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岳阳楼记 导学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1课 岳阳楼记 导学案

资源简介

第11课 岳阳楼记
2022年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
培养热爱中华文化的文化自信;培养积累、梳理、整合文言语汇和具有良好语感的能力;培养求知欲、创造性,养成积极思考的习惯;感受、理解、欣赏、评价古代语言文字,涵养高雅情趣,具备健康的审美意识和观念。 1.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的意义和虚词的用法。 2.理解内容,品味文章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以及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法。 4.正确理解和评价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生理想和政治抱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第一课时
活动一:积累文言字词
1.正音正字
滕子京( ) 谪守( ) 属予作文( ) 衔远山( )
浩浩汤汤( ) 朝晖夕阴( ) 潇湘( )
迁客骚人( ) 霪雨( )霏霏( ) 怒号( )
樯倾楫催( ) 山岳潜形( ) 薄暮冥冥( )
虎啸( )猿啼 忧谗( )畏讥 岸芷( )汀( )兰
波澜不惊( ) 沙鸥翔集( ) 皓( )月千里
宠辱偕忘( ) 静影沉璧( ) 心旷神怡( )
文言字词梳理归类。
(一)通假字
1.百废具兴( )
2.属予作文以记之( )
(二)古今异义词
1.气象万千( )
2.微斯人( )
3.去国怀乡 ( )
4.春和景明 ( )
(三)词类活用
1. 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 )
2. 百废具兴 ( )
3. 北通巫峡 ( )
4.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 )( )
(四)一词多义
1.和: 政通人和( )
春和景明( )
2.通: 政通人和( )
北通巫峡( )
3.观: 予观夫巴陵胜状( )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
4.空: 浊浪排空( )
长烟一空( )
5.一: 一碧万顷( )
长烟一空( )
6.极: 南极潇湘( )
感极而悲者矣( )
此乐何极( )
7.会: 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 )
会宾客大宴 ( )
8.国: 去国怀乡 ( )
死国可乎 ( )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 )
9.或: 而或长烟一空 ( )
或以为亡 ( )
或异二者之为 ( )
10.以: 属予作文以记之( )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五)特殊句式
1. 判断句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也”表示判断。)
2. 省略句 属予作文以记之
(省略了主语“滕子京”,即“滕子京属予作文以记之”。)
3. 倒装句
(1)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于其上”为后置状语,应在“刻”字的前面,即“于其上刻唐贤今人诗赋”。)
(2)微斯人,吾谁与归
(“谁”为前置宾语,应在“与”的后面,即“微斯人,吾与谁归”。)
活动二:积累文学常识
岳阳楼简介
岳阳楼历史悠久,迄今已有1700余年的历史。岳阳楼始建于三国,原为吴将水军大都督鲁肃训练水师的阅兵台。到唐代时,唐中书令张说谪守岳阳,在此筑楼,正式定名为岳阳楼。宋庆历五年(公元1045年)重修,现存建筑是清同治六年(公元 1867年)所建。
现如今看到的岳阳楼完整地保持着清光绪六年(公元1880)大修后的建筑形制,通高19.42米,进深14.54米,宽17.42米,占地250平方米,楼宇主体与构架均为纯木结构。
岳阳楼位于今湖南岳阳市西北的巴丘山下,其前身是三国时期吴国都督鲁肃的阅兵台,唐玄宗开元四年(716),张说在阅兵台旧址建造楼阁,取名“岳阳楼”,常与文士们登楼赋诗。岳阳楼高三层,下临洞庭,遥望君山,建筑雄伟,气势磅礴。许多文人学士都曾在这里留下脍炙人口的诗文。自范仲淹《岳阳楼记》后,岳阳楼声名益著,与湖北黄鹤楼、江西滕王阁齐名,被誉为楚地三大名楼,成为游览胜地。
走近作者:
范仲淹(989-1052),字 。谥号 ,史称范文正公。苏州吴县(今江苏吴县)人,北宋著名 、 。他出身贫寒,自幼苦学,对下层人民的痛苦感受较深。27岁中进士,为官敢于直谏,曾负责西北边防,屡立战功,后任参知政事(副宰相),提出革新朝政建议,触动保守派利益,遭到贬谪。死后谥文正,著有《 》。他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他的诗文代表文学创作的进步方向,具有鲜明的政治内容。所作的文章富有政治内容,文辞秀美,气度豁达。名篇有散文《 》,词《 》,诗《 》等。
3.文章体裁:
记:“记”是一种古代 ,可以通过 、 、 、 ,来 。这种体裁出现得很早,至唐宋而大盛。它可以记人和事,可以记山川名胜,可以记器物建筑,故又称“杂记”。在写法上大多以 为主而兼有 、 成分。
4. 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庆历六年(1046年)九月十五日,当时作者贬居河南邓州。这年六月,与范仲淹同为大中祥符进士、因遭诬陷而被降职岳州的滕子京重修的岳阳楼行将落成,滕子京函请范仲淹作记并附上名家所绘的《洞庭晚秋图》,连同亲拟的《求记书》一并寄给好友范仲淹。范仲淹欣然受命,范仲淹依据此图,凭着丰富的想象,写下了这篇抒己胸襟、规劝朋友的干古名篇《岳阳楼记》。表达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激励我们要以天下为己任,树立崇高的理想,拥有宽阔的胸怀。
活动三:文章朗读
要求: 读准字音,读准停顿、节奏,读出情感。
朗读指导: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活动四:疏通文意,感知内容。
(一)疏通文意:
1.掌握翻译文言文的方法,根据课下注释疏通文义,并将不懂之处画出来。
2.四人小组讨论交流,解决自己未能解决的问题。
3.全班讨论交流,解决小组未能解决的问题。
(二)概括各段段意,理清文章思路。
活动五:探究理解
第二课时
一、新课导入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千古传诵的名句,它是千百年来忧国忧民的志士仁人的博大胸怀的真实写照,它所提倡的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精神对我们仍有借鉴和教育意义。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是如何提出这一观点的。
二、合作探究。
一段原文:
重点词语:
谪:封建官吏降职或远调 守:做太守 通:顺利 和:和乐
具:通俱,全、都 兴:兴盛 乃:于是 增:增加、扩展
制:规模 于其上:在 属:通“嘱” 嘱咐、嘱托 作文:写文章
记之:之,这件事情。
一段翻译:
问题1: 第1段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这背景是什么?说明了什么?
答:
二段原文:
重点词语
夫:语气助词 胜状:胜景,即美好景色 衔:连接 吞:吞吐 汤汤:水势浩荡的样子
横:广阔 涯:边际 晖:日光 阴:天色昏暗 大观:雄伟景象 述:记述 备:详细
然则:虽然,如此(既然如此),那么 极:尽 迁客:被贬谪远调的人 骚人:诗人
会:聚会 览:观赏 异:不同
二段翻译:
问题2:作者从岳阳楼上看到了怎样的雄伟景象?作者为何略写岳阳楼景观?
答:
问题3:第2段写洞庭湖的全景用“衔远山,吞长江”,如果把“衔”改为“连”,把“吞”改为“接”好不好?为什么?
答:
问题4:作者没有停留在写景上,而用“然则”从岳阳楼的地理形势转入写什么?
答:
第三课时
三段原文:
重点字词:
若夫:像那 霪雨:连绵的雨 霏霏:雨(或雪)繁密的样子 开:放晴
排:冲向 隐:隐藏 耀:光辉 潜:潜藏、隐没 形:形体
摧:折断 薄:迫近 冥冥:昏暗的样子 斯:这 则:就
去:离开 国:国都 怀:怀念 忧:担心 谗:说坏话 畏:惧怕
讥:批评,指责 萧然:萧条、冷落的样子 极:极
三段翻译:
问题5: 三段写了什么内容?和上文有什么联系
答:
四段原文:
重点字词:
至:至于 景:日光 惊:动,起 万顷:极言其广 翔集:鸟停息在树上 锦鳞:美丽的鱼
芷:香草的一种 郁郁:形容草木茂盛 或:有时 一:全 空:消散 璧:圆形的玉
何极:哪有穷尽 宠:光荣 辱:屈辱 偕:一起 把:持,执 临:面对
四段翻译:
问题6:本段写了什么内容?和上文有什么联系
答:
问题7:“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有何不同?作者详写这一内容的目的是什么?
答:
五段原文:
重点字词:
嗟夫:感叹词,唉 求:探求 心:思想感情 或:或许 二者之为:心理活动
何哉:为什么呢? 庙堂:朝廷 进:进(在)朝为官 退:退居江湖(不在朝为官)
然则:既然如此,那么 先:在……之前 后:在……之后
微:没有 归:归依
五段翻译:
问题8:“古仁人之心”的“览物之情”又是怎样的?其忧乐观又是怎样的?
答:
问题9:“进”指什么?“退”指什么?
答:
问题10:“微斯人”的“斯人”指什么人?句子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答:
主题思想:
本文通过对岳阳楼周围景物的描写,以及对“迁客骚人”“览物之情”的分析,表达了作者“ , ”的旷达胸襟和“ , ”的政治抱负,也表达了对好友滕子京的慰勉和规箴之意。
第四课时
1.“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和“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这两句中的“异”字,分别指什么内容?
答:
2.作者用哪些话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和“喜”?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答:
3. 最后一段中所用的主要表达方式是什么?本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答:
4.怎样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
答:
5.文章第5段是怎样推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个警句的?
答:
6.写作特色:

“记”是一种古代文体,可以通过记人、记事、记物、记景,来抒发作者感情和主张。这种体裁出现得很早,至唐宋而大盛。它可以记人和事,可以记山川名胜,可以记器物建筑,故又称“杂记”。在写法上大多以记述为主而兼有议论、抒情成分。
作者对现实生活中的某个事物有所感受,写出来都可以叫记。
一类是寓情理于事、景、物的描述之中;另一类由事、景、物的描述中,自然生发出情理,卒章显志。叙事类:《桃花源记》;说明类:《核舟记》;写景类:《小石潭记》;言志类:《岳阳楼记》,《醉翁亭记》
文学常识填空:
《岳阳楼记》的作者是 ,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字 ,谥号 ,北宋的政治家、 。有《范文正公集》传世。
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谪守(zhé) 衔远山(xián) 浩浩汤汤(tāng)
B.潜形(qiǎn) 日星隐曜(yào) 樯倾楫摧(qiáng)
C.皓月(hào) 淫雨霏霏(fēi) 岸芷汀兰(tīng)
D.嗟夫(jiē) 宠辱偕忘(xié) 属予作文以记之(shǔ)
3.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政通人和/春和景明 B.北通巫峡/指通豫南
C.浊浪排空/长烟一空 D.南极潇湘/此乐何极
4.下列各句中“之”的用法与其他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前人之述备矣 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属予作文以记之 D.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5.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B.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C.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D.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6.下列选项中,对句子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朝晖夕阴,气象万千”运用对比、夸张的修辞手法,极言洞庭湖湖光山色变化无穷,为下文具体写洞庭湖一阴一晴的景象埋下伏笔。
B.“衔远山,吞长江”运用比拟、对偶的修辞手法,赋予洞庭湖以生命和气势,把“远山”“长江”和洞庭湖写得活灵活现,构成一幅生动的画卷。
C.“浮光跃金,静影沉璧”运用比喻、对偶的修辞手法,把洞庭湖一动一静时的光影色态写得十分生动形象,给人以美感。
D.“薄暮冥冥,虎啸猿啼”是实写之景,渲染出一种悲凉凄惨的氛围,烘托了登楼者的伤感之情。
7.下列句子译文有误的一项是( )
A.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译文:(这时迁客骚人们)登上这座楼,就会产生(被贬)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被说坏话、惧怕被批评指责的心情,(再)抬眼望去,尽是萧条的景象,感慨悲伤到了极点。
B.子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译文:依我看来,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这洞庭湖上。
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译文:不因外界环境的变化而高兴,不因自己处境的变化而悲伤。
D.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译文:(这时人们)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胸怀开阔,精神愉悦,荣耀和屈辱一并忘了,端着酒,迎着风,喜气洋洋。
8.名句默写。
(1)《岳阳楼记》中表现作者远大政治抱负的句子是: , ;表达作者旷达胸襟的句子是: , 。
(2)文中动静结合,描写洞庭湖月夜美景的句子是: , 。
(3)新市长上任两年,全市面貌大变,干群同心,社会安定,各项建设事业蓬勃发展,真是“ , ”。(用《岳阳楼记》中两个相连的四字短语填写)
9.默写:
(1)《岳阳楼记》中从时间角度表现景象的千变万化的句子是“ , ”。
(2)《岳阳楼记》中写岳阳楼重修后发生的变化的句子是“ , ”。
(3)北宋文学家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洞庭湖波光月影之美的句子是“ , ”。
(4)《岳阳楼记》中表现迁客骚人因物而喜的两个四字句是“ , ”。
(5)《岳阳楼记》中体现“古仁人”不同于“迁客骚人”对待“得”“失”态度的句子是“ , ”。
(6)《岳阳楼记》中与“进亦忧,退亦忧”相照应的句子是“ , ”。
文言文阅读
(2024·吉林松原·二模)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10.文段选自 (作者)的《 》一文。
11.请解释文段中加点词的意思。
(1)增其旧制 (2)属予作文
(3)浩浩汤汤 (4)朝晖夕阴
1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直线的句子。
(1)前人之述备矣。
(2)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13.作者的“览物之情”,与“迁客骚人”有着怎样的不同,请用作者的原话回答。
“ , ”。
14.请任选角度赏析选文中的“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2024·安徽合肥·二模)
阅读文言短文,回答问题
【甲】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岳阳楼记》(节选)
【乙】
康定元年,元昊反,延州诸砦①多失守,仲淹自请行②。先是③,诏分边兵:总管领万人,铃辖领五千人,都监领三千人。寇至御之,则官卑者先出。仲淹曰:“将不择人以官为先后取败之道也。”于是大阅州兵,得万八千人,分为六,各将三千人,分部教之。量贼众寡,使更④出御贼。
明年正月,诏诸路入讨⑤,仲淹曰:“正月塞外大寒,我师暴露,不如俟春深入,贼易瘦人饥,势马制也。当据要害,拓疆御寇,策之上也”帝皆用其议。
《宋史·范仲淹传》(有删减)
【注】①砦(zhài):同“塞”。②行:这里指前往御敌。③先是:范仲淹到延州之前。④更:轮流。⑤诏诸路入讨:皇帝下诏命令各路军队讨伐西夏。
【丙】
春日游湖①
范仲淹
湖边多少游湖者,半在断桥烟雨间。
尽逐春风看歌舞,几人着眼到青山。
【注】①北宋皇祐二年,吴中发生饥荒。此时范仲淹任杭州知府,他发动各地整修寺院,翻修官仓,借工程雇佣大批饥民。因措施得力,两浙灾区唯有杭州安定无事,百姓平安度过灾荒。
15.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或异二者之为 (2)不以物喜
(3)寇至御之 (4)不如俟春深入
16.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微斯人,吾谁与归?
量贼众寡,使更出御贼。
17.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将 不 择 人 以 官 为 先 后 取 败 之 道 也
【甲】文中范仲淹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但有人认为【乙】文有“忧”无“乐”,【丙】诗有“乐”无“忧”,请结合【乙】文和【丙】诗中的具体内容,阐述【甲】文中作者的“忧乐观”。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11课 岳阳楼记
2022年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
培养热爱中华文化的文化自信;培养积累、梳理、整合文言语汇和具有良好语感的能力;培养求知欲、创造性,养成积极思考的习惯;感受、理解、欣赏、评价古代语言文字,涵养高雅情趣,具备健康的审美意识和观念。 1.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的意义和虚词的用法。 2.理解内容,品味文章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以及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法。 4.正确理解和评价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生理想和政治抱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第一课时
活动一:积累文言字词
1.正音正字
滕子京(ténɡ) 谪守( zhé ) 属予作文( zhǔ ) 衔远山(xián )
浩浩汤汤(shāng) 朝晖夕阴( huī ) 潇湘( xiāo xiāng )
迁客骚人( sāo ) 霪雨( yín )霏霏( fēi ) 怒号( háo )
樯倾楫催(qiánɡ jí ) 山岳潜形( qián ) 薄暮冥冥(bó mínɡ )
虎啸( xiào )猿啼 忧谗(chán )畏讥 岸芷(zhǐ)汀(tīng )兰
波澜不惊( lán ) 沙鸥翔集( xiáng ) 皓( hào )月千里
宠辱偕忘( xié ) 静影沉璧( bì ) 心旷神怡(yí )
文言字词梳理归类。
(一)通假字
1.百废具兴 (通“俱”,都、全、皆)
2.属予作文以记之(同“嘱”,嘱托)
(二)古今异义词
1.气象万千(古义:景象。今义:大气的状态和现象。)
2.微斯人(古义:没有。今义:细小。)
3.去国怀乡 (古义:国都;今义:国家)
4.春和景明 (古义:日光;今义:景致,风景)
(三)词类活用
1. 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名词作动词,做郡的长官
2. 百废具兴 形容词作名词,荒废的事业
3. 北通巫峡 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北
4.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形容词作状语,在……之前; 形容词作状语,在…… 之后
(四)一词多义
1.和: 政通人和(和乐 形容词)
春和景明(和煦 形容词)
2.通: 政通人和(顺利 形容词)
北通巫峡(通向 动词)
3.观: 予观夫巴陵胜状(看 动词)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景象 名词)
4.空: 浊浪排空(天空 名词)
长烟一空(消散 动词)
5.一: 一碧万顷(一 数量词)
长烟一空(全、都 副词)
6.极: 南极潇湘(尽,直通 动词)
感极而悲者矣(极点 副词)
此乐何极(穷尽 动词)
7.会: 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聚集,动词)
会宾客大宴 (适逢,副词)
8.国: 去国怀乡 国都,名词
死国可乎 国家,名词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国防,名词 
9.或: 而或长烟一空 有时,副词
或以为亡 有人,代词
或异二者之为 或许,副词
10.以: 属予作文以记之 (来 连词)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因为 连词)
(五)特殊句式
1. 判断句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也”表示判断。)
2. 省略句 属予作文以记之
(省略了主语“滕子京”,即“滕子京属予作文以记之”。)
3. 倒装句
(1)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于其上”为后置状语,应在“刻”字的前面,即“于其上刻唐贤今人诗赋”。)
(2)微斯人,吾谁与归
(“谁”为前置宾语,应在“与”的后面,即“微斯人,吾与谁归”。)
活动二:积累文学常识
岳阳楼简介
岳阳楼历史悠久,迄今已有1700余年的历史。岳阳楼始建于三国,原为吴将水军大都督鲁肃训练水师的阅兵台。到唐代时,唐中书令张说谪守岳阳,在此筑楼,正式定名为岳阳楼。宋庆历五年(公元1045年)重修,现存建筑是清同治六年(公元 1867年)所建。
现如今看到的岳阳楼完整地保持着清光绪六年(公元1880)大修后的建筑形制,通高19.42米,进深14.54米,宽17.42米,占地250平方米,楼宇主体与构架均为纯木结构。
岳阳楼位于今湖南岳阳市西北的巴丘山下,其前身是三国时期吴国都督鲁肃的阅兵台,唐玄宗开元四年(716),张说在阅兵台旧址建造楼阁,取名“岳阳楼”,常与文士们登楼赋诗。岳阳楼高三层,下临洞庭,遥望君山,建筑雄伟,气势磅礴。许多文人学士都曾在这里留下脍炙人口的诗文。自范仲淹《岳阳楼记》后,岳阳楼声名益著,与湖北黄鹤楼、江西滕王阁齐名,被誉为楚地三大名楼,成为游览胜地。
走近作者: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谥号文正,史称范文正公。苏州吴县(今江苏吴县)人,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他出身贫寒,自幼苦学,对下层人民的痛苦感受较深。27岁中进士,为官敢于直谏,曾负责西北边防,屡立战功,后任参知政事(副宰相),提出革新朝政建议,触动保守派利益,遭到贬谪。死后谥文正,著有《范文正公集》。他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他的诗文代表文学创作的进步方向,具有鲜明的政治内容。所作的文章富有政治内容,文辞秀美,气度豁达。名篇有散文《岳阳楼记》,词《渔家傲》,诗《江上渔者》等。
3.文章体裁:
记:“记”是一种古代文体,可以通过记人、记事、记物、记景,来抒发作者感情和主张。这种体裁出现得很早,至唐宋而大盛。它可以记人和事,可以记山川名胜,可以记器物建筑,故又称“杂记”。在写法上大多以记述为主而兼有议论、抒情成分。
4. 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庆历六年(1046年)九月十五日,当时作者贬居河南邓州。这年六月,与范仲淹同为大中祥符进士、因遭诬陷而被降职岳州的滕子京重修的岳阳楼行将落成,滕子京函请范仲淹作记并附上名家所绘的《洞庭晚秋图》,连同亲拟的《求记书》一并寄给好友范仲淹。范仲淹欣然受命,范仲淹依据此图,凭着丰富的想象,写下了这篇抒己胸襟、规劝朋友的干古名篇《岳阳楼记》。表达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激励我们要以天下为己任,树立崇高的理想,拥有宽阔的胸怀。
活动三:文章朗读
要求: 读准字音,读准停顿、节奏,读出情感。
朗读指导: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活动四:疏通文意,感知内容。
(一)疏通文意:
1.掌握翻译文言文的方法,根据课下注释疏通文义,并将不懂之处画出来。
2.四人小组讨论交流,解决自己未能解决的问题。
3.全班讨论交流,解决小组未能解决的问题。
(二)概括各段段意,理清文章思路。
全文共5段,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和作记缘由。
第二部分(第2~4段):描写岳阳楼周围的景色,引出“迁客骚人”登楼“览物”而产生的两种不同感受。(全文的主体)可分为两层。
第一层(第2段):概括描写由岳阳楼、洞庭湖的景色并过渡到登楼览物的心情。
写洞庭湖的景色并提出“迁客骚人”“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的问题。
第二层(第3~4段):分别描写阴晦和晴朗时的景色,自然地引出迁客骚人或悲或喜的感情。
第三部分(第5段):议论,借对“古仁人之心”的探求,抒发作者的旷达胸襟和政治抱负。(这是全文的核心)。
活动五:探究理解
第二课时
一、新课导入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千古传诵的名句,它是千百年来忧国忧民的志士仁人的博大胸怀的真实写照,它所提倡的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精神对我们仍有借鉴和教育意义。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是如何提出这一观点的。
二、合作探究。
一段原文:
重点词语:
谪:封建官吏降职或远调 守:做太守 通:顺利 和:和乐
具:通俱,全、都 兴:兴盛 乃:于是 增:增加、扩展
制:规模 于其上:在 属:通“嘱” 嘱咐、嘱托 作文:写文章
记之:之,这件事情。
一段翻译:
问题1: 第1段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这背景是什么?说明了什么?
答:
在“政通人和,百废具兴”的基础上“重修岳阳楼”,这说明滕子京在谪守的逆境中,仍不以己悲,把政事治理得井井有条。由此可见作者欣赏他的阔大胸襟,与一般的“迁客”不同。
二段原文:
重点词语
夫:语气助词 胜状:胜景,即美好景色 衔:连接 吞:吞吐 汤汤:水势浩荡的样子
横:广阔 涯:边际 晖:日光 阴:天色昏暗 大观:雄伟景象 述:记述 备:详细
然则:虽然,如此(既然如此),那么 极:尽 迁客:被贬谪远调的人 骚人:诗人
会:聚会 览:观赏 异:不同
二段翻译:
问题2:作者从岳阳楼上看到了怎样的雄伟景象?作者为何略写岳阳楼景观?
答:
气势非凡:衔远山,吞长江。
宽阔无边: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湖光山色: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因为“前人之述备矣”。
问题3:第2段写洞庭湖的全景用“衔远山,吞长江”,如果把“衔”改为“连”,把“吞”改为“接”好不好?为什么?
答:
不好,洞庭湖是无生命之物,同“衔”“吞”则使人产生有生命之感,把“远山”“长江”跟洞庭湖的关系写得活灵活现,成了一幅气势磅礴的动人画面。如果用“连”“接”来替换,只是客观地说明三者的相对位置,画面是静止的,效果没有这样好。
问题4:作者没有停留在写景上,而用“然则”从岳阳楼的地理形势转入写什么?
答:
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
第三课时
三段原文:
重点字词:
若夫:像那 霪雨:连绵的雨 霏霏:雨(或雪)繁密的样子 开:放晴
排:冲向 隐:隐藏 耀:光辉 潜:潜藏、隐没 形:形体
摧:折断 薄:迫近 冥冥:昏暗的样子 斯:这 则:就
去:离开 国:国都 怀:怀念 忧:担心 谗:说坏话 畏:惧怕
讥:批评,指责 萧然:萧条、冷落的样子 极:极
三段翻译:
问题5: 三段写了什么内容?和上文有什么联系
四段原文:
重点字词:
至:至于 景:日光 惊:动,起 万顷:极言其广 翔集:鸟停息在树上 锦鳞:美丽的鱼
芷:香草的一种 郁郁:形容草木茂盛 或:有时 一:全 空:消散 璧:圆形的玉
何极:哪有穷尽 宠:光荣 辱:屈辱 偕:一起 把:持,执 临:面对
四段翻译:
问题6:本段写了什么内容?和上文有什么联系
问题7:“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有何不同?作者详写这一内容的目的是什么?
答:
悲: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喜: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这样写是为了将这类人的悲喜感情跟“古仁人之心”作对比,引出下文,由写情自然转入议论,突出全文的主旨。
五段原文:
重点字词:
嗟夫:感叹词,唉 求:探求 心:思想感情 或:或许 二者之为:心理活动
何哉:为什么呢? 庙堂:朝廷 进:进(在)朝为官 退:退居江湖(不在朝为官)
然则:既然如此,那么 先:在……之前 后:在……之后
微:没有 归:归依
五段翻译:
问题8:“古仁人之心”的“览物之情”又是怎样的?其忧乐观又是怎样的?
答: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忧乐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问题9:“进”指什么?“退”指什么?
答:
“进”指“居庙堂之高”,在朝廷上做官;“退”指“处江湖之远”,不在朝廷上做官。(借代)
问题10:“微斯人”的“斯人”指什么人?句子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答:
①“斯人”是指“古仁人”。②一方面表达了自己愿与古仁人同道的旷达胸襟和远大抱负;另一方面也委婉地表达了作者对滕子京的劝勉,希望他具有古仁人之心,志存高远。
主题思想:
本文通过对岳阳楼周围景物的描写,以及对“迁客骚人”“览物之情”的分析,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也表达了对好友滕子京的慰勉和规箴之意。
第四课时
1.“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和“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这两句中的“异”字,分别指什么内容?
答: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中的“异”是指不同的自然景观引发的迁客骚人不同的感触,即“悲”与“喜”两种不同的心境。
“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中的“异”是指古仁人不同于上述迁客骚人,能不受自然环境、自身处境的影响,即“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作者用哪些话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和“喜”?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答:
“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喜”。这样写是为了将这类人的悲喜感情跟“古仁人之心”作对比,引出下文,由写情自然转入议论,突出全文的主旨。
3. 最后一段中所用的主要表达方式是什么?本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答:
议论。作用:点明主旨,抒发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博大胸襟和“先天下之,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政治抱负。
4.怎样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
答:
我国古代早有“与民同乐”的思想。孟子说:“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这里说的“乐以天下,忧以天下”来源于民本思想。范仲淹在本文中把它发展成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观点,并以此作为对待仕途进退的原则,表现了他旷达的胸襟和远大的抱负。
5.文章第5段是怎样推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个警句的?
答:
作者十分巧妙地利用设问方式逐层推进,最后才点出警句。先用比较方式设问,以“不以物喜……则忧其君”表明“古仁人之心”的内涵,显示了“古仁人”的阔大胸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由此得出“进亦忧,退亦忧”的论断,突出一个“忧”字,自然引出第二个设问“何时而乐”,使文章又推进一层。设问后而警句出现,给人印象极深。
6.写作特色:
1.本文构思精巧。作者不写岳阳楼历史和重修经过,也不泛泛铺陈周围湖光山色,而是抓住不同的人对景物所产生的不同情感,引出对古仁人之心的探求,从而表明了自己的人生追求。
2.文章叙事、写景、议论和抒情相结合,以叙事作引子,写景引出抒情,抒情诱发议论,环环相扣,有力地揭示了主题。
3.骈散结合的句式。
骈句指的是结构相似、内容相关、行文相邻、字数相等的两句话,跟对偶相似,只是不像对偶那样在音韵上有严格的要求。散句,则是相对于骈句而言,也可以说,骈句以外的句子都是散句。首段叙事用散句,写岳阳楼大观用骈句,起、结句又为散句,洞庭湖上一阴一晴多为骈句,结句又为散句,节奏不断变化,读起来声调铿锵,给人以美的享受。

“记”是一种古代文体,可以通过记人、记事、记物、记景,来抒发作者感情和主张。这种体裁出现得很早,至唐宋而大盛。它可以记人和事,可以记山川名胜,可以记器物建筑,故又称“杂记”。在写法上大多以记述为主而兼有议论、抒情成分。
作者对现实生活中的某个事物有所感受,写出来都可以叫记。
一类是寓情理于事、景、物的描述之中;另一类由事、景、物的描述中,自然生发出情理,卒章显志。叙事类:《桃花源记》;说明类:《核舟记》;写景类:《小石潭记》;言志类:《岳阳楼记》,《醉翁亭记》
文学常识填空:
《岳阳楼记》的作者是 ,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字 ,谥号 ,北宋的政治家、 。有《范文正公集》传世。
【答案】 范仲淹 希文 文正 文学家
【详解】范仲淹,字希文。北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范仲淹在地方治政、守边皆有成绩,文学成就也较为突出。他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对后世影响深远;有《范文正公文集》传世。
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谪守(zhé) 衔远山(xián) 浩浩汤汤(tāng)
B.潜形(qiǎn) 日星隐曜(yào) 樯倾楫摧(qiáng)
C.皓月(hào) 淫雨霏霏(fēi) 岸芷汀兰(tīng)
D.嗟夫(jiē) 宠辱偕忘(xié) 属予作文以记之(shǔ)
【答案】C
【详解】A.浩浩汤汤(tāng)——shāng;
B.潜形(qiǎn)——qián;
D.属予作文以记之(shǔ)——zhǔ;
故选C。
3.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政通人和/春和景明 B.北通巫峡/指通豫南
C.浊浪排空/长烟一空 D.南极潇湘/此乐何极
【答案】B
【详解】A.和:和乐/和煦;
B.通:通向/通向;
C.空:天空/消散;
D.极:至、到达/尽头;
故选B。
4.下列各句中“之”的用法与其他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前人之述备矣 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属予作文以记之 D.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答案】C
【详解】A.句意: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之:结构助词,的;
B.句意:这就是岳阳楼的壮丽景象。之:结构助词,的;
C.句意:他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情。之:代词,指“重修岳阳楼”这件事;
D.句意: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之:结构助词,的;
故选C。
5.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B.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C.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D.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答案】C
【详解】本题可根据句意断句。选项语句大意为:在天下人忧之前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其中,“先/后……而忧/乐”即“在……之前忧/之后才乐”之意,故句中“天下之忧”“天下之乐”为整体,不可断开。连词“而”紧承后面的“忧”“乐”。故选C。
6.下列选项中,对句子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朝晖夕阴,气象万千”运用对比、夸张的修辞手法,极言洞庭湖湖光山色变化无穷,为下文具体写洞庭湖一阴一晴的景象埋下伏笔。
B.“衔远山,吞长江”运用比拟、对偶的修辞手法,赋予洞庭湖以生命和气势,把“远山”“长江”和洞庭湖写得活灵活现,构成一幅生动的画卷。
C.“浮光跃金,静影沉璧”运用比喻、对偶的修辞手法,把洞庭湖一动一静时的光影色态写得十分生动形象,给人以美感。
D.“薄暮冥冥,虎啸猿啼”是实写之景,渲染出一种悲凉凄惨的氛围,烘托了登楼者的伤感之情。
【答案】D
【详解】D.有误。“薄暮冥冥,虎啸猿啼”是虚写之景。故选D。
7.下列句子译文有误的一项是( )
A.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译文:(这时迁客骚人们)登上这座楼,就会产生(被贬)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被说坏话、惧怕被批评指责的心情,(再)抬眼望去,尽是萧条的景象,感慨悲伤到了极点。
B.子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译文:依我看来,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这洞庭湖上。
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译文:不因外界环境的变化而高兴,不因自己处境的变化而悲伤。
D.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译文:(这时人们)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胸怀开阔,精神愉悦,荣耀和屈辱一并忘了,端着酒,迎着风,喜气洋洋。
【答案】C
【详解】C.这句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正确的翻译应是: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故选C。
8.名句默写。
(1)《岳阳楼记》中表现作者远大政治抱负的句子是: , ;表达作者旷达胸襟的句子是: , 。
(2)文中动静结合,描写洞庭湖月夜美景的句子是: , 。
(3)新市长上任两年,全市面貌大变,干群同心,社会安定,各项建设事业蓬勃发展,真是“ , ”。(用《岳阳楼记》中两个相连的四字短语填写)
【答案】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 浮光跃金 静影沉璧 政通人和 百废具兴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注意易错字词:忧、悲、浮、沉璧、具。
9.默写:
(1)《岳阳楼记》中从时间角度表现景象的千变万化的句子是“ , ”。
(2)《岳阳楼记》中写岳阳楼重修后发生的变化的句子是“ , ”。
(3)北宋文学家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洞庭湖波光月影之美的句子是“ , ”。
(4)《岳阳楼记》中表现迁客骚人因物而喜的两个四字句是“ , ”。
(5)《岳阳楼记》中体现“古仁人”不同于“迁客骚人”对待“得”“失”态度的句子是“ , ”。
(6)《岳阳楼记》中与“进亦忧,退亦忧”相照应的句子是“ , ”。
【答案】
朝晖夕阴 气象万千 增其旧制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浮光跃金 静影沉壁 心旷神怡 宠辱偕忘 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详解】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晖、赋、跃、壁、怡、宠辱、偕”等字词容易写错。
文言文阅读
(2024·吉林松原·二模)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10.文段选自 (作者)的《 》一文。
11.请解释文段中加点词的意思。
(1)增其旧制 (2)属予作文
(3)浩浩汤汤 (4)朝晖夕阴
1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直线的句子。
(1)前人之述备矣。
(2)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13.作者的“览物之情”,与“迁客骚人”有着怎样的不同,请用作者的原话回答。
“ , ”。
14.请任选角度赏析选文中的“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答案】
范仲淹 岳阳楼记
规模 同“嘱”,嘱托、嘱咐 水势壮阔的样子 日光
(1)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2)他们观赏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
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
“衔”“吞”用词传神,运用拟人修辞,把洞庭湖人格化,使静景富有动态与活力,构成一幅气势磅礴的动人画面。
【解析】
10.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文段出自《岳阳楼记》。《岳阳楼记》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于庆历六年(1046年)九月十五日应好友巴陵郡太守滕子京之请为重修岳阳楼而创作的一篇记。该文通过写岳阳楼的景色,以及阴雨和晴朗时带给人的不同感受,揭示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古仁人之心,也表达了作者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爱民情怀。
1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增加它原有的规模。制,规模。
(2)句意:嘱咐我写一篇文章来记录这件事。属,同“嘱”,嘱托、嘱咐。
(3)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水流浩荡,宽阔无边。浩浩汤汤,水势壮阔的样子。
(4)句意:一天里阴晴多变。晖,日光。
12.本题考查译句。
重点词语:(1)之,的,述,记述。备,完备,详细。矣,了。(2)览,看。之,的。得无,恐怕,是不是。异,差别,不同。
13.本题考查提炼信息。
根据原文中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可知,作者不因外物的好坏和个人的得失而或喜或悲。根据原文中的“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和“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可知,迁客骚人会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故表现了作者的“览物之情”与“迁客骚人”不同的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14.本题考查语句赏析。
“衔”“吞”用词传神,在作者眼里,洞庭湖仿佛嘴里含着小山,吞没了长江,水流浩荡,宽阔无边。“衔”“吞”赋予洞庭洞以人的动作,把洞庭湖人格化,这是拟人的修辞手法。这个句子描绘洞庭湖连接远处群山,吞吐长江之水,使静态的景物富有动态与生机活力,描绘出洞庭湖的广阔浩渺,气势磅礴的画面。
【参考译文】:
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职到岳州做知州。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原有的规模,把唐代和当代名人的诗赋刻在上面。他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情。  
我观看那巴陵郡的胜景,全在洞庭湖上。含着小山,吞没了长河,水流浩荡,宽阔无边,一天里阴晴多变,气象千变万化。这就是岳阳楼的壮丽景象。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虽然如此,那么向北面通到巫峡,向南面直到潇水和湘水,被降职到外地的官吏和来往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他们观赏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
(2024·安徽合肥·二模)
阅读文言短文,回答问题
【甲】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岳阳楼记》(节选)
【乙】
康定元年,元昊反,延州诸砦①多失守,仲淹自请行②。先是③,诏分边兵:总管领万人,铃辖领五千人,都监领三千人。寇至御之,则官卑者先出。仲淹曰:“将不择人以官为先后取败之道也。”于是大阅州兵,得万八千人,分为六,各将三千人,分部教之。量贼众寡,使更④出御贼。
明年正月,诏诸路入讨⑤,仲淹曰:“正月塞外大寒,我师暴露,不如俟春深入,贼易瘦人饥,势马制也。当据要害,拓疆御寇,策之上也”帝皆用其议。
《宋史·范仲淹传》(有删减)
【注】①砦(zhài):同“塞”。②行:这里指前往御敌。③先是:范仲淹到延州之前。④更:轮流。⑤诏诸路入讨:皇帝下诏命令各路军队讨伐西夏。
【丙】
春日游湖①
范仲淹
湖边多少游湖者,半在断桥烟雨间。
尽逐春风看歌舞,几人着眼到青山。
【注】①北宋皇祐二年,吴中发生饥荒。此时范仲淹任杭州知府,他发动各地整修寺院,翻修官仓,借工程雇佣大批饥民。因措施得力,两浙灾区唯有杭州安定无事,百姓平安度过灾荒。
15.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或异二者之为 (2)不以物喜
(3)寇至御之 (4)不如俟春深入
16.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微斯人,吾谁与归?
量贼众寡,使更出御贼。
17.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将 不 择 人 以 官 为 先 后 取 败 之 道 也
【甲】文中范仲淹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但有人认为【乙】文有“忧”无“乐”,【丙】诗有“乐”无“忧”,请结合【乙】文和【丙】诗中的具体内容,阐述【甲】文中作者的“忧乐观”。
【答案】
不同 因为 抵御 等到
(1)没有这种人,我和谁一道呢?
根据敌军的多少,派遣他们轮流出战抵御敌军。
将 不 择 人 /以 官 为 先 后 /取 败 之 道 也
示例:乙文中范仲淹亲自训练兵将,制订出出战迎敌的方案,革除了弊端;并为建议朝廷春后讨伐西夏;这些都是“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具体体现;丙诗通过燕子归来,桃花盛开,描绘出春日湖光美景,充分体现了“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
【解析】
15.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或者不同于以上两种人的心情。异,不同。
(2)句意:是由于不因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以,因为,由于。
(3)句意:遇到敌人侵略需要抵御时。御,抵御。
(4)句意:不如等到春天深入敌境。俟,等待。
16.本题考查文言翻译。
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 (1)微,如果没有;归,同道; (2)量,衡量;使,派遣;御,抵御;更,轮流。
17.本题考查断句。
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可先梳理句子大意,然后依据句子意思进行断句。再结合语法结构辅助断句。句意为:对战将不加以适当选择。而只以官品的高低来作为出阵的先后顺序,这是自取失败的办法。 “将不择人“是行为,”以官为先后“是选择将领的标准,“取败之道也”是对以上行为和标准的评价。因此断句为:将不择人/以官为先后 /取败之道也
18.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意思是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作者范仲淹虽身居江湖,但心忧国事,虽遭贬责,仍然不在意自身的安危,他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令人动容;从乙文延州周围各要塞大多失守,范仲淹主动请求前往延州御敌,大批检阅本州军队,分部训练士兵,提出建议这些做法可以看出他忧心国事,为国家做贡献。
《春日游湖》通过描写诗人在春日游玩西湖所见的景象,西湖美景烟雨朦胧,百姓在其间追逐春风,欣赏歌舞,一派和乐的景象令诗人感到愉悦欢喜。结合诗下注释“北宋皇祐二年,吴中发生饥荒。此时范仲淹任杭州知府,他发动各地整修寺院,翻修官仓,借工程雇佣大批饥民。因措施得力,两浙灾区唯有杭州安定无事,百姓平安度过灾荒。”可知,范仲淹是在人民安居乐业之后才快乐,以人民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符合“后天下之乐而乐”。
【参考译文】:
【甲】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者不同于以上两种人的心情,这是为什么呢?是由于不因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在朝廷里做高官就应当心系百姓;处在僻远的江湖间也不能忘记关注国家安危。这样来说在朝廷做官也担忧,在僻远的江湖也担忧。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会感到快乐呢?大概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乙】康定元年时,元昊反叛,延州周围各要塞大多失守,范仲淹主动请求前往延州御敌。范仲淹到延州之前,朝廷诏令规定将领分别统辖边境驻军:总管统辖万人,钤辖统辖五千人,都监统辖三千人。遇到敌人侵略需要抵御时,那么官品低的将领将先出击(迎战)。范仲淹说:“对战将不加以适当选择。而只以官品的高低来作为出阵的先后顺序,这是自取失败的办法。”于是他大批检阅本州军队,得到一万八千人,并分为六部,每位将领各自率领三千人,分部训练士兵。根据敌军的多少,派遣他们轮流出战抵御敌军。
第二年正月,仁宗皇帝下诏命令各路军队讨伐西夏,范仲淹说:“正月塞外天气十分寒冷,我军露宿挨冻,不如等到春天深入敌境,敌军马瘦人饥,凭我军的势力容易将其制服。应当占据险要之地,开拓疆界抵御侵略,这是上等的策略。”仁宗皇帝全部采纳了他的建议。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