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青岛版 五年级上册 《地球和地表》单元 12.地球引力 教学设计单元 《地球和地表》 课题 12.地球引力 课时 1核心 概念 3.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学习内容及要求 3.1力是改变物体运作状态的原因 5~6年级③知道地球上个一切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吸引力,地球不需要接触物体就可以对其施加引力。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了解地球引力;知道地球不需要接触物体就可以对物体施加引力。 科学思维:能基于所学的知识进行猜想;能合理分析物体落地的原因,并能用科学语言表述现象与结论。 探究实践:能根据实验材料制定比较完整的探究方案;能通过实验推理出地球不需要接触物体就可以对物体施加引力这个结论。 态度责任:乐于合作与交流,对探索地球与宇宙充满兴趣。尊重证据,不迷信权威。知道科学技术发展可以克服地球引力,让人类冲出地球飞向宇宙。教学 重点 知道地球不需要接触物体就可以对物体施加引力。教学 难点 1.对地球上物体的落地现象做假设性解释,并制定比较完整的探究方案。 2.通过实验推理出地球不需要接触物体就可以对物体施加引力。教学 准备 教师:1.爱牛课件优化 2.学生实验材料一套。学生:曲别针、细线、透明胶带、磁铁、剪刀、记录单。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教学备注上课仪式 教师:上课了!同学们好 学生:起立向老师问好。一、引导课题,探究物体下落的原因。(预设5分钟) [PPT3出示]教师准备纸飞机、球、毽子,找3个学生到黑板前玩一玩。 教师提出问题:刚才我们放飞纸飞机、踢毽子、抛球,最终纸飞机、球、毽子都落向哪里?引导学生交流。 [PPT4出示]生活中你还见到过哪些物体落地的现象?随后出示落叶飘落、运动员跳高、瀑布飞泻、苹果落地图片,引导学生交流。 [PPT 5 出示]学生猜测原因:这些物体最后也都落向地面,这是为什么呢? 教师小结: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物体下落的原因。二、活动过程,探究物体落地的原因。(预设25分钟) [PPT6出示]活动一:从正反两个方面充分交流生活中物体下落的现象。 1.从正面交流:刚才我们已经交流了生活中物体下落的现象,并猜测了原因。 2.[PPT7、8出示]下面我们从反面交流:生活中哪些物体可以不下落及原因。教师相机出示“风筝、飞机、孔明灯、热气球、火箭”等图片,提出问题:这些物体是借助什么升空的?假如没有这种力量会怎样? 3.[PPT9出示]教师小结: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发现在地球上的物体,都会受到来自地球的吸引力,若想克服这种引力,就得需要强大的外力来帮忙。 过渡:地球引力就在我们身边,无时无刻不对地球上的物体施加引力,下面让我们通过实验验证它的存在。 [PPT10出示]活动二:探究物体落地的原因。 1.[PPT11出示]实验探究“移走磁铁,曲别针如何运动”,验证地球引力的存在。 教师出示实验材料:磁铁、曲别针、细线、透明胶带,引导学生根据这些材料设计一个“移走磁铁,曲别针如何运动”的实验。 小组讨论实验方案。 [PPT12出示]实验记录单,根据记录单小组交流实验方案。 总结实验操作方法: (1)将线的一端用透明胶带固定在桌面上,另一端栓曲别针。 (2)用磁铁慢慢接近曲别针,带动曲别针竖立并悬空于地面之上。 (3)提出猜想:如果移走磁铁,曲别针向哪个方向移动? (4)移走磁铁,观察曲别针向哪个方向移动。 师生交流实验注意事项: (1)线的一端要用透明胶布牢牢固定在地面。 (2)磁铁吸引曲别针后要让曲别针悬浮于空中。 学生实验,做好记录,教师巡回指导。 学生汇报实验发现。 [PPT13出示]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曲别针向下运动,落向地面。说明地球具有像磁铁一样的吸引力,可以吸引物体落向地面。 2.[PPT14出示]实验探究“剪断细线,曲别针如何运动”。 在第一个实验的基础上,教师出示新增实验材料剪刀,提出实验要求:设计“剪断细线,曲别针如何运动”的实验。 小组讨论实验方案。 [PPT15出示]实验记录单,小组交流实验方案,师生总结实验方法: (1)将线的一端用透明胶带固定在地面上,另一端栓曲别针。 (2)用磁铁慢慢接近曲别针,带动曲别针竖立并悬空于地面之上。 (3)猜想:如果剪掉细线,曲别针向哪个方向运动? (4)剪掉细线,观察曲别针的运动方向。 师生交流实验注意事项: (1)线的一端要用透明胶布牢牢固定在地面。 (2)磁铁吸引曲别针悬浮于空中,磁铁要与曲别针相隔一定的距离。 (3)使用剪刀注意安全。 学生实验,做好记录,教师巡回指导。 [PPT16出示]小组汇报实验发现:磁铁向上运动,被磁铁吸住。得出结论:磁铁隔空也能吸住曲别针,不会落向其他方向。 [PPT17出示]根据两次实验探究,推理得出实验结论:像磁铁隔空能吸住曲别针一样,地球不需要接触物体就可以对物体施加力。 3.[PPT18出示]出示“地球引力”的概念,让学生明确。 4.[PPT19出示]出示资料卡,认识“上、下”概念。 (1)课件出示资料卡:地球像一个大圆球,由于地球引力的作用,居住在地球上各个方向的人都不会感到自己头朝下。 (2)科学描述上与下的方位概念:人们把站立时头顶的方向叫上,把脚底的方向叫下。 [PPT20出示]活动三:了解地球引力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1.[PPT21出示]联系生活实际,思考:地球引力对人类生活产生哪些不利的影响,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不便? 学生交流。 2.[PPT22出示]地球引力对人类生活又有哪些有利的一面,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方便? 3.[PPT23出示]视频展示假如失去地球引力的后果。 4.师生总结:地球引力时时处处影响着我们,假如没有地球引力,世界将陷入混乱不堪,人类也无法生存。三、拓展活动,激发对太空的认识。(预设5分钟) 1.[PPT 24 出示]介绍英国著名科学家牛顿最早发现了地球引力,播放地球引力是如何被发现的视频。 2.[PPT 25 出示]视频播放地球引力如何产生的相关知识。 3.[PPT 26出示]布置拓展性作业: (1)课后继续查阅“人类是怎样克服地球引力进入太空的”相关资料。 (2)周末观看“太空课堂”相关视频。四、练一练 一、填空题 1.地球( )接触物体就可以对物体施加力,这种力就是地球引力。 2.熟透的苹果落向地面,潺潺的溪水会流向低处,都是因为受到( )的作用。 3.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下,居住在地球上各个地方的人都不会感到自己头朝下。人们把站立时( )叫上,把( )叫下。 二、判断题 1.在天空飞行的飞机、小鸟不受地球引力作用。( ) 2.充满气的气球能飘浮在空中是因为不受地球引力作用.( ) 3.只有落到地面的物体才受地球引力的作用。( ) 4.运动的物体也受地球引力的作用。( ) 5.地球引力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没有不利的影响。( ) 参考答案: 1.不需要 2.地球引力 3.头顶的方向 脚底的方向 1.× 2.× 3.× 4.√ 5.×五、整理 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材料的整理。六、板书设计 (11.地球引力) 地球不需要接触物体就可以对物体施加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