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影子的四季变化》学生能够准确描述正午时物体影子随季节变化的规律,即从夏到冬,影子逐渐变长;从冬到夏,影子逐渐变短。夏季影子最短,冬季影子最长,春秋影子适中。深入理解圭表是中国古代测量正午时刻日影长度的天文仪器,掌握圭表的组成结构(圭和表)以及工作原理。(一)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掌握正午影长的四季变化规律,理解夏季影子最短、冬季影子最长、春秋影子适中的特点。指导学生制作简易圭表,并利用其进行模拟实验,观察日影的四季变化,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二)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圭表的工作原理,确定四季正午时刻太阳的位置高度,从而准确模拟日影的四季变化。培养学生长期观测自然规律的习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严谨的科学态度。精心制作的教学课件,包含圭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动画、影子的四季变化演示、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等内容。(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播放一段关于四季变化的视频,视频中展示了不同季节的自然风光、动植物的变化以及人们的生活场景。视频播放结束后,提问学生:“同学们,在刚才的视频中,我们看到了四季的变化是如此丰富多彩。那么,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在不同的季节里,物体的影子会有什么变化呢?” 引导学生思考影子与四季变化的关系。展示一些不同季节的物体影子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图片中的影子长度和方向的变化。提问学生:“从这些图片中,你们能发现影子的四季变化有什么规律吗?” 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影子的四季变化是有规律可循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影子的四季变化规律,了解中国古代的天文仪器圭表是如何测量日影长度的。”(板书课题:影子的四季变化)知识讲解,认识圭表教师出示圭表模型,向学生介绍圭表的历史和重要性:“圭表是中国古代测量正午时刻日影长度的天文仪器,它在中国古代天文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圭表的发明和使用,体现了古人的智慧和对自然规律的深刻认识。”结合模型,详细介绍圭表的组成结构和工作原理:圭表由圭和表两部分组成。圭是有刻度的平面,通常是一块长方形的石板或木板,上面刻有不同的刻度,代表不同的节气。表是立在圭面上的一根棍子,通常是用木材或金属制成。正午时,太阳直射在表上,表会在圭面上投射出暗影。通过观察暗影的长度和位置,可以确定正午时刻的日影长度,进而推断出季节的变化。古人经过长期观测记录,发现影子长度在四季会呈规律变化,他们还根据影子长短制定了中国古代的二十四节气。提问学生:“大家现在对圭表有了初步的了解,那么你们能说一说圭表是如何测量日影长度的吗?” 引导学生思考圭表的工作原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三)小组讨论,提出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围绕 “影子的四季变化” 这个主题,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对圭表的初步认识,提出自己的疑问和猜想。例如,学生可能会提出以下问题:为什么影子的长度会在四季发生变化?圭表是如何确定四季的?不同地区的影子四季变化规律一样吗?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将本小组提出的问题记录在黑板上。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整理和分类,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问题作为后续探究实验的重点。教师引导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好奇心。例如,对于 “为什么影子的长度会在四季发生变化?” 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地球公转等因素对影子长度的影响。(四)实验探究一:了解古人对日影四季变化的观测教师出示古人在不同季节的正午时分对日影的观测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图片中的日影长度和太阳位置的变化。提问学生:“从这些图片中,你们能发现什么规律?” 引导学生动手画出日影长度,并将它们进行比较。学生分组进行讨论,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教师巡视各小组的讨论情况,适时给予引导和启发。例如,教师可以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日影的方向等因素。各小组选派代表进行汇报,分享小组的讨论结果。教师对学生的汇报进行点评和总结,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夏季太阳高度最高,冬季太阳高度最低,春季和秋季的太阳高度适中。夏季影子最短,冬季影子最长,春季和秋季影子适中。(五)实验探究二:制作简易圭表教师介绍制作简易圭表的材料和方法:材料:白纸、长方体纸盒、卡纸、笔、尺子、双面胶、剪刀、手电筒、“春分、秋分、冬至、夏至” 的标志物。方法:用白纸制作圭面:将白纸裁剪成合适的大小,用尺子在白纸上画出刻度,代表不同的节气。可以参考圭表的实际刻度,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创意进行设计。制作表:用卡纸制作一根细长的棍子,作为表。可以用剪刀将卡纸剪成合适的长度和形状,然后用双面胶粘在长方体纸盒上。组装圭表:将制作好的表立在圭面上,用双面胶固定在长方体纸盒上。可以根据需要调整表的高度和角度,使其更加稳定和准确。学生分组进行制作,教师巡视指导,提醒学生注意安全,如使用剪刀时要小心,不要划伤手指。同时,鼓励学生发挥创新精神,制作出有个性的圭表。制作完成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展示和交流,分享自己制作的圭表的特点和创意。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和表扬,激发学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六)实验探究三:利用自制圭表进行模拟实验,观察日影的四季变化教师出示同一地点一年四季正午时分太阳的位置示意图,让学生观察图片中的太阳位置变化,并结合生活经验,说一说自己对不同季节太阳位置的认识。教师播放实验示范操作视频,让学生了解实验的步骤和方法:确定正午时刻太阳的位置:一位同学观察并记录,要求把实验结果记录到活动手册中。另一位同学手拿手电筒模拟太阳,两人确定 “春分、秋分、冬至、夏至” 的太阳位置。进行模拟实验:将自制的圭表放在手电筒的光照下,观察表在圭面上投射出的暗影长度和位置的变化。可以调整手电筒的高度和角度,模拟不同季节太阳的位置变化。记录实验数据:用尺子测量暗影的长度,并在圭面上标明实际测量的长度。同时,观察暗影的方向和位置变化,记录在实验记录单中。学生分组进行模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是否规范,及时给予纠正和指导。鼓励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准确记录实验数据。实验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提问学生:“在模拟实验中,你们发现正午时分物体的日影在四季有什么变化规律?” 引导学生从暗影的长度、方向、位置等方面描述实验现象,并分析这些现象与四季变化的关系。各小组选派代表进行汇报,分享小组的讨论结果。教师对学生的汇报进行点评和总结,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正午时分物体的日影,在四季有规律地变化着。从夏到冬,逐渐变长;从冬到夏,逐渐变短。夏季日影最短,冬季日影最长,春秋日影适中。(七)实验探究四:实际观察教师指导学生把自制的圭表放在正午时分太阳可以照射到的窗边,记录影子的实际长度。提问学生:“在实际观察中,我们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引导学生思考实际观察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如选择合适的观察地点、确定正午时刻的方法、记录数据的准确性等。学生进行实际观察,教师巡视指导,观察学生的观察方法是否正确,及时给予纠正和指导。鼓励学生坚持长期观察,记录不同季节影子的变化情况。教师提醒学生在其他季节也进行测量和记录,培养学生长期观测自然规律的习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八)研讨交流,深入理解影子的四季变化规律教师提出问题,组织学生进行研讨交流:根据我们的模拟实验和实际观察,你能总结出影子的四季变化规律吗?请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影子的四季变化与哪些因素有关?请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圭表在古代天文学中有什么重要作用?它对我们现代生活有什么启示?学生分组进行讨论,交流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教师巡视各小组的讨论情况,适时给予引导和启发。例如,对于 “影子的四季变化与哪些因素有关?” 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太阳高度角、地球公转、地理位置等方面进行分析。各小组选派代表进行汇报,分享小组的讨论结果。教师对学生的汇报进行点评和总结,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影子的四季变化规律,以及圭表在古代天文学中的重要作用和对现代生活的启示。(九)拓展延伸,了解更多自然规律教师出示北京地区日出日落时间和正午太阳仰角变化表,让学生观察表格中的数据,提问学生:“从这些数据中,你能发现什么规律?这些规律与影子的四季变化有什么关系?” 引导学生思考日出日落时间、正午太阳仰角等因素与影子四季变化的关系。学生观察数据,进行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发现。教师巡视各小组的讨论情况,适时给予引导和启发。例如,教师可以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夏至、冬至、春分、秋分等特殊节气的数据变化。各小组选派代表进行汇报,分享小组的讨论结果。教师对学生的汇报进行点评和总结,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同一地点,不同的季节,日出时间、日落时间、正午太阳仰角等有相同有不同,使得物体的影长呈一定变化规律。教师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观察自然现象,了解更多与影子、太阳位置、季节变化等相关的自然规律。同时,引导学生思考科学技术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意识。(十)课堂总结,巩固知识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圭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影子的四季变化规律、制作简易圭表的方法、模拟实验和实际观察的过程等方面。提问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对影子的四季变化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在生活中,你还能发现哪些与影子和季节变化相关的现象?” 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体会。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和补充,强调影子的四季变化是与地球公转、太阳高度角等因素密切相关的自然现象。同时,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继续关注自然现象,探索更多的科学奥秘。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验探究和讨论交流,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对影子的四季变化规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制作简易圭表和进行模拟实验的方法,提高了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思维水平。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在实验探究环节,部分学生的操作不够规范,影响了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实验操作技能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水平。同时,在讨论交流环节,部分学生的参与度不够高,今后应更加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此外,在拓展延伸环节,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了解更多与天文观测、自然规律相关的科学知识和技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通过不断反思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