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青岛版 五年级上册 《热的传递》单元 10.热对流 教学设计单元 《热的传递》 课题 10.热对流 课时 1核心 概念 4.能的转化与能量守恒学习内容及要求 4.1 能的形式、转移与转化 5~6年级③举例说出生活中常见的热传递现象,知道热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向温度低的物体,从物体温度高的部分传向温度低的部分。④举例说明影响热传递的主要因素,列举它们在日常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知道热在液体和气体中以对流的形式传递,了解对流的特点,并能列举生活中的热对流现象。 科学思维:通过对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概括、比较、推理,得出热在液体和气体中传递方式。 探究实践:能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热在水中的传递作出推测,设计可视化的热对流实验。 态度责任:在好奇心驱使下,对热传递的探究感兴趣,意识到科学探究要尊重证据。教学 重点 知道热对流的传递方式和特点。教学 难点 通过实验探究热在液体中的传递方式,能对热在气体中的传递方式进行分析和推理。教学 准备 教师:1.爱牛课件优化 2.学生实验材料一套。学生:酒清灯、火柴、三脚架、石棉网、烧杯、热水、木屑、记录单。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教学备注上课仪式 教师自我介绍: 同学们好! 今天上课前我们先来看一个神奇的实验。一、引导课题,初步感知热在液体中的传递。(预设5分钟) [PPT 3 出示]出示加热温变液体实验视频导入新课。 提问:在试管上部加热温变液体,你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发现当热的液体在上面,冷的液体在下面时,不容易形成对流,尽管加热点位置的液体很热,但下面的液体仍旧是凉的,所以,下面的温变液体不变色。 教师引导学生小结:热在液体中是怎样传递的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热对流。二、活动过程,探究热在液体、气体中的传递方式。(预设25分钟) 1. [PPT 4 出示]热在水中是怎样传递的? 观察煮稀饭时小米粒的运动,引导学生猜测热在水中是怎样传递的? [PPT 5 出示]探究热在水中传递方式实验材料图片,引导学生组装材料设计实验方案。 [PPT 6 出示]提问:水是没有颜色、透明的液体,要想清楚地看到水受热后的现象,该怎么办呢 (预设:可以在水里放进一些物体, 借助物体来观察……) 出示沙子、木屑、红墨水图片,提问:在水中加入哪种材料做参照物更容易看清水的运动? [PPT 7 出示]实验提示:加热时,不要用手去接触三脚架和烧杯;观察后,先移出酒精灯再熄灭,待烧杯冷却后再取下;小组分工合作,及时填写好记录单。 开展实验。 [PPT 8 出示] 学生分小组汇报研究结果。 师生共同总结:加热容器底部时,底部的水受热后会上升,周围及上方较冷的水会流过来补充,然后被加热再上升……冷水和热水相对流动,使水逐渐变热。这种传递热的方式叫作对流。 [PPT 9 出示]热对流演示实验视频,引导学生思考水产生对流的条件是什么。 [PPT 10 出示]在试管不同位置加热,分别画一画水是怎样运动的,引导学生加深对热对流的理解。 2.[PPT 11 出示]热在空气中的传递方式。 提问:在寒冷的冬天,暖气片是怎样使房间变暖的?引导学生结合热在水中的传递方式画出房间里的空气流动图。 学生分组汇报。 [PPT 12 出示]热在空气中的传递演示实验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烟雾的流动。 [PPT 13 出示]师生总结:空气传递热的主要方式是对流。造成对流的原因是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会上升,周围较冷的空气会流动过来补充这样就形成了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的相对流动。 3.[PPT 14 出示]生活中的对流现象。 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举例说出生活中更多的热对流现象。三、拓展活动,了解并制作走马灯。(预设5分钟) 1.认识走马灯。 [PPT 15 出示]走马灯图片及文字介绍。 2.制作走马灯。 [PPT 16 出示]走马灯的制作过程和方法。四、练一练 一、选择题 1.煮稀饭时,搅动稀饭的目的是加快( ),这样可以使稀饭熟得快。 A.热传导 B.热辐射 C.热对流 2.小红发现妈妈在用燃气灶热稀饭的时候,经常用勺子不断的搅拌,她这样做的原因是( )。 A.防止糊锅底 B.加快粥内的热对流 C.习惯性动作 3.在探究“热在水中的主要传递方式”实验时,第一小组的同学观察到加热前后,木屑的运动状态是( )。 A.加热前、加热后木屑都静止不动 B.加热前,木屑漂浮在水面;加热后,木屑上下翻滚 C.加热前,木屑漂浮在水面;加热后,木屑沉到水底 4.冬天用空调取暖时,空调的扇页应该怎样取暖效果好( )。 A.向下 B.向上 C.向下和向上效果一样好 5.用冰块冷藏食物时,最好将食物放在冰块的( )。 A.下方 B.上方 C.旁边 二、判断题 1.空调装在上方,暖气片装在下方,这样才能实现热对流。( ) 2.暖气片是利用热对流现象,让房间暖和起来的。( ) 3.夏天,将空调口朝上可让室内温度降得快。( ) 4.蒸馒头就是利用了热对流的知识。( ) 参考答案: 1.C 2.B 3.B 4.A 5.A 1.√ 2.√ 3.√ 4.√五、整理 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材料的整理。六、板书设计 (热水上升冷水下降(液 体)对 流热空气上升 冷空气下降(气 体) 对 流) (热对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