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青岛版 五年级上册 《光》单元 2.光的反射 教学设计单元 《光》 课题 2.光的反射 课时 1核心 概念 3.物质的运动与相互学习内容及要求 3.3声音与光的传播 5~6年级④知道来自光源的光或来自物体的反射光进入研究,能使人们看到光源或该物体。 ⑥知道光遇到物体会发生反射现象,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能解释人眼看到物体的原因,能举例说出光的反射现象。 科学思维:能运用分析、推理的方法分析光的反射现象。 探究实践:能通过实验认识到光在传播过程中会发生发射现象,利用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态度责任:对光的反射现象有探究兴趣。教学 重点 知道行进中的光遇到物体时,会发生反射,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变化。 知道我们看到物体的条件是:物体能发光、有光且物体反射光。教学 难点 光路的可逆性和反射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学 准备 教师:1.爱牛课件优化 2.学生实验材料一套。学生:镜子、记录表。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教学备注上课仪式 教师自我介绍: 同学们好! 老师好!一、引入课题。(预设5分钟) [PPT 3 出示] 《生查子·独游雨岩》 辛弃疾 溪边照影行,天在清溪底。天上有行云,人在行云里。 高歌谁和余?空谷清音起。非鬼亦非仙,一曲桃花水。 引导学生体会这首古诗中的美景。 提问:在哪里还见过类似的美景?其中包含什么科学原理?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 板书课题:2.光的反射。二、活动过程。(预设25分钟) 1.[PPT 4 出示]光照在镜子上,传播方向有什么变化? [PPT 5 出示]利用一个平面镜进行光的反射实验活动场景图片:在教室里学生手持一个平面镜,将阳光通过平面镜反射到教室的天花板上。 开展实验。 学生分小组汇报研究结果。 [PPT 6 出示]一个平面镜将阳光反射到教室天花板上的光的的传播路线图。 [PPT 7 出示]利用两个平面镜进行光的反射实验活动场景图片:在教室里两个学生分别拿着一个平面镜,将阳光通过第一个平面镜反射到第二个平面镜上,又通过第二个平面镜反射到教室的墙壁上。 开展实验。 学生分小组汇报研究结果。 [PPT 8 出示]通过两个平面镜将阳光反射到教室的墙壁上的光的的传播路线图。 师生总结光的反射规律。 [PPT 9 出示]光从空气射向镜面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传播方向发生变化,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到空气中。 2.[PPT 10 出示]其他物体能反射光吗? [PPT 11 出示]在黑暗与明亮环境中观察物体实验,引导学生探究我们能看到物体的条件。 开展实验。 学生分小组汇报研究结果。 师生小结。 [PPT 12 出示]我们看到物体的条件是:物体能发光、有光且物体反射光。 [PPT 13 出示]尝试用两面平面镜观察自己脑后的头发实验。 开展实验。 学生分小组汇报研究结果。 [PPT 14 出示] 用两面平面镜看到自己脑后的头发时的光的的传播路线图。 师生小结。 [PPT 15 出示]这是平面镜多次反射光的结果:后脑勺反射的光传到手拿的平面镜上,再通过平面镜反射到桌面上的平面镜上,光线再次通过平面镜反射到我们的眼睛。 师生总结。 [PPT 16 出示]我们的结论:物体发出的光或反射的光进入眼睛,使我们看到物体。三、拓展活动识。(预设5分钟) 学生交流反射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PPT 17 出示] 舞蹈房平面镜、弯道反光镜图片。 [PPT 18 出示] 汽车后视镜、太阳灶图片。 师生总结。四、练一练 一、选择题 1.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光的( ) A.反射 B.折射 C.衍射 2.反射光是沿( )传播的。 A.直线 B.曲线 C.波浪线 3.路边绿色的植物,反射的光是( )。 A.白色 B.红色 C.绿色 4.汽车反光镜是一种( ),能让司机看到后方较大范围里的情况。 A.凸透镜 B.凹透镜 C.平面镜 5.一束光能够被反射( )。 A.一次 B.两次 C.波浪线 二、判断题 1.任何物体都可以反光。( ) 2.越粗糙的表面发射效果越好。( ) 3.我们可以看到桌面是因为它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 4.不同物体反射光的能力不同。 ( ) 5.光的反射现象不会给我们带来危害。 ( ) 参考答案: 1.A 2.A 3.C 4.A 5.C 1.√ 2.× 3.√ 4.√ 5.×五、整理 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材料的整理。六、板书设计 (物体发出的光或反射的光进入眼睛,就能使我们看到物体。) (我们看到物体的条件是:物体能发光、有光且物体反射光。) (光的反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