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2人口迁移—2024级高一地理鲁教版(2019)必修二随堂检测一、单选题1.下图是表示人口迁移的拉力和推力示意图。下列表示推力因素的是( )A.环境污染严重 B.老龄化严重 C.矿产资源丰富 D.文化教育发达甲、乙、丙是三个不同地区。读下图,回答下列小题。2.有关甲、乙、丙三地区人口迁移的说法,符合实际的是( )A.属国际人口迁移 B.迁移方向主要是由城市到农村C.人口主要由乙、丙迁往甲地 D.人口主要由甲地迁往乙、丙两地3.近几年,由于上述人口迁移带来的问题,说法错误的是( )A.加大了铁路等交通运输的压力B.扩大了迁出地、迁入地的经济发展差距C.缓解了迁出地的人地矛盾D.给迁入地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根据联合国难民署的数据,旷日持久的叙利亚冲突导致大量叙利亚难民不断涌入叙利亚邻国,约550万叙利亚难民生活在叙利亚邻国土耳其、黎巴嫩等五个国家。完成下面小题。4.大量叙利亚难民不断涌入其邻国,影响这种人口迁移的主导因素是( )A.自然环境 B.经济 C.气候 D.政治5.叙利亚难民的涌入对土耳其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A.缓解当地人地矛盾 B.加重人口老龄化C.改善医疗卫生条件 D.增加劳动力数量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发生了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其构成主体为乡城人口流动,其发生过程既深受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同时也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相关研究人员用图层结构示意我国乡城人口流动的发展层次现状(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6.乡村人口进入M。圈层的主导因素是( )A.经济 B.交通 C.文化 D.政策7.图示乡城人口流动( )A.户籍迁移使城市人口老龄化加剧 B.家庭化迁移缓解了城市人口老龄化C.非家庭化迁移减轻了乡村老龄化 D.兼业化加剧了乡村人口老龄化程度8.乡城人口流动中反向流动,可能( )A.制约小城镇发展 B.造成乡村住房紧张C.使城市人才短缺 D.改善乡村产业结构为了让群众摆脱长期贫困的状况,2011年宁夏启动生态移民工程。宁夏实施生态移民10多年来,涉及多达110万人的异地安置,这意味着全区六分之一的人正在抛弃故土。读宁夏自然要素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9.宁夏实施生态移民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政策 B.地形 C.经济 D.气候10.从自然条件考虑,下列区域人口容量最大的是( )A.Ⅰ区域 B.Ⅱ区域 C.Ⅲ区域 D.Ⅳ区域11.宁夏部分人口抛弃故土( )A.增加了故土劳动力 B.有利于减少故土地震灾害发生C.促进了故土矿产资源开发 D.有利于改善故土生态环境卡塔尔大部分地区被沙漠覆盖,凭借丰富的油气资源,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之一。外籍人口约占本国总人口的75%。完成下面小题。12.卡塔尔吸引大量外籍人口迁入,其主要原因是( )A.就业机会多 B.政局稳定 C.气候适宜 D.交通便利13.大量外籍人口的迁入,可能导致卡塔尔( )A.城市化进程减缓 B.人口合理容量变小C.男女性别比失衡 D.人地矛盾得以缓解“候鸟式”养老是当今兴起的一种新型养老模式。每年10月老张从北京飞来,次年4月再从海口飞回。他背后有数十万这种“候鸟”养老模式的老人群体。完成下面小题。14.海口成为“候鸟式”养老目的地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经济因素 B.气候因素 C.文化因素 D.资源因素15.海南省的“候鸟老人”集中居住于海口、三亚两地,会促使当地( )A.人口合理容量增加 B.第三产业发展C.廉价劳动力充足 D.资源消耗降低下图示意我国某流域人口分布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6.该流域人口分布特点是( )A.空间分布比较均匀 B.人口数量众多C.人口稠密 D.距河2km内人口最多17.该河流很可能是( )A.淮河 B.珠江 C.海河 D.雅鲁藏布江在近半个世纪的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城市人口快速增长的同时,伴随着乡村人口急剧流失,农村空心化现象日益严重。农业型专业村、工业型专业村、服务业型及其他专业村的劳动力外流数量明显增多,农村空心化容易引发农村人口老龄化、经济发展滞后、公共服务不足等诸多问题。下图为专业村劳动力外流演化机制。完成下面小题。18.根据专业村劳动力外流演化机制推断,空格项应选( )A.产业集中 B.产业多样 C.经济水平 D.区位条件19.不同类型专业村劳动力外流情况存在一定差异,下列表述正确的( )①农业型专业村外出务工人员数量较多且增幅较大,劳动力外流趋势十分明显②工业型专业村外出务工人员数量较少且增幅相对较小③服务业型专业村外出务工人员数量有所减少,劳动力外流趋势有所缓解④专业村劳动人口外出务工数量总体呈增长态势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人口流动是改变人口格局的基本动力,流动人口的吸引中心是城市。流动人口已成为我国城市人口改变的主要要素。流动人口区域不均衡性进一步加强,聚散态势日益明显,流动强度与城市等级存在正相关,一、二线城市依然是流动人口的极化中心。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0.据图,2011-2017年流动人口流动特征的描述,可能正确的是( )A.流动范围与距离衰减呈正相关,而与城市等级无明显关系B.省际流动人口主要集中于中西部经济不太发达的城市C.省内跨市流动人口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经济发达的城市D.市内跨县的流动人口主要分布在中小城市,吸引范围有限21.读图,推测①②③线对应的流动人口正确的是( )A.①—省内跨市②—省际③—市内跨县B.①—市内跨县②—省内跨市③—省际C.①—省际②—省内跨市③—市内跨县D.①—省际②—市内跨县③—省内跨市二、材料分析题22. 当北方寒冬、雾霾袭来时,海南南便是天堂。据海南省老龄办统计,全国各地到海南休闲 、养生、养老的“候鸟老人”有110万人,使得养老机构构成了热门生意。分析“候鸟老人”的涌入对海南地理环境的影响。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2021年黑龙江人口出生率为3.59‰,死亡率为8.70‰,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11‰。辽宁全年出生人口20.0万人,出生率4.71‰,死亡人口37.7万人,死亡率8.89‰,人口自然增长率-4.18‰。材料二:受人口外迁、自然增长率低等因素影响,在2010-2020十年间,东北三省减少1101万人,其中,黑龙江减少了646万人,是流失人口最多的省份。辽宁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为25.72%,为全国最高。下表为东北三省2010-2020年人口变化统计表。2010年人口 占全国比重 2020年人口 占全国比重 人口变化数 比重涨跌黑龙江 38313991 2.86 31850088 2.26 -6463903 -0.6吉林 27452815 2.05 24073453 1.76 -3379362 -0.34辽宁 4374633 3.27 42571407 3.02 -1154916 -0.25(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分析东北三省人口自然增长率低的原因。(2)评价人口外迁对东北经济发展的影响。(3)东北地区外迁的人口中,既有青壮年也有相当数量的老年人口。请选择任一群体,推测该群体主要迁往哪些地区并阐明理由。参考答案1.答案:A解析:老龄化严重,会导致劳动力短缺,就业机会多,吸收人口迁入,属于拉力因素,排除B;矿产资源丰富地区,开发利用矿产资源可以促进经济发展,需要大量劳动力,可以吸引人口迁入,属于拉力因素,排除C;文化教育发达,吸引大量年轻人前来求学,促进人口迁入,属于拉力因素,排除D;环境污染严重,居住环境差,会导致部分人口迁出,属于推力因素,A符合题意。2.答案:D解析:根据图中经纬度可以知道,甲乙丙都属于中国,所以属于国内迁移,A错误。我国的人口迁移主要是由农村到城市,B错误。人口主要由甲地迁往乙、丙两地,C错误、D正确。故选D。3.答案:B解析:人口迁移加大了铁路等交通运输的压力,A正确。人口迁移可以缩小迁出地、迁入地的经济发展差距,B错误。缓解了迁出地的人地矛盾,C正确。给迁入地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D正确。本题要求选择不正确的,B符合题意,故选B。4.答案:D解析:由题意可知叙利亚国内持续动荡,战乱不断,所以是政治因素,B错误,D正确。叙利亚难民大多迁入邻国,自然环境、气候等差异不大,AC错误;故选D。5.答案:D解析:人口迁移对迁入地的影响是增加了当地的人口数量,会增加劳动力数量,D正确;增加了当地人口,加剧人地矛盾,A错误;迁入的难民大多是年轻人,可以缓解人口老龄化,B错误;大量难民的迁入会加大医疗卫生的压力,C错误;故选D。6.答案:D解析:M0层乡村人口实现了市民化,其特点是户籍已迁,而我国流动人口户籍的迁移主要由政府政策决定,因此乡村进入M圈层的主导因素是政策,而经济、交通和文化虽会影响,但不是主导因素,ABC错误,D正确。故选D。7.答案:B解析:根据我国人口流动的特点,流动人口的主力为青壮年劳动力,若实现家庭化迁移,迁移人口大多数是青壮年劳动力及其子女,故家庭化迁移能缓解城市人口老龄化,A错误,B正确;兼业化劳动力就近获顾务农和经商务工,不会加剧乡村人口老龄化程度,CD错误。故选B。8.答案:D解析:人口反向流动主要是在城市经商务工的乡村人口回流到原籍故乡,这部分人员在外大多获取了生产技能并实现了一定的资金积累,回乡后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可能性较大,能改善乡村产业结构,会促进小城镇的发展,A错误,D正确;在城市经商务工又回流到原籍故乡的人口中大部分原来就有住房,不会造成乡村住房紧张,B错误;人口反向流动主要是在城市经商务工的乡村人口回流到原籍故乡,会使得城市人才部分流失,但占比较小,不会到人才短缺的程度,C错误。故选D。9.答案:A解析:由材料可知,“为了让群众摆脱长期贫困的状况,2011年,宁夏启动生态移民工程,大批移民迁往环境较好的外地”,说明宁夏实施生态移民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政府政策的因素,A正确;与地形、经济、气候有关,但不是主要影响因素,BCD错误。故选A。10.答案:B解析:读图可知Ⅱ地区为宁北冲积平原,土壤肥沃,有黄河流经,水源充足,人口容量最大,B正确;Ⅰ地区是贺兰山山地,Ⅲ为台地和山间盆地,Ⅳ地区为黄土高原,属于地形起伏较大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环境较差,人口容量较平原区小,ACD错误。故选B。11.答案:D解析:读材料可知,宁夏部分人口抛弃故土属于生态移民,减少了故土的人口数量,故减少了故土劳动力,A错;降低了人类开发程度,有利于改善故土生态环境,D正确;生态移民对地震灾害发生无影响,B错误;劳动力减少,不利于故土矿产资源开发,C错误。故选D。12.答案:A解析:卡塔尔位于波斯湾西南海岸的卡塔尔半岛上,油气资源丰富,就业机会多,收入高,本国劳动力短缺,因此吸引了大量外籍人口迁入,A正确;卡塔尔属于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干燥,气候条件差,C错误;交通便利、政局稳定不是吸引人口迁入的主要原因,BD错误。故选A。13.答案:C解析:大量外籍人口迁入可以加快卡塔尔城市化进程,A错误;人口合理容量主要受资源丰富程度、经济发展水平、科技水平、消费水平、对外开放程度等因素影响,人口迁入不会导致人口合理容量变小,B错误;油气资源丰富,就业机会多,吸引男性较多,男性迁入多,可能会导致男女性别比失衡,C正确;人口迁入会导致人地矛盾加剧,D错误。故选C。14.答案:B解析:冬季,我国北方纬度较高、受冬季风影响大,气候寒冷,许多北方老人为了避寒南下至处于热带地区的海南省,形成特殊的人口迁移,这种人口迁移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气候因素,B正确;不是经济、文化、资源因素,ACD错误。故选B。15.答案:B解析:海南省的“候鸟老人”集中居住于海口、三亚两地,会促使当地第三产业发展,B正确;短期人口流动不会导致人口合理容量增加,A错误;老年人前往海南是度假、养老,而不是上班,C错误;短期人口流动会加速资源消耗,D错误。故选B。16.答案:D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人口空间分布不均,A错误;从图中可着出人口分布总体较稀疏,B错误;7--10千米的范围人口较少,C错误;距河流2千米内人口最多,人口密度达到了55人/平方干米,D正确。故选D17.答案:D解析:该地为雅鲁藏布江谷地,光照资源不是主要的影响因素,①错误;矿产资源没有很大的差异,材料中也没有提示,②错误;雅鲁藏布江谷地热量条件较好,有利于农耕,人口较多,③正确;位于河流沿岸,水源充足,利于发展因此人口多,④正确,故正确选项为 B,A、C、D错误。故选B。18.答案:A解析:读图可知,空格处为离心力,由于产业集中分布,竞争激烈,利益不均,使得专业村劳动力流失,A正确;产业多样会吸引人口回流,B错误;经济水平与区位条件不确定是有利条件还是不利条件,CD错误;故选A。19.答案:A解析:由材料可知,在近半个世纪的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城市人口快速增长的同时,伴随着乡村人口急剧流失,农业型专业村外出务工人员数量较多且增幅较大,劳动力外流趋势十分明显,①正确;工业型专业村由于就业条件不好,外出务工人员数量较多且增幅相对较大,②错误;服务业型专业村收益较高,故外出务工人员数量有所减少,劳动力外流趋势有所缓解,③正确;随着区域经济发展差异,专业村劳动人口外出务工数量总体呈增长态势,④正确;故选A。20.答案:D解析:读图可知,人口流动范围受到城市阶序(城市等级)的影响较为明显,A错误;据图可知,省际流动人口所占比例最大的是一线城市,而一线城市北京、天津、上海等城市主要集中于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B错误;读图可知,省内跨市流动人口所占比例最大的是二线城市,而非东部经济发达区的一线城市,C错误;市内跨县的流动人口所占比例大的是三线城市,其次是四线城市,这些城市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不仅流入量小,而且吸引范围有限,D正确。故选D。21.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流动强度与城市等级存在正相关,一、二线城市依然是流动人口的极化中心”可知,城市等级越高,越趋向于省际流动,距离衰减越不明显,等级越低,越趋向于市内流动,邻近效应越明显,据图可知,一线城市等级高,流动范围比例高的是①代表省际流动人口,三、四线城市等级越低,流动范围比例高的是③代表市内跨县的流动人口,二线城市等级仅次于一线城市,流动范围比例也仅次于①,因此,②代表省内跨市流动人口。故选C。22.答案:有利的:购房、租房、消费对海南经济(商业、房地产)起推动作用;推进基础设施(医疗、养老、交通)的完善;促进海南城市化进程;带来商机和机遇;也提升了就业人口;促进文化交流。不利的:增加了环境压力;社会供给紧张;增加了交通的压力。解析:分析“候鸟老人”的涌入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应从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有利方面可以从推动城市化、提升就业人口、促进文化交流等方面。不利方面主要从环境压力、交通压力方面入手。 有利:购房、租房、消费对海南经济(商业、房地产)起推动作用;推进基础设施(医疗、养老、交通)的完善;促进海南城市化进程;带来商机和机遇;也提升了就业人口;促进文化交流。不利:增加了环境压力;社会供给紧张;增加了交通的压力。23.答案:(1)青壮年大量人口迁出导致育龄人口减少,人们生育观念的转变,婚育年龄推迟等,导致人口出生率下降;(答出其中两点得4分)老年人口比重较大,人口死亡率高。(2)不利影响:劳动力短缺;人才流失,不利于产业结构升级;本地市场规模缩小,不利于吸引投资。有利影响: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利于生态、绿色农业发展。(3)老年人:迁往南方温暖地区。东北地区冬季寒冷且漫长,不利于老年人平安过冬;南方地区纬度低,冬季温暖舒适。或青壮年:迁往东南沿海地区。东南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快,新增就业机会多;经济发达,收入水平高等。解析:(1)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率主要是出生率与死亡率,由材料可知,东北三省人口大量的青壮年外迁,使婚育人口减少,且人们生育观念的转变,婚育年龄推迟等,导致人口的出生率低;另一方面,区域内人口老龄化严重,人口死亡率高,也使人口自然增长率低。(2)人口外迁对东北经济发展影响应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分析。有利:减轻区域内的人地矛盾,利于环境的保护;人口外迁,有利于农业生产的集约化、规模化,利于生态农业和绿色农业发展;不利影响:人口外流,劳动力不足;人才流失,不利于当地的产业(高新技术)升级。人口减少,本地需求减少,市场萎缩,不利于招商引资。(3)老年人:主要迁往南方温暖地区(如三亚)。原因:东北冬季气候寒冷,不利于老人过冬;而南方气候温暖,冬季气温舒适,利于过冬。青壮年:迁往东南沿海发达地区:原因:就业机会多;经济发达,收入水平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