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七年级上册 4.1《 家的意味》 教学设计课题 4.1《 家的意味》 单元 第二单元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七年级上册课标分析 课程标准第二部分“我与他人和集体”中的“交往与沟通”部分:“体会父母为抚养自己付出的辛劳,孝敬父母和长辈。学会与父母平等沟通,调适‘逆反’心理。增强与家人共创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识和能力。”教材分析 《家的意味》是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四课第一框的内容,主要介绍家的含义与意义,阐释了家庭对学生个人成长的作用,与社会的关系。在学生不断拓展的社会生活中,家庭是他们最熟悉的生活区域,是他们人际交往的重要内容,父母更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足以见得家风、家教的重要性。本课主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家庭的含义及家庭关系的确立,帮助学生明白家庭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对社会的重要性,使学生加深对于家的理解,只有对家有深刻理解,才能更好地体味亲情,传递家人之爱,构建和谐家庭。学情分析 亲情是学生与他人交往的第一关。本节课内容是引导学生学习与父母、家人交往知识的开端。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对家的认识仅仅局限于表面,还不能深入把握家的内涵、家的重要性,以及家风所具有的深厚意味,由此本节课将引导学生初识家是什么,从中华传统文化的角度理解家的意味。核心素养目标 1.政治认同:理解家庭对个人成长的重要作用,自觉传承优良家风。2.道德修养∶用心感悟家庭作用,感受优良家风的影响,向上向善,促进家庭幸福和谐。3.健全人格∶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力量,自觉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促进自己全面发展。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家庭的意义;家对个人成长的作用。教学难点:家庭与社会的关系;家庭关系确立的情形。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在白纸上画下你心中的家,结合你的画作和生活体验,说说在你心里“家”意味着什么?教师:家是个有温度的词,它不仅是我们身体休息的地方,更是我们心灵停靠的港湾,倦鸟桂林、鱼翔浅底、落叶归根,这都是对家的渴望、也是生命在追寻一种归宿。家,对我们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4.1《家的意味》。引入课题:家的意味 学生自己动手作画,分享交流。 通过引导学生在白纸上画下自己心中的家,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话题。讲授新课 家的含义【生活观察】P26思考:结合上述说法和你的生活体验,说说“家”是什么?教师归纳: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 相关链接:家庭关系确立的几种情形:依照法定条件和法定程序结婚而组成的家庭——男女结婚成家;因血缘关系组成的家庭——宝宝降生使家庭喜添新成员;依照法定条件和法定程序,收养而组成的家庭——养子女与养父母成为一家人;父或母再婚组建新的家庭——继子女与继父母也是一家人。家的重要性(一)家是生命的居所,是心灵的港湾思考:从我们的成长过程可以看出什么?教师归纳:家是生命的居所,是心灵的港湾。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家,我们的生命是父母给予的,我们的成长也离不开家庭的哺育和支持。家是我们的第一所学校材料: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画荻教子等故事告诉我们,家长担负着教育后代的责任,家长特别是父母对我们的影响很大,往往可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思考: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说说家庭对个人成长的作用?教师归纳:家是我们的第一所学校,是我们的修身之所。父母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我们在父母等家人的言传身教中学习为人处世,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家是代代传承、血脉相连的生活共同体材料:梁启超是中国近代思想家。他注重把自己的爱国情怀传给子女,在家书中常教育孩子们把个人努力和对社会的贡献紧密联系在一起,以报效祖国。梁启超的九个子女都在各自的领域发光发热,为国家作贡献。儿子梁思礼曾说,他从父亲那里继承的最宝贵的东西就是“爱国”。思考:结合梁启超的家风,说说家庭对个人成长的作用?教师归纳:家是代代传承、血脉相连的生活共同体。在薪火相传中,我们不仅接续着祖先的生命,而且传承着家风。【播放视频】习近平总书记的家风思考:(1)你还知道哪些优良家风?与同学分享。(2)习近平总书记写给父亲的信告诉我们优良的家风怎样发挥着作用?教师归纳:① 优良家风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价值观念、性格特征、道德修养和行为习惯等。② 优良家风引导人们向上向善,促进家庭幸福和谐。(四)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 材料: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家庭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我们要认识到,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不是抽象的,最终要体现在千千万万个家庭都幸福美满上,体现在亿万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上。同时,我们还要认识到,国家好,民族好,家庭才能好。——习近平的讲话思考:习近平总书记这段话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教师归纳: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家庭和睦则社会安定,家庭幸福则社会祥和,家庭文明则社会文明。教师总结:家的重要性:①家是生命的居所,是心灵的港湾。②家是我们的第一所学校,是我们的修身之所。③家是代代传承、血脉相连的生活共同体。④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 学生思考并回答,各抒己见。学生思考后举手发言。学生阅读材料,思考感悟。学生阅读材料,思考感悟。学生观看视频并回答问题。学生阅读习近平重要讲话,思考并回答问题。 通过“说我家”的活动,引导深刻理解家的含义。通过观看我们的成长历程图片,引导学生体会家人对自己的付出,明白家是生命的居所,是心灵的港湾。通过说说家庭对自己成长经历的影响,引导学生明白家是我们的第一所学校,是我们的修身之所。通过阅读梁启超对子女的爱国教育,引导学生理解家是代代传承、血脉相连的生活共同体。通过解读“习近平的家庭故事”,知道家庭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自觉承担践行良好家风的责任。通过阅读习近平重要讲话,使学生明确家庭与社会的关系,树立家国情怀。课堂小结 家是我们的身心寄居之所,是我们的心灵港湾, 我们不仅要珍爱家庭的温馨,感谢父母的付出;我们更有责任,通过自己的努力,让爱住我家,相亲相爱到永远。相对于我们的每个家庭而言,我们的学校、国家也是我们的大家,我们不仅有责任建设好我们的小家,更重要的是为我们的大家做出自己的努力。 通过组织学生交流收获和体会,培养学生归纳思维能力,有效总结本节知识。随堂练习 1、下列对家的认识,你认为不恰当的是( A )A.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地缘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B.家是我们心灵的港湾,家里有亲人,家中有亲情C.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家是代代传承、血脉相连的生活共同体D.家是我们身心寄居之所,是甜蜜、温暖、轻松的避风港2、自古以来游子总是“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心里惦记着“临行密密缝”的母亲,满怀“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感慨。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A.家是身心寄居之所和心灵的港湾B.我们要与父母加强沟通增进感情C.我们总是长大后才理解父母的爱D.我们离开父母之后感觉失落不安3、习近平在给父亲习仲勋的“拜寿信”中写道:“家教的严格,是众所周知的。我们从小就是在您的这种教育下,养成勤俭持家习惯的。这样的好家风我辈将世代相传。”我们从中感悟到( D )A.平等的家庭氛围 B.父母的辛勤付出C.亲近的父子关系 D.良好的家风家教3、习近平在给父亲习仲勋的“拜寿信”中写道:“家教的严格,是众所周知的。我们从小就是在您的这种教育下,养成勤俭持家习惯的。这样的好家风我辈将世代相传。”我们从中感悟到( B )A.平等的家庭氛围 B.父母的辛勤付出C.亲近的父子关系 D.良好的家风家教 利用多媒体出示本节课的检测题,课堂练习有助于检测学习效果,从而针对性地查缺补漏。板书设计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