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湘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我们怎样学地理》教学设计课题名 1.2.2我们怎样学地理(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区域认知:能运用比例尺量算实地距离;了解电子地图、遥感图像等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综合思维:通过实例了解收集地理信息的途径和方法,学会观察和思考地理问题,并逐渐养成在户外观察自然现象的良好习惯。 人地协调观:初步树立“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是学习地理的最重要工具”的观念。 地理实践力:结合实例,描述数字地图和卫星导航系统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捷;描述数字地图在城市管理、资源调查、灾害监测等方面的应用。教学重点 比例尺的选择和计算,地图的选择和应用。教学难点 比例尺的选择和计算教学方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读图分析法、比较法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复习导入:上节课学习了地图三要素中的方向、图例和注记,今天,让我们接着来学习第三个要素——比例尺。 【设计意图】带领学生温故知新。 二、新课讲授 1.探究学习:比例尺 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明确比例尺的概念、公式和表达方式。并总结: (1)概念:地图上的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2)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3)表达方式: 数字式:1:10000或1/10000 文字式: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100米 线段式: 教师:强调比例尺的图上距离一般用厘米,实地距离一般用千米或米做单位。计算过程中单位必须统一。厘米换千米,去掉5个零;厘米换米,去掉2个零。 小试牛刀:根据图中的比例尺,估算宾馆到火车站的直线距离。(3千米) 小组探究:比例尺的大小与表示范围大小和内容详略之间的关系?(学生分组探究并填表) 比例尺范围内容中国地图小大简略北京地图大小详细总结:在图幅相同的情况下,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则反之。 教师:多媒体展示校园地图和中国地图,判断比例尺大小,总结画地图时应选用什么样的比例尺? 学生:比较、分析回答:校园选择大比例尺,中国地图选择小比例尺。 【设计意图】学生自主探究和教师引导相结合,帮助学生明确比例尺的使用,提高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 2.教师讲解:地图的种类和应用 (1)地图的种类 教师:多媒体图片展示各种地图,并总结地图分为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遥感地图和电子地图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中。引导学生讨论电子地图的传统纸质地图的优缺点。 学生:认真观看图片,识别不同类型的地图。并结合生活实际,总结:电子地图内容更新快,携带方便;传统纸质地图内容更新慢,携带不方便。 【设计意图】大量的图片展示,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地图、了解地图。 地图的应用场景 情景探究: 想知道巴以冲突的发生地,应查阅什么地图?(世界政区图) 去野外实地考察,应该查阅什么地图?(地形图) 自驾旅游出行,应该查阅什么地图?(交通图) 景区查找旅游景点,应该查阅什么地图?(导游图) 去商场购物时,应该选择什么地图?(商场导购图) 【设计意图】将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提升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和知识运用能力。 探究学习:如何学习地理 (1)学会收集地理信息 学生:分组讨论:你知道通过哪些途径收集地理信息吗? 教师:对学生搜集的地理信息进行整理,收集信息的途径:电视(新闻、旅游、科技、综艺、体育等)报刊、图书馆、互联网,乃至生活中处处蕴含着地理信息。 (2)学会思考地理问题 教师: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地理信息,针对这些地理信息要善于提出各种地理问题,敢于对某些地理结论提出质疑。 (3)开展地理考察 教师:要学好地理,单单靠在教室里学习地理是远远不够的,要走进大自然,通过野外旅行,学会欣赏大自然,丰富课余生活。 学生:思考野外考察需要做哪些准备? 总结:物品准备:地图、笔记本、指南针、望远镜、照相机;交通方式选择:火车出行、徒步旅行、飞机出行。 【设计意图】小组讨论活动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并理解“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的道理,知道了地理学习的方法。板书设计课后作业 完成课后习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