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五上2丁香结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会写“缀、窥”等14个生字,会写“宅院、幽雅”等19个词语。2、有感情朗读课文,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写丁香的。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关键词句的意思。4、能说出丁香结引发了“我”对人生怎样的思考,并结合生活实际,谈自己的理解。教学重难点能说出丁香结引发了“我”对人生怎样的思考,并结合生活实际,谈自己的理解。教学过程一、从题目入手·一字立骨丁:“丁”,就是小的意思。丁香花,顾名思义,就是一丁点的花,一丁点的香,一丁点的结。文中表现丁香花小的词句有:星星般的小花那十字小白花,那样小,却不显得单薄。许多小花形成一簇。然后用“丁香花虽然‘小’,但是……”的句式来填空,进一步品析丁香花的外形特点。香:散发着清香:香气直透毫端,还有淡淡的幽雅的甜香。有灵魂香气:遮掩着我的窗,照耀着我的文思和梦想。以此来由浅入深地分析丁香花的香气和与我之间的关系。结:外形相似: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似衣襟上的盘花扣。我才恍然,果然是丁香结!象征意义:“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它们负担着解不开的愁怨。由此引入作者对“丁香结”新的思考,从而领悟作者的人生态度。二、从结构入手·层次分明首先启发学生很快地把文章分为两层:丁香花(1-3自然段)丁香结(4-6自然段)第一个部分,带领着同学概括作者描写的四个不同地方的丁香城里街旁的丁香校园月下的丁香斗室窗外的丁香雨中着水的丁香总结写作顺序:由城里到城外,由白天到夜晚,由晴天到雨天分析写作角度:颜色、样子、气味和丁香花的不同特点。第二个部分,从“丁香结”入手,分析作者的思想过程和人生态度。三、从群文入手·托物言志结合之前学过的《落花生》《桂花雨》,并链接中学的《紫藤萝瀑布》,带着孩子来探讨托物言志文章的写作思路。(一)选择合适的 “物”具有独特性《丁香结》中的丁香花,花朵小巧而繁茂,颜色淡雅,同时又有着独特的象征意义。《落花生》中的花生,生长在地下,朴实无华,却有着丰富的营养价值。《桂花雨》中的桂花,香气扑鼻,给人带来美好的感受。《紫藤萝瀑布》中的紫藤萝,花团锦簇,生机勃勃,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与作者相关作者选择的 “物” 往往与自己的经历、情感或志向有一定的关联,这样才能更好地通过对 “物” 的描写来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例如,宗璞在《紫藤萝瀑布》中,通过对紫藤萝花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在历经磨难后对生命的感悟和对未来的希望。(二)细致描写 “物”外在形态对 “物” 的外形进行详细的描写,包括颜色、形状、大小等方面,让读者对 “物” 有一个直观的印象。例如,《丁香结》中对丁香花的描写:“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树银妆,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从墙上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紫藤萝瀑布》中对紫藤萝花的描写:“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生长环境 描写 “物” 的生长环境,能够更好地衬托出 “物” 的特点和品质。例如,《落花生》中对花生生长环境的描写:“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桂花雨》中对桂花生长环境的描写:“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动态描写对 “物” 的动态进行描写,能够使 “物” 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例如,《丁香结》中对丁香花在雨中的描写:“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前的莹白渗过来。让人觉得,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紫藤萝瀑布》中对紫藤萝花在风中的描写:“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三)赋予 “物” 深刻的寓意象征意义通过对 “物” 的描写,赋予 “物” 一定的象征意义,使 “物” 成为作者情感或志向的寄托。例如,《丁香结》中的丁香花象征着人生中的愁怨和困惑;《落花生》中的花生象征着朴实无华、默默奉献的品质;《桂花雨》中的桂花象征着家乡的美好和对家乡的思念;《紫藤萝瀑布》中的紫藤萝花象征着生命的顽强和美好。感悟思考在描写 “物” 的过程中,作者往往会产生一些感悟和思考,这些感悟和思考是托物言志的核心内容。例如,《丁香结》中作者通过对丁香花的描写,感悟到人生中的愁怨和困惑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应该以乐观的心态去面对。《落花生》中作者通过对花生的描写,思考到做人应该像花生一样,朴实无华,默默奉献。课堂小结:在这样的感慨中,在这样的体悟中,你都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面对困难时我们应该豁达、积极乐观!这也是这篇文章想要传达给大家的人生态度,作者正是通过这样的事物把自己的人生态度寄托其中,这就是“托物言志”。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