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课程基本信息学科 地理 年级 七年级 学期 秋季课题 海陆的变迁教科书 书 名:义务教育教科书地理七年级上册教材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教学目标1. 结合实例,说明海洋和陆地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 2. 说出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并解释世界火山、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教学内容教学重点: 1.了解“大陆漂移学说”和“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规律。 2.世界火山、地震带的主要分布规律。教学难点: 1. 世界火山、地震带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广州的特色地名中哪个字用得最多吗?答案是“沙”,在广州的地名中,以“沙”字命名的,有 140多个,这些名字不仅折射出人类活动的轨迹,更有大自然山田海陆变化的过程广州市海珠区的七星岗古海岸遗迹公园,是世界公认的最深入内陆的古海岸遗迹距离现在的海岸约100公里。大家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以提问的形式导入) 二、新课讲授: (一)沧海桑田 1.海陆变迁 (1)思考:喜马拉雅山上的岩石中发现海洋生物的化石说明了什么问题 我国科学工作者在喜马拉雅山考察时,发现岩石中含有鱼、海螺、海藻等海洋生物的化石。 结论:说明喜马拉雅山曾经是海洋,后来由于地壳的变动隆起成山。 教师:海陆变迁的原因——地壳的运动 (2)海陆变迁概念:在地球表面某位置发生的由海变为陆或由陆变为海的变化。 (3)我国东部海底发现古河道水井等人类活动遗迹,说明了什么问题? 说明该海域过去曾经是陆地。海平面的升降会导致海岸线的变化,海洋陆地的变迁。 教师:海陆变迁的原因——海平面的升降 (4)思考:大地是运动的还是稳定的?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引导 (3)海陆变迁的原因——人类的活动(次要原因) 实例:欧洲的国家荷兰,全国约四分之一的陆地低于地面,而且其陆地面积在不断扩大就是因为填海造陆 。介绍永暑礁、香港填海造陆、迪拜棕榈岛等 过渡:地球海陆轮廓如何形成的?观察地球上的海陆轮廓,思考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吗位置一开始就是固定不变的吗? (二)大陆漂移假说的提出 1.早期关于地球上的海陆轮廓:固定论和运动论 这好比撕碎了的一张报纸,拼合以后的印刷文字和行列也一一对应。 魏格纳的发现 3.大陆漂移假说内容 在两亿年前,地球上各大洲是相互连接的一块大陆,它的周围是一片汪洋。后来,原始大陆才分裂成几块大陆,缓慢地漂移分离,逐渐形成了今天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状况。 4.大陆漂移学说的证据 (1)大陆轮廓的相似性 非洲的西岸和南美洲的东岸的轮廓吻合 (2)动物的相似性 海牛生活在热带海洋,鸵鸟不会飞,它们都没有远涉大洋的能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分布特点呢? (3)古老地层的相似性 过渡:大陆漂移学说当时不被认可,你觉得原因可能是什么? 播放视频,过渡到板块构造学说 (三)板块构造学说 1.初识板块 (1)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板块拼合而成。 (2)六大板块中几乎全部都是海洋的板块是______________。 印度洋板块包括 。 2.板块运动规律 (1)全球大致划分为六大板块,各大板块处于不断的运动之中。 (2)规律: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比较活跃,产生地理现象:火山喷发和地震 板块张裂:生长边界,使地表发生断裂 板块挤压:消亡边界,使地表隆起抬升 3.思考: (1)红海为什么在不断扩张? 红海是______板块和 板块张裂运动形成的,最终会形成新的海洋。 (2)地中海为什么在不断缩小? 地中海在______板块和______板块相对运动,相互碰撞挤压下不断缩小,最终将消失。 (3)喜马拉雅山脉是怎样形成的? 喜马拉雅山脉是_______板块和_______板块相对运动,相互碰撞挤压形成的,板块处在不断碰撞之中,珠穆朗玛峰就会不断增高。 思考;为什么要给珠峰重新测量身高? 2005 年珠峰测量,获得珠穆朗玛峰峰顶岩石面海拔高程 8844.43 米。 2020 年珠峰测量,获得珠穆朗玛峰峰顶岩石面海拔高程 8848.86 米。 4.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带及主要山系的分布 (1)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环太平洋火山带是一个围绕太平洋发生地震和火山爆发的地区,全长40,000公里,呈马蹄形。环太平洋火山带共有活火山512座,占全球活火山数量的80%。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之间,地壳运动频繁。 (2)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又称“欧亚地震带”,主要分布于欧亚大陆,经中南半岛西部和我国的云、贵、川、青、藏地区,横贯欧亚两洲及涉及非洲地区。 思考: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带能否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验证了什么? 三、板书设计:备注:教学设计应至少含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三个部分,如有其它内容,可自行补充增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