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七律 长征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七律 长征 教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3.古诗词三首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七律诗的特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磅礴的气势,注意通过朗读的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并表现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课文。
2.借助多媒体教学资源,通过自主探究、互动交流,理解诗意,领悟诗句表达的情感,领会红军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感受伟人情怀。(重难点)
3.自学《菩萨蛮 大柏地》进一步体会红军长征的艰难历程,感受伟人毛泽东乐观豪迈的胸襟及革命情怀。(重难点)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话长征(时间长;困难多)
2.揭题,读题
二、初读诗歌,读出节奏
苦不苦,想想长征二万五;累不累,看看革命老前辈。”在了解革命前辈的故事之前,请同学自读整首诗,把字音读准,把整首诗读通读顺。
1.指名读诗,正音。
2.齐读
3.读出韵律
朗读的时候,我们能感受到这诗读起来朗朗上口,因为律诗讲究平仄对仗,讲究押韵。
三、再读,感悟长征精神
师:孩子们,让我们一起来品味这首诗的开篇。
出示句子: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师:你们从这两句中感受到了什么
预设:红军战士不怕困难的精神。
师:在诗句中“只等闲”是什么意思
预设:和平常一样,不足为奇。
师:你们看,诗人用短短两句,就将红军面对艰难长征的豪迈气概展现得淋漓尽致。还记得我们刚才提到的数据吗 18座大山,24条大河。这就是诗中的“万水千山”。在诗人眼中,这些艰难险阻不过是"等闲"之事。多么豪迈的气概!
出示句子: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师:这两句写的是什么
预设:山。
师:没错。那么,为什么诗人选择五岭和乌蒙山来代表长征路上的山呢 预设:红军长征中最艰难的大山,连绵起伏,难以逾越。
师:你们是怎么知道这些山很难翻越的
生:从"逶迤"和"磅礴"这两个词可以看出。
师:让我们来细品这两个词。
逶迤给你什么感觉 (展示五岭连绵起伏的图片)
磅礴又给你什么感觉 (展示乌蒙山雄伟壮观的图片)
师:这些看似难以逾越的大山,在诗人笔下变成了什么
预设:腾细浪和走泥丸。
师:那么连绵起伏的山像走细浪,那么高大的乌蒙山,在红军脚下就像踩扁的泥丸一样。你们觉得,红军还会害怕这样的山吗
那些雄伟的大山,在红军战士眼中都变得如此渺小。这是何等的自信和勇气啊!现在,让我们再次朗读这几句诗,感受红军战士的豪情壮志!
出示句子: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师:现在,让我们深入了解一下诗人为什么选择金沙江和大渡河。
展示金沙江和大渡河的图片和资料
师:金沙江之战是红军几乎没有伤亡就完成了渡江。而大渡河之战,特别是飞夺泸定桥,则是最艰苦、最凶险、最勇猛的一场战役。(播放相关历史视频片段)
师:你们看,这种对比手法,你们觉得有什么效果
生:让人感受到长征路上的起伏和变化。
师:那么,诗人是如何用"暖"和"寒"来表达这种对比的呢
当红军巧渡金沙江时,那种突如其来的幸运感,那种暖暖的喜悦,诗人用"金沙水拍云崖暖"来表达。这个"寒"字用得极妙,既表现了战役的艰难,也暗示了胜利的喜悦。虽然铁索冰寒,但红军战士的心中依然燃烧着胜利的火焰。
师:现在,让我们再次朗读这两句诗,感受诗人笔下的"暖"与"寒"。
出示句子: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师:你们注意到了吗 首联和尾联的写法有什么特点
生:感觉更自由,更直接。师:没错,首联和尾联的确更自由。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师:代表着情感的直接宣泄。在这里,诗人更加直白地表达了"喜"的情感。师:诗人在长征即将结束时选择了岷山,你们觉得这个选择有什么特别之处
预设:岷山的千里雪,象征着最后的艰难,也预示着胜利的到来。师:你们的理解很深刻。
四、小结
希望你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也能像毛主席创作这首诗一样:- 在规则中寻找创新- 在困难中保持乐观- 在复杂中抓住关键让我们再次朗读这首诗,感受诗人的智慧和豪情!
【作业设计】
1.完成《七律 长征》背诵默写。
2.借助小组合作完成学习报告
选题:
(1)了解毛泽东。(人物生平大事记)
(2)中国的变化:从1901到1949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