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7. 青蛙写诗【教材分析】这是一篇轻快、活泼的儿童诗。作家用丰富而又合理的想象,把池塘里的美丽景物“蝌蚪、水泡泡、水珠”拟人化,并把它们生动准确地想象成逗号、句号、省略号,从而组合成了一首生动有趣的小诗。借这样生动、具体的事物来认识标点,富有情趣,适合儿童学习。【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已经接触过一些标点符号,本课进行系统的学习与强调。这首儿童诗想象力丰富,符合了一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对他们十分具有吸引力。课文二、三、四小节,语言形式大致相同,通过讲、扶、放的方法,把句子读通读顺,并可以进行分角色朗读。【教学目标】认识“写、诗”等11个生字和秃宝盖、四点底2个偏旁。会写“下、个”等4个字。正确朗读课文,感受诗歌的生动有趣。能根据问题,从文中提取明显的信息。借助具体事物认识逗号和句号。【教学重点】认识句号和逗号,读好句子中逗号和句号的停顿。【教学难点】借助情境的创设,体会青蛙写诗的心情。【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1、猜谜语,引出青蛙。(1)指名拼读“青蛙”(强调“青”的后鼻音)(2)一起拼读“青蛙”。2、联系生活,了解青蛙。(科技渗透点)(1)你了解青蛙吗?(2)生活中的青蛙有什么本领?(预设答案:会捉虫,会吐舌头,会跳得很高)3、引出课题,激发好奇心。今天我们故事的主人公可有点儿不一样,这只小青蛙他会?(写诗)(1)拼读“写诗”。(2)学习生字“写”。①认识“秃宝盖”②对比“它”字的宝盖头。③做动作。(3)学习生字“诗”。(强调翘舌音)①识字方法:找部首、加一加、找朋友。(4)指名读课题“青蛙写诗”。(5)齐读课题“青蛙写诗”。(6)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这篇课文是一首生动有趣的儿童诗,让我们先跟着视频感受它的有趣吧。2、跟着录音读课文,听清每个字的读音,听到哪里小眼睛看到哪里。3、自由朗读课文,出示要求: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②标出小节号。3、检查小节号。(5个)4、指名五位同学一人读一小节。思考:哪一小节写了青蛙为什么写诗?三、学习第一小节,感受雨天的美1、学习第一小节第一句“下雨了,雨点儿淅沥沥,沙啦啦。”(1)指名回答,读第一小节。(2)学习生字“点”。①学习偏旁“四点底”。②拓展“四点底”的字。(3)理解词语“雨点儿”①指名读(重点指导读儿化音),开火车读。②理解“雨点儿”(形成雨的小雨滴)。出示“雨点儿”落下来的动图,播放雨声。(4)这是怎样的雨声?(淅沥沥、沙啦啦)(5)了解ABB式词语。(6)指名读好读第一段第一句话。(读雨声的时候要轻轻地。)。(7)出示动画。下雨的时候,青蛙在哪里?(荷叶上)青蛙会看到雨点儿落在哪里?(8)如果你们就是一只小青蛙,看到这么美的雨景,你想做些什么?2、学习第一小节第二句“青蛙说:‘我要写诗啦!’”(1)齐读第一节第二句。(2)学习生字“要”。①识字方法:加一加。西加女,要要要。②发现西的变化:“西”的撇改竖,竖弯改竖。(3)请来放大镜,观察青蛙表情,体会青蛙心情。(4)指导朗读。指名读(点评:你真是一直高兴/兴奋/快乐的小青蛙),齐读。3、请小老师戴青蛙头饰领读课文第一小节。4、全班变成小青蛙齐读第一小节。四、学习“小蝌蚪、水泡泡、一串水珠”。1、自由朗读2-4小节,圈出青蛙写诗的时候,哪些小伙伴来帮忙了?2、板书:小蝌蚪、水泡泡、一串水珠,教师带读。(强调“泡”轻声)3、学习生字“串”。①出示甲骨文。你能想到什么?②联系生活,拓展量词。4、填空巩固:下雨了,小青蛙要写诗啦,______、______和______都来帮助它。五、巩固生字,复习课文内容1、游戏:帮小青蛙过河,吃到虫子。2、游戏:接雨点儿。六、指导书写1、指导书写“下”。(1)回顾写字步骤。(2)师范写。(3)生练习书写。2、指导书写“雨”。强调写字顺序:从上往下,从左往右。下部的框要宽于第一笔横,为中间四点留出足够的空间。第四笔竖写在竖中线上。四点要分布均 匀,一样长短,大小一致。(1)师范写。(2)生练习书写。(3)观察评价小朋友的书写。七、小结,作业布置。1、小结:这节课学习了第一节,知道了青蛙为什么写诗,哪些小伙伴来帮忙。2、作业:课后朗读课文第一节。【板书设计】7. 青蛙写诗小蝌蚪水泡泡一串水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