海养殖业发展 D.使作物成熟期提前15.动态监测台风、寒潮移动路径,主要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B.地理信息系统C.数字地球 D.遥感技术由于台风周围气压分布的疏密程度不均匀,其强风区的分布也是不均匀的。在西北太平洋,一台风自东向西(或西北)移动时,通常在台风的右半圆内风较强,而在左半圆内风力较弱。所以台风的右半圆称“危险半圆”(Ⅰ、Ⅳ),左半圆称“可航半圆”(Ⅱ、Ⅲ)。图为台风区内“危险象限”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6.航行在台风外围风圈的海轮上,海员在甲板上背风而立,台风眼最可能位于其( )A.左前方 B.右前方 C.左后方 D.右后方17.Ⅰ区域因风速大、海浪高、航行风险最大,称为台风危险象限。原因是Ⅰ区域( )①海洋宽阔面广,摩擦力很小,风浪会加大②风向与台风移向一致,两者叠加风速增大③与副热带高压相邻,气压梯度大,风力大④因风向右转,船只易被吹进中心,难驶离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18.为制作台风可能登陆地区的灾害风险强度评估图,可借助( )A.RS和GPS B.RS和GIS C.RS和电子地图 D.GIS和数字地球二、材料分析题19.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同志曾亲笔题词“一定要把淮河修好”,将根治淮河水患作为一项重大国家工程。多年之后,毛泽东之孙毛新宇同志再一次将关注焦点投向淮河治理。他在提案中提出,必须继续贯彻“蓄泄兼筹”的方针,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规划、标本兼治、建管并重,进一步做好治理淮河工作,统筹解决好防洪排涝和水资源利用与保护问题。材料二:淮河干流发源于河南省桐柏山,由西向东流入洪泽湖。出洪泽湖后分为两支;一支经高邮湖、邵伯湖在江苏省扬州市东南流入长江;另一支经苏北灌溉总渠流入黄海。干流全长约1000千米。南岸主要支流有史灌河、淠河等,均发源于大别山。北岸主要支流有洪河、颍河、涡河等。下图为淮河主要水系图。(1)试从自然角度分析淮河流域洪灾多发的原因。(2)你对防治淮河洪水有什么好的建议。20.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试分析上述城市内涝严重的原因。(2)如何解决我国的城市内涝,请你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参考答案1.答案:(1)A; (2)B解析:(1)台风活动会形成强风、暴雨和风暴潮。(2)台风来袭伴随大风,树木可能会被刮倒,因此躲到树下遮风挡雨是错误的,A项错误;台风来袭带来狂风暴雨,不宜外出,应关闭门窗,B项正确;居民没有设备进行监测、预警预报,C项错误;台风造成的大风天气会使海上掀起巨浪,驾船出海更危险,D项错误。2.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防灾减灾的措施。自救和互救是个人和家庭减灾防灾的主要任务,C正确;灾害防御、灾害救援、灾害救助属于国家和社会的主要任务,A,B,D错误。故选C项。3.答案:C解析:本试题主要以无人机防霜为背景,考察地球运动和大气知识。该测试主要在3月下旬,太阳直射点接近赤道,全球各地大约地方时6:00日出。通过上图可以看出该地北京时间5:30-5:40气温开始回升,所以该地日出大概在北京时间5:30-5:40,且最低温度在0℃以下,可得出该地纬度较高,经度靠近125°-127°E,最可能位于黑龙江。故选C。4.答案:D解析:无人机通过干扰近地面大气从而达到增温防冻的效果,无人机防冻属于阶段性的,所以防冻的最佳时间一方面要考虑气温,气温低,霜冻影响显著,最需要进行干扰;同时还需要考虑是否存在逆温,所以综合考虑4:00-6:00最容易产生冻害,此时进行干扰效果最好。故选D。5.答案:C解析:据图可知,12月中旬、1月下旬、2月上旬和下旬平均气温距平偏低很多,都有可能发生寒潮天气过程,ABD不符合题意;1月上旬及前后时段温度都偏高,出现寒潮天气过程的概率最小,C符合题意,故选C。6.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2023-2024年三次寒潮期间平均降水比往年同期更多,且整体呈北多南少的分布格局,大范围雨雪过程会增加北方麦田的土壤含水量,①正确;低温寒潮利于降低麦田越冬虫卵基数和春季病虫害发生风险,②错误;低温容易造成南方油菜、经济林果等受到不同程度的冻害,③正确;北方部分地区有积雪覆盖起保温作用,利于冬小麦越冬,④正确;部分牧区气温偏低,会影响牲畜采食、取暖、育幼,⑤正确。结合选项,C正确,ABD错误,故选C。7.答案:A解析:图中甲酸来自西北的寒潮,乙、丁是台风移动路径,丙是其它自然现象,当天侵入江苏的寒潮路径最可能的是甲,A正确,BCD错误。故选A。8.答案:B解析:台风带来大风、暴雨、风暴潮天气;寒潮带来大风、降温、暴雪天气;台风和寒潮共同的天气特征是大风,B正确,ACD错误。故选B。9.答案:A解析:植树造林会使地下径流增加,入河泥沙减少,①为植树造林,②入河泥沙减少,由于地下径流增加和入河泥沙减少,河流洪水减少,③为减少洪涝。故A正确。10.答案:C解析:在我国季风气候区,由于夏季风的推进时间和强弱的不同导致我国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极易发生水旱灾害;水稻生产大多分布在东部平原地区地质灾害少;它的主要产区在南方地区受寒潮影响小;台风侵袭主要影响沿海地区,对于水稻生产的影响也是台风带来特大暴雨,产生水灾;故答案C正确。故选:C。11.答案:D解析: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中洪涝灾害次数最多的地区为洞庭湖地区,由于围湖造田等导致湖泊萎缩严重,湖泊调蓄洪水的能力下降,洪涝灾害与其他地区相比更严重,D正确。降水量大、支流众多,是整个长江流域洪涝灾害多发的原因,但不是洞庭湖洪涝灾害比其他地区更严重的原因,A、B错误;长江下游地区地势更低平,但洪涝灾害不如洞庭湖地区严重,所以地势低平不是洞庭湖洪涝灾害比其他地区更严重的原因,C错误。故选D。12.答案:B解析:防御长江洪涝灾害的措施有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疏浚长江干支流河道、修建水利枢纽工程、建设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加固中下游地区的堤坝都可以防御长江洪涝灾害。疏浚长江干支流河道可以使河道排水通畅,但作用不是最显著的,A错误;修建水利枢纽工程,可以对河流水量起到调节作用,在防御长江洪涝灾害的措施中作用最显著,B正确;建设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增加植被覆盖率,达到保持水土的作用,但见效慢,C错误;加固中下游地区的堤坝可以抵御一定程度的洪水,但洪水位仍有可能超过堤坝,作用不是最显著的,D错误。故选B。13.答案:B解析:由图可知,西藏自治区受台风和寒潮影响均较小。原因是其地处青藏高原,海拔高,寒潮、台风难以到达,B正确;海南省完全位于热带,受台风影响大,A错误;辽宁省有台风移动路径经过,并且受寒潮影响较大,C错误;内蒙古自治区受寒潮影响较大,D错误。故选B。14.答案:A解析:台风多发生在夏秋季节,带来的降水可以缓解伏旱带来的干旱、高温,A正确;台风带来降水,阴雨天气削弱太阳辐射,不利于作物光合作用,B错误;台风带来狂风、暴雨、风暴潮,对沿海养殖业造成巨大损失,不会促进沿海养殖业发展,C错误;作物成熟期提前主要与热量条件有关,D错误。故选A。15.答案:D解析: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主要的作用是定位和导航,不能监测台风、寒潮移动路径,A错误;地理信息系统(GIS)主要作用是对地理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不能监测台风、寒潮的移动路径,B错误;数字地球就是数字化的地球,是一个地球的数字模型,主要功能是方便人们了解地球,不具有监测台风、寒潮路径的功能,C错误;遥感技术(RS)能够对地表状况进行感知和监测,能够监测台风、寒潮的移动路径,D正确。故选D。16.答案:A解析:台风是低压中心,气流从四周向中心辐合,背风而立,低压在前方;由于台风的水平气流是在受到向右的地转偏向力的作用而形成,所以低压应该在左侧,A正确,BCD错误。故选A。17.答案:C解析:各象限内摩擦力无太大差异,①错误;一般台风东侧临近副高,气压梯度大,风力更大,③正确;台风系统整体向行进方向右侧移动,与台风内部水平气流偏转方向一致,叠加效应增大风速,船只更易被吹进中心,难以驶离,所以称之为危险象限,②④正确。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18.答案:B解析:台风风险强度的评估涉及台风的位置需要获取影响及可能登陆地相关地理数据(地形、人口和城市分布等)的分析、处理和判断,可借助RS和GIS系统,B正确;GPS主要用来定位、导航,A错误;电子地图,即数字地图,是利用计算机技术,以数字方式存储和查阅的地图,对制作评估图作用小,C错误;“数字地球”就是数字化的地球,是一个地球的数字模型,制作评估图不需要用到数字地球,D错误。故选B。19.答案:(1)支流多,汇水区域广;洪泽湖周边地势低平,而下游泥沙淤积,导致地势较高,排水不畅;河道弯曲;夏季降水过于集中。(2)上游植树造林,加强水土保持;在各大支流上修建水库,调蓄径流;中游利用洼地修筑蓄洪工程;下游开挖入海新河,分散水流;退耕还湖,加强湖泊对洪水的调节能力;加强预报、监测;提高人们的防灾、减灾意识。解析:(1)本小题主要考查洪涝灾害的成因,可以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从气候、地形、河流等角度去分析。气候原因:淮河流域位于季风气候区,受夏季风影响,降水集中多暴雨;地形原因:该地区位于中下游平原地区,地势低平,而由于水土流失问题,下游泥沙淤积严重,导致洪泽湖下游河段泥沙淤积严重,抬高地势,导致排水不畅;河流原因:由材料可知:准河干流两侧发育众多支流,流域面积广阔,汇水量大;淮河河段较弯曲,流速缓慢,排水不畅。(2)本小题主要考查洪涝灾害的防治措施,治理好洪涝灾害需要进行全流域综合治理,实行上中下游分段治理措施。上游河段:上游山区的植被破坏是导致中下游地区泥沙淤积的主要原因,因此在上游山区需要进行植树造林工程,加强水土保持;并且在上游河段修建水库,加强对中下游河段的调蓄作用;中游河段;利用洼地修建分洪、蓄洪区,增加蓄水空间;下游河段:新挖入海河段,增强洪水的排泄能力。此外还可以采取一些非工程措施:灾前加强对天气的监测预报,同时加强宣传提高人们的防灾、减灾意识。20.答案:(1)降雨强度大,范围集中;地势低洼,排水不畅;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区建筑密度大,地表硬化,下渗弱;城市排水系统不合理或老化,排水能力不足。(2)增加市区绿地面积,发挥绿地的渗水功能;加强地下排水管网建设,增强排水能力;加强暴雨天气的预警、预报;加强城市规划和管理。解析:(1)城市内涝主要成因包括:城市地理位置因素、城市水文条件被破坏、城市地表水下渗能力低、城市下水道不足、城市的雨岛效应等。材料中出现的城市都位于季风气候区,季风不稳定,且降雨强度大,范围集中,会在短时间内带来大量来水:这些城市位于我国平原地区,地势低洼,排水不畅,去水慢:再加上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区建筑密度大,地表硬化,下渗弱,蓄水能力差;早期形成的城市排水系统不合理或老化,排水能力不足,造成内涝频繁。(2)城市内涝治理建议可以从多个方面入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绿化建设:通过增加绿化带、草坪等绿地面积,提高土壤的渗透性,减少雨水径流量,缓解城市内涝。建设排水系统:完善城市排水管网系统,加大排水管道容量,改造雨水收集池、河道等排水设施,提高城市排水效率。地面排水:采取铺设透水砖、设置排水沟等措施,让雨水尽可能地渗入地下,减轻接收雨水的下水道压力。人工干预:通过设置临时泵站、紧急抢险等方式,及时清理堵塞的排水设施,保障城市排水通畅。统一管理:加强城市管理和综合规划,形成统的城市防洪减灾机制,做好应急预案和救援措施。综合运用上述的城市内涝治理方案,能够有效地减轻城市内涝问题,并保障城市安全稳定。同时,科学、技术、信息化手段的应用也能够提高城市内涝治理的效率和水平。例如城市内涝积水监测系统就能够实时、准确地了解城市内涝的情况,为城市防涝工作提供重要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