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理解权利义务 第四课公民义务第二课时依法履行义务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帮助学生理解权利与义务的关系,让他们养成和增强权 利意识和义务意识,理解、懂得法定义务须履行,违反法定义务须承担相应的法 律责任,懂得积极履行义务。平时遇到类似问题,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 决问题。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特别是当前年龄应该享有的基本权利、履行 相应的义务。学情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初二年级的学生,班级的学生程度有所 差别。再者,由于是农村的学生,受生长环境的限制,留守学生占一定的比例, 义务观念缺失、责任感缺乏。有的学生只懂得强调自身权利,不愿尽义务或在尽 义务时心里有各种情绪。他们没有认识到权利与义务相互依存,只有履行义务才 能实现自己的权利。因此,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应该履行的基本义务,同时让其体 味对自身、他人、社会和国家的价值,知道违反义务需承担相应的责任,从而让 他们增强义务意识,责任意识。 再者,学生对未知知识也很感兴趣,我对本节 课的设计难度不是很大,教学活动中的问题根据文本都可以回答,这样可以增强 学生的自信心,希望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所收获。核心素养目标健全人格:正确理解权利与义务的关系,明白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 政治认同:懂得必须履行法定义务的原因和要求。(重点)道德修养,法制观念:知道哪些是违反法定义务的行为及应当承担的责任。 教学重点:法定义务须履行。教学难点:权利与义务的关系。教法、学法本课运用独立思考教学、案例分析教学、小组探究教学等基本教 法和学法。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导入 播放有关共享单车的视频老师 设问: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社会 现象老师:共享单车给我们带 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社 会问题。 思考并回答问题 热点事件、激发兴 趣;现象问题 引发思考。引出要 了解的知识权利 义务 相统 一 一、知识引领:课后延时服务 权利、义务知多少 小组讨论: 在“课后延时服务”过程中, 作为学生和老师,分别享有哪 些权利 又应履行哪些义务 呢 二、引出问题:权利义务到底 是什么关系 老师: 1.公民既是合法权利的享受 者,又是法定义务的承担者。 展示权利义务的关系图 学生关心的热点 问题合作学习 学生亲身经历着 的事情,激发讨论 兴趣、勇于发表见 解。通过图示展示 权利与义务的第 一个关系。引领出 “公民行使权利 和履行义务的意 义”。 用两个图片案例 让学生理解权利 与义务的第二个 关系。身边事、身(日受权利义务依存) 边人,加强理解。 培养学生在今后 生活中如何处理 权利与义务的关 系。 用两个图片案例 让学生理解权利 与义务的第二个 关系。身边事、身 边人,加强理解。 培养学生在今后 生活中如何处理 权利与义务的关 系。老师:2.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相 互依存、相互统一。权利的实 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 行促进权利的实现。情境图片 分析利用在学校拍摄的四幅图 片让学生分析、讨论。老师: 3.公民的某些权利同时也是义 务。(劳动和受教育) 三、了解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今后怎样处理呢 情景探究: 如何“挑”担子。 引出问题:如何正确处理权利 与义务的关系 二 、 一、过渡:接下来我们进入另 思考发言分享自 聚焦情境、行为判法定 一个情境的分析,同学们是否 己的经历情境探 断、引发思考引出义务 有过捡到东西的经历 究合作学习 法定义务、道德义须履 二、学生阅读教材P55的探究 务。知识理解。规行 与分享情境:归还失物能否索 要报酬 范平时行为。设问:归还失物能否索要报酬 请谈谈你的看法。展示《民法典》第三百一十四条: 拾得遗失物,应当返还权利人, 拾得人应当及时通知权利人领 取,或者送交公安机关等有关 部门。第三百一十七条:权利 人领取遗失物时,应当向拾得 人或者有关部门支付保管遗失 物等支出的必要费用。三、老师:从两个角度思考道 德角度:从道德的角度看,拾 金不昧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为公民应该自觉弘扬;法律角度:从法律的角度看, 捡到失物归还失主是法定义 务,不归还已构成违法,严重 会构成犯罪。如果失主自愿给 酬金,拾到者可以要或不要。 四、出示幻灯片:让学生了解 法定义务的含义、特点、内容。 老师:补充道德义务引出法定 义务需履行的原因:1、2、3学 生辨析:出示平时的公民行为。 设问:可行或不可行。 五、探究与分享:课本P57案 例分析。老师:小斌等人因触 犯刑法身陷牢狱,我们从中得 到怎样的警示 学生讨论得出 结论:违反义务需担责三 、 违反 义务 须担 责 一、违反义务须履行阅览图片 设问:违反法定义务的行为, 他们的结局有什么共同点 结论:违反法定义务,必须依 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二、案例分析以下违反法定义 务的行为要承担哪些法律责 任 事件一:小陈和同事有矛盾, 编造谣言诋毁同事,同事诉诸 法律。法院依据《民法典》要 求小陈给同事赔礼道歉、恢复 名誉、停止侵害。 事件二:小成的爸爸驾车去办 事,没有按照规定停放车辆, 交警依据《道路交通安全法》 做出了罚款一百的处罚。 事件三:金某因侵占朋友丁某 一块价值50余万元的寿山石 构成侵占罪,法院依据《刑法》 判处其三年有期徒刑。 案例分析,小组讨 论,思考、回答问 题 理解违反义务须 担责通过形象的 案例,让学生明白, 违反法定义务须 承担相应的法律 责任。课堂 小结 出示本节课知识框架。 思考、回答。 知识升华。课后反思 本节课主要探讨依法履行义务。多数问题比较抽象,对当前的青少年来说, 不易理解。再者,权利义务的关系内容较多,要让学生理解,要通过多个案例 来让学生明白一个道理。针对这种情况,我尽量利用学生身边的案例,学生比 较熟悉、易理解。法定义务要履行和违反义务需担责的侧重点不同,希望学生不要混淆,主要意思就是按照法律的要求去做,法律要求做的必须做,法律禁 止做的坚决不做。案例设置尽量贴近学生生活;还有回顾以前知识,根据课堂 的反映情况,大部分同学还是能理解新学的知识。 不足之处: 有些问题的设置没有考虑周全,没有兼顾不同层次的同学,以后要努力避 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