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大青树下的小学》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1. 会认“坝、汉”等 10 个生字,会写“晨、绒”等 13 个字。正确读写“早晨、穿戴”等词语。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大青树下的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和赞美之情。3. 体会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的表达效果。4. 借鉴课文的表达方法,描写自己的学校生活。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小学的喜爱之情。- 了解大青树下的小学的特别之处,体会我国各民族儿童之间的友爱和团结。2. 教学难点- 体会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的表达效果,感受语言的优美。- 学习作者的观察和表达方法,仿照课文中的相关段落,写一写自己的学校。三、教学方法 1. 朗读感悟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理解、感悟课文内容。2. 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大青树下的小学的独特魅力。3. 小组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四、课时安排2 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 同学们,在我们的身边有各种各样的学校。有的学校在城市,有的学校在乡村;有的学校大,有的学校小。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一所很特别的学校,这所学校叫——大青树下的小学(板书课题)2.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这所学校是什么样的吗?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寻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识字学词 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2. 检查生字词的认读情况。- 出示生字词:坝、汉、艳、扮、扬、读、摔、跤、凤、洁- 指名认读,正音。- 开火车读,齐读。3. 指导书写生字。- 重点指导“晨、绒、球、汉、艳、服、装、扮、读、静、停、粗、影”等字的书写。- 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大青树下的小学的哪些方面?2. 小组交流讨论。3. 全班汇报交流。- 课文先写了上学的路上和来到学校时的情景。- 再写了上课时和下课后的情景。- 最后总结这就是我们可爱的小学。 (四)精读课文,感受学校的特别之处 1. 学习第一自然段-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思考:这所学校有什么特别之处?- 交流汇报:- 从“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汉族的,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还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可以看出这所学校的学生来自不同的民族。- 从“大家穿戴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那鲜艳的服装,把学校打扮得绚丽多彩。”可以看出学生们的穿戴不同,但都很友好。- 指导朗读,读出民族多、服装美的特点。2. 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自由读第二、三自然段,思考:上课时和下课时,校园里分别是怎样的情景?- 交流汇报:- 上课时,“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大家一起朗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可以看出同学们学习很认真,读书声音好听。- 下课时,“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山狸也赶来看热闹。”可以看出同学们的课余生活丰富多彩。- 指导朗读,读出上课时的安静和下课时的热闹。 (五)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认识了生字词,了解了大青树下的小学的一些情况,下节课我们将继续深入学习,感受这所小学的独特魅力。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 听写生字词。2.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说说大青树下的小学有什么特别之处。 (二)品味语言,体会情感 1. 出示句子:“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指名读句子,说说这句话写出了窗外怎样的情景?- 交流汇报:这句话写出了窗外十分安静的情景。- 作者是怎样写出窗外安静的?- 交流汇报:作者通过描写树枝、鸟儿、蝴蝶的表现,衬托出窗外的安静。- 指导朗读,读出窗外安静的氛围。2. 出示句子:“最有趣的是,跑来了两只猴子。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 指名读句子,说说猴子为什么会跑来听同学们读书?- 交流汇报:因为同学们读书的声音好听,吸引了猴子。- 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交流汇报:体会到了同学们读书认真,也体会到了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 指导朗读,读出有趣的感觉。 (三)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1. 学完课文,你觉得这所大青树下的小学怎么样?2. 交流汇报:这是一所美丽、团结、欢乐的小学。3. 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所小学?4. 交流汇报:作者通过描写大青树下的小学,表达了对这所小学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也表达了对民族大团结的歌颂。5. 让我们带着对这所小学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再次朗读课文。 (四)拓展延伸,仿写练笔 1. 我们的学校是什么样的?同学们在学校里做些什么?选择一个场景写一写。2. 学生练笔,教师巡视指导。3. 展示交流,评价修改。 (五)课堂小结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感受到了大青树下的小学的独特魅力,也学习了作者的观察和表达方法。希望同学们能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用手中的笔记录下美好的生活。 六、教学反思在教学《大青树下的小学》这篇课文时,我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为学生展示了少数民族的风情和特色,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来体会课文的情感,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这所小学的美丽、团结和欢乐。同时,我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但是,在教学中,我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比如对个别学生的关注不够,在指导学生仿写时,没有给予足够的引导和启发。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语文学习中有所收获。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