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乡愁》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4课《乡愁》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简介

3 . 乡 愁
教学目标: 1.理解本诗的意象所表现的具体含义,通过抓住意象体会诗的意境,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 2.学习现代诗的朗诵基本技巧,学会节奏、重音,有感情地朗诵。 3.体味作者所表达的乡愁,同化爱家爱乡爱国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感悟诗的主题,同化爱家爱乡爱国的意识。 难点:通过抓住意象体会诗的意境,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
一次备课 二次备课
一、课前预习 朗读诗歌,然后思考下面几个小问题。 1.“乡愁”原本是一种抽象的情感,诗人是如何把它转化成具体可感的形象的 2.《乡愁》中,诗人借助的四个意象所表现的情感一样吗 请简要分析。 二、课前导入 同学们,在我们学过的诗歌中,关于思乡的诗句你们还记得哪些呢 《静夜思》(李白)、《天净沙秋思》(马致远)、《黄鹤楼》(崔颢) 看来同学们的古诗都掌握得非常好,那我们今天来学习一首同样抒发了思乡之情的现 代诗,《乡愁》。 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这首诗的作者: 余光中,诗人、散文家,生于江苏南京,后移居台湾。代表作有《乡愁》《等你,在雨中》, 诗集《舟子的悲歌》《白玉苦瓜》,诗论集《掌上雨》等。因本诗得名“乡愁诗人”。 这首诗写于1972年,当时,大陆与台湾互不往来,几乎隔绝。 三、初读感受 朗诵是解读诗歌的敲门砖,我们只有对诗歌进行反复诵读,才能真正走进解读诗歌的 艺术殿堂。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诗歌的结构美、音韵美。 1.学生自由练习朗读(强调:在读的时候,揣摩一下怎样才能读好。让学生在读的过 程中用/和●划分节奏,标出重音) 2.邀请学生展示,同学评价,并引出诗歌朗诵的基本要求: ①语速——稍慢 ②感情——忧郁低沉,饱含深情 ③重音—— “乡愁”“小小”“窄窄”“矮矮”“浅浅”“这头”“那头” ④节奏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1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3.教师范读 三 、精读细研 1.再朗读诗歌,思考全诗的表达顺序是什么。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 这首诗以时间为顺序(即小时候、长大后、后来,而现在),这四个时间词分别对 应了人生的四个阶段。 2.乡愁本是非常抽象,不可捉摸的一种情感,诗人又是怎样把它写得具体可感的 明确:邮票船票坟墓海峡 3.说说这几个具体的意象分别表达了什么感情。 邮票:母子情深 船票:夫妻之爱 坟墓:丧母之痛。 海峡:家国之思
4.邮票、船票、坟墓、海峡是怎样具体表达母子深情、夫妻之爱、丧母之哀、家国之思 这四种情感的 母子情深:抓住“邮票”这个意象,邮票让人联想到通信,在外求学的学子思念母亲, 点点滴滴的思念之情凝聚在这小小的邮票上,邮票虽小,却蕴涵对母亲的思念之情,于是一 枚小小邮票引发了他的乡愁。 夫妻之爱:抓住了“船票”这个意象,说长大后的乡愁,一个在异国(异地)孤客的乡
愁,是那一张张把他从新娘身边拉走的窄窄的船票引发的乡愁。一张船票,虽然是窄窄 的却凝结着对新婚妻子的不尽相思之情。
丧母之哀:抓住“坟墓”这个意象,说母亲去世后留给他的乡愁, 一个孝子的乡愁,
是使他抱恨终生的那一方矮矮的坟墓。一方坟墓,虽然是矮矮的,却将慈母与诗人天人 相隔,其间无限的悲痛与对母亲的思念也许只有诗人亲身经历过才能真正体会到。 家国之思:抓住了“海峡”这个意象,说现在的乡愁,引发他乡愁的是那一湾浅浅 的海峡。一个游子对故土的思念以及期盼早日统一的思想感情。一湾海峡,将台湾大陆 分隔多年,可是这浅的海峡又怎能割断炎子孙对故土的绵绵思念呢 道出了一个游子对 故土的思念以及期盼早日统一的思想感情。 5.诗歌的第四节对诗意的拓展有怎样的重要作用 能否删去
不能删去,如果去掉第四节,充其量只是一首普普通通的思念故乡的诗;有了第四节, 2
前三节就成了铺垫,这一节又画龙点睛,将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了代表一群人的家国 之思,乡愁的诗意升华为“国愁”和“民愁”了。 四、合作探究 1.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四种意象前表修饰、限制的数量词和形容词在诗中有什么 表达效果 “一枚”、“一张”、“一张”、“一方”、“一湾”、”小小的“、”窄窄的“、 矮矮的”、“浅浅的”这些词把乡愁浓缩于四个面积小、程度轻的对象之上,这种看似 轻描淡写的方式,恰恰反衬出诗人内心深处浓烈的思乡情感。 2.说说你对“乡愁”的理解。 乡愁是一杯陈年老酒,时间越久远,味道越香醇。当游子徘徊在异乡的十字路口,母 亲的叮咛会穿过千山万水,在游子的耳边回荡;当游子饱经异乡的凄风苦雨,才发现故 乡那低矮的房屋是那样的温馨……(各抒己见) 五、课堂小结 《乡愁》借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些具体的实物,把抽象的乡愁具体化了,使之 变成具体可感的东西,表达了诗人渴望与亲人团聚,渴望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也表达 了诗人思念家乡的强烈情感。 一首诗只有读出来,生命才算完成,朗诵者要象演奏家一样,把诗歌的潜在生命激发 出来,这样才能吸引人。 让我们再次朗诵这一首诗,读出我们的理解,读出我们的感悟,读出我们的爱国心声!
教后记:
3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