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青岛版 五年级上册 《地球和地表》单元 14.地震 教学设计单元 《地球和地表》 课题 14.地震 课时 1核心 概念 10.地球系统学习内容及要求 10.4地球内部圈层和地壳运动 5~6年级④知道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地壳主要由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构成,了解化石的形成及科学价值;知道火山喷发和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集中释放产生的自然现象。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了解地震现象;知道地壳运动是地震等自然现象形成的原因;知道避震常识。 科学思维:能基于所学的知识猜想地震产生的原因;能用科学语言描述地震成因。 探究实践:能利用模拟地震现象,并推断地震产生的原因;能利用搜集的资料交流演示正确避震方法以及地震引发的次生伤害逃离方法。 态度责任:乐于合作与交流,对探索地震这种自然现象充满兴趣;在尊重证据的前提下,坚持正确的观点。教学 重点 知道地震产生的原因。教学 难点 1.利用模拟地震现象,推断地震产生的原因。 2.通过搜集的资料,总结概括出避震要点。教学 准备 教师:1.爱牛课件优化 2.学生实验材料一套。学生:毛巾、干树枝、搜集地震的相关资料。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教学备注上课仪式 教师:上课了!同学们好 学生:起立向老师问好。一、图片导入课题,感知地震。(预设5分钟) 1.[PPT3出示]播放唐山大地震的视频资料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生活着的地球,每时每刻都发生着各种各样的自然现象,有的让人赏心悦目,然而有的却让人触目惊心,给人类造成巨大的灾害。今天这节课老师要和同学们一起来研究一种自然现象——地震。 [PPT4出示]教师播放汶川地震视频。 学生提出交互探究问题 师:看过视频资料后,关于地震,你想了解哪些方面的知识呢? 预设:学生可能会提出的问题有:地震是怎样发生的?地震的大小是如何来确定的?地震对我们人类有哪些危害?我国哪些地方经常发生地震?地震发生前,可能会出现什么异常的现象?地震来临时,我们应该怎么办? 师:同学们提的问题可真多,今天就让我们了解地震,探究地震产生的奥秘吧!二、活动过程,探究地震产生的原因。(预设25分钟) 二、仔细观察,交流发现 1.谈话:在视频中,地震发生时,你都看到什么?听到什么? 2.[PPT5-9出示]出示地震后的图片:仔细观察,又发现什么? 3.[PPT10出示]出示文字资料: 1976年7月28日,河北省唐山市爆发了里氏7.8级大地震,共造成约24.2万人死亡。 汶川地震震级为8.0级。受灾总人口达4625.6万人 。其地震波确认共环绕了地球6圈 。地震波及大半个中国以及亚洲多个国家和地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8451.4亿元 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灾害损失最重、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地震 。 2010年4月14日,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市发生6次地震,最高震级7.1级。玉树地震已造成2698人遇难,其中已确认身份2687人,无名尸体11具,失踪270人。 5.交流:由这些现象,你想到了什么? 三、自主质疑,大胆猜想 1.谈话:地震的破坏性很大。关于地震,你对哪些问题感兴趣? 学生提出问题,交流。 [PPT11出示]猜测:猜想一下,地震的发生可能与什么有关系? 师生交流。 四、设计方案,模拟实验。 观察实验器材有哪些? 2.[PPT12-13出示]设计实验方案:你能设计个实验方案,验证你的猜想吗? 小组讨论、交流。 3.交流、完善实验方案。 (1)向中间挤压毛巾,会发现什么现象? (2)折断树枝时,听到什么声音?手有什么感觉? (3)由此推想:岩层在巨大的压力下发生什么变化?变化时会伴随什么现象发生? 4.[PPT14出示]提示注意事项:在实验操作中,大家需要注意什么? 5.学生探究、实验。 学生实验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四、汇报交流,总结成因 1.谈话:哪个小组先来汇报交流。 生交流。 2.[PPT15-17出示]播放地震的成因视频。 3.总结:岩石层在地下受到巨大的压力,发生变形、断裂。岩层断裂所产生的地震波传到地表会引起地表的震动,这就是地震的成因。 4.[PPT18出示]出示地震的种类视频:地震按发生的原因可以分为天然地震、火山地震、诱发地震三类。 五、地震的影响与预测 1.[PPT19-20出示]谈话:地震有哪些危害?只有危害吗?地震与我们有什么关系? 师生交流。 2.地震危害这么大,我们可以预报吗? 师生交流。 3. [PPT21出示]正如同学们所说,地震前地下水、动物、天气都会出现异常现象。请看地震前的预兆影片。 4.谈话:现在的科学技术不能提前预报地震,但是可以检测到地震。 学生交流关于地震的检测知识。 [PPT22出示]课件播放:公元132年东汉时期的科学家张衡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预报地震的仪器――候风地动仪,比欧洲整整早了1700多年。 七、[PPT23出示]地震来了,怎么办? 1. 既然地震的发生不可避免,当地震发生时我们该怎样做呢 2.交流:如果一旦遇到地震,该如何保护自己呢 学生汇报。 3.总结:当地震发生时,首选的想办法离开高楼大厦,到相对空旷的地方逃生。第二,如果被困在房子里,出不去,要拉掉电闸、关好煤气以防起火,躲藏到卫生间或有一定支撑力的物体如桌子、床的下面,保护头部不受伤。 4.交流:地震来了之后还会带来次生灾害,你知道会有哪些次生灾害吗? 生交流。 [PPT24出示]资料卡地震引发的次生灾害如何逃生。 总之,人类与大自然要和谐相处,保护好自己,才能有美好的明天。三、拓展活动,继续了解震后的应对。(预设5分钟) 七、[PPT25出示]布置作业,课后探究。 查阅资料,了解震后自救与互救以及更多的应对震的方法。四、练一练 一、选择题 1.下列不属于震中策略的是( )。 A.乘坐电梯,快速逃生(正确答案) B.不要盲目跳窗、跳楼 C.不要拥挤在疏散通道和疏散口 D.逃生时可就近戴好安全帽 2.世界上第一台地动仪是( )发明的 A.祖冲之 B.张衡(正确答案) C.毕升 D.蔡伦 3.地震是地球( )物质运动的结果。 A.外部 B.地壳 C.地幔 D.内部(正确答案) 4.下列情况不属于地震前兆的是( )。 动物行为异常 B.并水水面上下波动 C.地声和地光 D.房屋倒塌(正确答案) 5.经国务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 )为全国“防灾减灾日”。 A.5月12日(正确答案)B.7月28日 C.5月19日 D.12月24日 地震时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不乘坐电梯,从应急楼梯快速逃生。 离开家前要关好煤气和用电电器。 躲在书桌、衣柜等坚固家具的旁边,抱头,伏地。 D.无法逃生时尽量靠近水源。 参考答案: 1.A 2.B 3.D 4.D 5.A 6.B五、整理 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材料的整理。六、板书设计 (13.地震) 地震的成因 构造地震 地震的种类 火山地震 陷落地震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